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9日,我校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三会议室召开了2005年帮困助学工作总结表彰会。校长汪泓、党委副书记王一鸣、副校长孙培雷及学生处处长王明复等有关职能处室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表彰总结会由副校长孙培雷主持。 学生处处长王明复在会上回顾和总结了我校2005年帮困助学工作。2005年,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学院的积极配合下,我校帮困助学工作始终坚持助困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以奖学金为激励措施,以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为支柱,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为辅助的“奖、贷、勤、补、减”开发式帮困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力争做到不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因经济问题而加重学习负担。2005年我校共有1185人次受到过资助,各类用于帮困助学的经费累计达904万元,其中来自于学校的各类奖助金共计528万元,占58.4%,来自于国家补助的共计330万元,占36.5%,来自于社会资助的共计46万元,占5.1%。 在表彰会上,校领导宣读了获2004-2005学年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名单、获上海慈善基金会提供的晨兴教育基金、中华慈善教育基金的学生名单和学院获得实物补助的特困学生名单及各学院帮困补助经费,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助学金、困难补助物品及帮困补助款。 作为慈善基金会受助学生代表的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黄潇玮同学在会上谈到,“在我家庭陷入困境之际,在我心灰意冷之际,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向我伸出援手,点燃了我心中希望的火种,使我可以继续求学。此时此刻,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我内心对党和政府,对社会各界好心人士的感激之情,是你们让我重新有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管理学院的张莉莉家庭突然遭受重大困难,“我的生活一时之间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迷惘无助的我想到了向学校求助,没想到引起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极大重视,各位老师一次次将温暖关怀的话语送到我身边,专程来看望我卧病在床的父亲,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汪泓校长还在百忙之中关心我的情况,给我鼓励。”作为勤工助学优秀学生代表的徐森森在台上向与会领导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要谢谢学校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可以有自强自立的机会,可以在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定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自己的刻苦学习,用拳拳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之情,回报社会,回报关爱着我们的每一个人。” 同学们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所得所感,向学校领导表达了一份份感激之情,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爱的倡议:我们的出身无法选择,但我们的命运可由自己把握,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有社会,有政府,有学校,有那么多的好心人在给与我们无私的帮助,我们只有用更加勤恳的学习来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两字,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尽自己所能帮助弱势群体,使帮困助学的活动得以延伸,结出丰硕的果实,使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升华,塑造自己完美的人生。 校长汪泓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指出,高校的帮困助学工作是育人成才工程中重要的部分,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与了许多关心,并从制度上加以保障。我们要以极大的热情推进帮困助学工作,通过多渠道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使各个层面的帮困措施发挥最大的功效。汪泓校长勉励同学们要“低头做事,抬头做人”,要自强不息,发奋学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校长汪泓还在讲话中对学校的帮困助学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不仅要从经济上加以扶助,使家庭困难学生可以安心学习,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帮困助学工作的作用,帮助学生磨练意志,做到物质财务丰富,精神财富更充实。 (学生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