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 新闻综述 ■ 创先争优活动专栏 •创先争优巾帼建功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梅克保:围绕推进“四化两型”、惠民生办实事创先争优 •张轩:要把改进作风作为机关建设的重中之重 •李庆奎:大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评先选优,赛业绩比贡献 •创先争优:要抓住三个着力点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栏 •中组部中宣部等六部门要求全国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 •人民日报评论员:巩固和发展我们党政治优势的根本途径 •张国宏: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学习须从“不自满”开始 •商务部坚持学以致用 培育商务发展新优势 •让学习无处不在 ■ 理论探讨 •两会显示中国政治制度愈发开放求实 •《求是》评论员: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草案最大亮点 •詹国枢:一升一降皆亮点 •分蛋糕:百姓多些,再多些 •7%:彰显决心、信心和意志 ■ 学习问答 •执政党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看待资产价格泡沫 ■ 名词解释 •个人崇拜 •个人专断 •派性 ■ 新闻综述 胡锦涛: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胡锦涛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扩大节能减排成果,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要注重加强自主创新,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胡锦涛强调,要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全文] 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 吴邦国委员长3月10日上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过去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吴邦国说,一年来,共审议通过16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2项专题调研和3次专题询问,办理代表议案506件,决定批准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以及加入的国际公约4件,还决定和批准任免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确保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全文]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大会发言人李肇星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外形势也非常复杂,做好各项工作,完成预期目标,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又要树立信心,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深知这两年的工作不比任何一年轻松。“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全文] 贾庆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战胜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凝聚力。 一年来,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重要作用,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扩大我国对外友好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谱写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全文] 李长春:营造浓厚氛围 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首次培训班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2日亲切会见培训班全体学员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一同参加会见。 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学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学习领会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要求,深入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全文] 习近平:促转型发展 抓社会管理 强党建保证 习近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浙江“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十二五”发展的思路和主要任务。他说,“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浙江发展非常重要的五年。浙江和全国一样,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共克时艰,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全省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提高经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经济即期的平稳较快发展与为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打好基础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在发展思路上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的有机统一。我对浙江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衷心祝贺,对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和进取精神感到由衷的高兴。浙江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这个总体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符合中央的精神,切合浙江的实际,相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关键是认真抓好落实。[全文] 贺国强: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彩云之南春风暖,民族和谐谋发展。2月25日至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先后到云南省西双版纳、保山、昆明等地,就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之中的问题进行调研。 贺国强指出,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去,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保山市腾冲县明光乡红云社区,贺国强走进大棚了解烤烟育苗情况,登上田埂察看中低产田地改造情况,深入养殖基地了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他指出,要从云南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国家级磷肥生产基地昆明市云天化集团,贺国强深入车间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嘱咐企业负责人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努力做到长周期、满负荷、安全稳定生产。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澜沧江民族风情新区建设工地,贺国强强调,要坚持高标准规划、滚动式开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充分发挥建成项目和区域的示范带动作用[全文] 周永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20日上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周永康说,胡锦涛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点工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第一责任,切实抓紧抓好。[全文] 刘云山: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 让人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他强调,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的跨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刘云山指出,今年的“两会”承前启后、意义重大,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回顾工作、总结经验,还是提出目标、部署任务,都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穿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充分体现中央精神、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深深感到“十一五”发展历程很不平凡、经验弥足珍贵,深深感到“十二五”发展前景广阔、催人奋进。只要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和“两会”具体部署,就一定能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全文] ■ 创先争优活动专栏 创先争优巾帼建功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创先争优巾帼建功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表彰大会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会见了出席大会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代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代表全国妇联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和集体、巾帼建功标兵代表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一年来,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奋力拼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新贡献。各级妇联在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及查治结合等工作顺利开展,妇女进村“两委”比例大幅度提高,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状况研究与政策推动取得成果,和谐平安家庭创建不断深化。 陈至立希望广大妇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有为,在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创先争优、再立新功;进一步弘扬新风,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勤奋学习,做高素质的时代新女性。她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经济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努力争取政策、资源、项目,进一步推动解决好妇女民生问题,把妇联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广大妇女的温暖之家。 大会隆重表彰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及全国城乡妇女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和个人。与会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向广大妇女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国妇女姐妹积极行动起来,坚定信念、志存高远,立足本职、奋勇争先,刻苦学习、增强能力,积极实践、弘扬文明,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目标尽展“半边天”的时代风采。[全文] 梅克保:围绕推进“四化两型”、惠民生办实事创先争优 今天下午,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长沙召开。省委副书记、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梅克保在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四化两型”、惠民生办实事创先争优,努力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证和强大动力。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建国主持会议。 在听取7位行业系统和市州创先争优活动领导(指导)小组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后,梅克保对全省创先争优活动的前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4个方面创先争优:一要紧紧围绕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创先争优。要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中来,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技进步、建设“两型社会”、深化改革开放等各项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当先锋。二要紧紧围绕惠民生办实事创先争优。要高度关注民生民计,充分发挥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监督和保证作用,想方设法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千方百计扶持群众发展进步,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三要紧紧围绕创平安促和谐创先争优。要把联系服务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基层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积极了解社会动态,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四要紧紧围绕强基层打基础创先争优。要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梅克保指出,今年要突出抓好年初、七一前后、年底3大节点,以“四化两型”先锋行、惠民服务先锋行、“三亮三创三评”、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展等6项活动为抓手,扎实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全文] 张轩:要把改进作风作为机关建设的重中之重 重庆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昨日召开,市委副书记、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轩指出,要把改进作风作为今年机关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机关干部争当好公仆,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存根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精神,听取了《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起草情况汇报,与会同志对文件进行了审议。 据了解,为了加强全市机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振精神,树立形象,推动“五个重庆”建设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于近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 “人民好公仆”教育实践活动,将扎实开展三大教育活动。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将举办100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分级开展1000场党史专题讲座,组织机关党员撰写学习心得等。在根本宗旨教育方面,将组织大教育、大调查、大讨论,广泛开展“顶岗体验”,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在廉洁从政教育方面,将扎实开展解决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基层执法单位违规执法、侵占惠民资金等“三项活动”,树立清正廉洁的机关形象。 另外,教育实践活动还将针对目前机关作风中存在的官僚文牍、“吃拿卡要”、懒惰推诿、走读漂浮等问题进行整顿。[全文] 李庆奎:大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作为中央企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电力企业,站在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履行央企政治经济社会责任、推进企业做强做优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创出新业绩、促进和谐稳定展现新气象、服务职工群众取得新成效、加强基层组织达到新水平”的“四新”目标,立足经常性,注重实效性,着眼长效性,大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为企业科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立足经常性,在抓好结合上下功夫 中央多次强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落实中央要求,企业党组织就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结合起来,推动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促使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十二五”发展的主线,也是企业顺应大势、做强做优的必由之路。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企业结构优化、管理创新、效益提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创先进,在完成工作任务、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水平上争优秀,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作贡献。 二是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贯穿创先争优活动全过程,把提高学习力作为激发创新力、提升竞争力的根本之举,在企业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维护企业稳定的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创先争优水平。[全文] 评先选优,赛业绩比贡献 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有声有色地向纵深发展。对这一活动,我们就是要大张旗鼓地、理直气壮地去做、去宣传,因为它是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做的事情,具有强大生命力、深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欢迎的活动。它是积极的、正面的、向上的,能够极大调动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彰显党的先进性。 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有些问题属于敏感问题,只能做不能说,或者要多做少说,不能够随意进行炒作,以免引起混乱和矛盾。而创先争优活动,则必须又做又说,而且做得越多、宣传得越多;就越好,就越能提高党的形象和威望。 现在,距离建党90周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也已将近一年。我们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一鼓作气,不断加大力度,以创先争优的实际业绩和热烈氛围来迎接我们党的这个伟大节日。目前,我们要抓住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认真做好评先选优和表彰的工作。这是掀起创先争优高潮,形成昂扬向上热烈局面的最有力武器。 怎样评先选优呢?除了坚持过去一些好的做法之外,还必须改革创新。应该大大增加评选“两优一先”的名额和比例,让更多的同志都有机会; 应该采取自下而上层层遴选,并且横向上也要互比互看,要有“赛”和“比”的过程和平台,防止只是简单的由上面下达指标,然后凭印象进行推荐;应该对评选出来的人物进行大力宣传,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增加奖励的含金量和吸引力,可以探索按需设奖、人性化的奖励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大大增加评先选优的名额数量,会不会降低表彰对象的先进性呢?不会,党的先进性不是人数越少越好。如果只表彰极少数的人,广大党员和群众就会觉得这些先进典型离他们太远,可望而不可及,不是他们身边可以学的人和事,因此他们是不会感兴趣的,他们也没有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了。我们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先进性要以创先争优来体现,创先争优要以党的先进性为灵魂,党内先进和优秀的同志越多,表明党的整体先进性的程度就越高。放眼望去,其实广大党员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可歌可泣的同志,他们理所当然要受到表彰奖励。[全文] 创先争优:要抓住三个着力点 开展创先争优,首先要知道先进是指什么,优秀又意味着什么。如果对先进与优秀的科学内涵不能有深刻的认知与把握,创先争优就无从谈起。那么什么是先进,什么又是优秀呢? ——对党的组织来说,先进和优秀就是宗旨的先进、行为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最主要的是看它的纲领和路线代表什么人的利益。列宁曾经讲过:“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觉悟就是先进与优秀最根本的体现。 同时,政党的先进和优秀还表现在能敏锐、准确地洞察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向,把握时代变化的客观进程,对于政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有清醒准确判定,对关乎党的战略策略和发展走向作出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从对“两个先锋队”的定位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既与时俱进,又求真务实。 ——对于党员来说,先进和优秀就是对人民群众有真感情,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誓言与使命,有本领能把理想与信仰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明确要求,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十七届五中全会同样明确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就是一个目的,中国共产党员一定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对人民群众有真感情。有了真感情,自然就会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就会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会下大气力去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会去办、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全文] ■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栏 中组部中宣部等六部门联合通知要求全国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决定2011年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 据悉,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相关部门将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党委中心组学习、讲师团宣讲、思想政治课教育和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推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党史。 相关部门将通过纪念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会、报告会、座谈会、红色旅游、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加深对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通知》要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认真学习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中共党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的重要论述。在此基础上,把《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等党史著作,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基本学习教材;把《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等作为广大青少年的基本读物。 [全文] 人民日报评论员:巩固和发展我们党政治优势的根本途径 一个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热潮,正在37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7700多万党员中蓬勃兴起。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努力成为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时代要求。 回望近90年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党领导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成就,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指导,就是因为我们党善于用一切人类的先进文化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从“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到“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重新学习”;从“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到“认真建立学习制度”;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兴党史,就是一部重视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历史。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是我们党始终传承的优良传统、政治财富,更是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正是通过不断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不断增强党的理想信念。正是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的党员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不断增强。正是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领和自觉性才能不断提高,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进一步密切。历史经验表明,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巩固和发展我们党政治优势的根本途径。 告别“极不平凡”的“十一五”,迎来“重大机遇”的“十二五”,今天的中国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正带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行进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形势下,我们必须应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竞争;在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的国内环境中,我们必须经受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各种考验。世情、党情、国情、民情的深刻变化,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详细]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深厚氛围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学习成为我们党的时代特征 ·人民日报评论员: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 ·人民日报评论员:贯穿党建全过程的战略要求
张国宏: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时,将“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作为首要的基本经验,这是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作出的科学结论,是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我们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高度重视这一宝贵经验,强化思想理论建设首位意识,持之以恒地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深刻认识“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的重要意义 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根本原则。思想理论建设是关系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建之基、党建之魂。必须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是由思想理论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申了这个布局。在这个总体布局中,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具有“铸魂”作用,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它直接规定和制约着其他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创新和提高,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保证。离开了思想理论建设,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无从谈起,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就没有了可靠的保证。 ——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是为党的建设实践所证明了的首要的基本经验。“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党、治党、兴党的政治优势。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能够在旧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社会里,建设起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正是因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实践,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坚持了从思想上建党这一党的建设的核心和精华。在全国执政以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实践上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特别是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实践证明,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就能不断开创新局面。[详细]
学习须从“不自满”开始 关于学习态度,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联系我们今天的学习,这句名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自己的满足”之所以成为学习的敌人,是因为它反映了一种盲目骄傲、不求进取的不良学风,会使人降低学习热情、失去学习动力。学习上的自满,原因和表现形式不同,克服的办法也就不一样。一般来说,克服学习上的自满需要做到“四戒”。 戒学而不恒。有人认为,自己取得了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又经过多年实践锻炼,掌握的知识已经够用,没有必要继续埋头苦读了。于是乎,读书少了,应酬多了;思考少了,娱乐多了;思想少了,“官念”多了。克服这种学而不恒的自满情绪,须树立新理念、开阔新视野。当今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不断更新,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昨天的人才不能保证就是今天的人才,昔日的经验不能保证会解决今日的问题,现在的知识也不能保证会适用于将来。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克服自满情绪,不持之以恒开展学习,势必造成知识快速老化、思想逐步僵化、能力不断退化。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提高到老,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 戒学而不深。所谓学而不深,就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掌握了精髓和真谛。克服这种自满情绪,需要发扬“攻书”的精神。我国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善于“攻书”才能融会贯通。这是很有道理的。如何“攻书”?毛泽东同志认为:“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学习掌握改革发展中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需要学会这种“钻”的办法,在悉心钻研中把观点搞清楚、把原理弄明白,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详细] 商务部坚持学以致用 培育商务发展新优势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商务部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完善全员学习培训格局,围绕岗位建功构建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着力培育“后危机时代”商务发展新优势,有效推动了商务工作和队伍建设。
一、完善全员学习培训格局 商务部把加强学习作为破解发展难题之道,突出了党组带头、调研先行、全员培训、活跃青年四个抓手,结合实际完善全员学习培训格局,为商务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组带头,树立正确学习导向。党组集体学习是商务部党建品牌项目,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更注重形势研判、超前谋划和战略思维,推动商务理论与政策创新,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学习安排更加密集。2010年部党组共组织16次集体学习,年中和年底各安排一次为期3天的党组扩大会集中学习研讨。二是学习视野明显拓展。突破传统惯例,邀请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家走进党组学习课堂。内容选题也更富前瞻性,2010年着重研讨了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影响、新商业文明与商务发展趋势、物联网时代商贸领域新机遇等前沿课题。三是参学范围逐步扩大。党组学习扩大到机关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有的还进一步扩大到处级和青年干部。夏季党组务虚会则扩大邀请部分省区市商务厅局长一起研讨交流,出谋划策。四是示范效应不断增强。党组成员通过参加分管单位学习活动或讲党课、作形势报告等方式,指导基层加强学习。在党组带动下,各直属党组织进一步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全部上下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调研先行,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商务部注重发挥调查研究在优化商务决策和管理中的先导作用,真心实意向基层群众学习,增强了商务为民的针对性,深化了对商务发展规律的认识,驾驭复杂局面更加从容。一是调研力度全面加强。2010年党组领导累计国内调研160次,每人平均达39天,范围涵盖内外贸企业、边贸口岸、物流配送、集贸市场和乡村农家店等商务发展各领域及重要环节。[详细] 让学习无处不在 近年来,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区北翼的港闸区,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中要求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岗位,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开设“周六课堂”。2009年3月,港闸区秦灶街道“周六课堂”开班,170余名机关、村(社区)干部除法定节日外,都会在每周六上午参加集中学习。至今已学习共80次,出席率达到95%。刚开始时,有些同志抱怨,现在工作这么忙,哪有闲功夫读书?有的同志甚至指出“这是形式主义,有啥用”。对此,街道党工委提出只要不影响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坚持做到“周六课堂”不停课,在参学人员中形成了没有停课通知必有学习活动的习惯。区委及时总结了秦灶街道“周六课堂”的做法和经验,全区各街道(开发区)党工委纷纷制定各具特色的学习计划,扎实开展创建学习活动。 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区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推荐一本书,同时撰写一段荐书寄语,在区内新闻媒体上刊发。如区长沈红星在推荐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的寄语中写道:该书围绕“完美的执行力”这一核心主题,以生动的事例和有力的论述,体现了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执着敬业的精神。建议大家通过阅读,自觉养成为追求目标而“没有任何借口”的习惯,努力提升执行力。“好书我推荐”活动既起到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的示范作用,也丰富了广大党员的学习内容。 开展“今天我主讲”活动。各基层党支部书记身体力行,带头讲课,全区书记累计讲课500多堂,其中包括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港闸区经济形势分析、礼仪知识、饮食与健康、法律和税务等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刚刚荣获“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称号的永兴街道永兴花苑社区,充分利用党员和居民中老教师、老专家多的优势,落实了10位主讲人,每半月在社区活动中心举办一场讲座,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科普健身知识,倡导公民道德规范,赢得居民的广泛响应。 [详细] ■ 理论探讨 编者按:2011年两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形势下召开的,是在“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嘱托,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人大会议审查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重要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定了我国“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未来五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本次理论探讨的主题就是解析2011年两会的亮点和信号,明确两会后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希望给大家带来启示。 两会显示中国政治制度愈发开放求实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既是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一种仪式展示,更是一种成效检验,人们从中可以直观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集中观察、感受和理解,可以直接地了解甚至分享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改善所能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的政治生态,谁都无法否认中国政治制度愈发开放、愈发求实的现实,中国式民主的生机与活力、经验与成效有目共睹。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之中。全国近3000名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政协委员,汇聚首都,共商国是,为谋划“十二五”时期和今年的各项工作履职尽责、献计出力。在这个国家最高政治平台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承载的是亿万民众的希望嘱托,肩负的是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从他们个人的表现到整个政治制度的表现,不仅备受国人关注,也成为世界观察、审视今日中国的重要内容。 同往年的两会一样,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意见、言谈举止,依然是媒体和公众紧盯的重点。与此同时,今年的两会也给人们一些不太一样的感觉,尤其是代表、委员在积极亮相、踊跃发声中,在交流、讨论、争辩、交锋中,表达真知灼见、务实之策的多了,热衷雷人言辞、空谈务虚的少了。或许,经过几年履职的磨炼,代表、委员更明白自身的职责所系,更清楚自己一言一行都在公众和媒体的严密监督之下,从一定程度上说,更为成熟理性、低调务实的表现,反映出代表、委员的履职能力和民主素质得到了提高。 全国两会,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载体,作为各种意见表达的重要渠道、公共政策的讨论平台,今年的表现更为突出。一方面,开放程度更高了。今年两会的整个过程通过各种媒体事无巨细地展示在公众面前,透明度超过以往。在这样一个愈发开放的平台上,各方面利益群体及其诉求都能够公开展示、有序表达,这些意见观点在严肃的互动中累积共识、缩小分歧,直到寻找出符合国家利益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协商式民主、共享式发展的独特之处。 另一方面,求实的氛围更浓了。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战略机遇、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以前我们靠摸着石头过河闯出一条路来,现在和今后则要继续闯关,克服深水区的艰难险阻,才能到达国强民富的彼岸。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两会上,更多的代表、委员表现出一种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深入的思考、扎实的调研多了,提出的解决办法和对政府的要求更具体、更详细了,尤其在民生领域更为明显。实实在在开会、实实在在谋划、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这种氛围才是两会所必需的。[详细] 《求是》评论员: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在这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完成预定的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了。我们对“两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两会”,是在我国“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嘱托,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人大会议审查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重要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定了我国“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未来五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二五”规划纲要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是动员和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我们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我们战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隆重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生机和制度的优越性。 过去五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这一切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十一五”的成就再次雄辩地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认识。这些成就和经验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豪情与信心。[详细]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草案最大亮点 全国两会接近尾声,国家发改委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作了38处修改。 其中一处细微的改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钱包。将草案原文的“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改为“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不要“逐步”,要“尽快”——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这个修改体现了非常清晰的政策导向。“说明中央政府对于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紧迫感。希望各级政府都能密切注意这个变化。”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草案最大亮点 收入分配改革的迫切性不言而喻。用于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基尼系数,我国接近0.5,早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这个警戒线。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中,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是主要问题之一。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说,“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规划中提出了“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居民收入要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要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他认为,“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既是最大亮点,也是最大难点。2007年,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降至57.9%,美国的这一比例为70%。我国的劳动报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39.74%,而这个比重在很多国家高于50%。 工资在爬,物价在涨——过去10年,我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超过20%,GDP每年增幅在10%左右,但城乡居民收入每年只增长了7%~8%。而且,差距同时出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 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从“逐步”到“尽快”,不少代表委员注意到这个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过去几天的讨论中,代表们提及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这两个字的改动说明,代表们的意见被采纳了。 赵林中认为,“逐步”两个字还直接看不到政府要解决问题的决心,但“尽快”则表明政府已经决定把这个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眼下,决心有了,他希望能首先“尽快”有一张时间表,便于老百姓监督。 两会之前,赵林中专门在他所在的地区征集老百姓的建议,发现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关注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因此,他专门提交了关于“高度重视收入分配不公的建议”。他说,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这么快了,现在宁可慢一下,也要解决好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目前很多社会矛盾都来源于上收入分配的差距。[详细]
詹国枢:一升一降皆亮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3日闭幕。前几天,坐在人民大会堂,一边聆听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一边不由心里琢磨,万众瞩目的“十二五”,到底有哪些特点和亮点,究竟能为百姓带来哪些看得见的好处呢? 笔者以为,一升一降,可算“十二五”规划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和亮点。 所谓一升,指的是,“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可望得到较大提升。与“十一五”设定的指标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将从5%提升至7%以上。 所谓一降,指的是,“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所下降,与“十一五”设定的指标相比,年均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将从7.5%降低至7%。 这一升一降,表面看,似乎二者联系不多,升降比例也不算大,然而,只要细加琢磨,大有深意存焉。 翻一翻历史就会知道,长期以来,我国制定的五年规划(计划)中,居民收入增速目标,一向都明显低于经济增速目标。例如,在“十五”计划中,经济增长的目标为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目标为5%左右;“九五”计划中,经济增长目标为8%左右,居民收入增长目标,则只有5%左右。 过去的一低一高,通过一升一降,在“十二五”期间,将要达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前所未有的,说得历史感一点,这可是共和国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呢。 怎样才能实现两个同步呢?政府工作报告中,接下来说的是两个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果说“两个同步”是目的的话,“两个提高”,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具体怎么才能提高呢?有了指导思想,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各种配套政策比如税收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了。就在两会召开前夕,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通过了上调个税起征点的意见,只待人大批准,即可正式实施。[详细] 分蛋糕:百姓多些,再多些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为低收入者“雪中送炭”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把公共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22年前我就在改制前的襄樊棉纺织印染厂工作。如今每月的工资就1500元左右,很多工人的工资还要低,大概只有1000元。”谈起收入分配,来自湖北襄阳新襄棉纺织公司布机车间的工人卜仿英代表自有一分亲身感受。 “有很多农村来的年轻人,干了两三个月之后就走了,去超市打工又轻松,还比在厂里赚得多。”卜仿英说,因为待遇差,厂里很难留住新来的年轻人,多数还是改制前的老员工,“因为环境熟悉,工友感情也好,就不想换地方了。” 民生无小事,收入问题更是攸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全国政协委员胡德平分析,当前收入分配关系的主要问题是,总体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差距悬殊;企业和政府收入增速快于国民收入增速,居民收入增速慢于国民收入增速;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过低;不同就业类型和不同行业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代表对低收入人群的形成原因有过仔细研究:首先就农民来看,最薄弱的是财产性收入。据统计,重庆农民2009年人均财产性收入只有68元,占全部收入的1.5%。再者就是城乡困难群体,导致他们贫困的原因很多,比如大病、大伤、失业等。还有一类是企业的退休人员,其退休金明显低于机关退休人员。此外,企业职工、农民工等工薪劳动者的工资也长期偏低。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政府责任重大,这方面主要靠把公共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他认为。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六年内七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不断完善城乡社保体系……惠及低收入者的种种举措接连出台。代表委员们认为,“十二五”期间应当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让低收入者享受更多发展成果的阳光。[详细] 7%:彰显决心、信心和意志 为什么要把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年均增长7%? 温家宝总理3月14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主动调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仅表明决心和意志,而且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 首先,7%的发展速度有利于减缓中国经济“超速”增长的惯性。我国已经连续七年把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设为8%左右,但事实上,这些年每年实际增速都超出预期目标,其中最高的2007年达到11.4%,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也达到了9%。今后五年,中国经济上行压力仍然大于下行压力,有些地方的发展速度已经不慢了,“十二五”规划还在追求增长目标翻番。此次提出年均增长7%目标,远低于近几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不仅表明中国发展理念更趋冷静和理性,也表示了中国政府的引导中国经济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根本转变的决心、信心和意志。 其次,经济增速调低一些,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比较粗放的,靠拼资源、大量消耗土地、污染环境、搞人海战术获得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但转变有一个过程,需要转变观念、完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需要理顺体制和机制,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下,把发展速度降下来,把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上去,从而为转变方式、调结构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详细] ■ 学习问答 执政党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社会”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社会是指人们生活的共同体。狭义上所指的社会,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之外的社会事务、社会生活,包含有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社会安全等内容。本文是从狭义的社会管理来谈党的作用。 中国执政党的社会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一提到政党,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党的政治属性。无疑,党是政治组织,党活动的主要领域是政治领域。但是,政党的属性不仅包含有政治层面的内容,还包含有党的社会属性。当政党宣称代表某一特定阶级、阶层利益或全体利益时,就已经展示出本质的社会属性。当我们说政党在国家权力和民众之间起到连接作用、桥梁作用的时候,也已经是在谈社会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政党是社会的工具,仅仅当社会需要政党,政党能够为社会所用服务时,政党才能够生存。政党的社会政策、社会建设的走向,则直接影响到社会对政党的支持、选择。只不过,在很多情况下,政党会把这种社会的需要转化为政治诉求,通过政治领域的操作,实现对社会的服务与引导。邓小平曾在1956年党的八大作修改党章报告时,把中国共产党称为人民群众的工具,是符合政党特质、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科学判断。用学术的语言描述,就是政党具有社会工具性,唯有这种社会工具性得到最大彰显时,作为政治组织的政党才会有最大的社会群众基础,构成相应的党的社会支持系统。
政党的社会工具性决定了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 表达与整合社会利益功能。生活于社会之中的民众是分为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某一阶层或多个阶层利益的政党可以表达民众的诉求,或对多个利益群体的诉求进行整合。这种利益表达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组织进行,但在中国条件下,最有力的表达者、整合者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影响、引导功能。一般地说,政党对社会的引导作用体现在两大层面:或引导动乱、动荡,或引导稳定。中国共产党老一辈理论家胡绳在上个世纪80年代谈到革命与执政的区别时,曾精辟地点明:革命需要动乱,执政需要稳定。笔者高度认同这一观点。对于正在进行革命、力图取得政权的党来说,各种社会矛盾越是激化,形势越是动荡,越有利于进行革命进而推翻旧的社会秩序。但对于任何国家的执政党来说,一般都希望获得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越是稳定发展,越有利于获得稳固的社会基础,越有利于继续执掌政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引导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执政的需要,更是维系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这种引导功能能否转化为现实,则与党的自身建设、执政能力相关。 政策制定功能。社会政策可以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制定,也可以通过政党提出,再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在中国,执政党是政治体系框架中的领导核心,社会建设、社会政策的方向和阶段性目标,往往是由党组织来把握的,党在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中起到了确定发展方向作用。[详细] 如何看待资产价格泡沫 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近来国际市场基本金属、黄金、原油、农产品等的期货价格持续走强,国内房价也是居高不下。国内外资产市场行情的火爆,使得刚刚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人们对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再度升温。 实际上,资产价格泡沫并不可怕,适度的资产价格泡沫无碍于金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金融和经济发展;可怕的是资产价格过度泡沫化,因为泡沫化过度扩张积聚着破灭的风险,从而威胁金融和经济稳定。资产价格泡沫的存在具有客观性,资产的市场价格围绕其内在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在有效市场假设下,这种波动呈现一种均衡的稳态。但是,有效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投资者经常会作出非理性行为,加之资产基本价值的难以确定性和资产供给的缺乏弹性,资产价格与其价值出现非均衡偏离是经常发生的事。在市场机制下,这种偏离一般难以在短期内回归均衡,其超出均衡的偏离部分就是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泡沫不可能被完全挤干。适度的资产价格泡沫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使市场富有流动性和活力。 一般来说,适度的资产价格泡沫可以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进而拉动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发展。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资产价格上涨会使得资产拥有者名义财富增加,进而引起其消费开支增加,这就是“财富效应”;第二,股价上涨会降低企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成本,带来企业设备投资的增加,这就是“资金成本效应”;第三,股价和地价的上涨提高了它们作为抵押物的价值,使企业获得借贷资金更为容易,这就是“资金易得性效应”。 但也应当看到,资产价格泡沫会使通货膨胀预期升温,而且资产价格泡沫往往与通货膨胀具有同源性。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很大一部分是由银行信贷规模过度扩张引起的。前两年,为了尽快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量信贷资金被投放到市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推动商品、资产等价格上涨。资产价格泡沫以及流动性过剩会催生非理性繁荣,给市场造成一种经济运行良好的错觉。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积聚恶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风险。[详细] 如果您有问题,请点击这里提问,我们将在线为您解答。
■ 名词解释 【个人崇拜】 个人崇拜,指过分推崇领袖人物,无限地夸大领袖个人的作用,要别人盲目顺从领袖个人的作法。个人崇拜的主要表现是把领袖奉为“绝对权威”,使领袖人物偶像化、神圣化,使领袖人物言论教条化。搞个人崇拜,损害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助长个人专断、家长制作风;压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人们处于消极无力的状态;造成人们思想僵化,妨碍对真理的自由探讨,导致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个人崇拜是封建意识残余的一种表现。在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把封建帝王标榜为天子,鼓吹“皇权至上”,把对皇帝的个人崇拜作为封建法律和封建道德的最高标准,搞封建专制。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虽然封建阶级被推翻了,但是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依然存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并利用个人崇拜,借以骗取信任,窃踞高位,篡夺领导权,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这就为反对个人崇拜和维护党的领导人的正当威信,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个人专断】 个人专断是指某些领导人违反集体领导制度,把自己凌驾于党的组织之上,个人说了算,容不得别人不同意见的不良作风。搞个人专断,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同民主集中制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根本对立。不但会损害其他党委成员的积极性,而且不能集思广益,往往会导致做出错误决定,贻误党的工作,削弱党的战斗力,给党的事业造成很大危害。鉴于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教训,党章明确规定:“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和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反对好人主义、自由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派性】 派性就是派别性,指革命队伍内某些人站在个人和小团体的立场上,以一派的利益高于一切,以一派的得失为转移,结派营私。派性与无产阶级的党性相对立,是宗派主义在“文化大革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极端表现,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恶性膨胀,是封建阶级和小生产者的行帮思想在党内的反映。派性的主要表现是以帮派思想、宗派观念代替党的原则;在组织人事上,以人划线,以派划线,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进行无原则的派性斗争,等等。派性是党的肌体的腐蚀剂,它削弱了党性,使党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损害了党的团结统一,严重妨害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煽动,派性泛滥,恶性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唯我独革,唯我独左,唯我正确;以派划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唯利是夺,唯权是夺,不择手段地谋求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和整党,有组织的派性活动已不复存在,派性影响也大大削弱。但是,派性流毒还没有完全肃清。有些党员和干部还存在着派性思想,使党内“明无山头暗有礁”。克服派性的根本方法是加强党性教育,以党性去克服派性。《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坚持党性,为根绝派性进行不懈的斗争。对于坚持派性屡教不改的人,一定要给予严肃的纪律处分。不应该让这样的人进领导班子,已在领导岗位上的一定要撤下来。在新的时期,仍然要增强党性,坚决杜绝派性,搞好党内团结,保证党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处理党内关系方面必须实行“五湖四海”的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处理同志的关系上,不能因为私怨而耿耿于怀,不应由于亲疏而有不同的对待。在干部工作中要坚持正派公道的作风,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严禁以派性划线,严禁利用职权在党内拉私人关系,培植私人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