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 新闻综述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 •习近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徐才厚:推动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白恩培:筑牢科学发展理念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梁保华:努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 •郭声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姜异康: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栏 •张荣臣:以扎实有效步骤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冯刚:全面贯彻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 •邵景均: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 •俞贵麟: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走在前头 •叶笃初:从全党“学习节”说起 •戴茂林:党校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阵地 ■ 理论探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认识问题 •结合新的实践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 •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划清“四个界限” 筑牢思想防线 ■ 学习问答 •怎样认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为什么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学习型政党重要任务 ■ 名词解释 •党的执政理念 •党的执政环境 ■ 新闻综述 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集会,隆重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对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激励和鼓舞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各族干部群众、广大救援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我还要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向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我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洪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了伟大历史功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以来,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隆重庆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和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奋力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有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精心筹办上海世博会,着力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书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恢宏壮丽的时代篇章。 温家宝玉树看望慰问群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难 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继续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考察,他深入受灾严重的学校、孤儿院、寺庙,到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看望慰问各族群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灾群众致以深切慰问。温家宝指出,在灾害面前,各族干部群众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并肩作战,这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希望所在。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难,在战胜灾难中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 16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温家宝总理就从昨晚休息的帐篷中走出来,乘车前往玉树州孤儿院看望他牵挂的儿童们。位于普措达赞山前的孤儿院,收留了208名孤儿。他们的父母有的因病去世,有的在灾难中丧生,也有一些弃婴。其中大部分是藏族,也有汉族。 走进孤儿院,只见校门完全坍塌倒地,学生宿舍也是一片瓦砾,但学生食堂保存完好。学校老师告诉总理,地震发生时,202名学生正在学生食堂吃早餐,幸免于难。6名在宿舍里的学生被压在废墟下,师生们合力抢救保住了他们的生命。在学校院子里,温家宝逐个握着孩子们的小手嘘寒问暖。高原的清晨比较寒冷,看到孩子们衣服单薄,温家宝对当地的负责人说,一定要把棉衣优先发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一个小女孩低着头默默流泪,温家宝捧起她的脸说:“孩子,爷爷看你来了,看着爷爷,笑一笑,要坚强些,困难总会过去的。” 习近平: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9日主持召开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党的建设战线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习近平强调,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中央有关部门党组(党委)要进一步紧急行动起来,坚决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恪尽职守、克服困难,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抗震救灾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习近平指出,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抗震救灾决策部署,结合各自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指导、参与、支援和配合抗震救灾工作,行动迅速,部署及时。当前,抗震救灾正处在关键时刻,任务艰巨而繁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对于夺取抗震救灾胜利至关重要。组织战线要继续组织和动员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带头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以多种方式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成为灾区人民的坚强后盾。民政战线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在想方设法安排好灾区群众基本生活,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上充分发挥作用。卫生战线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在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切实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上充分发挥作用。教育战线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在救治受伤学生、抚慰灾区学生心灵、尽早恢复灾区教学秩序上充分发挥作用。交通运输和水利、电力、电信战线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在抓紧抢修因灾毁坏的基础设施,尽快实现灾区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上充分发挥作用。政法战线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在维护社会治安、服务人民群众、确保社会稳定上充分发挥作用。各条战线的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都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 李克强:狠抓整顿 促进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19日下午出席全国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依法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努力实现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回良玉、王岐山出席了会议。 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现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所需食品支援供应工作。要尽快恢复灾区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确保灾区特别是集中安置点、集中生活区等场所的食品安全,严防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流入灾区,严防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当地人民群众与救援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贡献力量。 李克强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群众健康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他强调,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继续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努力使食品安全水平、人民群众消费信心、我国食品质量信誉有明显改善与提升。 中南海情牵世博园 从新中国重返世博舞台到提出申办意向,从获得举办权到全力做好筹办工作,中国世博百年圆梦的每一步,无不牵动着中南海的热忱关注,无不倾注着党中央的殷切关怀…… 百年求索,梦想成真 党中央的果断决策,让世博梦想迈出关键一步 2010年1月15日,上海,黄浦江畔。正在考察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的胡锦涛总书记,这样阐述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办好上海世博会,对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对促进我国同各国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各地区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经济全面复苏,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荣光之际,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走过的从屈辱到振兴的历史进程—— 尽管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上就有中国商人参展,但积贫积弱的中国始终徘徊在世博舞台边缘;尽管一些有志之士100年前就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但在国力衰微的时代,那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仲祖文:前移选人用人监督关口 中央组织部最近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12种事项,应当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或者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后方可作出决定。这些规定,前移了监督关口,强化了事前把关,对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行为,防范用人上不正之风具有重要作用。 选准人用好人,既要不拘一格,更要严守规矩。办法规定的12种报告事项,如果把关不严,往往容易让人对用人的公正性产生怀疑;有的还会以种种理由突破有关规定,甚至借机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风。比如,《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组织推荐提名,有的地方就随意扩大“特殊需要”的人员范围,规避民主推荐程序,使一些民意基础比较差的人得以提拔重用。再比如,《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可以破格提拔,有的单位就随意放宽干部任职资格条件,甚至以此为由破格提拔领导干部子女、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又比如,有的主要领导干部在机构变动或者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拿职位送人情,甚至借机“卖官”牟利。凡此种种,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极坏影响,严重损害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就是要为选人用人安装“过滤器”,防止有人利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特例搞“猫腻”。 ■ 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 习近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精神,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实践中着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证。 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抓手,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习近平调研的重点。习近平先后到万宁市兴隆热带植物园、保亭县呀诺达热带雨林和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考察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文化建设。他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突出优势。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青山更绿、海水更蓝、环境更美。 调研中,习近平十分关心民生问题。他先后到革命老区陵水县滨河新区和保亭县三道镇什进村了解扶贫开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到西联农场考察棚户区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他指出,扶贫开发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整体推进的同时一定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最困难户的脱贫致富,使国际旅游岛建设真正成为惠民工程。在昌江县思源实验学校和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习近平实地考察了学校教学、学生食堂、实训基地等,对学校坚持扶贫与扶志、扶贫与育才相结合的做法给以肯定,鼓励学校继续搞好教育扶贫,勉励同学们发奋学习、提高素质、锻炼体魄,努力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父母。 [全文] 徐才厚:推动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26日出席解放军四总部抓基层协调会时强调,认真学习贯彻胡主席有关重要指示特别是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为依据,紧贴部队担负的使命任务,扎实做好指导和服务基层的各项工作,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基层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过硬。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主持会议。 徐才厚指出,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根本的一条是更加牢固地确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来科学谋划、精心指导基层各项建设和工作,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向基层深入、向官兵延伸、在末端落实。要突出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这个根本,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关键,狠抓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要坚持把抓基层建设与完成各项任务结合起来,通过打牢基础保证任务完成,通过执行重大任务牵引和带动基层建设发展。 徐才厚强调,各级要把深化整改落实、进一步解决存在的问题,作为推动部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深入持久地抓下去。尤其要重视解决好三类问题:一类是学习实践活动中已经明确要求、需要持续抓落实的问题。另一类是,随着形势变化和实践发展给基层建设带来的矛盾问题。再一类是,部队遂行重大任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对任务部队的指导和服务,确保部队持续战斗力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徐才厚要求,总部机关要切实履行好抓基层的职责,以良好的作风形象推动基层建设科学发展。要真心实意地为基层排忧解难,加强机关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盯住薄弱环节跟踪问效抓落实。[全文] 白恩培:筑牢科学发展理念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白恩培指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全党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情况,高度评价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深刻总结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经验,并着重就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思想深刻,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指明了方向,对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白恩培就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我省科学发展步伐,提出5点要求:一是坚持加快发展,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云南一切问题的关键,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做到加快发展不动摇,推动发展不松懈,科学发展不折腾。必须切实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作为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强化政策举措,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不断推动全省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民生大事抓好抓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旱情依然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全力以赴抗旱救灾,保证民生,就是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各级各部门要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作为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毫不松懈地抓好各项工作,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群众有水喝、有粮吃,保证群众收入不下降,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决打赢抗旱救灾攻坚战。三是坚持统筹兼顾,认真做好关系全局的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文] 梁保华:努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 4月6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结束后,省委书记梁保华在江苏分会场强调,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努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 梁保华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阐述了学习实践活动的丰富经验,对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针对性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梁保华指出,要深入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丰富经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改革发展的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全面系统总结了学习实践活动的鲜明特征、丰富经验和丰硕成果,我们要紧密联系江苏实际,深入领会、全面把握。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预期目标,取得了重要的认识成果、制度成果、经济发展成果、民生改善成果和党的建设成果。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总结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动力,转化为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梁保华指出,要继续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切实兑现向人民群众作出的承诺,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的要求,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通过整改措施的落实,在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取得更大成效,在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更大成效,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真正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梁保华强调,要切实运用学习实践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全省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鲜明主题,深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突出实践特色,重在解决问题,坚持群众路线,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我们要适应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着眼于新的发展实践,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制度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要继续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7个文件为重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上下贯通、相互配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在“加快”上下功夫、见成效。要把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结合起来,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真正使制度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全文] 郭声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4月6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在广西分会场出席会议。郭声琨强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形成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并把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与促进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我区各项工作新局面。 郭声琨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历时一年半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做法,充分肯定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的丰硕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深刻阐述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经验和有益启示,并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郭声琨强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着重领会学习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成功做法,着重领会学习实践活动所取得的丰富成果,着重领会学习实践活动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着重领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部署要求,不断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要对全区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到每个党员干部心中,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舆论导向和浓厚氛围。[全文] 姜异康: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6日上午,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收听收看了全国会议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主持会议。 姜异康在讲话中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要加深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丰硕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的认识,充分把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要加深对全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的认识,自觉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要加深对在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认识,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姜异康要求,各地各单位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加大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力度,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加强党性修养,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文] ■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栏 张荣臣:以扎实有效步骤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1、我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特别是2009年,我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挑战,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大背景下率先实现企稳回升。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世界经济形势险象环生,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严重困难。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极大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我们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并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这就是:我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有机结合,注意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 在上述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承担的历史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说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进入了小康阶段,二是说我国的小康还不全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关键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因此,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探索的过程。前进道路上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还很多。任务的艰巨性和创新性,迫切要求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学习,掀起广泛而深入的学习高潮,为推动事业的大发展大进步提供动力和支撑,这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切实掌握和运用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详细] 冯刚:全面贯彻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里,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四条基本要求。 科学理论武装。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来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具有世界眼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世界眼光,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特别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执政党发展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吸收和借鉴国外执政党依法治国的有益经验,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吸收和借鉴国外执政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有益经验,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善于把握规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自觉运用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善于把握规律,核心在于善于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我们党的执政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规律性认识: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些规律性认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富有创新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就必须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崇尚创新、追求创新成为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做到在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详细] 邵景均: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了出来。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紧跟党中央,积极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如今,一个学习的热潮正在广大政府工作人员中兴起,成为新形势下人民政府建设的一大亮点。 温家宝总理指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学习是个人提升社会适应力、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是党和政府永葆先进性的必备品质,是国家与民族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选择学习就是选择发展,坚持学习就是坚持进步。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讲学习,不同于学者做学问,必须紧紧结合履行政府职能和工作职责,着重解决好行政管理所必需的理、德、智、勇等重大问题,加强政府建设,推进政府工作。 学以明理。人民政府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主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正确掌握这一理论,只能靠学习。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正是因为不断加强学习,才与时俱进地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才有了今天这样科学发展的大好局面。如今,我们的事业还在进行中,摆在人民政府面前的困难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坚决纠正轻视理论学习的倾向,克服只注意忙于具体事务的浮躁心态,沉下心来,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理论,明白怎样运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推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 学以养德。人民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戴,靠的是以德服人。养成崇高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学习。中国古代先贤十分推崇读书、修身、立德,认为学习是怡心养性、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党和政府在加强公职人员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始终强调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楷模、新中国首任政府总理周恩来有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持学习,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素养,锤炼道德操守,远离腐败和各种不道德行为,也才能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学以开智。管理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伟大国家,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非凡的智慧。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领导的社会转折,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怎样才能具备领导这项全新事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智慧呢?只有学习。这些年来,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每年都举行多次集体学习,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形式多样的中心组学习,党和政府多次开展包括“讲学习”在内的大型学习教育活动。这一切,有效地促进了全党和广大政府工作人员的学习,较好地解决了“知识恐慌”的问题,保证了政府工作的正确性、有效性。在新形势下,必须一如既往地加强学习,从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智慧,才能解决好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 学以增勇。打仗需要勇气,和平时期的政府管理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勇气。30年前,如果没有勇气,就杀不出一条改革开放的新路。今天,如果缺乏勇气,就不能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此,必须加强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认识和掌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有勇气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只有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只有学习,才能深明大义,克服私心杂念,勇敢地摆脱思想僵化、畏难情绪、自满心态和懒惰作风的束缚,使行政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详细] 俞贵麟: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走在前头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项战略任务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按照中央的精神和要求,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思考和研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自觉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的组织者、促进者、实践者,努力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走在前头。 要在学习认识上走在前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信念的前提。思想有多深刻,境界就有多高远;认识有多深刻,行动就有多坚决。我们对学习型政党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着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关系着我们党和政府执政兴国的水平。 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当前,我们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国内思想文化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尖锐性进一步凸显。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加强学习,主动抢占政治思想领域的制高点,才能保持和增强先进性,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增强执政本领。可以说,党员领导干部一般大都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有的是硕士生、博士生,有的是通过实践、自学、业务培训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的甚至是本行业的专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呢?现实告诉我们,我们的干部需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丰富,更需要提高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更需要增强的是严格的党内生活考验和党性锻炼,而这恰恰是共产党的干部应该必备的素质。丢了这一点,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党的干部;认识不到这一点,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 明确学习的中心内容。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不同于公民一般性的业务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掌握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人民大众的立场,掌握贯穿其中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根本前提的观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之真正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世纪之交,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就是“千年伟人”的评选,评选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法国《人道报》在报道1998年巴黎国际大会时有下面的一段生动的文字:今年(1998年),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起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而这次会议将“再次让历史沸腾起来”。“《宣言》对 21世纪仍将发生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没有死,马克思仍然活着”。这些振动人心的话语,道出了世界进步人类的心声。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更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得更深一些、学得更透一些,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和发展要求。 明确学习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的学习布局就是“一个中心、四个方面”,即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使自己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这个布局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是紧密相连的。按照这种要求,在学习中,一定要自觉破除几种不正确的认识,比如,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来理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不合时宜的思想来对待,把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把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强加于马克思等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切实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详细] 叶笃初:从全党“学习节”说起 “学习节”开创一代新风 记者:“爱学习、善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听说早年还曾设立过“学习节”? 叶笃初:对,其实早在1940年,党中央就决定将每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作为全党的学习节。后来由于连年作战,又历经政治运动,环境、条件变化甚大,学习节的活动时断时续,慢慢很少被人提起了。但是,由此而开创的一代学习新风,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钻研马列主义理论的优良传统,却是公认的事实。 当时我们把理论教育的意义提得很高,认为这是革命成败的第一个关键。党中央以中共中央指示、决定的名义,在不长的时间里,连续公布了六个有关学习的文件: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这在党的历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的,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现在我们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我们的这项优良传统,可以说既是继承,又是深化。 部分官员学风不正 记者:时代不同了,现在干部读书的意义与当年存在哪些差异? 叶笃初:重视学习、重视读书,是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决策和要求。纵观党的历史进程,大凡提出一次学习理论任务,总有它的一定历史、政治背景,总会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但是,基本的任务都是为了解决革命和建设发展中的现实思想、工作问题,从根本理论上划清正确与错误的界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在这一点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样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政治举措提了出来,干部多读书多学习的要求得到更多的强调。相比以前而言,我们创新性地将学习作为一种导向、一种制度固定下来,让学习为党的创新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形成上下互动格局 记者:现在许多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和省市区的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竭力在各级干部乃至党员中推广读书活动,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在您看来,目前要让干部“读好书、善读书”,关键在哪里? 叶笃初:在我看来,要在机关干部中形成一种长久、持续爱学习、爱读书的风气,需从县处级领导干部抓起,还要形成一种领导带头、上下互动的爱读书、爱学习新格局。县处级领导干部直接面向基层,他们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前不久,我同山西的一位县委书记交谈,他把读书、工作的心得写成厚厚的一摞稿子给我研究,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县里学习气氛很浓。 读书要学以致用 记者:也有很多基层干部说“应酬太多、没时间读书”。 叶笃初:不少基层干部给我来信时也提到,目前工作忙起来看书的时间就很少了。这不仅说明了我们要多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也间接证明我们县级领导干部对学习的需要是很强烈的。作为上级领导部门,应该适当地让他们有多一些听课和出席论坛的时间,特别是给他们自己看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要注意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学习的需求、读书的兴趣、思考的习惯。所以,从各方面创造条件,让基层干部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和思考,这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也要看到读书不应是闭门的、静止的,要动态化、行动化,要跟实际需要和解决现实突出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领导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本领。[详细] 戴茂林:党校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阵地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培养爱学习、善学习的领导干部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方面。党校作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也必须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中发挥重要阵地作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科学理论、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因此,党校的教学布局,就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重搞好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这四个方面的教育培训。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要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要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要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信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核心内容,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因此,党校教学的中心内容,要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要突出科学发展观在教学中的分量,还要围绕着党和国家特别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个大局,组织学员深入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探索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方式。因此,党校的培训方法也必须大力改革。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省委党校加大了学员自主选学的力度,有的班次,学员可以根据专题研究的内容选择何时参加培训,入学后学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板块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在教学形式上,案例式、研讨式、组合式、情景模拟式以及心理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都已经在课堂上运用。现场教学、知识讲堂、外请报告、电视片观看、小组研讨、学员论坛、党日活动、省情调研、省外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也已经展开。 为了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落到实处,省委党校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所有常规培训班次都要开展一次全班学员共同参加的读书会活动。从实践来看,学员平时认真读书,会上讨论发言十分踊跃,个人的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比较浓厚的读书氛围正在形成。[详细] ■ 理论探讨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大任务,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必然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认识问题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认识问题。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个重大课题,对于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的模糊认识和错误理解,批驳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诘难和攻击,是准确把握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头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指导作用,必须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先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继承前人,又有创新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主义能够指引我们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表明,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行,不发展马克思主义、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思想、指导实践也不行。强调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根本指导作用。 正确应对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干扰,必须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从国际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趋势日益加强。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加紧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对马克思主义发动各种攻击。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西化”和“分化”的重点。从国内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现,社会意识呈现多样化态势,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交织,有益的文化与腐朽的文化同时并存,而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又与国际“西化”、“分化”势力遥相呼应,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干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详细] 结合新的实践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然而,对于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目前还有一些人存在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自觉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结合新的实践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正确认识判断所有制优劣的标准。判断一种所有制优劣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不少人甚至陷入了用所有制判断所有制的错误逻辑中。于是,就有人得出了公比私好的结论,主张搞单一公有制;也有人得出了私比公好的结论,主张搞私有化。实际上,所有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还是落后,关键是看其能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奴隶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相比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奴隶社会私有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被封建社会的私有制所代替,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其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最终又被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所取代,这还是一种历史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所代替。因此,判断一种所有制优劣的标准就是生产力,能够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就是好的,不适应特别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就是不好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一是总体水平比较低;二是具有层次性,既有现代化、高科技生产方式,也有传统手工半手工劳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要求有不同的所有制关系与其相适应,从而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种代替是历史的自然过程,而不是人为过程。 进一步厘清公有制为主体与单一公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私有化的界限。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要搞单一公有制,而是指在全社会的总资产中公有资产要占优势。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果不顾生产力水平一味强调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必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在所有制上搞“一大二公”,结果带来许多问题,其教训应该记取。所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要使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都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充分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应形而上学地在各种所有制之间划分出固定的数量界限。随着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同所有制之间将呈现不断融合的趋势,混合所有的态势将更为突出。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并不意味着要搞私有化。所谓私有化,就是将国有以及其他公有资产全部化为个人资产。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其结果只能导致生产力的倒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降低。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全盘私有化之后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其教训也应该记取。我国在过去一个时期的改革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但这主要是改革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而不是改革方向问题。在今后的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既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也不能搞私有化,而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详细]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扬弃和超越,是符合民主本意、更高类型的民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贯彻这些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需要始终做到几个坚持。 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 民主的本意是多数人的统治。在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奴役,根本没有民主可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人民民主专政取代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从根本上否定了极少数人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不合理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使国家机器、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回归到人民手中,人民从此获得了彻底解放,实现了当家作主。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什么是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呢?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民主。”今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首先必须始终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民主在政治上把国家中的最大多数人纳入到人民的范畴,成为民主的主体。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亿**民,掌握一切国家权力和社会资源。人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各项政治权利,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人身人格权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广泛权利,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在享有生产资料不同形式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当家作主。经济地位上的平等,从根本上决定并保证了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受资本操纵的民主,不是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从而支配多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享有的民主。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这种民主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和专政,是“富人的游戏”和“钱袋的民主”。据美联社2000年对美国金钱与选举胜势关系进行的数据分析,1999年美国竞选获胜当选的81%的参议员和96%的众议员,所花的钱超过了竞争对手。金钱可以操纵美国的民主选举成为不争的事实,以至于有美国学者指出:“只要在联邦大选委员会那里查一下筹集资金的账户,就可以在大选之前知道大选的最终结果。” 西方民主实际上被掌控在少数资本家及政客手中。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这种民主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我们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亿**民当家作主,实现日益充分的人民民主。[详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 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思想建设方面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认真研究和回答这一重大课题,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深刻认识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界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此,我国文化的主体已经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文化。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精神上还带有明显的旧社会的痕迹,存在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由于我国有着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和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些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腐朽思想文化有着十分浓厚的历史积淀,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而会长期存在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经济领域的权钱交易现象、政治领域的个人专权现象、人际关系上的“走后门”现象以及思想作风方面的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等。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存在,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侵蚀着我们党的健康肌体,败坏着社会风气和党风,是某些党员、干部腐败变质的重要思想根源。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通过社会主义建设逐步铲除这些腐朽思想文化存在的条件和土壤,另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引导他们自觉地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不仅经济联系空前紧密,思想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也不断增强。我国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对其他国家的思想和文化持开放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国外资本主义的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必然伴随着各种积极有益的思想文化进入我国,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而西方敌对势力也千方百计输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他们的腐朽文化,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以达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识别能力,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什么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这样,才能做到在与国外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同时,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腐蚀和侵袭。[详细] 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引领中国前进正确方向、坚持中国发展正确道路的实践中显示出高度的思想政治水平。当前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能否及时洞察影响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区分重大是非界限,是对我们党思想政治水平的实际检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党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这是展现和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契机,是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举措。 准确把握“四个重大界限”表明党在思想政治上的敏锐性 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是由党的政治属性、历史方位、理论素养、视野尺度、思维能力等因素决定,反映在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反映在党的领导实践和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水平包含多种素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思想理论的敏锐性,也就是从现实生活、舆论动态、理论争论中,发现并提出具有普遍、集中、深刻、重大意义的问题,深入研究、辨明是非,作出正确的回答,从而保证党在纷繁事务中不忘根本,在多种矛盾中不丢原则,在各种倾向中不失方向。 深入考察20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我们党正确把握在中国实现国家独立富强、人民解放幸福的根本性问题,开创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道路,才引领中华民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党始终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为三大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党正确解决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中国革命的问题,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成功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转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国家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正确解决中国要不要搞社会主义、怎样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及时推进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成就挫折中,深入思考、不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第三次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党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作为领导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的根本保证,正确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党的先锋队作用。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我们党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引入新阶段,深入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的充分证明。[详细] 划清“四个界限” 筑牢思想防线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自觉划清“四个界限”,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的客观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只有划清“四个界限”,才能夯实理想信念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事业之基和前进动力。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能停留于口号文件,不能满足于肤浅理解,不能囿于文牍书斋,必须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积极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并自觉运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自觉划清“四个界限”,就是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做到立场坚定性和理论彻底性的统一,真正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度,分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反马克思主义。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错综复杂。一方面,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形成挑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也存在因为改革发展进程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而怀疑甚至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倾向。这些错误倾向反映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态度上,对待中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论争上。只有自觉划清“四个界限”,才能在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有效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详细] ■ 学习问答 怎样认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答:《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深刻揭示了党内民主和党的集中统一对于党的生存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被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所证明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建党开始就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因而不仅其性质是工人阶级的民主政党,而且其政治架构、组织原则就是民主的,这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重要源泉。历史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线,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较好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走弯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肩负起自己的重大使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和目标而团结奋斗。 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是由民主集中制所规定、通过正确坚持这一根本制度来体现的。我们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对于今天我们这样一个有7500多万党员和370多万个基层组织、正领导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执政党来说,只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才能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显得更为重要。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这个大局,都要把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作为应尽的义务。 为什么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学习型政党重要任务 答:《决定》指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这一论述抓住了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党确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着眼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第二,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客观需要,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主体内容,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支持。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必须要解决好认识、认知、认同的问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现实目标和鲜明特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党员的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增强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第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全过程,通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动全社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作为对党员民主评议、干部考察使用的重要标准,让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中感受责任、领悟崇高、体验光荣。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促进党员、干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 如果您有问题,请点击这里提问,我们将在线为您解答。
■ 名词解释 党的执政理念 【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理念,是政党对以执政宗旨为核心的一整套价值判断包括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和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所需要的执政方针、执政手段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和总体把握。执政理念在执政党的一切思想和行动中,具有统领全局的地位和作用。它作为执政党对于执政活动所形成的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党在执政过程中的整体态度。一旦形成,就会贯穿于执政主体的全部执政活动之中,转化为党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融化在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所有构成执政活动的要素之中。有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执政活动。执政理念决定着执政活动的总体方向和最终成效。因此,能否形成正确的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的建设至关重要。 随着执政实践的不断丰富,执政经验的不断积累,执政环境的不断变化,政党的执政理念也必须不断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我们党形成了自己的执政理念,有力地推进了党的执政实践的健康发展。第一,明确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精辟地回答了为谁执政的问题。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共产党执政的要义,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共产党执政的深层本质。共产党执政内涵中的其他问题,例如,基本目标、基本手段、主要途径、基本方式等等都是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核心的价值观来展开。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第二,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刻回答了何为执政的问题。我们党强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三,明确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观,从执政党的根本任务的角度深刻回答了怎样执政的问题;明确提出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执政党依靠力量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执政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执政的问题。 党的执政环境 【党的执政环境】执政环境指党的执政活动运行的时间和空间。执政活动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之中。这种环境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它们作为党执政的外部条件,必然会对党的执政产生深刻影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在国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是我们党执政的外部条件。 执政环境是对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基本特点的深刻揭示,是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党执政基本特点不仅“特”在党本身的属性上,还“特”在党执政的外部环境上,正是党本身的属性与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党执政的基本特点。因此,执政环境是党所采取的执政策略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执政环境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对于执政环境的认识,特别是它对党的执政特点的影响,我们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前20多年,我们党是在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我们在主观上很少把执政和环境明确地联系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必须首先清楚把握党的执政环境,才能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这使我们在思考执政活动的任何问题时都要注意对执政环境及其影响的分析。这是确定科学的执政政策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