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也许,这确实是个简单、也很好回答的问题:美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充满愉悦之感的事物。在知道了美有这样定义的同时,面对那些“美的存在”,我有时依旧困惑—人们所谓的美,究竟是指什么?美和人类的艺术创作可以等同吗……等等。也许,真实的美的存在并没有如我想的那么复杂,美只是一种单纯的存在与感受罢了—凡存在的,就会有其美的存在,关键在于自己的感受而已。此刻,读谢青先生的油画创作,也许就是这样的一次寻找和感受美的过程。 谢青先生长期任教于高校,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的中坚,其在这所中法合作的时装设计师学院里,建有自己的艺术设计工作室,可见学院对他艺术创作的认识与肯定了。由此也让我们知道谢青的油画创作,大抵是可以归于“学院派”的方向。 确实,感受谢青的油画创作,无论人物、风景或是静物写生,敷色、线条与块面构成,大多是遵循了西方古典写实油画创作的路数并有所变化而来。画面所呈现之美,是其艺术创作的唯一可能的诠释。显然这与他当年就读于上师大美术系,所接受科班艺术教育的背景有关,而当年任教的老师们也大多是古典西画技法的继承和发挥者,如知名油画家谷岚先生就是他曾受教的老师之一。尔后,谢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数度前往世界艺术中心的美国、法国考察,也是影响他今日油画创作方向的重要因素。 谢青的油画创作,给人一种“单纯而不单薄,丰富而不复杂”的审美感受,如《红毯子》,作为一幅女人体的油画作品,其构成的色彩笔触放而不野,甚至有些部分还收敛不少,作为作品命名来源之一的“美人榻”,与背景处理的明暗关系,大抵是可以一眼读出的,肌肤的暖色调与“美人榻”暗红色,虽同属暖色但并不相撞,而是互补,整个画面的几何构成,严格遵循了古典西画光影表现法则。而同样是人物形象之美的 《画室》、《镜前》、《凝》、《月下》四幅作品,《画室》与《镜前》的绘画性处理,似乎更近于油画的写生,笔触的到位也更自由,对于光与影之间关系的把握,相对来说具有一种现代的视觉审美理念,显然这与他2003年赴韩国攻读多媒体硕士专业的经历有关,在绘画表现中汲取了现代影像学的养分。而《凝》和《月下》,则以西方古典肖像油画的创作为模板,尤其是人物脸部的绘画处理,则明显受到了以往学习的欧洲十七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影响,注重神情与细节的刻画,让欣赏的视觉聚焦于肖像本身所体现的美感与愉悦。其静物的写照,如《Love》、《晚秋》、《窗前》、《灶》等作品,也是遵循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古典画风,尤其是《窗前》和《灶》,其中的素描关系与光与影的黑白灰三者之间,表现得尤为严谨和具体。 谢青的风景油画创作中,《夜樵》显然是一幅值得重视的作品。笔触放而不粗鄙,有一种雅致于其中,整个画面以印象派手法的处理,冷色调背景中的暖色建筑与灯影,凸显出水乡之夜,河岸人家,万阑静寂,蓝夜相映,孤舟斜横的美之所在。 谢青的油画艺术创作,虽然身在学院之内,但是综观其作品的绘画性与表现性,显然并不完全是古典“学院派”一路的,而是渐渐游走于古典“学院派”油画边缘,开始了一种具有现代自我意识的审美艺术表现路程。也许,这也是对于美的定义表达的又一种呈现。 艺术家简介 谢青1962年6月出生于上海。1988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1988年至2008年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2003年赴韩国留学,攻读多媒体硕士专业。现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 编著有:《素描》、《速写》、《岭南画派技法范本》、《中国古代家居线描画谱》(皆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油画、摄影艺术作品发表《上海服装月刊》、《海上艺坛—现当代艺术大观》等杂志或画集。 原文链接: 新闻晚报: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12/05/content_15555.htm 转载链接: 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o/2013-12-05/133328894493.shtml 和讯新闻: http://news.hexun.com/2013-12-05/160325260.html 解放牛网: http://www.jfdaily.com/a/744164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