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如何坚持工程大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坚持走准确定位、注重质量、特色发展的内涵发展道路,为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学校目前亟待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工程大今后的发展目标。为了让学院更好抓住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扎实推进各项工作,3月5日,校长丁晓东在副校长史健勇及校办副主任叶峰的陪同下,前往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进行了调研。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院长柴晓冬就学院的办学情况和学院在“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学院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和2012年学院的工作思路,向丁晓东校长作了详细的汇报,同时就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谈了几点看法。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和学院学科带头人等分别在座谈会上就学院的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教学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向校领导进行了汇报。 副校长史健勇在座谈会上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希望学院在“十二五”期间能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以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为契机,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始终紧扣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办学方向,以“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上,瞄准上海经济建设、产业需求和城市发展的重大技术与管理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推动。 在听取了学院的工作汇报后,丁晓东校长对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七年来的办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指出,作为工程大“海陆空”第一方阵的特色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更应该抓住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围绕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坚持提高办学质量,切实按照既定的“十二五”规划,抓好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校长丁晓东在讲话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与希望。首先,学院要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做实做强,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考虑就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培养体系作适当的调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选择第二课堂,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工程背景中去,真正做到“工学交替”。其次,学院要引进和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可以采取做高访学者、到国外进修甚至去企业挂职顶岗等方式,加大培养力度,让更多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第三,学院要积极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学科建设在创新特色中更要注重内涵,要有布局,要提升学科与产业对接的水平,特别是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好导师和在校研究生的团队能力,从而提高学院的科研整体水平。 
随后校领导一行参观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听取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程武山介绍了院中心实验室基本情况,与上海电科所和人民电器集团等产学研研究项目进展以及实验室建设的构想和举措等。丁晓东校长希望学院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党政班子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围绕学校2012年的中心工作,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努力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实验室,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本科生培养打好基础,努力取得更大成绩,力争为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学院院长、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学科带头人及学院各系、中心主任等一同参加了调研。 
这次调研是新学期以来校领导开展的第二次调研活动,2月24日下午,丁晓东校长、程维明副校长在校办副主任叶峰同志的陪同下前往机械工程学院进行了调研。丁校长要求:1、学院要着力完善工学交替产学合作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构建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培养研究生模式;积极推动第二课堂和国际合作。2、要大胆探索创新学科研究模式研究,瞄准方向,加强专业学位点建设;寻求学科的增长点和方向;积聚各种资源发展建设。加强知识服务,考虑走“工教交替(衔接)”模式与企业积极合作。坚持以点带面,点上形成突破。3、要用超常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学科发展依靠人才发展。制度要转型,积极发挥人的作用。学院一定要善于集聚各种额外资源,发挥团队作用,推动学院人才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