为了让青年教师“坐得住、钻得进、研得深”,尽快融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紧紧围绕 “教学立院、人才强院、科研兴院”的特色建设与发展之路,建设国内一流的特色化工程应用型机械类学院为目标,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抓实“三关”建设为重点,积极打造能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利保证。
树牢“思想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


青年教师具备富有活力、敢于创新、特点鲜明等特征,如何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提高教师在思想认识、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能力,关键是加强思想的引领,培养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把师德师风作为提升教师队伍能力和素质的抓手。学院成立师德师风工作小组,党委书记、院长作为组长,统领建设工作,积极制定《师德师风行动计划》,学习典型人物事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院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为青年教师搭平台、解问题、明方向。为了使青年教师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颗扣子,学院召开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教师行为规范”;组织收看“感动张玉滚”感人事迹,进一步明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立足岗位,胸怀大爱,做“四有”好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师德、师魂的力量,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抓好“上课关”——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青年教师要上好一门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加强教学基本功练习、丰富教学手段、观摩有经验的教师授课等。针对青年教师“如何上好一门课”,学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搭建平台,利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月等契机,开展学院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组织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同时也邀请学校督导组组长、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刘牧众老师为青年教师“把脉诊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不管课堂纪律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二是单次备课时间不少于8小时,要对课程有充分的准备,认真对待,精益求精;三是注重授课的方式方法,要有仪式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要加强思政元素的融入,课程更具立体感。为反馈授课效果,学院组织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听课,了解学生对授课情况的意见,多管齐下,保证青年教师都能“站稳、站好、站牢”三尺讲台。
强化“学术关”——实践育人的必然要求


青年教师的引入为加快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针对如何发挥青年的教师学术专长,凝炼学术方向,强化科研合作,促进青年教师的学术起步与持续发展等问题,学院也积极未雨绸缪,成立了青年教师学术联谊会,它是由我院40周岁以下的青年博士教师组成的自发组织,目的是加强学院青年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感情交流,营造积极进取、活跃开放的学术氛围,本着“互相交流、增进友谊,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主旨,加强科研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活动,开展符合青年博士特点的学术活动提供平台。与此同时,学院开展“党员导师计划”,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校内外指导教师,加强实践交流,学术分享,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年轻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从而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和学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