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网络谎言引起了广泛关注,抵制、制止网络谣言已成全社会的共识。高校师生有责任成为制止谣言传播的积极力量,“诚信”应该成为大家的共同价值取向。 网络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2011年6月,相关媒体的《紫金矿业之祸》一文通过网络广为传播。经调查,作者未深入调查和严格核对数据,错将“9100立方米”和“500立方米”分别写成“9100万立方米”和“500万立方米”。 管理学院副院长邱羚指出,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也不仅限于网络,报刊、杂志上也时有发生。作为媒体,必须要严格把关,增强责任意识。同时,邱羚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来自网络世界的无从考证的消息,每一个网民不仅要保持理性,更要敢于质疑。“网络环境卫生,人人有责。”邱羚如是说。 做一个“不说谎”、“不轻信”的网民 艺术设计学院大一学生陈园园则表示,前不久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一条“上海的公交车又要涨价了,调整为3元”的微博。正当有人困惑不解时,她和室友们第一时间查询了市政府网站和交通港口局网站,发现官方已公开辟谣,并没有涨价一说。 有了这次经历后,陈园园切身感受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很多、很杂,甚至还有虚假信息,但学生们依然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各种权威途径进行辨别,不为谣言所动。对于微博这样的平台,人人都是信息接受者,也都是信息发布者,保证自己是一个“不说谎”的网民,也同时努力做一个“不轻信”的网民是我们的课题,也是必修课。 提高信息辨别意识 注重建立自身公信力 航空运输学院大二学生王彦堃认为,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但每个网民都要有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以及自己的舆论圈负责,因为每一次转发、每一条留言都关乎我们自己的信用。” 社会科学学院大二学生陈玲玲坦言,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时常会鱼目混珠其间,一不小心,受众就可能被“砸伤”。“要探究真相,要学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信息辨别,让虚假信息在公众眼下揭露,对虚假信息大声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