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一个学者的逝去,让这个普通的日子,打上哀伤的印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原图书馆馆长、教授李正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26日凌晨三时在松江第一人民医院逝世,享年57岁。” 消息传来,震惊,遗憾,悲伤的气息弥漫在校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追忆李正龙老师,他没有豪言壮语,只在三尺讲台诠释师道;他没有荣耀殊荣,只在教学岗位默默耕耘。他爱生如子的教学理念,他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他兢兢业业的工作状态,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李正龙老师2003年到我校工作,先后担任教师、管理学院副院长、图书馆馆长,他热爱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工作。30年前,他曾在大学毕业鉴定表上写道,“我愿把我的知识用于人类的建设事业,我愿把我的热血灌溉人类的幸福花园!”他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铮铮誓言,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倾注了全部的热情、精力和对教育的赤诚。 传道授业 诲人不倦  爱生如子。李正龙老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放在第一位。 学生经常感叹,“李老师指导论文特认真,简单地打个钩或者叉不是他的风格,他会一一圈出你错误的地方,连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也会按照规范进行仔细修改”。  几日来,李正龙老师带的研究生李超志,每每想起导师,就会拿出那份注满红色批注的论文初稿。他说,自己把论文初稿发给李老师之后,没想到,李老师连夜修改完毕,重新拿到初稿的李超志发现,原本黑白两色的文章色调已变成了红色,红色的批注遍布于几十页的文章中,甚至一个引文的标号,李老师都按照规范进行了精确的修改。 对于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李老师尽心尽力,在生活上,也照顾的细致入微。2011年暑假,李老师的学生李琳琳因为患急性肠胃炎住院,在她生病期间,李正龙老师携妻子多次来到医院看望她。学生出院后,李正龙老师担心她病后营养不足,多次把她叫到家里,常常做满一桌子的饭菜,给她改善伙食。  从2006年到2012年,李正龙老师作为管理学院数学建模组的组长,带领学生在上海和全国比赛中屡获殊荣。就在李正龙教授去世前十天,他还拖着病躯,在妻子的搀扶下来到实训中心5楼大学生数学建模的现场,坚持看完了A题和B题,并和管理学院指导教师组讨论和分析了题目,大家当时还以为他的身体康复了。 除了学生之外,李老师还特别关照青年教师。管理学院青年教师王宇熹,刚刚进入金融系工作时,李正龙老师是他的带教老师,李老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在教学上悉心指导,并将自己教的《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传给王宇熹。2006年底,时逢学校教学评估,李正老老师手把手跟他讨论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案、重新选定了教材,并提出大量的建议,希望能够把教学PPT做成动态的,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王宇熹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用于课程的教学研究准备工作,最终,本门课程成功地被评为校精品课程。 用爱心教书育人,平凡中追求卓越。李正龙老师的无私奉献,也得到了认可: 2006年,他荣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称号;2007年,他又获“上海市育才奖”殊荣。 求实创新 追求完美  在科研上,李正龙教授勤于专研,善于创新,推动管理学院和图书馆科研工作上了一个个新台阶。 2007年,他通过竞争性答辩的方式拿到了我校第一个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重点项目;2008年,他获取了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2011年,他又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基本实现文科纵向课题大满贯。  对于李老师治学的态度,青年教师王宇熹颇有感想:“我有幸参加了2007年李老师拿到的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与他一起跑市政府开介绍信、再跑市人保局、跑市统计局去调研,获取调查失业率数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由于课题要求完成时间非常紧张,李老师那段时间憔悴了很多,身体状况下滑,我劝他不要太认真,他跟我说,这是我们学校接到的第一个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市府发展中心的领导也对我校的能力保持怀疑态度,这个课题代表着我校的声誉,不能在我的手上做砸,必须做到最好,要开个好头,一炮打响!”最后,课题顺利结题验收,获得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优”的鉴定评级,这也为我校后续的市政府决策咨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正龙老师对工作事无巨细、亲历亲为、精益求精。每年的图书馆工作报告,李老师从内容组织到格式版面,屡次修改,形成了多个版本的汇报材料,最后还在办公室进行汇报模拟,力求完美,只为能如实地向学校展现出图书馆一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果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012年4月,学校组织“价值取向大讨论”。图书馆的员工在讨论中提出了“勤奋”、“敬业”、“诚信”、“融合”等观点,李老师认为,“融合”的“合”应改为“和”字,并解释说,“君子和而不同”,我们要提倡的就是这种有立场、有条件的“和”。 李正龙老师便是“融和”一词的践行者,他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也不趋炎附势、投机取巧,始终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立场和价值观,虽然有时显得过于严厉,但他坚持真理的学者风范令人敬佩。  鞠躬尽瘁 恪尽职守 “不能再为工程大作贡献了”,李正龙老师在生命弥留之际,对前来探望的校领导遗憾而又痛心地说,令在场的领导同事潸然泪下。在生病期间,他仍勇敢地与病魔抗争,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想到的仍然是学校,是图书馆和学校的发展大业。  “工作即生活,学校就是家”,这是李正龙教授恪守的原则,无论是作为教授,还是管理干部,他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可以说是爱岗敬业的典范。李正龙教授自2010年担任图书馆馆长以来,把握图书馆发展大局,兼顾馆员个人发展,为学校和图书馆的发展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作为馆长,他本着一切为了读者的宗旨,积极开展图书馆“服务读者,从心做起”的优质服务活动,为了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多次调研反复酝酿方案,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学校网络资源优势,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文献信息保障。  去世前两个月,李老师还拖着病体,到金融系参加课题工作讨论,当时他还非常乐观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不要拿不定主意了,我是活不了几个月的人了,我今天坐在这里和大家讨论,没有任何私心,我的观点是为金融系的长远发展好,我对金融系的骨干老师情况熟悉,就按我的想法去做吧。”当时,所有老师都认为他在开玩笑,没有想到,一句戏言成了残酷的现实。  去世前一周,李老师的研究生到医院看望他时,他几乎用尽身体所有的能量,向学生交代着论文的事情,交代着工作的事情,让他们好好注意身体……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正龙老师的逝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同志、好干部。化悲痛为力量,我们唯有学习李正龙老师的优秀品质,去完成他未尽的事业。 照片拍摄者:王宇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