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大人】智能车队:用工匠精神开拓智能车的春天

时间:2017-01-17浏览:241设置




夜幕四合,实训楼1349的实验室仍灯火通明。他们,守着电脑,盯着小车在赛道上的“一举一动”。日复一日的优化改进下,小车从能缓慢移动,逐渐脱胎换骨成极速飞驰。 每一次的提速,对他们而言都是巨大的喜悦。从2014年建队至今,他们先后获得了智能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华东赛区一等奖9项等多个重量级奖项。他们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智能车队,一群爱车造车的追梦者。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国内理工科院校公认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最为重要的赛事。参赛队伍需要制作采用光电、摄像头等传感器进行赛道检测并自主识别路径的智能车,以最快速度跑完全程且不冲出赛道为胜。

创立车队、发扬着工匠精神,并带领团队成长的是两位筑梦师——陈扬、赵春锋老师。

素履之往,黑夜里的灯

每年的11月大赛公布题目和组织方式起直至次年的7月的分赛区竞赛,这8个月的时间里,队员们要面临众多难题——智能车硬件电路、机械结构、控制算法等,每一项内容都不容差池,否则前功尽弃。除此之外,每个学校仅有的6个报名资格,意味车模的制作必须精益求精。

从对基本的电子元器件一无所知,到能熟练焊接电路;从C语言程序设计的毫无头绪,到能熟练编写微控制器程序;从CAD制图的粗制滥造,到能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自行设计零件的如鱼得水。队员们的点滴进步是与老师们的无私付出形影不离。最终算法的调试改良与提速环节是最耗心力的部分。

“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问起智能车的调试阶段,陈扬坦言,“每一次智能车的提速调整都是一场头脑风暴。例如,更换舵机后试车,发现小车识别赛道的准确性变差,这需要软件程序进行补偿,修改程序改变舵机中线参数。如果是更换车模轮胎,由于轮胎的摩擦系数不一样,也会导致小车速度或影响识别赛道的准确性。”小组间相互探讨和磋商,与有经验的学长讨论,与老师交流解决方案……直到智能车精准的识别赛道,十字交叉口、欧姆弯、S弯、90度急转弯、坡道等,一圈又一圈地极速前进。

而每一次的优化提速都与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解决每一个问题都不容易,耗时最长的要数15SUES#组参加校赛前的那一次:陈扬和队员们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调整程序参数来适应机械导致的误差。“每次临近比赛,队员们更是通宵达旦,干脆在实验室和衣而睡,醒了调车,累了睡觉。每次用半年多的‘心血结晶’比完赛后,老师和队员们都是耗尽全力的虚脱感。”赵春锋这样总结着赛后感受。

两位老师的眼中根本没有假期,几乎每一个夜晚下的1349实验室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陈扬更是几乎将指导学生成长作为业余兴趣与生活的全部。冬日夜晚的工程大校园空旷萧索,而实验室里的灯总是亮着,在寒夜里熠熠生辉,那是梦想之光。

拔丁抽楔,智能车前的坚守

我记得很清楚,是2014年的420日!”一提起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些陈扬激动,从手机翻出了那张满是记忆的照片,“对!是那天的21:45!”

“当时学校飞思卡尔智能车跑得最好的是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光电组Turbo车队。”陈扬将故事娓娓道来。到了最后几个月,当设计的智能车可以正常循迹行驶时,会进行车队间的切磋交流。“陈绍凡其实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只比Turbo队差了0.4m/s吧。不服输的个性使然,清明节也依旧在实验里,重新设计方案,更改为摇头型光电智能车。在420日那天晚上和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调整程序。我陪着他一起,从2.3m/s2.6m/s再到2.7m/s。要知道,越到最后越是难以调整,当时提高了0.4m/s的跨度,我已经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

然而追求更快的脚步并未停止,又是一轮调整。速度达到了2.9m/s,陈绍凡还想继续优化。“看他车速跨度那么大,我想或许是进了正确的方向,当即来了兴致,想挑战一下最高纪录。那时已经21:30,想着已经错过了末班公交,就干脆留在实验室过夜吧。” 陈扬回忆道。“3.004m/s”,当显示屏上跳出了最终成绩,陈绍凡和陈扬的脸上是难以抑制的欣喜。

谁能想到,这个来自汽车工程学院的陈绍凡,在智能车大赛前从未接触过单片机。利用课余时间自学C语言、电路制作后,却创造了工程技术大学所有参加智能车大赛团队的历史纪录——首次进入3m/s的大关。

“他是我们智能车队的第一批队员,在我都没设想过速度会大于3m/s的时候他做到了。学弟们称他为‘鼻祖’,以此为榜样和目标。”赵春锋这样评价道,“工程实训中心发挥着的基础实践创新平台作用,智能车队的建立能促进学科竞赛的普及,营造出重在参与、勇于动手、敢于挑战的创新氛围。我们智能车团队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赛事,鼓励各个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报名、根据学生特长组队,坚信每一个工程大人都能创造历史。”

心如磐石,比赛时的沉着

“比赛有成功就有失败,我们尽全力做到最好,别的车队也是如此,所以不必把成败看得太重,尽全力就不留遗憾了。”赵春锋一边分析着赛场形式,一边鼓励着队员,“大家稳住,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努力,那就没人相信了。”

2016年的华东赛区双车项目的比赛场上,共三次的赛车机会,功诚五队的前两次试车均以发挥失利告终——超车失败、欧姆弯失败。最后一次机会是破釜沉舟一战,短暂间隙队员们根本没有时间分析前两次试车失败原因,场上的气氛凝重,队长方国好不住用手挠头,碰着鼻子,眼睛紧紧地盯着车子。如果再出现意外,就意味无缘国赛,所有人心知肚明。

这和在实验室环境跑出的情况有些出入,队长方国好拿车双手有些颤抖,与老师隔空相望示意后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发车动作,擦拭轮胎、确定档位、复位、启动发车……

“双车追逐难度大,故障率高。但同学们都想挑战第一,所以前两次均使用高速挡。”回忆起比赛的惊心动魄,陈扬有些感慨,“比赛前我们的策略是两次失败后换成中档速度。沉着的队长紧张的气氛中稍微调整传感器参数,仍采用最高档进行最后一跑。做老师的只能在看台上默默祈祷,好在最后还是成功了!

最终功诚五队在双车项目中拿下了华东赛的第一。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泪泉。”冰心的诗恰是对这支车队的写照。在我们看不见的背后,一直是陈扬和赵春锋两位老师默默奉献的身影。如今所得,应验了当时的努力。

“最想说的是感谢同学们的付出,还有学院和学校的支持。希望获得一如既往支持的同时,也热切盼望着不同同学的加入。”赵春锋这样期待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