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 新闻综述 ■ 创先争优活动专栏 •李源潮: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刘淇:以党员创先争优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 •张宝顺: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在加速崛起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郭声琨:围绕科学发展中心任务推动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 •孙政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胡春华: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栏 •王伟光:坚持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周文彰:建设学习型政党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李君如:陈云对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开创性贡献 •周知民: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提高主阵地竞争力 •唐朝继:学习型党组织如何建 •毕生自修无尽期”——谢觉哉的学习方法 ■ 理论探讨 •国纪平: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责任论” •霍建国:警惕“中国经济责任论” •丁刚 :“中国经济责任论”的要害 •张健华:“储蓄国责任论”本末倒置 •达杜什:中国高储蓄率不是危机起因 •钟 声:美国准备好中国作为大国登场了吗? ■ 学习问答 •为什么说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为什么要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能力 ■ 名词解释 •领导作风 •领导艺术 ■ 新闻综述 中央决定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 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还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夏粮再获好收成,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改革开放积极推进,就业持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还不少。我们必须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形势。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7月2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座谈会。温家宝通报了上半年经济工作有关情况,介绍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考虑。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无党派人士陈章良先后发言。他们表示赞同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考虑,并就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同志们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上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当前防汛抗洪工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防汛抗洪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江南、华南、西南和江淮等地区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汛情发生早,洪涝灾害种类多,受灾程度重。目前全国正处于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长江、淮河、太湖等江河湖泊仍超警戒水位运行,台风活跃期也已经到来,形势十分严峻。会议强调,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工作。一要抓好雨情汛情灾情的监测预警。密切监视天气和汛情变化,加强对暴雨和洪水影响时间、程度、范围的分析会商,为落实应急预案和群众避险防范赢得宝贵时间。二要强化重点目标的安全防范。提前做好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灾害预防工作,督促各类在建工程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加强应急值守和巡查排险工作,确保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库、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三要加大物资和资金支持力度,备足抗洪抢险救灾物资。抓紧补充防汛物资储备,扩大储备规模。加强地方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联系协调,落实抢险救灾队伍。四要科学调度。加强水库、湖泊、闸坝和分洪河道、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调度运用,统筹安排“拦、分、蓄、滞、排”各项措施。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五要安排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恢复。及时组织受灾群众开展恢复重建、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六要加强督促检查,落实防汛抗洪责任制。对因工作不到位、失职渎职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七要统筹安排抗洪救灾和经济工作,力争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及时修复灾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李长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扎实有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日前主持召开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对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作出部署。李长春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迅速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广泛宣传、坚决贯彻落实好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 李长春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文化建设,充分肯定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巨大鼓励和鞭策。讲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抓好的四项重点工作,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扎扎实实抓好创先争优活动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北唐山调研时强调,正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各级党组织要把这一活动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结合起来,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7日至18日,习近平先后来到唐山市丰南区和南湖生态城、曹妃甸新区等地,深入企业、社区和码头,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强党的建设进行调查研究。 曹妃甸新区地处渤海之滨,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在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和曹妃甸港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习近平详细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同企业干部职工探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问题。在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习近平兴致勃勃地登上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同技术人员深入交谈。在总装车间,习近平踏上“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观看先进的操作系统,体验优良的服务设施。当得知一些轨道客车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时,习近平称赞他们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争了光。 贺国强:要切实关心和爱护艰苦地区和基层纪检监察干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今天到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看望正在这里培训休养的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向他们表示亲切问候,希望他们认真学习,放松休养,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一同看望。 这些年来,中央纪委监察部一直十分重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关心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继去年暑期邀请100名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到北戴河培训休养后,今年又邀请120名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到北戴河培训休养。 7月29日上午,贺国强、何勇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有关领导同志特地来看望大家、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一见到来自祖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贺国强就亲切地与他们握手,关切地询问他们来自什么地方?在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了多长时间?家乡的情况怎么样?在北戴河是否习惯?贺国强在认真听取了学员代表发言后说,同志们工作在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检监察工作第一线,自然条件比较艰苦,工作难度比较大。大家在艰苦的环境下,承担着繁重任务,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央纪委监察部特地邀请大家来北戴河培训休养,就是想让大家调整一下身心,放松一下心情,同时学习一些知识,扩展一下视野,更好地投入工作。他叮嘱有关负责同志要安排好大家的学习、照顾好大家的生活。 贺国强指出,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西藏、新疆工作,今年以来,先后召开了西藏工作座谈会、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西藏和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全面部署。前不久,又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对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西部地区发展进行研究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到维护西藏、新疆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谋划和部署,加强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为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 创先争优活动专栏 李源潮: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8日召开第二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源潮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 李源潮说,基层党组织创先进要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党员争优秀要立足于本职岗位,通过创先争优为完成中心任务提供动力和保证。活动要有鲜明的主题、有效的载体,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想参加、好参加。要搞好党员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把创先争优与提高党员素质、岗位成才结合起来,激发党员的进取心、荣誉感。 李源潮指出,要注意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特别要注意选树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让党员、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要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创新创先争优活动方式方法,注意发现和推广基层的创新创造,用基层经验指导基层实践。 李源潮指出,各级党委都要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要坚持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影响群众、感染群众、带动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生动局面。 [全文] 刘淇:以党员创先争优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 刘淇代表市委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受到表彰的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要认清形势任务,增强创造先进、争当优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当前,首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市委适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目的就是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为首都科学发展提出一个更高的、有可比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切实增强创先争优的自觉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首都实现跨越式发展;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在更高水平上把首都建设得更好;切实增强实干精神,自我加压,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举措,推动首都工作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刘淇强调,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水平。一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创先争优活动。要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紧紧抓住发展的关键环节、重大项目,迎难而上,积极破解发展难题。要贯彻市委确定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首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依靠创新推动发展,提升首都发展的结构、质量、效益和档次。 二要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搞好创先争优活动。要围绕当前社会管理的难题,加大创新力度,着力提高综合协调、社会动员能力,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创新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使社会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建设相适应。[全文] 张宝顺: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在加速崛起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张宝顺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省委,向全省广大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向全省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他指出,建党89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广阔前景,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历史的方向和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89年的光辉历程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才能繁荣富强,人民才能生活幸福,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张宝顺指出,安徽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1923年建立第一个中共特别支部开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前赴后继,顽强拼搏,创造了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光辉业绩。当前,安徽已经进入全面转型、跨越发展、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对全省党组织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力求在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伟大实践中,党的基层组织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干部都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全体党员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在高举伟大旗帜中创先争优。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感情上真诚认同,政治上坚定信仰,行动上自觉运用。第二,要致力跨越崛起,在实现兴皖富民中创先争优。更加主动、更加坚定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绿色经济,进一步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第三,要牢记宗旨意识,在增进百姓福祉中创先争优。对人民群众要有真挚感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角度想问题、办事情,紧紧依靠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民生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四,要不断更新知识,在提升工作能力中创先争优。坚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多学履行岗位职责必需的各种知识,多学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善于思考和总结,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抓好工作的能力。第五,要弘扬新风正气,在改进工作作风中创先争优。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进一步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工作激情,勇于开拓创新,坚持真抓实干,弘扬社会正气,自觉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全文] 郭声琨:围绕科学发展中心任务推动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 一、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这个活动虽然主要是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但它是一个全党性的活动,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大工程。明后两年,我们将分别迎来建党90周年和党的十八大,在这个特殊的大背景下,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政治意义。把这个活动开展好,不仅是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也是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经常化的重要机制;不仅是调动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从我区的情况看,这项活动启动以来,全区各级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在认识上是比较深刻的,在思想上是高度重视的,广大共产党员坚决拥护、踊跃参与,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已经有了很好的思想基础。但思想认识需要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夯实思想基础。从目前来讲,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防止思想上“松动化”。学习实践活动刚结束不久,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可能存在“松一口气”、“歇一歇”的思想倾向,导致思想上松懈怠倦。二是防止思想上“简单化”。一些地方和单位可能会把这项活动看得过于简单,认为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就行,导致工作不主动、思路不广、办法不多,不分情况、不讲差别,简单从事,搞成“一副面孔”。三是防止思想上“空洞化”。创先争优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实际问题,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性活动。特别是现在县(市、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党建工作的任务都很重,我们只有把这项活动开展好,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组织活动转化为改革发展动力,把党员先进性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实质,不断加深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认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全文] 孙政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之际,省委书记孙政才1日专程到长春市双阳区,就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调研,亲切看望慰问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并向辛勤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孙政才强调,当前,吉林正处于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做好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此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干部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凝聚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孙政才首先来到双阳区云山街道清江社区进行考察。他走到服务为民连心台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展示板前,详细察看各项为民服务的内容,了解基层党建以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他还走进社区服务民生服务站、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和党建活动室,实地考察服务设施和项目,并与社区工作人员亲切交流,询问服务职能、举措等。看到清江社区大力开展“双岗奉献、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广大居民的“五家一港湾”,积极打造和谐社区,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孙政才非常高兴。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民心工程,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题,有效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明确职责任务,有效整合资源,完善拓展服务功能,确保真正做到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全文] 胡春华: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7月9日至10日,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沈跃跃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春华,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自治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佳的陪同下,深入联系点赤峰市喀喇沁旗调研指导创先争优活动。 沈跃跃先后来到赤峰和美工贸园区、牛家营子镇西山村、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锦山街道湖滨社区、旗农牧业局、田家炳中学、王爷府镇等地,认真了解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讨论研究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措施和办法。 胡春华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贯彻落实好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区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要求为重点,认真分析总结前一阶段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明确活动的目标、主题和载体,把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好。要深入研究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适应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新变化,转变基层组织职能,创新工作方式;要着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抓两头,促中间”;要突出抓好农村牧区和社区两个重点领域的创先争优活动。旗县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牧区工作上,苏木乡镇要全力做好农村牧区基层工作,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嘎查村级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各部门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坚持典型引路,抓好联系点、示范点建设,把全区的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全文] ■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栏 王伟光:坚持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理论武装、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宝贵经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把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永无止境的理论创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武装全党,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了它永远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本所在。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俄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列宁主义,再到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同样是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决定了它会不断地向更高的认识水平发展。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发展也永无止境。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他还说:“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历史和现实表明,把马克思主义同它所赖以发展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是毫无出路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始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永无止境地创新,才能永葆蓬勃生机。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理论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创新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曾基于当时实践,作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应在数国同时取得胜利的重要结论。列宁科学分析了他所处的帝国主义阶段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特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和政治发展更加不平衡,“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对在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作出了创造性的回答,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决的历史课题。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现实出发,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走什么道路才能成功等重大问题,我们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创造性的回答,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发挥出巨大的指导作用。[详细] 周文彰:建设学习型政党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建设学习型政党,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周文彰表示,一定要避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危害,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而不能以本本为中心。 现实当中有人以本本为中心,一举一动都要从书本上找依据,一言一行都要翻这些书本,翻这些教条。周院长您如何评价这种做法?向书本学习,在书本中寻找依据和这种坚持理论、坚持一个正确的导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周文彰表示,我们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碰到的一个老问题,也就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一传入中国,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比如,开始的时候本本主义就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就曾经发展过照搬照套苏联革命的模式,就是组织中心城市的暴动,因为苏联城市是靠城市暴动获得成功的,我们就照搬照套,结果使中国的革命和军队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来纠正这个倾向。但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并没有就此而消失,1942年“延安整风”,我们党把学风问题作为整风的重要内容。建国以后,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有过很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我们在许多问题上仍然照搬照套经典作家的许多论述,对社会主义的描述和设想,结果也使我们的建设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使我们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很多方面犯了一系列的“左”的错误,长期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 1978年针对“两个凡是”,我们党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按道理来说,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得到了很大的清算。但是不久,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在我们一些同志当中又渐渐显露出来,导致许多许多“左”的言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障碍。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可以说对“左”的思想、对教条主义的思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引发了第二次思想解放。但是,这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并没有就此而偃旗息鼓,一有机会就跑出来,用本本的偏言执语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横挑鼻子竖挑眼。 现在都清楚的知道,江泽民同志有一个5.29重要讲话和在十五大上的重要报告,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这种恶劣的学风进行回击,阐述了一个尤其重要的思想,在我们党的建设上,在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思想,这就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江泽民同志的原话是这么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周文彰表示,这几句话通常把它叫做“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可以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一个极其深刻的阐述。这个重要思想被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并且发展。主要就是一句话,学习马克思主义,建设学习型政党,一定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而不能以本本为中心。[详细] 李君如:陈云对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开创性贡献 在延安时期,陈云在学习问题上不仅有许多重要的指示和论述,而且还努力探索和创新学习的组织形式。1939年,在总结全党学习理论的经验时,他提出“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程度低的还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帮助。” 陈云的这个建议,是以他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来的。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召开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学习的任务,强调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学习现实运动的经验。也就是在这个重要讲话中,他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陈云亲历了“十二月会议”、“三月会议”和“六届六中全会”,对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有格外深刻的认识,因此他积极响应毛泽东关于学习的号召,在中组部带头组织了领导干部学习小组。这个学习小组,从1938年到1942年前后达5年时间。 对于陈云在中组部组织的领导干部学习小组,一般都说是由陈云、李富春等领导同志组成的“六人小组”,也有人回忆说有陈云、李富春、邓洁、武竟天、王鹤寿、王德、陶铸、陈正人、王林、乐少华等部长、秘书长、科长参加,其他同志列席,共有40多人参加。不管具体情况如何,但可以确认的是,在延安时期,陈云领导的中组部在学习活动中建立的学习小组,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索。 这一探索,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党提倡和推广。1940年3月20日,党中央在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中指出:“凡环境许可的地方,可依类编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每月开讨论会二次。”1941年9月26日,党中央还决定成立中央高级学习组,毛泽东为组长,王稼祥为副组长。 这些情况说明,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延安时期,我们党就对领导干部的学习组织形式已经进行过创造性的探索。当年的领导干部学习小组,完全可以说是今天的党委中心组的前身。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陈云为党委中心组学习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详细] 周知民: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提高主阵地竞争力 记者: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央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请谈一谈,您对于当前党校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有哪些思考? 周知民:从事党校教育二十多年,我感触最深的是坚持党校姓党。党校,姓党名校,是研究宣传党的领导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为培训党的领导骨干、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现党的领导使命服务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党校在政党建设的实践中,必须义无反顾,勇于承担其庄严使命。党中央作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决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各级党校在这作出表率。党校必须落实好这些要求,努力在促进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打铁必先自身硬”,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活动中,党校的教职员工必须带头读书学习,必须储备更多的知识,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本领,才能不辱使命。 记者:按照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要求,党校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您认为关键问题是什么? 周知民:党校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是要紧紧围绕党校姓党这个根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党性锻炼方面的熔炉作用;二是要紧紧围绕大规模培训干部这个任务,努力提高党校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作用;三是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提高科研咨政水平;四是要紧紧围绕党校人才队伍这个重点,增强带头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本领,为全社会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发挥先进性的作用。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 以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和培训,追求实效,是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效益的内在要求。党校教育培训是一种“后学历”的教育工作,突出强调“行”,强调在学习和实践中达到知行统一。普通高校教育侧重于从认识到实践,先解决认识问题,将来再出去实践。党校的教育侧重于从实践到认识,帮助干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再去指导实践,最后统一于实践,检验于实践。[详细] 唐朝继:学习型党组织如何建 一个成立89年、执政61年、领导改革开放31年、拥有7799.5万名党员的大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关键在于学习——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站在新世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提出的新的建设理念和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学习型党组织如何建设是当前迫切需要探索的现实问题。 领导干部要带头“真学” 中国共产党怎样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这是我们党建中最重要的战略问题。解决这个战略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要建设成用科学理论武装,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学习型政党所体现的是科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而学习型党组织所展现的是学理论之风、用理论之道、结理论之果。把“学习”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特征、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提高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学习型政党才有坚实的根基。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大兴学习之风。兴学风,最关键的是党的基层组织,因为它既是科学理论的指导教育者,又是广大党员学习的组织和考察评判者。如果一个组织失去理想信念追求,其工作就一定失去灵魂和方向。大兴学风,学什么呢?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年2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知识群结构,是党组织和组织内成员的必备课,也是发挥先进性作用的根本支撑。广大党员是否“真学”,聚焦的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行为世范,德为楷模,学为人师,这是他之所以成为领导必备的条件,是在学习中创造出来的。当前,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是注重学习与修养的,但也有些党员干部以工作忙为由不善于学;有些党员干部不学无术与学邪道之术;有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些言行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等等。这些都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 以真用为学习之纲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进入这个过程需要一种精神。这种心灵和精神就是对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这种“感应”的党员干部是难以担当此重任的;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焕发出一种“活力”。[详细] 毕生自修无尽期”——谢觉哉的学习方法 作为中共“五老”之一,谢觉哉的一生是好学深思的一生。无论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时期,还是在国事繁忙的建设年代;无论是在艰难跋涉的长征途中,还是在延安窑洞的煤油灯下,他坚持读书学习数十年如一日。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毕生自修无尽期”。他积累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挤与钻。人们常说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学习,谢觉哉强调:“没有时间,挤;学不进去,钻”。他指出,要“晨思夜读,重新学习”,“应该于业余时间补习,好学”,把琐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语重心长地说:“因为工作忙而把学习挤掉,这不是一条理由,而是对学习自满的一种表现。工作是无止境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要‘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能’,天天都要在学习中吸收新的养分,才能做得好工作,善于学习才能善于工作。”他说:“将来工作会越来越忙,这是规律。不能因为工作忙而中断学习,那样做是危险的,其结果是生命将会停滞,革命事业将会受到损失。”谢觉哉本人善于“挤与钻”。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是善于“挤与钻”、刻苦好学的“书生”,11岁时就读完了五经。那时买书不易,他便到藏书多的人家去借读、借抄。参加革命后,他的求知欲更加强烈。1966年7月他写的“攻书”诗,就体现了这一点:读书如垦地,斩棘铲不平。读书如攻城,坑道要打通。排除其糟粕,缴获其精英。如斯读书者,方可谓之攻。 学习要有恒。学习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谢觉哉多次对人说:“读书要有恒,不是一夜长个长子,而是一点一滴地累上去。”“一个人的学问,一个人的知识,一个人的能力,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一点一滴积蓄起来的。不可能经过一个晚上,第二条早晨爬起来就是很能干的人了。”为做到学习有恒,谢觉哉特别指出,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提高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才有巨大动力。他指出,不学不可。因为我们负了革命的重担,人民交给我们以非办好不可的任务。在这方面,谢觉哉自己有切身体会。他回忆说:1931年我到中央苏区毛泽东同志处工作,到的次日,拟一个开会的通知,毛泽东同志全改了,一字不留,加的也不少。我问:“为什么我这样不会写了?”毛泽东同志望了我一阵,只答复两个字:“你学!”“你学”对我启发很大。怎么学呢?一是向人家学,学正面经验,好的;二是向自己学,学反面经验,不好的。通过这件事,谢觉哉认为,要把包括学习在内的任何工作做好并不难,只要能如毛泽东同志说的“你学”。谢觉哉坚持学习成绩显著,诗词文章俱佳,董必武称赞他:“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屡有文章警海内”,“好学深思老不疲”。在晚年患病的几年里,谢觉哉坚持通读了大字版的《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军事文选》等有关资料。他不能久坐看书,就叫家人买了一个装乐谱的铁架子,把书装在架子上,这样可以头靠着椅子,用左手自己翻阅。[详细] ■ 理论探讨 编者按: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及时果断地采取一系列应对危机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成效积极显著,亮丽的“中国答卷”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赞扬。但是,与此同时,个别发达国家散布“中国经济责任论”,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中国,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要求中国承担起世界经济失衡和“拯救全球经济”的责任。 国纪平:不负责任的“中国经济责任论” 1、世界经济的航船正驶出风暴区,希望之光已经显现。 令人不解的是,为避免航船倾覆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再次成为一些国家的政客和媒体责难的对象和种种“责任”的承担者。甚至一些好不容易开始研究“中国做对了什么”的人,又回到寻觅“中国做错了什么”的老路。 “中国人储蓄太多,以低利率借钱给美国,导致美国一个历史性的消费狂潮和房地产泡沫”; “人民币被严重低估,至少应该升值40%”; “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将赋予中国操控美国国内和外交决策的工具”; “中国将吞噬全球能源”; “中国破坏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最大障碍”; “中国不调整,世界经济将无法解决失衡”; …… 凡此种种,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似乎都因中国而起,世界经济形势能否好转也取决于中国的政策措施,中国不仅要承担造成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还应承担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 “中国经济责任论”正在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的话语环境。 2、“汇率责任”、“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二氧化碳排放大国责任”…… “中国经济责任论”俨然一个“严密”的体系,大有把中国搞成“责任”代名词的势头。 细究起来,上述“责任”并非新论。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中国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稳定人民币汇率,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中国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促进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它是全球化背景下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深化的结果。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括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贸易向着平衡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事实上,人们需要担心的是“债务国责任”,而不是本末倒置的“债权国责任”。中国有理由关心自己在国外资产的安全,要求相关债务国保持信用、信守承诺。 世界上有些国家负债累累,总是靠超前消费过日子,出了问题破了产,反倒要责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败家子责难老实人”,中国网民的评论一针见血。 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尽管如此,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应对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将下降40%—45%,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也将达到15%左右。[详细] 霍建国:警惕“中国经济责任论” “中国经济责任论”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们注意到,部分发达国家舆论在称赞中国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大加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力量,当前世界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不仅应承担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还应承担“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对这股论调,您怎么看? 霍建国:据我了解,所谓“中国经济责任论”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 ——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翻版。长久以来,由于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西方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当中国经济遇到困难时,我们听到了“中国崩溃论”;当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时,又冒出了“中国威胁论”。此次西方通过制造“中国经济责任论”否认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视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因,甚至将全球资源供应紧张都归为中国因素。这其实是与“中国经济威胁论”相互唱和。 ——对中国的指责花样翻新并趋于长期化。西方主要国家除反复热炒人民币汇率问题外,最近又抛出所谓“顺差国责任”、“债权国责任”、“储蓄国责任”、“能源消费大国责任”、“碳排放大国责任”等论调,并试图借助各种炒作,形成对中国不利的长期舆论氛围,给国际社会以“世界经济中的任何问题都因中国而起、世界经济形势能否好转取决于中国采取的措施”等印象。 ——拉拢诱使发展中国家共同对华施压。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普遍好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的份额逐步扩大。西方利用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存在竞争的一面,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扩大化,推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华施压,企图使中国在国际经济中陷入被动局面,从而干扰中国自主发展的方向。 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中国是不公平也是没有道理的 记者:“中国经济责任论”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将中国描绘成世界经济失衡的“罪魁祸首”,指责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上“不作为”,这岂不是很荒谬? 霍建国:中国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之一。众所周知,本轮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美国华尔街金融界的贪婪和监管失控,是过量的金融衍生品和投资银行在全球大肆操纵市场炒作期货获取高额利润的结果。其制度上的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管理机构监管不到位和美国政府长期操纵美元,致使全球资产泡沫加剧。而世界经济衰退和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协调机构功能的缺失。 我认为全球经济的真正失衡体现在南北发展的失衡,是以美国为首的金融资产脱离产业资本疯狂炒作而酿成的全球资产利润分配不均的失衡。将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归咎于中国是不公平也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十分荒谬。 中国实实在在地对世界负责任,在危机中的贡献毋庸置疑 记者:您个人如何评价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迎战国际金融危机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所尽的努力? 霍建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受到世界普遍认同,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文化理念正被广泛接受。事实上,从“责任”看,中国多年来的行为恰恰表明,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都在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地区经济复苏和抵御危机向全球蔓延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那场危机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迅速参与了包括G20在内的国际多边协调,对内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增长、扩内需,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在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美国进口下降26%的情况下,中国进口降幅仅为11%。今年以来,中国进口维持40%的增幅,外贸顺差持续下降,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中国在危机中的贡献毋庸置疑。[详细] 丁刚 :“中国经济责任论”的要害 近段时间,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责任论”突然增多了起来。一些西方人士把对中国的不满与忧虑,统统转换为中国的“不负责任”。在他们看来,似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难题都与中国有关,都只有靠中国去推动解决。 “中国经济责任论”其实并不是什么新论,而是在新形势下西方对中国认识的一种反映。这和一些西方人士常常提到的“中国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人士在看待中国发展的问题上,往往事先就有一个基本的限定:既不能让中国去重新构建一套秩序,更要防止中国破坏现有的体系。而最佳的应对之策就是,让中国为维护现有的体系承担更多责任。如果中国不这样做,那就是“不负责任”。“中国经济责任论”的要害就在于,西方一些人士想用责任来“套”住中国。 对中国融入世界,西方是接受的。而且,西方原本的设想就是通过这样的融入,把中国整合到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之中,让中国承担更多的西方不愿或无力承担的责任。说白了,就是要卸掉自己的包袱,让中国人去为他们背。美国尤其如此,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导致自身实力下降,这样的意图也变得愈加明显。 但是,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中国不仅坚强挺立,并为拉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现有的国际体系已经不能没有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参与。正是因为有这些新兴国家的积极参与,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才会取得现在这样的成效。 于是,一些感到失落的西方人士开始担心:中国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会不会最终使中国超越它们,进而打破由西方主导的现有体制?会不会造成西方利益的更多损失?多年来西方在与中国打交道时一直放不下的这块心病,现在又开始复发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的国际规则和秩序是由西方国家制订的,也主要是维护西方国家利益的。中国融入这个体系,既要维护这个体系的秩序,又要在这个体系中发展自己。随着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中国逐渐地从被动的融入转向主动的融入,不可避免地对这个体系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一点在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中就十分突出。更重要的是,中国会给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带来冲击。 理解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承担的责任比以前更多了,反而会有更多的中国“不负责任”的论调冒出来,中国与西方的摩擦也不会因此而减少。[详细] 张健华:“储蓄国责任论”本末倒置 中国的高储蓄率具有典型的转轨经济特征 记者:在最近西方一些国家政要和学者抛出的“中国经济责任论”中,“储蓄国责任论”是重要一环。剖析这一论调,恐怕要从中国等国家的高储蓄率讲起。请问是什么原因形成了中国的高储蓄率? 张健华:从近年来国民储蓄率的波动趋势看,储蓄率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产油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产油国的高储蓄率主要是由其特殊的自然禀赋决定的,而中国等东亚国家的高储蓄则是由多重原因形成。比如东亚国家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崇尚节俭、反对奢华的传统,而且东亚国家家庭结构紧密,承担着养老抚幼等大量社会责任。 需要强调的是,1997年以后东亚国家储蓄率和外汇储备的上升还与对掠夺性投机的被动防范有关。十余年来,东亚国家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增加国际储备和国内储蓄,意在提高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除上述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相似的因素外,中国的高储蓄率还具有典型的转轨经济特征。一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倾向;二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周期性增长和企业利润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大部分企业利润转化为企业储蓄,这是2002年以来企业储蓄率大幅上升,进而推动国民储蓄率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三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国民收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储蓄率。这些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都会逐步发生调整。 中国现阶段的高储蓄有其合理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记者: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理论,在经济起飞前与起飞中,要素供应特别是低廉的资金和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循环的关键。而本国储蓄是资本形成的两大来源之一。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目前的高储蓄是否具有合理性? 张健华: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的高储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都经历过高储蓄阶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也是日本工业化阶段,此间日本储蓄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直到工业化完成后储蓄率才逐渐下降。韩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同样经历了高储蓄阶段,其间储蓄率一度接近40%的高位,而此时也正是韩国完成工业化、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历史时期。[详细] 达杜什:中国高储蓄率不是危机起因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国际经济项目主任尤里·达杜什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和欧洲金融体系和监管方面的缺陷,中国高储蓄率不是危机的起因。他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肇始于美国。中国的努力使其在避免危机变得更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法国籍的尤里·达杜什在美国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世界银行经济政策部主任和国际贸易部主任,并多次主持撰写世界银行国际经济报告。 “我不同意有人将中国‘过度储蓄’作为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事情很可能恰恰相反,中国的储蓄有助于世界经济在经历不可持续的繁荣期之后避免出现更大崩溃。”在谈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时,达杜什表示,国际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它的经济总量比中国大得多。危机的起因除了过度消费和不顾风险外,还在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不恰当的经济政策和不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国际金融危机来自于金融和监管方面的缺陷,这是问题的核心,而不是来自于出口或者储蓄过多。实际上,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一个重要模式。 达杜什表示注意到中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认为:“当其他国家需求都在下降之时,中国强有力地扩大内需,使得中国在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变得更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采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包括增加公共投资、扩大银行信贷等,很快见效,使中国经济率先实现复苏。” 对于所谓“中国经济责任论”等说法,达杜什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同样,一个稳定、不断增长和可持续的世界经济符合中国利益。应该看到,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关切重点。中国必须致力于发展经济,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考虑别人的关切,这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平衡要求。[详细] 钟 声:美国准备好中国作为大国登场了吗? 美国政要多次表示:“欢迎中国作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登场”。但是,今年以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华盛顿在美韩军演和南海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不由得让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美国准备好了吗? 对美国来说,适应中国的发展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推进中美关系前行,只是嘴上说说,表达一下良好的意愿,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美国找不到一种能够认同并接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登上世界舞台的方式,中美关系就有可能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尽管这种不稳定状态给中美两国乃至世界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没有人愿意看到的。 自卡特政府以来,历任美国总统上任后,中美关系大都会经历一段低潮,而后才逐步回升。应该说,奥巴马上台后的中美关系在开局阶段摆脱了这样的“怪圈”。奥巴马去年11月访华前明确表示,美国不谋求遏制中国,美国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上海发表演讲时,他又谈到,“一个国家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的原因”。 美国的政策调整基于中国的发展不可阻挡这样一种判断。“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美国或中国,但是没有美国和中国的共同参与,有关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克林顿国务卿的这段话显示,美国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改变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才有利于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奥巴马政府在对华关系上发出的信号无疑是积极的,这一信号甚至被解读为美国有意改变接触加遏制的传统战略。其实,对中美关系走向的总体判断,只是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现实中的调整要艰难复杂得多。对台售武、谷歌事件、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散布“中国经济责任论”……在如何同迅速发展的中国相处问题上,华盛顿实际上并没有理清思路、放平心态。 曾有美国专家预测,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国会“更有承受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事关本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根本没有回旋的空间。大是大非面前,中国过去不曾退缩,现在没有退缩,将来更不会退缩。这完全不是什么“承受力”的问题。碰撞中国底线的做法不可能没有回应。“来而不往非礼也”,华盛顿不乏“中国通”,对这句话的丰富含义应当有所了解。 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在处理一些重大国际问题时,双方也都会坐到会议桌前谈判协商。但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缓解,密切的接触过程中,双方之间的利益碰撞反而有可能增多。 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应对新的变化时,陈旧的思维往往会被重新拾起,尽管当事人内心深处也清楚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老路。克林顿国务卿在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议上大谈南海问题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就是一个鲜活例子。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最近刊出美国亚洲问题专家格林的文章,主张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朝更严厉的方向调整。据香港《亚洲时报》报道,在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不少人认为华盛顿应该思考“中国模式”是否需要被提升为美国模式的“意识形态对比物”和“敌人”。这一切表明,总有那么一些人热衷于制造冷战迷雾,竭力维护接触加遏制这种所谓对华政策传统。[详细] ■ 学习问答 为什么说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答:《决定》的这一论断,是由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是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共同构成的,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基层组织是基本细胞。我们党的7500多万名党员,活跃在370多万个基层组织中。党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组织,把广大党员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 第二,党的基层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落实党的工作、体现党的战斗力的基本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分布在农村、企业、街道社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社会中介机构、社会团体、协会、学会、人民解放军连队等基层单位。尽管这些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领导体制有所不同,党的基层组织的具体职能、工作方式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都要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同时,党的基层组织还是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平台,每一个党员都要在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中参加活动、发挥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机活力,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巩固。 第三,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关系到党的兴旺发达和生死存亡。党的基层组织扎根在基层,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掌握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状况。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职责决定了它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愿望和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向广大群众宣传解释党的主张和决定,凝聚群众力量,团结带领群众完成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获取服务的渠道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党要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必须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及时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所乐,把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深做细,切实把党的政策和主张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党的基层基础才会得以不断巩固。 第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实践证明,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了党的事业历经磨难而不衰,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近几年我国发生了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考验,广大基层党组织迅速组织党员群众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在前面,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中努力成为了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的这种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都无法替代的,这是党的坚强领导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要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能力 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决定》围绕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进行了专门论述和全面部署,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干部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是党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必然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与挑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就必须打造坚强可靠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从来都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否具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以及水平高低,将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质量,将决定着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能否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 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是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基础条件。领导干部是党执政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按制度规定组成领导班子,提高他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将是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政治组织保障的基础条件。胡锦涛总书记曾全面分析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提醒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注意有不少过去没有遇到过或者没有完全遇到过的新挑战新考验,强调要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组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本领,特别要把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决定》进一步指出,“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班子成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干事创业水平”,强调“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对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如果您有问题,请点击这里提问,我们将在线为您解答。
■ 名词解释 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党的领导作风,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态度和行为,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和领导者素质的综合表现。它集中反映了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和风格,是实现党的领导职能的重要条件,是影响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党的领导作风建设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这些作风贯穿于党的领导活动之中,构成了党的领导作风的核心。党的优良领导作风保证了党的领导职能的实现、保证了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今后的实践中,仍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树立良好的领导作风,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一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正确的政治立场是指工人阶级的立场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就是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他们谋利益;正确的政治观点是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二要有民主作风。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必须胸怀全局,作风民主,多谋善断,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搞家长制、“一言堂”,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三要廉洁自律,自我约束,不贪污、不腐败,不利用职权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 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高超领导技能和技巧。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灵活地运用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知识、经验、智慧、胆略的综合反映,是其素质、能力的体现,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领导艺术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灵活性。领导艺术不完全等同于领导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既定的做法。它要求领导者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灵活巧妙地运用这种或那种方法处理问题。这就使得领导艺术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二是多样性。由于领导者个人情况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的不同及领导者岗位的不同,领导艺术在不同领导者身上表现也不同。另外,每一个领导者在处理不同问题时,往往采取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领导风格。这就使得领导艺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三是经验性。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得到的经验。随着领导实践的增多,领导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四是创造性。领导艺术体现了领导者的一种创造能力。由于处理的情况不尽相同,领导者在工作中必须善于创新,凭借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激发创造性的思维。 领导艺术是做好领导工作,提高领导效果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都要“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党的领导艺术,就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领导技能和技巧,如群众路线、统筹兼顾、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有理有利有节等等。在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日益错综复杂的今天,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党的历史上积累的这些好的传统,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学习、掌握和创新科学的领导艺术,从而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公共形象,确保权力的实施,更好地完成领导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