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部门新闻
 
思政课教学要凸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两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两课”尤其是我从教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必须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及时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

近5年来,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为做到“三进”,我们将平时成绩提高到50%,让学生写一篇4千字以上的课程论文作为平时的主要成绩。写什么?始终以为:对大学生来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一直抓住这个主题,要求学生必须紧密联系自己的实际,具体地写自己是如何向“四有”方向去做的,有哪些好的该坚持、发扬;有哪些不足的该纠正、改进,今后该怎样去做。我的目的就是让他们通过写课程论文,对自己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作一反思、总结。这一次,我明确规定:在“有道德”、“有纪律”方面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写。在后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章教学中,将调整教学内容,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作为一个具有30多年党龄的政治教师,我一定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创造工程大优良的教风、学风作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科学教学部 蔡茂剑)

 

 

 


稿件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陈文琼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