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工程大志愿者服务的第7个年头,也是春运志愿者服务的第3个年头,学校近7000人次开展了近4万个小时的各种志愿服务,完美打造了工程大志愿者服务品牌。同时这个完整的志愿服务平台展示了工程大学子的风采,提升了工程大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了志愿者精神在学校的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增强了学校文化的辐射功能,也一次次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近期,中国青年报在头版位置报道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春运学生志愿者向丹,因为她是一名三峡库区的移民,媒体亲切称她为春运中的“三峡好人”。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频道(13频道)专题报道了我校志愿者,文汇报、经济日报、人民网、搜狐网、东方网、新民晚报、新华网、龙华网等媒体对工程大春运志愿者“小甜橙”进行了转载报道。
校领导一直对志愿者服务给予最亲切的关注和最有力的支持,学校的关心就是他们的动力源泉和坚实后盾,学校的鼓励就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好的肯定。1月2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副校长孙培雷在宣传部、团委、高职学院等部门相关领导和上海铁路局团委书记丁锐等同志的陪同下,亲切慰问了在严寒风雨中仍坚守岗位的我校春运志愿者们,并给他们带去了新春佳节的问候。
校领导每到一处服务岗位便与我校志愿者亲切交谈,了解工作强度和服务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并对志愿者们面对天气冷、任务重、压力大的困难时表现出不怨不弃、甘于奉献的精神给予了赞扬和肯定,在听取当天轮班的高职学院志愿者代表、优秀志愿者典型代表汇报服务感想后,滕书记和孙副校长勉励同学们继续传承工程大的志愿服务精神,把坚定的意志和奉献的品格发扬光大。随后,校领导参观了我校春运志愿者服务队在上海站志愿者之家设立的简报栏和照片墙,对后勤服务等工作表示了肯定。
在这些春运志愿者中,在南广场参加轮岗服务的高职学院大三同学吴健申在工作中,放弃服务间休的时间耐心将需要轮椅服务的两位回老家过年的华侨老人送入老幼候车室,并陪伴在两位行动不便老人身边直至护送他们顺利上车。他的用心服务让两位老人印象深刻,当即写了一封感谢信以表达对我校志愿者的感谢之情。化学化工学院大二年级的向丹同学是三峡移民,她说在春运志愿者服务中,自己可以接触许多外乡人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从他们身上,自己仿佛看到了重庆父老乡亲的影子。她眼中的志愿精神就是为旅客提供帮助、提供便捷,就是团结与互助的精神。飞行学院大三年级的吴逸超在去年暑假参加了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的志愿服务,今年寒假又主动参加铁路志愿服务,而且吴逸超还受上海铁路局团委的邀请,将在大年夜晚上参加在候车室为旅客准备除夕夜演出。吴逸超说:“只要能带给别人温暖、只要能力所及,就尽力去做。”
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们是校团委积极响应上海团市委和上海铁路局团委的号召精心组织的春运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小部分,他们在火车站担任广场引导咨询、问询台咨询、入口及楼梯引导、售票引导、候车室服务等。上岗以来,这些志愿者克服重重困难,放弃寒假休息时间,用心投入保障春运旅客服务工作,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和优秀模范典型,受到铁路上海站和春运旅客们的一致好评。由于身着鲜艳的橙色马甲,他们被旅客们亲切地称为“小甜橙”,不少参与过世博会、世游赛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小甜橙”更是把春运志愿服务视为世博“小白菜”精神的延续。从1月8号到1月21号的14天里,我校志愿者一共累计服务长达2500小时,雷锋车推行1000余次,重点旅客服务多达3000人次,志愿者的问询引导、购票帮助更是超过20万次。工程大志愿者们用他们的热情驱走严寒,用他们的言行举止温暖人心,在服务春运的过程中为旅客提供帮助、提供便捷,充分发挥团结与互助的精神,更是延续了世博“小白菜”的精神。工程大志愿者们耐心的讲解、细心的照料和帮助旅客的一片真心,打动了很多旅客,赢得了他们的尊重,更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