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弘扬高尚师德师风】系列报道之四: 守正创新推动“三进”工作 润己泽人成就“经师”“人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全面落实“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的建设要求,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师德师风优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配齐配强思政教师队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学校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学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行政负责实施。校党委书记李江同志牵头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史健勇同志协管学院工作,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校领导多次到学院进行现场办公,切实解决学院及思政课程建设与发展中人、财、物等问题。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会就学院与思政课程建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学校在按师生比1:350标准配足思政教师编制后,还于2021年专门出台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思政教师队伍。



加强“三个重点”建设,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重点学院、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建设过程中,学院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严把教师选用管理考核的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厚植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在配足思政教师编制后,学院专门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及培养培训规划,明确教师任职资格,把好入口关,提升质量关。同时,积极探索符合条件的辅导员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的机制和办法;通过专项学习培训、老中青“传帮带”、挂职实践锻炼、国情社情考察调研等举措,切实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深入推进“三进”工作,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教师要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学院深入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思政课程群“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在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的同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水平。学院积极开展思政课堂改革大讨论,发动教师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结合教育部“周末思政大讲堂”学习,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正确党史观等融入思政课,提升教学生动性;通过在思政课教学中设计实践环节并纳入考核,加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推动教师集体备课,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认同感、获得感。



注重教师培养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学院坚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建设,连续14年举办“暑期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学习班”,邀请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特聘教授、教育部教指委主任委员等国内著名学者举行讲座,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培训必修课,开展教师全覆盖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学院创建“马克思主义学术周”学术活动品牌,定期举行讲座活动,在提升教师科研学术能力的同时,扩大学校和学院的影响力;学院组织召开各类学术研讨会,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水平。针对青年教师数量增加的情况,学院组织青年教师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青年教师沙龙,组织青年教师围绕初心使命、教风学风建设、学术道德、职业伦理等展开深入讨论,明确职业规划与阶段计划,提升青年教师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遴选优秀教师参与市级教学比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坚持做好咨政启民工作,发挥学科理论宣讲宣传优势

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院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理论宣讲优势,鼓励教师深入基层、走进社区,面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开展党的全会精神宣讲,开展四史、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2016年以来,学院教师先后有50余人次入选上海市委讲师团、上海市教卫党委讲师团及学校讲师团,在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及全校、各学院开展各类宣讲数百场;学院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咨政启民作用,先后在“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为党的理论宣传做出积极贡献。

二十大召开后,学院组织开展二十大精神专题研究,开展“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遴选专家参加上海市、市教委、学校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开展“理论骨干二十人二十讲宣讲二十大”活动;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讲习团,开展研究生宣讲活动,深入解读二十大精神,帮助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化认识、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作好“传道授业解惑”,成为“经师”“人师”统一者

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院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的“六个坚持”“八个相统一”要求,取得积极成效。学院精心组建教师团队,主动对接专业学院,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定期指导专业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拓展课程思政研究队伍,实现两支队伍协同建设,凝聚强大育人合力。学院积极参与“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课程主抓手作用,明确“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阵地的重要作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学院注重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指导,引导学生学理论、悟原理、增见识、强实践,强化政治意识培养和思想作风建设。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学院教师率先垂范,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踊跃参加校园及社区志愿服务,发挥模范作用。学院研究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比例高达70%以上,志愿服务累计时长500小时以上。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学院注重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学校及学院工作的强大力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推进学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全面提升其政治觉悟、理论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近年来,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共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1名,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青年拔尖人才”4名,上海市阳光学者6名;上海市最美思政课教师1名;上海市育才奖4名;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1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2名,上海市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名;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高校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项;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学院将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补短板、强弱项,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将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引导教师兼具学问与品行,作到润己泽人!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