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精神,系统总结我国高校与国内大型企业、国外在华投资大型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联合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成果,推广成功的合作模式和经验,研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推进高校参与企业自主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发挥高校优势,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6月13日,由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国资委、知识产权局联合召开的“06年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论坛”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大会由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主持,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国资委副主任绍宁、科技部党组成员吴忠泽到会并致词。来自全国的高校校长和特大型企业的老总聚集一堂,就校企产学研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展开研讨。 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论坛组委会从全国1000多个案例中各精选了十大典型案例。我校《“朝阳产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实践》入选“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典型案例”。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论坛上为获奖高校和企业的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牌。 会议期间,30多位与会代表作了会议交流。我校汪泓校长作为论坛嘉宾,以《学科链对接产业链构建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专题演讲。在演讲中,汪泓校长把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归结为三点:一是新的办学理念引领创新实践。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构建了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学校正在成为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师的摇篮。二是校企战略联盟构筑创新平台。学校紧紧抓住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战略机遇,在“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学校与企业集团共建二级学院”、“学校与企业集团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研究基地和联合实验室”三个领域,不断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向纵深发展。三是校企合作培育创新人才。学校坚持嫁接企业资源,吸引企业参与现代工业工程中心及实验室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构筑一流的公共实验实训平台;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基地”,每年资助一批大学生主持的科技创新项目,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汪泓校长的演讲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强烈反响。演讲结束后,代表们纷纷围着汪泓校长,继续就她的演讲展开互动,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的记者还就我校“学科链对接产业链构建校企战略联盟”的办学模式作了专题现场采访。(学生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