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学校召开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工作总结会
特色品牌引领课程思政改革方向
12月12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204会议室召开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工作总结会。校党委书记李江、副校长夏春明出席会议。
会上,李江书记对各学院和职能部门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工作中付出的辛苦和努力表示肯定,并对示范中心2024年的工作提出希望:一是提高站位,在扎实做好我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基础上,从全局角度出发,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二是总结凝练,继续打造工程大特色思政品牌,引领课程思政改革方向,立足我校办学特色,注重工科为主、产教融合和数字化建设,全面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共进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三是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共同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工作,带动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四是持续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建设,打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不断总结完善,凝练分中心特色,抓落实、重推进:五是学习交流,不断加强内部交流以及与兄弟高校的交流互访,共同提高、共同促进。
会上,教务处处长饶品华总结汇报了示范中心2023年工作,并介绍了2024年工作计划。质量办主任匡江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欣、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虞蓉、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李云先、航空运输学院党委书记徐建华、纺织服装学院党委书记朱君璇、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党委书记万慧琳、数理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钱慧敏、体育教学部党总支书记李扬等总结汇报了各单位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及下一步工作规划。
2022年11月,校党委书记李江教授主持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示范中心的获批是我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对我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具有榜样示范意义,也是我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行动,对我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张梦)
二级党组织书记述职:晒成绩、找不足、明方向
12月13日上午,学校党委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2023年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全体校领导,党务职能部门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和民主党派负责人代表,全体二级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组织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史健勇主持。
校党委书记李江对二级党组织书记的年度工作进行了肯定,按照市教卫工作党委要求对现场述职的6位书记进行了逐一点评,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李江书记指出,本年度各位书记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进“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迎接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落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要坚持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观念,以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推动学校“十四五”规划的美好“施工图”变为“实景图”。李江书记就今后的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着眼于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二是要着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做好党组织优势转化,推进“一融双高”建设;三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凝心聚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使命担当。最后,李江书记代表学校党委对全体二级党组织书记和各单位党员干部2023年度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会校领导对现场述职的书记分别进行了点评。
与会人员就本年度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情况进行了测评。(组织)
国际认证与高质量发展会议暨欧洲高等教育认证研究与咨询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12月15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我校承办的国际认证与高质量发展会议暨欧洲高等教育认证研究与咨询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校长俞涛,副校长夏春明,ASIIN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副主席、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Pro.Dr.Klaus Kreulich,同济大学、安徽大学等50多所高校的校长、副校长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我校各二级学院的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俞涛校长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他指出,学校一直致力于中德产学研用合作发展建设,依托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平台,在中德专业合作、引入认证机构、搭建跨企业能力服务中心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实践探索。作为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主席,俞涛校长对联盟的发展以及中德产学研用合作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联盟高校之间要共享现有的资源;二是各联盟高校要积极共建合作平台;三是各联盟高校的中德产学研用合作成果要实现共享,达成联盟高校之间的“三共”目标。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表示,高等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质量文化。安徽大学通过改革各项制度建立起学校内部的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在探索通过外部的评价体系来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认识到实施国际专业认证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此次会议的召开将加速欧洲专业认证理念的引入,对高校课程层面的改革以及中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起到助推作用。
俞涛校长与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ASIIN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副主席、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Pro.Dr.Klaus Kreulich共同为欧洲高等教育认证研究与咨询服务中心揭牌。中心将面向中国高校在国际专业认证方面提供咨询与指导、师生培训、认证专家库的建立等服务。
会上,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秘书处发布了《中国高校专业国际认证行动计划》; Pro.Dr.Klaus Kreulich副校长作了题为《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建立国际范围内的“通用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为例》的主题报告;夏春明副校长以《借鉴国际范式,造就中国特色-基于国际认证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的实践思考》为题作了主旨报告;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冯晓作了题为《开展高校海外专业认证,促进国际化办学及合作交流》的主题报告;我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郑树彬分享了我校已通过国际认证的专业案例。
15日下午,首批高校专业国际认证计划工作启动座谈会召开,相关高校代表围绕专业国际认证开展交流与讨论。(外联办)
学校召开申博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近日,学校在行政楼306会议室召开申博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校长俞涛,校党委副书记史健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门妍萍,副校长王岩松、许开宇出席会议,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立君应邀出席会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申博学科点相关学院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俞涛校长主持。
俞涛校长指出,申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个部门要精诚合作,学校和各学科需上下协同,做到三个全面——全面冲刺申博决胜,举全校师生之力共同为申博工作拼搏奋斗;全面精磨申博材料,做到数据和文字正确、准确、明确;全面展示申博成果,做好不同渠道的宣传策划,从整体、学科、方向不同维度进行宣传。实现博士点重点突破,既是要求也是目标。
史健勇副书记提出,要振奋信心,坚定发展学科,围绕上海、区域、国家三个层次开展人才培养。门妍萍副书记提出,材料基础数据一定要准确,要做好宣传与交流。王岩松副校长提出,背景变化、策略调整后,要提前做好相关部署。许开宇副校长提出,文字要干练、亮点要突出,集中体现特色实力和不可替代性。
会议围绕博士点建设,听取了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立君对我校申博学位点建设情况的分析。田教授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几方面分析了竞争态势,建议学校统筹相关资源、发现对手并分析竞争态势、寻找自身与获批高校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位点建设。
研究生处处长张华汇报了我校申博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就任务分工、数据核对与补充、宣传等工作落实进行了讨论。
学校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在申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推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和申报工作。持续凝练学科方向特色,打磨完善申博材料,向社会全面展示学校、学科实力,重点突出特色和竞争力,努力实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与学科点的突破,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研究生)
第二版
2023年度校友代表大会暨校友发展论坛举行
12月16日下午,学校2023年度校友代表大会暨校友发展论坛在校友企业上海久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举行。校党委书记李江,校长、校友会理事长俞涛,校友理事、校友及教师代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李江书记向参加会议的校友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为本次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刘小龙董事长和各位校友表示诚挚感谢。他围绕党建引领、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向校友们详细介绍了学校近期发展成果。同时,他对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强化校友服务,不断增强校友的情感凝聚和价值认同,构建学校和校友“共谋发展、共同成长”的命运共同体;二是要强化平台搭建,形成学校和校友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共同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俞涛校长在致辞中对校友们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向13万名校友致以真诚问候。同时,他对校友会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希望:一是号召广大校友共同参与学校的教育大计,按照产业、行业对校友会的工作进行立体化的系统设计;二是动员广大校友共同参与校友信息采集工作,在技术层面厘清历届校友所处的行业与工作;三是期待广大校友共同策划,搭建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
会议审议了校友会负责人变更及《章程》修订等事宜。学校发展规划处、对外联络办公室分别汇报了学校和校友会的近期发展情况。
在校友分享环节,上海久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龙深切回顾了上工程校友在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表示作为校友感到自豪。刘小龙董事长提出,要充分认识投资基金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愿意为母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科技园区提供基金赋能,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与新型科技金融模式的创新。
上海弘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震宇、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晖、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发展部主任江峰青、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浦维达教授等众多校友结合自身经历、学校特色与行业前沿,围绕产教融合、学科发展、校园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诸多真知灼见。校友们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多种方式,与母校共进,助母校发展,共同开启母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会的顺利召开,得到了校友企业上海久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福沁高科技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晶智实业有限公司、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政和那杯茶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赋智赋能,聚力发展。在13万名校友的大力支持下,校友会将持续秉持“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的宗旨,凝聚更多校友力量,与母校共谋发展,不断开创校友工作新局面。(外联办)
“攀登”计划中期调研评估会在我校召开
12月12日下午,市教卫工作党委第二轮新时代高校党组织“攀登”计划中期调研评估会在我校举行。
会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李江对市教卫工作党委第一调研评估组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对各兄弟院校创建单位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作为项目负责人,李江书记围绕“六个下功夫”向调研组汇报了我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情况。近年来,学校党委以项目建设为牵头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过硬、全面进步,形成了凝心铸魂的“5+5+1+4”示范矩阵、政治建设“三步走”示范格局、自我革命的“三深四强”示范方法、增强组织效能的“三抓三融三创新”示范路径、加强队伍建设的“三坚持五分类”示范体系、推动事业发展的示范经验。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贺莉组长代表调研组对各创建单位的汇报给予充分认可。她认为,在各创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上海高校党建工作取得了全面进步。她希望各单位进一步凝练党建工作品牌,扩大辐射示范效应,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书记祁明汇报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深入实施“四红八领”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立志汇报了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整体提升和品牌塑造相结合,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攀登”计划4所标杆院系创建单位、6家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分别汇报了创建情况并接受了评估组专家提问。
会后,调研组查阅了材料,参观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中国”党性教育走廊,延伸调研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航空运输学院党委教工第三党支部。(组织)
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来校调研指导
12月17日下午,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教育家、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来校调研指导,听取学校办学情况介绍,并对学校改革发展给予指导。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副校长王岩松、夏春明、许开宇出席调研交流会。
会上,俞涛校长阐释了学校办学45年以来,始终坚定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坚持走产学合作、产教融合之路的办学实践;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以及大力推进“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国际化发展”三大战略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剖析了学校推动高质量发展所采取的系列措施,包括“三特”梳理、积极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符合产业需求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等。
黄达人教授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路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科研方面的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学校在学术共同体和学术组织结构优化等方面的改革思路给予了肯定。黄达人教授指出,学校要进一步坚定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加大改革力度,打造应用型大学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更高质量发展。
会谈前,黄达人教授还实地调研了我校波音737-800模拟机、5G+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实验室、ICLASS实验室等。(校办)
中电科智能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揭牌
为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近日,学校与中电科二十一所共建的中电科智能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松江校区举行。
校长俞涛与中电科二十一所党委书记、所长施进浩共同为中电科智能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揭牌。
俞涛校长指出,中电科智能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揭牌标志着校企双方的全面战略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产业学院建设,他提出要做到三个“真”:一要真推进,校企双方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学校将在智能机器人专业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做深做实;二要真融合,校企双方要在学院骨干教师挂职锻炼、校企科研项目合作、校内外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加快产业学院建设;三要真“结果”,要从服务国家战略角度积极布局各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合力打造标杆式的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朱晓青副书记、副校长对产业学院揭牌和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就校企双方在党建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研、平台共建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会上,学校对外联络办主任朱蓓宣读了产业学院第一届理事会名单,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方宇汇报了产业学院前期筹备情况,双方有关人员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外联办)
第三版
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发布!我校4个学科跻身前30%
近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校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设计学4个学科跻身前30%,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前40%,纺织科学与工程进入前50%。
另外,在软科近期发布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机械工程学科上榜,这是我校继化学工程学科上榜之后又一学科榜上有名。
近两年,学科办不断分析比对学科相关数据,完善数据监测平台,对标要求,精准发力,助力博士点申报建设,有效提升了我校学科建设水平。
软科(ShanghaiRanking)是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旗下拥有众多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力和业内认可度的排行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源自服务于高校学科建设管理部门的学科发展水平动态监测数据系统,2017年开始计算学科综合排名并对外公开发布。该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各个学科排名的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发布的是在该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共有485所高校的5053个学科点上榜。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平台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和高端人才5个类别,下设有18个子指标,共计70余项观测变量。排名数据全部来自第三方数据源,如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内和国际文献数据库等。(学科办)
国家奖73项!
我校研究生在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再创佳绩
12月15日至17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东南大学承办的“华为杯”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典礼暨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举行,我校教生代表应邀出席。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国际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共50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9898队研究生参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00队(获奖比例为1.01%)、二等奖2659队(获奖比例为13.36%)、三等奖3981队(获奖比例为20.01%)。
我校共有193支队伍579名研究生参赛,最终73支队伍取得佳绩,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0项,获奖率为37.8%,高于全国34.4%的获奖率。我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博文、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郑金洁和王雨萱组成的团队荣获一等奖;数理与统计学院王国强教授荣获“先进个人”称号;2011届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校友张爱迪荣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英才”荣誉称号。同时,研究生处李路教授和数理与统计学院王国强教授撰写的文章“研究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被《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工作案例集》收录。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支持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高水平赛事。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的支持,增强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切实将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核心能力的有力手段之一。继续抓紧抓实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培育研究生的科学精神,不断探索并优化培养模式,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育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
全国银奖我校学子在2023“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英语组)演讲赛项中取得新突破
近日,2023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我校2021级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徐子洋荣获英语组演讲赛项银奖,在该项赛事上取得新突破。外国语学院教师高艳宁荣获优秀指导教师银奖。
徐子洋同学在10月10日举行的校赛中一举夺冠,11月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上海市赛中荣获金奖,获得了国赛晋级资格。12月5日,在国赛第二阶段即兴演讲中,150名选手围绕“新能源汽车出口”“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传承”“共享法庭”“生态保护”等社会热点议题,从不同视角切入关注社会发展,深化对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理解,涵养家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比赛中,徐子洋抽到了难度最大的图片题,但他沉着应对,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稳健的发挥收获了银奖,展现了工程大学子积极向上、昂扬进取的风采,以及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语言能力。徐子洋表示,“两个月的比赛过程是人生宝贵的经历,感谢学校、外国语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给予的指导和支持,让我站在国赛的舞台,用英语讲好中国航空发展故事。”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系列赛事连续六年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2023年该赛事升级为“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围绕“理解当代中国”,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成就,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智慧;致力于促进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与跨文化思辨意识的培养,提高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
外国语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组织高质量学科竞赛,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切实提升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优秀外语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高艳宁)
我校研究生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近期,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曾国辉教授指导2022级硕士研究生田江斌(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上(DOI: 10.1109/TII.2023.3333673),发表题为“A Data-Driven Modeling Method of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Based on LSTM Neural Network”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期刊由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主办,系中科院SCI分区计算机科学大类一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2.3。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以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为主要发电形式的微电网技术快速发展,在微电网中,分布式发电单元通过并网逆变器连入电网,而并网逆变器具有控制灵活,响应速度快的特点,但缺乏惯量支撑,也无法为微电网提供阻尼。VSG(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技术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和阻尼特性使并网逆变器模拟同步发电机具有的转动惯量和阻尼特性。
该文章对VSG小信号建模存在的建模效率与建模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神经网络算法的多场景VSG数据驱动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学习VSG运行过程中的历史数据,关注电气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充分考虑杂散因素对模型准确性的影响,构建了准确高效的VSG非机理模型。这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建模方法具有比传统小信号模型更高的准确性,填补了LSTM非机理建模方法缺失的空白,并且对建立基于智能算法预测技术的模型预测控制和电力电子装置数字孪生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7184)的资助,合作者为上海电力大学赵晋斌教授和丹麦奥尔堡大学朱相臣博士。(电气)
第四版
曹汝平:笃学善思力行致远
王积硕
艺术设计学院曹汝平老师是我的导师,他学识渊博,谦逊笃学。他以“大先生”的形象,体现出新时代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的情怀与修养,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在同学们的眼中,曹汝平老师是一位负责任的导师。自入学始,他便悉心地引导我如何从事设计史论研究。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形成一套自己的学术研究体系,于是指导我如何广泛地搜集研究资料、如何有效地使用原始文献、如何从被别人使用过的资料中解读出新的内容、如何从文章著作中总结出要点……唯有一点,就是没有给我一个固定的模板。
曹老师定期给我们开读书会,一方面是培养我们的资料搜集能力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从他人的研究中拓宽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同时,聆听我们的讲述后,为我们指出可以继续深挖的方向,加深我们的思考。这种周期性的研究反馈,成为督促我认真做研究的重要推手。在我内心烙下深深印记的事情,还有老师为我修改论文。研一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老师与我一起改了超过一年的时间。初期,老师看过论文后,给我提出大方向的修改建议;中期,在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将问题更加细化,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后期,我将文件发给老师,老师每次都用大量的批注指导我如何进行更加深入的修改。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老师的反馈后,我久久不能回神,那一刻,我切实感受到老师倾囊相授的真挚感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对文章的用句、用词、用字甚至标点符号,都用批注的形式标注好发给我。我继续改,我改完,老师再继续改,随着这一操作不断重复,我对文章撰写,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他是一位心怀大爱的老师,对于每个找他讨论课题论文的学生,他都一视同仁,认真地阅读同学们的文章,聆听同学的想法,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供同学参考,并希望同学在他的观点上结合自己文章的初衷,进行更进一步地深入修改。曹老师说,他并没有将学生视为单纯的向自己学习的“无名小卒”,他将学生视为同道之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从曹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学习的方法,还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的美德,他是我们“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我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好朋友。
梁乃云:用爱铸就育人之路
许力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梁乃云老师,任教8年,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现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同每一位普通教师一样,梁老师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回顾她的从教历程,心中那份踏实与坦然,既有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与支持,又有学生的信任与肯定,这些都令她欣慰无比。在梁老师的办公桌上,始终放着“党员先锋承诺”的摆台,从教至今第八年,心中始终有信念:“有教无类,长善救失;业精于勤,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学思结合,求真务实;坚守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这是她的职业信条,也是她的实践坐标。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梁老师始终把师德工作放在首位,对学生一视同仁。2022年,面临首次学业考试改革,她利用线上学习资源,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考试要点,给大家备考的信心,最终她教的班级完成通过率目标。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梁老师始终发扬奉献精神,她所带的20级中本贯通毕业班级因为疫情影响,一直以网络授课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都不理想,为鼓励中本的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姿态投入最后的冲刺复习,怀孕初期,梁老师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为学生义务补课,全程送考,最终在今年5月转段考中,文化课全部通过,使学生们顺利踏上本科学习的航程。毕业之际,她和大家分享微信群里的同学和家长的致谢与感言,想到这三年的努力,她心中感慨万千。看着和学生们的合影,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更加坚信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与荣誉不在证书上,不在成绩单上,而化作了学生的成长,自我的进步。她说,让教育“入情”、“入理”、“入心”,这才是意义所在。
梁老师常告诫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三尺讲台,青春无悔,在教育这条路上,她不忘初心,深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会走得更加自信,更加明朗。
柳文婷:责任担当健康守护
崔俊
后勤实业发展中心柳文婷老师,担任餐饮管理服务科科长已经三年了,她一直觉得,做餐饮工作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负着全校2万名师生的健康,所有的认真甚至较真都是一种守护。
柳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总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美食为己任,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提供健康美味的饭菜。她每天都会到食堂检查,关注每一个细节、摆盘,确保每一道菜品的卫生和品质。她一直把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结合上级部门文件,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制度,日常的工作按制度执行,并设立奖罚规则,确保检查的效率和效力,保障各项制度落地落实。她对照任务清单,明确职责,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健全建立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从食堂的环境卫生、进货台账登记、餐具和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等,她都定期检查、记录、整改,始终把食品卫生安全放在工作首位。
现在,师生去食堂就餐,经常可以看到柳老师在各食堂巡视,看看同学们的就餐情况,喜欢和大家聊聊,问问喜欢什么口味。她平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健康和营养,会根据时令和学生的需求更新菜单,提供丰富多样的菜品选择。她考虑到困难学生的需求,为大家提供特价菜;提倡节约粮食,为大家提供小份菜;根据飞行员体能需求,为大家设计营养餐菜单。疫情期间,柳老师还会注意到一些肠胃不好的学生,尽量单独为他们准备一些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她得知六期的学生物资短缺,赶紧联系各种资源,给同学们送去了当时抢手的午餐肉、老干妈、可乐等,希望给他们带去一些关心和慰藉。她非常注重与学生们的沟通与交流,总是热情地回复同学们的留言,听取他们的建议,了解不同地域学生的饮食习惯和喜好,不断调整,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的师生。
她就是这样一位“我身边的好老师”,她认真的工作态度,与人相处的温度,可以换位思考的角度,以及一心想着提高师生的满意度,让我们可以安心舒心的在食堂工作,师生们也可以开心放心地享受到食堂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