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报一览
 
2023年11月10日总第999期

11月10日.pdf

第一版

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来校调研

1031日下午,上海市政协常委、对外友好委员会主任张小松,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孔戎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校党委书记李江,党委常委、副校长夏春明,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洪春及党办、国交处、轨道学院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会议由夏春明副校长主持。

张小松主任首先感谢工程大一直以来对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并介绍了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和近期工作情况。张主任表示将持续支持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并就下一步双方合作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双方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期联络机制,依托学校资源和委员会对外合作平台,组织委员沙龙、联谊等活动,更好地凝聚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充分利用双方资源,携手推动国际友好交流,带动更多的师生出国学习交流,在拓宽国际视野的同时,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

李江书记代表学校对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各位领导在学校建校45周年之际莅临学校调研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委员会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的关心、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李江书记强调,为进一步推动双方深化合作,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对接国家外交战略、配合全面推进国家上海重大战略任务;二要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积极探索在海外人才引进、咨政建言、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会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负责人围绕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会前,张小松主任一行调研了我校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波音737-800模拟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滚动接触摩擦磨损和疲劳实验室、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创新实验室、电子电气工程学院5G+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纺织服装学院服装智能定制系统等。(赵伊雯、王安浩)

 

社保界大咖汇聚工程大共谋“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方案”

114日至5日,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社会保障前沿问题”国际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国内30余位业界大咖,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方案”,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俞涛校长代表学校对上海学位委员会、中欧、各位专家和研究生同学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鼓励更多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参与社保论坛,学习社保的学科怎样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充分肯定了社保学科建设与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的高度契合性,肯定了社保学科团队深耕学科建设14年并不断前进的精神。鼓励其他学院的院长、学科带头人学习社保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产教融合模式,汇集广大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们碰撞思想,激扬学术,激发思考,促进相关学科理论创新发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副处长杨雪肯定了“社会保障前沿问题”高峰论坛的重要意义在于紧密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论坛为各专家以及研究生提供最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社会保障相关的学科研究更上一层楼。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泓教授感谢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长期以来对社会保障学科建设的支持,感谢了社保领域的领导、专家的全力支持,肯定了社保教学队伍的不断扩大为学科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

党委副书记、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史健勇教授主持了主旨报告,副校长王岩松教授主持了大会。

论坛以主旨报告与青年专家分论坛相结合的形式,专家围绕制度保障改革、养老服务发展、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构建高质量养老体系等内容深度剖析,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研究生还参加了养老保险、养老服务、医疗保险与健康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4个研究生论坛专场。论坛还收到来自国内40多所高校学者的学术论文近200篇。(管理)

 

2023年度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启动

1031日,我校2023年度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在行政楼B301报告厅拉开序幕,校长俞涛为新进教师作专题报告,人事处处长张宇清主持开班仪式。59名教职工身着白衬衫佩戴校徽参加开班仪式,活动开始前新进教师在签到墙上庄重签名,象征新的起点,扬帆启航。

俞涛校长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之昨日•今朝•明天”为题,回顾我校的历史、讲述现状和未来发展,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工程大今后发展需要处理好的“十对关系”:“工科专业和非工科专业”“专业和学科”“专业认证和学校发展”“公共基础课/通识课和专业发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科研和教学”“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绩效工资和收入”“改革和工程大的生死兴衰”“排名和理性的教育、负责任的教育”。

俞涛校长与新进老师代表亲切对话,针对新进老师对于学校定位和发展优势的提问,他强调应用型高校发展应该注重不可替代性,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长、与众不同”的特点、特长、特色之路。学校发展要立足“三特”,尊重教育规律,办理性的教育,负责任的教育,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企业、行业、产业。他希望每位新进教职工都能在工程大书写精彩的人生,为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报告结束后,俞涛校长与新进教职工合影。

开班仪式后培训正式开始,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新进教师作政策解读。本年度岗前培训为分段式培训,后续学校还将开展更加丰富多元的系列培训活动,为新进教师了解学校、提升各项能力提供持续支持。(人事)

 

我校26门课程获2023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3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2338号),我校《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等26门课程获得2023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立项课程具体名单如下:

本次立项的市重点课程建设周期为两年,建设起讫日期为202311月至202510月。各课程负责人将依据申报课程的建设规划和建设任务,有序推进课程建设,通过重点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学校历来重视课程建设,截至目前,我校共有228门课程获批市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学校将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相关文件要求,构建以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为引领的本科核心课程体系,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一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特色的核心课程,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白鹏玲)

 

第二版

应用型高校办学治校既要符合教育规律,也应符合市场规律

人民网记者陈晨

编者按 117日,人民网刊载了该网记者对俞涛校长的专访文章。文章介绍了我校立足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综合改革,成立中德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成为中德产学研用联合体应用型高校示范基地之一。学校脚踏实地,致力于中德合作专业建设、中德合作机构建设、中德跨企业能力中心建设,在传承中创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创建交流平台,搭建资源管道。近期,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承办的2023年中德产学研用合作工作会议在上海举办,并发布了《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行动计划》。日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俞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会议旨在推动联盟高校成员之间实现“三共”,即资源的共有、共建、共享;依托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平台实现“三交”,即平台上的交流、交叉、交融;推动联盟高校围绕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行动计划共同努力实现“三效”,即行动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服务国家战略,成立中德产学研用联合体应用型高校示范基地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202210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中德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全面加强对德合作。202211月,教育部组织成立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秘书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挂牌成为中德产学研用联合体应用型高校示范基地之一。

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示范基地——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CDHIK),是以中德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为抓手,深化推进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建设,深入加强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德国教育与科学技术促进会、ASIIN认证及德国应用型高校的全面合作,为学校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促进“四协同八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强大支持。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将带领中国高校深化与德国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层次合作,促进师生流动,同时联盟也将拓展与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奥地利的教育合作。

俞涛表示,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示范基地的建设重点包括中德合作专业建设、中德合作机构建设、中德跨企业能力中心建设三方面。

一是中德合作专业建设。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和产业人才需求,学校聚焦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助力应用型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展一流专业建设。

二是中德合作机构建设。一方面,汇聚国内应用型高校产教科创优质资源,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DHIK)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中德应用型高校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创新发展联合体和高质量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与德国最权威的自然工程学科领域高等教育学位认证机构ASIIN认证机构开展深度合作。

三是中德合作跨企业能力中心建设。学校将建设高校、在华德企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跨企业能力中心。

打出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组合拳”

俞涛告诉记者,近年来,为适应产业变革,体现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立足于合作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打出了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组合拳”。

强化制度保障,提升管理效能。2021年,学校发布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新方案实施意见》,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和18项重点任务,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产教融合的管理办法及实施意见。

优化专业布局,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校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根据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以及新业态人才需求,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主动对接上海“3+6”产业体系和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专业状态数据定期评价。

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精准对接产业用人需求,完善和深化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课程模块的灵活搭配,建立了培养目标调研、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培养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微专业集群。学校实现企业定向培养、行业用人前置的培养需求。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一组核心课程,打造微专业,学生达到微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要求后,可获得校企双证。

发扬校企互补优势,加强产教融合教材建设。深入推动产教融合实践与探索,加强校企合作,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组织开展产教融合系列教材建设,2022年已立项校级产教融合教材建设14个系列58本。

产教深度融合,实施企业专家进课堂计划。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分批开展行业企业专家讲授专业核心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进行教学工作,逐步实现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均有行业企业参与授课,目前已建设完成了第一批81门课程。

办学治校既要符合教育规律,也应符合市场规律

“应用型高校办学治校既要符合教育规律,也应符合市场规律。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按照社会及市场需求统筹规划发展,在多目标平衡中求得最大公约数。”俞涛表示。

实现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重点在研究如何坚持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学术共同体,围绕在产业服务中抽象出工程科学的问题,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应用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掘学科专业领域“人无我有”的特点、“人有我长”的特长和“与众不同”的特色,修炼内功,在百花齐放的高等教育生态中凸显自己的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目前,学校所有教学科研单位正系统梳理“特点、特长、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

应用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增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变化的随动性。通过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科技趋势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配套、与社会需求相衔接。

应用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开展人事制度改革,释放师资队伍活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队伍。着重研究解决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企业技术人员进校从教等校企深层次合作面临的机制体制瓶颈问题,深化引企入教和引教入企改革,促进校企人员双向流动。

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有组织的科研”,加强基层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实施“大兵团”协同攻关。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打破阻碍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政策壁垒。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近期出台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十条”政策,此外还出台了更具操作性的在岗创业和离岗创业政策,建设了科教专员队伍,鼓励和帮助科研人员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办学科型公司,打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版

“程园小叶子,辛苦了!”校领导慰问进博会志愿者

115-10日,第六届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召开,学校积极组织140名大学生志愿者,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外语能力卓越、业务能力突出、个人典型鲜明”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作为“小叶子”,正以专业的服务、昂扬的精神迎接八方来客,以最好的精神风貌欢迎四海宾朋,在进博会的舞台上彰显当代中国青年的风采。

118日,校长俞涛,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在团市委副书记王江的陪同下,慰问了奋斗在国展文创馆、观展团、技术装备展区等岗位上的“小叶子”们,校领导与志愿者们亲切交流并关心询问“小叶子”们的上岗情况。在对话中,“小叶子”纷纷表示,能在大学期间参加进博会令他们倍感荣耀,工程大“小叶子”不怕苦、能吃苦,愿奉献,共拼搏。校领导一行对“小叶子”为第六届进博会顺利召开提供的服务保障表示充分肯定并感谢同学们的辛勤付出,校长办公室主任王佳杰、团委书记陈翼然、团委副书记徐靓雯等陪同慰问。

俞涛校长一行来到志愿者之家党群基地,团市委副书记王江介绍了志愿者服务之家的相关功能,特别是今年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对志愿者的健康、饮食进行了更好的管理,将人群数字化管理发挥到了极致,他表示,本次盛会能够圆满开幕,志愿者们的倾情奉献、无私付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年的力量是无限的。俞校长感谢团市委对志愿者工作的精心组织以及对小叶子们的关心关爱,并表示志愿者之家为各校志愿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本次盛会给大学生提供了增长视野与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

俞涛校长一行与我校进博会志愿者代表开展了“挺膺担当助进博,奋楫笃行燃青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六届进博会志愿者主题党团活动,俞涛校长对志愿者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把握好进博会这个见证祖国繁荣发展的学习机会。进博会作为一个推动中国与世界市场相遇的国际盛会,能有效填补志愿者学习过程中的未知领域,同学们应该吸收进博会开放合作的蓬勃力量,学习更多技能本领;二是利用好志愿服务这个奉献他人社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交流平台。青年大学生选择参加进博会志愿服务,就是选择用志愿书写个人成长,用服务诠释青春力量;三是坚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完成进博会服务保障。嘱托志愿者们在认真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照顾自己身体,并再次对程园“小叶子”以志愿服务向世界展示程园青年名片表示赞扬。

会上,10名在11月份新发展的“小叶子”党员进行了入党宣誓仪式,朱晓青副书记、副校长为他们佩戴党员徽章,并对学校第六届进博会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志愿者立足岗位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工作要求,让党旗、团旗飘扬在进博会志愿服务一线,向各国来访嘉宾展示中国青年一代党团员在服务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活动中的冲锋带头作用。

在“小叶子”代表交流发言环节,参会的志愿者代表们纷纷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心得体会,以青年视角阐述了进博会举办的重要意义,同时向其他志愿者传递志愿精神,以最好的面貌迎接挑战,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本届进博会志愿者工作中,校团委通过一场出征仪式、两大平台(“工程大青年”与“驻松高校志愿者服务联盟”)、3.0版的文创徽章、四项素养培训和专业保障,五对同年同月同日生“小叶子”的故事续写圆梦篇章,从这五大特色着手展现工程大“小叶子”的青春风貌。

 

进博会,我们明年再见

为了大力支持与保障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顺利举办,学校除了选派140名“小叶子”之外,还在国家会展中心之外布局组织了三项志愿服务,辐射机场、铁路和地铁,志愿服务岗222余个,服务时长达到2000余小时。

虹桥火车站:你好“小甜橙”

虹桥火车站志愿服务项目在我校已开展10余年,本次“小甜橙”新增一个服务点——进博会服务专区,也加了一个新的头衔——“双语小甜橙”。在为期10天的志愿活动中,工程大共派出13名小甜橙,志愿服务时长170个小时。“小甜橙”在虹桥火车站的进博会服务专区,引导游客,对进博会相关的咨询进行简单回复。工程大“小甜橙”以优异的外语水平、饱满的精神风貌帮助旅客,不仅分担了进博会服务中心的工作量,也促进了虹桥枢纽与国家会展中心的紧密连接,他们展现了工程大青年的精神风貌。

虹桥机场:你好“小彩虹”

114日至11日,工程大96名志愿者在虹桥机场开展了为期8天的志愿服务,志愿者总服务时长768小时。虹桥机场为进博会“进得来、出得去”全力以赴,而工程大“小彩虹”则为外国友人“行得畅”保驾护航。在虹桥机场,“小彩虹”为参会人员提供指引,帮助他们顺利地到达指定地点,指导登机安检以及其他流程。热情的“小彩虹”为参展人员答疑解惑,传达重要安全信息、会议日程和其他相关通知,确保来宾及时了解会议的安排和变化。同时,部分“小彩虹”协助工作人员维持虹桥机场内部的秩序和安全,为参会人员提供援助。

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你好“蓝精灵”

进博会期间,上海轨道交通整体客流大幅度提升,为引导乘客快速、准确地进入进博会场内,提升乘客的参展体验,9号线中春路站区作为进博会重点车站,开通了到会场的短驳车。为了确保站内秩序,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蓝精灵”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响应号召,每日15点至20点在中春路站引导来往的乘客,缓解站点人流压力,83人次参与志愿服务。同时,“蓝精灵”继续做好9号线佘山站、泗泾站党员先锋岗和站务服务岗志愿服务,加大早高峰和周末志愿服务人数,累计参与30人次,用行动扛起时代责任,为进博会的顺利举办贡献了青春力量!

本版撰文:校团委

 

第四版

【我身边的好老师】张文启:潜心笃志为国育才

陈嘉灏

化学化工学院张文启教授,作为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秉持真心、真情、真爱,十几年如一日,潜心耕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作为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张老师与专业青年教师一起,潜心笃志一线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探索,2019年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获批成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的每一步发展,都蕴涵着张老师和全体专业老师的辛勤付出。专业成立初期,作为新专业第一位系主任,他组织建立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指导书,联系建立实习基地及相应的实习课程资料,使得专业教学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目前,环境工程专业以化工环保为专业特色,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及质量监控体系,引进有行业背景高水平师资,建设理论课程和实践平台,积极进行教学教改研究,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为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多年来,张老师主持多项课程建设项目,主编的《环境与安全概论》获上海市教委优秀教材奖。围绕环境工程领域实用技术需求,他主持完成了上海市教委重点科研创新项目、中国建设股份科技研发课题和上海市环保局重大科研项目子课题及企业技术服务项目,累积科研经费超过160万元,授权专利15项。项目成果作为课程案例、毕设题目等融入了教学中。

20188月,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入校汇报刚结束,张老师就奔赴喀什大学,开始了援疆任务。在喀什大学,张老师主讲《水分析化学》理论课程,针对汉语基础差的同学,他采用听、读双管齐下的方法,特别关注课堂上比较沉默的学生,还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学生答疑,喀什大学晚自习时间通常21点开始,所以,张老师是学校晚班车的“常客”。援疆工作结束后,他还经常应喀什大学的老师和同学邀请,进行远程课程答疑。因表现优秀,张老师2019年获得上海市教委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嘉奖、2021年上海市教卫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党淑雯:发挥头雁精神

徐一倩

“党老师是我们的标杆”。这是接触过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党淑雯老师的师生,对她的一致评价。

党淑雯老师201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副教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负责人。

党老师秉持“助力学生成长”的工作理念,从学业指导、职业素养等多通道为学生解疑释惑,切实为学生做好事、办实事。十余年来,经她作为入党介绍人成长为党员学生干部、毕业生飞行员、先锋模范机长的先进青年有40余位。每每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总会第一个想到要和人生导师“党妈妈”报上喜讯,一起分享成长成功的喜悦。“在自己成长的路上,很庆幸有一位好老师一路启蒙引航,毕业后进入到岗位,党老师仍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给予支持和鼓励,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成为了成长路上中的明灯。”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线机长于添程这样讲述他和老师之间的师生情谊。

2019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被遴选为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党淑雯带领系室及支部教师围绕民航专业课程思政全课程覆盖开始了理论探究与实践验证。她所负责的每一个团队都彰显着“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特色,团队陆续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个人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在每一年的毕业季,学生们会以诗歌、信笺表达对党淑雯的深情祝福,每每收到祝福与感谢,她都表示:“相较学生在评价中所提到的感谢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我更感谢并感怀于每一次与同学们亲密互动时,大家所给予的毫无保留的信任、尊重、认同。”从教十余年间,党淑雯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成为学生眼中最亲近的“姐姐”和“妈妈”。在陪伴培养学生成才逐梦的过程中,课堂上传授学问,课堂外与学生亲密无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党淑雯以身立教、以德育人,她将“教师”两个字写进了执着坚守的课堂里,写进了潜心钻研的学术里,写进了不忘初心的教育里,更写进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骨子里。

 

阿布都许库尔·居乃丁:春风化雨初心使然

黄中子

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同学眼中,辅导员阿布都许库尔·居乃丁是行动派:军训时,他陪大家风吹日晒,从不缺席;是实力派:重点帮扶的学生,实现百分百就业;是未来派: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洞若观火,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需要帮助的同学身边,伸出温暖的双手。同学们说,阿布老师的身影,是最稳的依靠;阿布老师的笑容,是最美的风景。

身为一名少数民族辅导员,阿布老师说:“走稳民族团结的路子,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新疆学生来说,阿布不仅是老师,还是兄长、挚友。学生阿古,是一个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他的汉语水平不怎么好,平时独来独往,与周边人很少交流,成绩也不很理想。阿布老师发现后,主动找到他,与阿古进行一次又一次地深入交流。他通过自身求学、工作经历以及身边优秀少数民族学生事例,不断开导和鼓励他。不善言辞的阿古,向老师敞开了心扉,讲述自己的种种不适、各种担心。针对阿古的困惑,阿布老师有的放矢,帮助他重拾信心。从此之后,阿古的成绩逐渐提高,性格也开朗起来。阿古毕业后,选择回到新疆,为服务和建设家乡做贡献。每逢节假日,阿布老师总会收到像阿古一样的学生发来的祝福信息,他说,那是作为教师最幸福的时刻。

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学院的这项重任落到阿布的肩上。多年来,阿布老师总能交上一份精彩的答卷。然而,精彩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辛苦。他经过多年的摸索,创建了一套“就业程序”,对于不同类型学生,精准发力,开好方子:针对报考研究生的同学,发放考研加油包,亲笔书写祝福寄语,为冲刺考研加油助力;组织毕业生参加“模拟求职大赛”“职业训练营”提升学生求职就业技能;对于找工作不积极的学生,与家长沟通,主动推荐适合的岗位。“主动联系校友、合作单位,对接导师,为学生提供可靠的招聘资源,从简单集合到有机融合,释放就业联动最大潜能。”他说,这是自己的法宝。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辅导员岗位上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画好新时代育人“同心圆”。阿布都许库尔·居乃丁老师说,这是自己的使命。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