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岁人不同,年年情相近。9月1日-2日,学校顺利完成了新生报到的各项工作,4627名2012级新生已经如期完成注册报到事宜,在学校志愿者和老师的帮助下迈入新生活,其中有612名同学在逸仙校区高职学院顺利报到。为了帮助新生顺利入学,学校为181名寒门学子开通了绿色通道。 报到当天,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副校长孙培雷、陈力华、史健勇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分两路走访了体育馆、宿舍楼等新生报到区域,与2012级新生及新生家长亲切交谈,了解报到情况;校领导还专门走访询问了绿色通道的各项工作,为困难学生送上装有生活、学习用品的爱心礼包。 与往年相比,今年新生入学报到更有序、更有效。在报到地点外,学校特设“新生报到,家长请勿入内”的标语,警戒线的设置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同,面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许多90后新生展现出自信、开朗的一面。 报到工作在松江校区体育馆进行,“一站式”服务给予学生便利服务。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新生能顺利依次完成候场、注册、绿色通道、学生事务咨询、户籍办理、校园卡照片拍摄、体检等各个流程。 此外,学校保卫、后勤人员、校医院及400余名志愿者全程服务新生。学校保卫处从早晨6点半就上岗,为进出学校的私家车进行指挥和调度;保洁人员也在报到现场为学生家长准备了大麦茶供学生、家长饮用;校医院在报到现场随时待命,为可能出现的中暑等不适情况做好准备;身着统一服装志愿者形成“路引”,在体育馆至新生入住的宿舍园区提供全程提供咨询服务;100名自行车“小短驳”往返于公交车站与宿舍楼,为新生提供便利服务。 今年的报到工作细致入微,总体安排井然有序,经过多天的努力,报到工作圆满完成,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肯定。同时我校迎新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媒体的高度关注,相继在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头版、青年报、新闻晚报、上海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相关链接: 我校2012级新生情况量多质优 2012级新生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校园有了更多的生机。据招办统计,本届新生生源有了大幅提升。我校上海市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分别为416分和405分,比上海市二本文理科分数线分别高出37分和63分;本届外省市新生,如安徽、山东等生源分数线超过当地一本分数线,其他外省市学生都以高出二本录取分数线许多的成绩报考我校;学校与产业经济合作的多个专业收到应届高中生的热捧,机电、电气自动化、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都是热门报考专业之一;艺术类招生情况也异常火爆,填报志愿人数为招收人数的两倍左右。 较之往年,由于今年高考改革,取消了综合科目的考试,加之今年生源数量的下降,全市文理科分数线均有所下降,无法满足招收新生数量成为了难题之一,但我校却顺利圆满完成招生计划,并超计划完成。学生的追捧是对于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有力体现,报到现场家长的肯定和配合也充分表明了家长对于学校的认可。 自行车志愿队组成校内“小短驳” 为方便新生从地铁站到校园,学校与巴士公司组织50余辆大巴接送学生,送至学生宿舍园区外;而学校团委组织100人的自行车志愿者对往返于宿舍园区外与寝室楼之间,形成“小短驳”。 志愿者统一着装——白色t恤,红色志愿者帽,车前一面小红旗,车后用两条挂绳和一块三夹板形成“临时后备箱”,配备整齐,精神抖擞。 “别看这几步路,扛着被子也挺沉的。”迎新自行车志愿队负责人金祎臻坦言,报到日新生行李往往较多,没有轮子的行李不易搬运,“迎新志愿者应从新生的角度出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该有我们志愿者。”此举不仅为新生带来便利,更让新生提前感受了学长学姐的关爱,同时也防止了以营利为目的三轮车辆趁虚而入。 易班网24小时在线为新生答疑 学生处联合机械工程学院和航空运输学院依托易班网,为入校新生答疑解惑。4位老师和40名学生从八月初开始,保持24小时在线状态,至今已经回答了500余位新同学的问题。 新生提问涉及方方面面。如,想了解住宿情况的——“提前去学校能不能住宿、有没有招待的地方”、“能不能申请换宿舍”、“宿舍里的租赁箱是什么情况”;有询问上海冬天气温情况的——“冬天冷不冷、最低气温是多少”、“需不需要带棉袄”;有问军训情况的——“军训要训几天”、“录取通知书上有关军训的表格该怎么填”。还有其他如,学校发的手机卡怎么激活、开学后需不需要迁户口、学校是否要求上自习和早操等。 除主动解答学生疑问,校学生处还在易班网上开通微博,发布新生小贴士,告知新生入学的注意事项,包括:“不坐黑车”、“注意随身物品的安全”、“不要轻信推销”和“保险箱尺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