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程大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合作,在徐家汇站厅启动了“9号线大学生自管线”。从工程大最早入驻上海地铁首个“大学生自管站”——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开始,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近三年,从单个自管站拓展到多个自管站形成了一条“大学生自管线”,从大一到大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工程大在办学过程中,发挥学校和专业特色,把专业链和产业链紧紧对接,创新产学研实践平台,努力打造服务品牌,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解放日报、教育新闻网、教育电视台、人民网、凤凰网等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三大模块分层培养
“大学生地铁自管站”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地铁公司共同建立的实践平台,也是校企党支部共同建设的平台。在实践平台中,自管线分为“地铁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实践”和“线路运营管理”三个功能模块的运作,将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使学生的课堂“外延”。
三个功能模块进行分层培养主要是大一学生参与地铁志愿服务,让入学之初的新生们能广泛参与9号线的志愿服务,增强学生们对地铁专业和企业实际进行认知;
大二学生参与专业实习实践,在一定专业平台课的基础之后,力争将客运实习和行车组织实习等专业实习实践安排在线路上运作;
大三学生参与线路运营管理,从以往志愿服务过程中选拔优秀的自管员,有针对的实施党员导师计划,学生跟随线路经理或区域站长等企业党员导师从事线路运营管理工作,形成特色鲜明的阶梯式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党员导师联合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将聘请地铁公司专业人员担任学院参与地铁实践实习师生的党员导师,不仅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给予指导,同时对于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给予全方位的关心。
学生们通过和地铁员工、党员导师一起开展活动,形成互动,增进友谊,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同时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
这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大学生职业导航党员导师”计划将进一步缩短大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是学院进行人才培养的又一创举,也是创先争优第三阶段工作“基层党建创新计划”一项重要举措。
在党员导师的结对指导之下,“准地铁人”的培养也渐趋科学化,规范化。“您的交通卡因为长久没有使用,因此需要解码后才能使用,我可以帮您解码,马上就能用了。”、“请配合安检。”……规范用语是同学们培训的第一课,也是作为地铁人课外服务的基础课,成为“正宗”的地铁职工。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大二学生王鸣雁在轨道交通中累积服务200小时,说起这项志愿服务时,她说:“大一的时候参加地铁志愿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收获快乐和幸福感。”
据悉,“大学生地铁自管站”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2012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将继续与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合作把此项活动从单个自管站扩充到多个自管站,进而形成一条“大学生地铁自管线”。
解放日报 上海教育新闻网 教育电视台 人民网 凤凰网 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