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一台13级分级采样器时刻处在工作状态。一根导管通向室外,含有各种微粒的空气通过装置层层过滤,不同粒径的颗粒就会停留在相应的采集装置中,大于18微米和小于10纳米的15种粒径大气颗粒样本在这里被层层“解剖”。 松江的居民小区里,迎来了一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科普服务队,他们来为应对雾霾天气支招,“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大家可以多种,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但是,植物只能起到一些净化雾霾空气的作用,并不能起到消解的作用”、“有呼吸道疾病的居民,家庭小药箱里应备一些百服宁、双黄连口服液、银翘片等常用药物”。 面对连续的雾霾天气,上海高校的科研人员正在行动。各高校的环境专家表示,市民应对PM2.5需理性,勿恐慌。 原文链接: 新民晚报: http://www.news365.com.cn/xwzx/sh/201312/t20131212_17376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