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浓情大宅院 纺织系784班 黄时建 虽然都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但由于入学年纪的差异等因素,大家的年龄跨度都很大。比如说,农村地区的应届生才只有16、17岁,而66、67届的高中生趁着恢复高考的浪潮重返高校,均已过了而立之年,大多为人父、为人母。同学间有的称兄道弟或以姐妹相称,有的甚至隔辈称谓,关系十分融洽。 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次,但由于文化水平相似,同时又能够相互体谅相互理解,使得同学间的相处都能坦诚相待,很少有代沟矛盾等不和谐的因素。大家不仅在学习上相互帮助互相敦促进步,而且在生活上能够相互关心,取长补短。教室地方虽小,但却充满了浓浓的温馨与暖意,仿佛一个“大宅院”,有慈爱稳重的“家长”,也有活泼朴实的“孩子”。宅院中,充满着拳拳真情,充满爱。 微体会:(091312116 管传移) 小教室,大温暖,小小的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情谊。年龄并不是界限,真情才可以永恒。现在的我们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更应该珍惜彼此的相识,互相关爱,共同进步,一起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学习氛围。 微点评:(服装学院党总支书记 袁蓉) 1977年的高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而且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也绝无仅有,77、78级大学生便注定成为一个很特殊的教育群体。在饱经沧桑之后,这一群体个性坚定沉毅,吃苦耐劳,同学间浓浓情谊,“大宅院”就是大家庭。 夺取金牌的那一刻 二二八四班 沈海庆 一张飒爽英姿的合影,使我想起了35年前的往事。 当时的大学生活虽然很紧张,可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都能挤出时间锻炼身体。因为大家都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线”的道理。由于小学时曾到少体校参加过一些训练,进大学后,我就把打篮球作为锻炼身体的方式。因学校要组队参加“上海市大学生联赛”,我就报名参加了校女子篮球队。队里同学都有过打篮球的经历,组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由于我们将与复旦、交大、同济、华纺、华师大、工大、科大等13所分校编在一组进行比赛,所以,比赛前姑娘们定下了“为校争光,夺取分校冠军”的目标。在奋战联赛的那些日子里,我和队员们每天早晨7点前,就准时赶到学校参加赛前体能和战术训练,一小时后进入教室上课。赛前几天,每天放学后还去参加学校女篮周秀华教练安排的实战演练——与男篮的对抗赛,以增强赛场经验。 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外出比赛时,都会有一些同学自发前往观赛,志愿组成拉拉队为我们加油鼓劲。每次我们去比赛,这些同学都会骑上自行车,两三人一排组成的自行车队长龙,浩浩荡荡,非常壮观,很令我们感动。有那么多粉丝的支持,我们心里暖烘烘的。在赛场上,我和队员们不畏强手,勇猛顽强,努力争取每一分,轻伤不下火线。我们每抢到一个篮板球,每投进一个球,都可以听到场边同学们发出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于是,我们越战越勇,奋力拼搏,从半决赛到决赛……我们居然一路领先,最终夺得了“上海市大学生联赛(分校组)”冠军。 记得在同济分校篮球馆进行决赛的那天晚上,张剑芳副校长、周教练和许多同学都来为我们助威。就在夺取金牌的那一刻,看着这些联赛期间赶来观赛一场也没落下的那些铁杆粉丝,我的眼眶湿润了…… 微体会:( 021211114 梅雪) 最后的成功并不是谁一开始就能想到的,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胜算没把握,但是没有到最后,谁都没有资格轻易认输,奇迹只会发生在一直都在坚持不懈的人身上。肩上负担的越多越沉重,才会越在意越努力,抱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以为集体争光为荣耀,以集体的荣誉为动力,为了集体的光辉而努力,这样的拼搏才更有动力,更具意义。 微点评:(高职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东阳) 又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振奋人心的时刻。团队付出和个人努力分不开,他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管理系学生论文的首次答辩 3181班 曹德豪 至今,我手边仍保留着一份《交大分校》校刊(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五日出版的第十六期)。这期校刊的第二页、第三页整整两版都是管理系第一届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报道。 我有幸成为管理系第一届毕业生中第一位论文答辩通过者。当时,校、系领导都非常关心我校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毕业论文答辩。我的论文主审老师是上海交大计算中心主任邵士斌教授,答辩委员会共有九位教授、副教授,都是当时上海高校管理专业的前辈,如上海交大周志诚、潘解人、徐纪良,同济大学翟立林,财经大学苏挺、李儒训和我校林同曾老师。周志诚担任答辩委员会主任,林同曾任副主任。管理系全体老师、同届同学及下一届学生代表参加了答辩会。 至今,毕业论文答辩已经整整过去三十年了,母校经历了快速发展,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回想起当年答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是对学子四年学业的检验,也是对母校、老师们辛勤培育的最好回报。 微体会:(031711202 姜佳璐 第57期入党积极份子学员) 毕业答辩是每位毕业生必须经历的,是最难忘的,也是对大学四年积累的检验。看了学长的文字,让我明白了学习的生涯积淀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微点评:(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吴清) 答辩是对学生四年学业的检验,更是对于人生的答辩。作者至今保留着当年关于毕业论文答辩的报道,可想而知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及其深刻的,也表达了他对母校培养的感恩之情。 永远旺盛的求知欲 2185班 伍建青 春去秋来,马上又是一年高考了,即将有几百万青年学子进入庄严的考场,来到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回想起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也让我和很多上山下乡的知青一起,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1978年那年,我恰好是高三应届毕业生,因此没有上山下乡,直接参加了高考,最后被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录取。在长宁区遵义路88号的6个简易教室里,我度过了4年的大学生活。我们的教室其实就是一个阶梯式大棚房,足足容纳了200多个学生,夏天炎热难耐,冬天异常寒冷。同班同学最小的17岁,最大的已经34岁。年纪大的多是阔别课堂多年来自各个地方的知青,因此他们异常珍惜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虽然我们年轻一辈学习也很用功,但他们学习起来几乎是拼命的。夏天上课时,经常有知青同学热得晕了过去,被同学摇醒后,坚持要上课,生怕漏听一个知识点影响了考试成绩。下课以后,没有一个老师能按时去别的班级上下一节课的,因为同学们早就把老师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追着问问题。 在最后的考试阶段,一个有孩子的知青甚至紧张地念叨:“这门课要是考不过去,我的孩子怎么办。”老师安排的答疑地点总是挤满了人,有些同学在人堆里从早挤到晚也没问完,干脆就跟着老师追到他家里问问题。这些同学最后都很有成就。或许是因为“文革”十年使他们失去了太多,再次回到课堂以后的他们,似乎永远有着旺盛的求知欲。 微体会:(081111111 金春伟 57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 因为失去过才知道能求学的珍贵,第一届老校友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是我们不能企及的。现在的我们有新校舍,新设备,良好的环境,但欠缺那种旺盛的求知欲,只有忍耐和坚持才能在学习上有收获,我们应该继续传承这种精神。 微点评:(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党总支书记 何法江)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在的孩子们缺乏的就是这种对于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对学习的极大热情,这些都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金清清 2013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位叫做高秉涵的老人。74岁的高龄却依旧坚持着对战友的承诺。“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就是这样一个执着归乡的游子感动着当下的中国,这其中不仅仅是他的真情感染着我们,更是感动于他的坚持。 高秉涵的故事在带给我们感动之余,难道不应该有更深刻的思考么?为什么这样一件事要让一个74岁高龄的老兵去承担,而青年者都在何处?为什么流离在海峡对岸的游子们迟迟不能归来,回来的只是他们的灵魂?这其中必然有历史的原因,但是也不乏人力的卑微。如果,有人能够为那些年老的游子们争取一条回家的路,那么回来的也许是老人一生的期盼,而不仅仅是落叶归根的悲凉。种种原因之下,高秉涵承担起了这样一份责任,带上他的老战友们一起回家。他成了连接家乡与游子的桥梁,也成了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酸的感动。 这是一股正能量,却是一股带着心酸的正能量。可是为什么当下中国如此急切的呼吁正能量?因为有南京彭宇案在前,后有小悦悦的哭泣,社会道德在一件件事实面前开始变得不堪一击。所以正能量的呼声开始高亢。但也许是物极必反,好的出发点却造成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三月,雷锋精神,许多单位都组织集体献爱心。所以大家都一窝蜂地到了敬老院。本来,陪孤寡老人们聊聊天是一件很温馨的事,但是,老人们却为此大吐苦水,直呼“受不了”。并不是老人们不解人意,而是那些临时义工们过了应有的度。一位老人在一天之内被洗了八次脚,难道这不是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儿么? 我们呼吁正能量,但不能被此冲昏了头脑。首先,正能量的传播者大多数应该是青年人,而不是年迈的花甲老人。其次,正能量不是一时兴起的行为,应该是一种时刻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意识。再者,正能量需要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导。 曾经,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以仁治国,人人心中都存在着一种“仁”的意识,希望能够达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社会。时至今日,这种思想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眼。人们更关注的是个人利益的得失,“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才是当代人的处世之道。长此以往,中国何时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所以,青年人应该要将个人成就融入社会担当和祖国复兴。接过老一辈的光荣传统,承担起他们未完成的使命。让我们的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生活。 大学之迷茫 钟雨霞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感触很深。他说:“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想;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做什么,我没有想过;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出国,出国做什么,我也没想过;现在留学拿到了学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该做些什么呢?” 当我为这位中国留学生的“被动选择”感到难过和可悲的时候,我不禁想到,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依然在被动的道路上迷茫地生活着。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初中高中读书的时候,目标都是家人定好的——那就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目标很明确,不会迷茫。现在进入大学以后,目标由我们自己来定。这也就会导致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会无所适从,彷徨,甚至会感到迷茫。 但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是不能让这种负面的情绪影响我们太久。我们应该学会自己去寻找,发现,明确自己的理想,兴趣,并理解自己的天赋。等有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去学习,付诸于行动,努力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都说,谁的青春不迷茫,但在感到迷茫地时候请鼓励自己,或去学些东西。因为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不能因为迷茫而消极,相信自己,积极的行动起来吧。 第五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常委会整改方案具体事项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加强班子政治理论学习:继续完善学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健全学习计划、学习预告、个人自学、重点发言、学习通报、学习资料库、学习宣讲、学习督查等工作机制,每月组织一次专题集体学习,努力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完善领导班子思想交流和工作研讨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领导班子务虚会机制,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举措通过务虚会进行充分酝酿和讨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进一步完善班子民主生活会机制,认真总结教育实践活动民主生活会的成功经验,将班子成员谈心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些好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班子成员工作交流机制,搭建起定期交流的平台,加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工作沟通与协调。 提高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水平:修订、完善党委全委会、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强化决策前的听取意见和科学论证环节,进一步规范议题提交流程和相关部门会签制度。修订完善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设计通过OA系统征集校长办公会议题的相关流程。 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各类人才行动计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规划纲要和各类人才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完善师资队伍引进、培养和考核分类的相关政策,不断优化学校的师资结构,努力使各类人才计划总数和人才经费投入处于地方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加强推进青年教师工作,制定《加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帮助、引导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工作上、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根据教师发展规律,着力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职业发展能力培训。 推进骨干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推进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激励计划,召开团队评审会,启动团队计划,制定、细化教学团队管理办法,完成团队管理软件平台和团队经费下拨。 做好青年教师联谊会和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工作:建立青年教师联谊会和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制定学校《青年教师联谊会章程》、《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章程》等文件,举行新一届青年教师联谊会会员大会、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成立大会。健全联谊会理事会例会制度,定期举行优秀青年教师、留学归国人员交流、学术沙龙等各类活动。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全校各二级单位中进行后备干部民主推荐、考察,形成新一轮后备干部名单,充实调整学校后备干部库。建立起后备干部定期培训机制,依托学校党校,定期举行后备干部培训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后备干部和青年教师的素质。建立后备干部多岗位锻炼机制,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通过上派、下挂、轮岗等多种形式,提高后备干部岗位锻炼能力。建立起后备干部跟踪考察和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后备干部成长写实记录,各二级单位制定对后备干部的培养计划,形成联系人定期考察、谈话机制,建立后备干部库进出畅通的优胜劣汰的机制。 三、深化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大讨论,通过大讨论不断解放思想、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发展合力。推进学分制改革,制定学校施行完全学分制的基本原则,梳理制定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完善完全学分制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模型,从2014级学生开始推行完全学分制,做好2014级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细则修订工作。全面深化学校工程教育改革,完成“高等工程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方案设计与可行性论证。 依托重大产学研平台,推进科研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面向任务型科研创新团队”及“一院一峰”计划工作,积极组织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继续优化“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力争获得上海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认定,并努力申报教育部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中心在经费上逐步实现自我运行。完成“高强度激光智能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产学研开发中心”筹建工作。 四、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有效联系服务师生 加强校领导广泛联系服务师生:建立教职工民主恳谈会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1至2次教职工民主恳谈会。进一步完善“教工之家”机制,为教职工提供方便,营造温馨和谐校园氛围,增强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坚持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确立年度双月座谈会的主题,进一步完善座谈会的内容、形式,广泛听取民主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支持民主党派人士围绕学校的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组织交流研讨,鼓励其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加强校领导定期联系学院:完善校领导定期联系学院制度,进一步优化校领导定期联系学院制度,每位校领导每学期不少于2次联系学院,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实际指导。 优化完善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完善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建立起学校领导日常与专题接待相结合制度,积极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做好教师政策解释工作,进一步细化校领导接待日的工作流程,加强接待后的信息反馈和工作督办,定期向常委会汇报接待处理情况。 发挥党代表的积极作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研究制定党代表任期制的实施细则,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试行)》的基础制定《实施办法》的相关实施细则。同时,搭建党代表交流平台,推动代表提案、代表提议、列席党委重要会议等履职内容落实和党代表工作保障。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务公开网站建设,使得学生党员发展和党内评选等工作能及时在党务公开网上公示。 五、坚持科学统筹,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加强学校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建立学校重点工作立项调研推进工作制度,对年度党政工作要点进行任务分解、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课题立项、领导牵头、深入调研,提交常委会审议形成决议,加以推进。建立学校重要决策督办制度,完善督办流程,严格落实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的各项决议,定期汇报落实情况。完成学校“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为制定“十三五”规划做好前期准备。 积极推进学校对二级学院的分配与绩效考核:完成制定《学院岗位业绩津贴经费切块核拨办法》,经五届二次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优化调整对二级学院的绩效考核办法,2014年初汇总考核指标,2014年6月前完成优化调整。 推进财务预算二级管理:试行财务预算二级管理,汇编完成二级预算项目内容、制定项目计算依据,形成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完成审核学院上报预算后经常委会审定后下拨实施。修改完善学校经费管理办法,加强资金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管。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章程》的制定,按民主、公开原则推进《大学章程》制定,在广泛听取意见并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后,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和党委常委会审定后,报核准机关。积极推进与《大学章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建设。 六、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建立改进会风、文风制度,分类梳理近三年会议,按照减少会议数量、控制会议规模、提高会议质量要求修订改进会风的制度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严格执行周三无会日制度。开展机关办公室文秘人员培训,提高文字处理和信息报送水平。加强新闻报道质量,积极报道一线师生动态,不断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加强二级学院网站的新闻报道质量。 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机关服务质量:明确服务规范,积极完善推进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窗口部门八小时不间断工作制等制度,提高机关规范服务水平。继续简化服务流程,机关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机关运行效率,提高服务师生、服务基层的质量。探索协调机制,研究建立涉及跨部门事宜的协调管理机制,整治部门间的推诿、扯皮现象。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投诉约谈制和机关满意度测评制度,监督机关服务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提高管理绩效,适时推进机关服务形象设计和服务明星评选活动。 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定完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提高中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一岗双责”意识。进一步推进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 切实改进班子作风:细化完善校领导班子改进作风的相关规定,在学校原有六条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办法,完善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的相关规定,切实转变班子作风。 七、提升保障水平 加快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学校航空大楼建设进程,统筹优化教学、科研、实训、办公、生活空间,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宿舍回购工作,2014年9月前完成学生宿舍土地证和产证办理,计划2014年底前完成物业管理移交。 完善信息化管理共享平台:对照教育部相关数据标准规范,对现行校园信息化标准与规范进行梳理、补充、修订与完善,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以智慧校园为导向,重点加强信息化管理共享平台信息门户、网上办事大厅和移动校园平台建设,完成协作平台、教学团队评议系统移动平台上应用,实现通知、公告、新闻的推送服务和移动图书馆模块的集成。对现有28个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梳理和调研,分析共享需求和业务流程数据,制定信息化管理共享的实施办法和方案。 在网上办事大厅单节点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完成多节点业务功能开发,将职能部门面向师生的业务办理整合到信息化管理共享平台上,真正为师生在网上办事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移动校园功能模块,推出社区服务、后勤服务、移动课堂以及办公OA等应用系统,实现移动办公便捷和校园信息数据共享,稳步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 加强大型设备的科学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办法,加快实施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领导班子落实整改措施重要事项一览表 (略) 第六版 图片(略) 中缝 海隆石油工业集团来校招聘 1月8日,海隆石油工业集团专场宣讲会于教学楼C202举行。 海隆石油工业集团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为应聘学生度身定制高质量的培养计划,帮助应聘学生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据悉,此次海隆石油工业集团前来招收的应届毕业生可以发展成行政领域或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本次宣讲会,经过海隆石油工业集团负责人仔细筛选以及一轮面试后,有12位同学进入了下一轮的面试环节。(吴挺) 第五届管理学院寝室文化节进行决赛 日前,管理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在教学楼E306举行了管理学院第五届寝室文化节的决赛。 决赛现场由三个部分组成,共有4组选手参加,最后,在现场评委的投票下,选出了最佳寝室9号楼5009,优秀寝室9号楼7005,优秀寝室35号楼5002。寝室文化节不仅仅只是给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寝室概貌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比赛能够倡导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活。(王佳) 上海电力设计院专家刘波博士来校举办讲座 1月3日,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电力系统规划专家刘波博士来我校举办了题为“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讲座,电子电气工程学院50多位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 刘波博士的报告分为上海电网现状、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新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影响以及微网系统发展和应用4个主题。报告内容详实形象生动,与专业发展的关联性很大,引起了现场师生们的极大关注。(陈宇晨) 中法学院走访入伍学生沈捷 1月5日上午,中法学院辅导员陈寅珕老师,同学生代表乔阳同学,一起前往上海浦东新区公安消防支队临沂中队,看望了在中队服役的中法学院11级学生沈捷同学。 沈捷同学现在是一名光荣的消防官兵。承担着浦东周家渡、南码头、塘桥、潍坊等街道7.5平方公里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走访最后,沈捷同学向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带上了新年的祝福和慰问,他表示自己将在新一年的消防工作中,将继续为人民服务,为学校争光。 (陈寅珕) 服装学院组织学生参加设计师制版师专场招聘会 日前,服装学院31名学生在学院就业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千名设计师走进海宁”系列活动之二——设计师制版师专场招聘会”。 本次招聘会近40家海宁本土服装企业前来设摊招聘,提供岗位数200个。同学们积极与单位进行交流,寻求合适的工作岗位。通过参加本次招聘会,同学们对当前的服装行业就业形势有了更直接和更深入的了解,并丰富了自己的应聘、面试经验,为成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陈小琼) 基础教学学院举行研究生创新研讨会 1月3日,基础教学学院举行了2013级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研究生创新研讨会,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基础教学学院张修丽老师做了题为“The Ferroelectricand Dielectric Applications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Based Electro-Active Polymers”的学术讲座。 研讨会上,张老师介绍了有机铁电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随后,她详细地介绍了近期在有机铁电薄膜材料方向上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以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张修丽) 园区党校第二期培训班圆满结束 1月2日下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园区党校第二期培训班结业典礼在行政楼506召开。 结业典礼由党校培训班优秀学员丁凡、李蕊含主持。“我是一名党员”的主题视频表达了党员们要为身边同学服务的心声。所有学员们在视频中充满自信地喊出“我是一名党员”的口号,充分展现了学生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丁凡) 材料工程学院易班工作站开展在线音乐分享活动 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材料工程学院于12月1日至30日在我校易班平台开展了“你的声音不‘易’般”在线音乐分享活动。 本次活动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以音频的方式传递全新的交流互动理念,而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文字和图片。活动中,同学们录制并分享自己最喜爱的歌曲并发到易班活动主页,供大家评论欣赏。活动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校各学院同学积极参与,涌现出了不少精彩的作品。 (张国帅) 继续教育学院积极开发培训项目 日前,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姚黎明、副院长胡建平等一行赴南京理工大学商议工程硕士联合办学项目。之后,又前往合肥日立建机实训基地和日立挖掘机工厂考察,并与相关负责人讨论合作事宜。 在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双方就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具体事宜展开讨论,从生源组织、教学模式、师资配备到职责范围每个环节都深入细节地商讨。(杨巧玲) 美国佐治亚南方大学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日前,应机械工程学院邀请,美国佐治亚南方大学的蔡少彪教授来我校做题为“3D微观多层结构接触模拟及其跨学科研究与应用”的学术报告。 蔡少彪教授重点介绍了三维多层微结构接触模拟,包括表面微米级、纳米级的粗糙表面的数值模拟和粗糙层结构的接触分析等。这些研究可以应用于磁储存器、微机电系统和纳米机电系统等。(赵春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