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第1期(总第746期) 第一版 我校五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胜利召开 承载着全校教职工的热切期待,肩负着学校继往开来的光荣使命,我校五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以下简称“双代会”)于1月7日下午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隆重开幕。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裴小倩、副校长孙培雷、程维明、史健勇、鲁嘉华参加了大会。来自全校各学院和部门的157名正式代表、37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还特别邀请离退休老领导、民主党派代表、退休教职工代表等12名列席代表。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田信灿主持。 下午1点30分,大会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幕。校长丁晓东首先代表学校作了《学校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两个部分:2013年工作回顾、2014年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报告详细回顾了五届一次“双代会”以来学校的总体工作情况:学校坚持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深化产学合作教育、卓越工程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三协同”的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完成了五届一次教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报告主要从五个方面回顾了2013年学校行政工作的总体情况,涉及持续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搭建独具特色的育人平台、践行“勤业惟诚,厚学致用”学校价值理念、提升管理服务再上新台阶以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等。报告对2014年学校行政工作部署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从八个方面指明了接下来一年学校发展的方向。在报告临近尾声之际,丁校长倡议各位代表、一线教职工要深入了解“学分制”教学模式,深化学校“学分制”改革,进一步突出工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优秀平台,在深化改革中增强学校现有体制和机制的生机活力。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田信灿,财务处处长薛惠以及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沈海庆分别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章程(征求意见稿)》、《2013年学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以及《工会工作报告》进行了汇报说明,请各位代表审议;《工会经费审查报告》和《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及后期调整的建议》将在分团讨论中审议。 根据会议议程,大会将在8至10日举行分团讨论,13日召开教代会联席会议,14日举行闭幕式。 在“双代会”开幕式前,还举行了本次“双代会”的预备会议。会上,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主任叶峰首先作了《五届一次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沈海庆汇报了大会的筹备情况,并宣读了第五届教代会主席团成员增选名单。(刘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公布党委常委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 7个方面24项整改事项58条整改措施 哪些方面改什么怎么改改得如何一目了然 确定相应的党委常委作为牵头落实人,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表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共3项6条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干部队伍建设,共4项11条 ■深化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共2项6条 ■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有效联系服务师生,共4项8条 ■坚持科学统筹,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共4项9条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共4项10条 ■提升保障水平,共3项8条 根据中央、市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做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按照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学校党委现就整改落实工作提出了具体方案。 本次整改方案着眼于巩固学习教育、对照检查环节的成果,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加强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解决班子自身问题和领导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提高做师生工作的本领,使师生满意、让师生得实惠,在方案中坚持立说立行,从班子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反馈的意见改起、从分管工作抓起,认真对待师生反映的每个问题;坚持领导带头,明确领导责任,率先垂范,以严格标准、严厉措施、严肃纪律管好自身、管好分管部门负责人;坚持重点突破,以班子对照检查研究的整改措施为重点,逐条细化、明确责任、分步落实,确保整改成效;坚持建章立制,以法治思维、改革精神、前瞻意识,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把行之有效的做法转化为制度成果,把不能适应学校发展新形势的制度优化、修改、废除,形成按规矩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坚持开门整改,定下的规矩决不突破,作出的承诺一定兑现,坚持开门整改,广泛征求师生意见、自觉接受师生监督,以师生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整改工作成效的标准。 整改方案以学校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研究的整改措施为重点,逐条细化、明确具体举措,从7个方面,即“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干部队伍建设”、“深化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有效联系服务师生”、“坚持科学统筹,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提升保障水平”提出了24项整改事项,共58条整改措施,同时,对于每一项整改事项确定相应的党委常委作为牵头落实人,明确责任部门和整改落实时间表,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整改方案强调学校党政一把手对整改工作负总责,按照分工、时限抓好落实,在党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后报市教卫工作党委督导组审核把关,之后部署组织实施;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整改台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整改任务件件落实。2014年底,向全校公布整改过程和专项治理、制度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接受师生监督,听取师生评价。(江先锋) 回顾成绩鼓舞人心 展望未来迎接挑战 学校举行2013年迎新交流会 在2014新年即将到来之际,12月31日下午,学校在松江校区行政楼19层大厅举办2013年迎新交流会,向在过去的一年中为工程大的荣誉付出辛勤努力的师生代表致以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向全体师生员工、外国专家、广大校友等传达最美好的新年祝福,并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裴小倩,副校长孙培雷、程维明、史健勇、鲁嘉华出席活动。 在交流会现场,校领导与应邀前来参加活动的师生亲切握手并合影留念,真诚感谢他们为学校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热情鼓励他们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好的成绩,观光大厅里处处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 滕建勇书记在开幕辞中向为了工程大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广大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新春的祝贺,并对过去一年中师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所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绩做了回顾。他指出,2013适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学校新一轮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工程大人要在新的一年中抓住机遇,为实现建成现代化特色大学的梦想而共同努力。 交流会上,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院长柴晓冬、大四学生顾佳华、唐宇欣分别代表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工程大人谈了自己工作学习中的心得、经验,并表达了对学校发展的美好心愿和诚挚祝福。 丁晓东校长在致辞中对2013年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所取得的突破性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指出2013年是工程大转型的一年,而2014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年,2013年的辛勤投入为2014年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大的社会美誉度一定会继续提高、内涵建设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学校发展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在场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真诚祝愿引发了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活动的氛围不断达到高潮。迎新交流会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回顾成绩、展望未来,表达了工程大人的辉煌与自豪,使师生们倍受鼓舞,对工程大的明天更加充满信心,将以更大的决心和热情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中。(戴彬) 八年坚守佘山奉献志愿 工程大青年元旦服务成品牌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1日清晨7点,工程大120名青年志愿者整装待发参加由松江区政府组织的上海新年品牌活动——元旦佘山登高的志愿服务。连续八年来,我校是唯一承办此项目的高校志愿者服务队,工程大“热情、诚意、青春、务实”的志愿者风尚成为不少社会机构、组织、团体选拔志愿者时首先考虑的内容。 此次的志愿者由校团委学生骨干、材料学院、航空学院、轨道学院、社科学院的志愿者组成,担任报道、引导、检录、咨询、发放纪念品等工作。团委志愿者中心事先经过多次针对形象、礼仪、应急的专项培训。此外,团委还为志愿者们提供了热气腾腾的早餐,出发服务前的统一热身操锻炼避免了学生在严寒天大幅度活动可能造成的身体伤害。从登高起点站的报名点到起跑线再到佘山山顶和山脚服务点,全程近3公里的登高线路到处都有我校志愿者热诚服务的身影。佩戴统一证件、戴着工程大志愿者小红帽的他们已然成为新年佘山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今年由于设计了登顶发放纪念品、祈福等环节,山顶会出现高集中的人流量,赛道起始点也发生了变化,赛程拉长,这些变化无疑是一种挑战。比赛开始前,是报道组志愿者大展身手的时候,他们耐心引导报名的选手做好签到领取礼券工作,面对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问题的参赛者,志愿者们始终微笑面对,还为参赛者加油鼓劲。十点十五分左右第一批胜利登顶的参赛者到达了位于山顶的志愿者服务站。不一会挂满祈福红丝带的树木与工程大志愿者的红色帽子相呼应,一副新年红红火火的景象。 作为上海元旦新年的标志性活动,今年报名登高比赛的选手近6000人,更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登高游玩。八年来,松江商旅委、体育局积极与我校对接佘山登高志愿服务项目,已成为我校优质志愿者工作的名片,优质热情的志愿服务受到登高项目组委会的一致好评。除志愿者服务外,许多团学干部带领外省市的低年级同学以游客的方式新年登高,了解松江底蕴、感受上海的新年魅力。志愿者的小红帽成为一抹靓丽的红,温暖了冬日的佘山,渲染了工程大志愿者的青春风采!(王佳杰) 第二版 高等数学竞赛奖 大学物理实验竞赛奖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奖 基础学科三大奖项举行颁奖大会 1月2日下午,2013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学科竞赛颁奖大会在行政楼B301会议室举行。副校长鲁嘉华、教务处处长谢红、基础教学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及获奖学生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基础教学学院张子厚院长主持。 本次大会颁发的奖项有:高等数学竞赛奖、大学物理实验竞赛奖和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奖。大会首先由与会领导宣读了获奖学生名单并表示祝贺。接着,99人次获奖同学代表依次上台领奖。颁奖仪式后,获奖学生代表做了发言,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学习经验。 随后,基础教学学院党总支许伯生副书记作了2013年基础学科竞赛的工作总结。根据学校关于积极推进校园第二课堂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指示精神,为激发调动广大学生学好基础课程的积极性,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教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教务处主办、基础教学学院自2010年起每年承办三项基础学科竞赛。作为学院的一项特色项目,学院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基础学科竞赛,全体教师也全力投入、充分准备,从竞赛组织动员、报名、命题、宣传报道、监考、评阅等每个环节落实到人,精心准备。共有1340余名同学参加了基础学科竞赛,其中139名同学在竞赛中成绩优异,分获各项竞赛奖。 最后,鲁嘉华副校长做了重要讲话,指出,基础学科竞赛的意义重大,开拓了学生应用实践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工程大学子通过竞赛平台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综合实力。鲁嘉华副校长希望基础教学学院继续加强基础学科教育,继续办好基础学科竞赛,确保基础学科教学质量;希望从事基础课教学的老师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希望获奖学生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振奋精神、刻苦学习,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赵真) 工程大师生与“海外名师”亲密接触 今年5月Sundheim教授将来校教授两门专业基础课程 我校2013“海外名师”项目受聘教授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教授Nancy Sundheim,来校之后为师生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与专业教师深入的探讨教学方法,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Sundheim教授在美国长期从事工程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 来到我校后,她分别为工程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奉献了两场精彩的讲座。主题分别为《统计工程综述》和《数据的可视化》,讨论了如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分析和改进,以及如何运用合理的计算机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的描述,从而帮助工程师进行决策,有效减少生产中的噪音干扰,缩减产品公差,实现稳健设计。统计质量控制(SPC)在质量管理的生产实践中被广泛运用,Sundheim教授使用大量的图表和实例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改进质量的七个步骤。在讲到数据可视化时,她提出,随着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再也不是面对一堆数字,而是利用软件绘制各种图表,而且内容更加丰富,互动性更强,这有助于工程师看到一些潜在的数据的含义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这些软件,如何读懂这些数据和图表,这是未来工程师必须掌握的能力。 在讲座之后,Sundheim教授与在场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互动,也回答了同学们所关切的关于专业学习和赴美留学的提问。 在校期间,Nancy Sundheim教授还与机械工程学院的教师们进行了教学法研讨。 研讨会开始,Nancy Sundheim教授先做了“反向设计:助推学生创新思维”的专题报告,接着她和学院内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大家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Sundheim教授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对工程类学生的本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有较深的了解。社会需要我们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而我们本科教学过程中常常课程设置满满,但是真正切实有效的课程不多。就目前教学中经常存在的基于教材的教学和基于活动的教学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1998年由GrantWiggins, Jay McTighe 提出的反向设计,即基于设计理解知识的方法确实可以有效地学习知识。这种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相反。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先定义预期的教学目的—决定可接受的案例—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Wiggins和McTighe提出了6个可以有效帮助理解知识的方面,他们可以帮助解决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决定教学案例,以及如何选取教学活动。Sundheim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这种方法。在研讨互动环节,大家积极而又热烈地进行探讨。整个研讨活动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据悉,今年5月份,她将再次到我校教授两门专业基础课程。 (徐滕岗 施韡) 研究生楚向锋同学喜获2013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 本年度宝钢教育奖近日揭晓,汽车工程学院2011级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楚向锋同学喜获本年度优秀学生奖。这是我校研究生首次申报宝钢教育奖,并获得了成功。 楚向锋从小喜欢汽车,本科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他在考取研究生的当口,他毅然决定跨专业考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并结识了研究生学习阶段导师陈凌珊教授。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开启了研究生阶段的旅途。 楚向锋说,研究生入学至今,他前后跟着导师参与了4个项目的研究,每一次研究的过程都是一次成长,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令他记忆犹新的是,他和班上同学一起参与研究“紧凑空间结构SCR系统中尿素-氨转换机理研究”和“满足国Ⅳ/Ⅴ排放的SCR催化剂及其控制优化”的科研项目,当时学校实验仪器有限的条件下,他们在导师的帮助下,尝试着修复实验设备,为实验的进程提供了基本的硬件支持;后期,他们在数据测量等方面又遇到了瓶颈,每次测量的数据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他们不耻下问,寻求导师及导师联系的专业工程师的帮助,逐步完成了数据测量。项目研究的三个月中,他们平均每天有12个小时在实验室里面度过。“天道酬勤,我们终于完成了项目的研究,获得了预期效果。”楚向锋骄傲地说。 问起他的研究生生活不会因为研究项目而感到单调,他给我们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楚向锋和学院四个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组建了一个叫“五叶草”的团队,一同参加第六届“知行杯”上海市暑期实践活动,实践课题是“绿色·畅通·未来——上海市道路信号实时控制方案的优化研究”,他说,设计这项时间课题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和同学们能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希望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路段红绿灯最佳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减少碳排放,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构建‘绿色·畅通’的城市交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楚向锋同学就是这样一位既注重自己的技能培养,又注重实践能力提升的学生。他认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都是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应时代的要求, 研究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与时俱进的业务水平,更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王成涛 杨维伟) 轨道学院新锐科创中心学生科创活动风采纪实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八届“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实践作品评选全国二等奖……年末,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同学们交上了一份豪华的获奖名单。 据统计,2013年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学生获市级及国家级各项奖励近30个,为历年之最。同学们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源于学院“新锐科创中心”的倾心投入。 新锐科创中心是全校唯一一个学院级别的学生科创中心,以轨道交通学院学生为主体,由学院相关老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组织和管理。中心2007年成立,吸纳成员118名。截至2013年6月,科创中心成功申请“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3项,“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25项,获批研究经费30余万元,并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篇。 新锐科创中心始终坚持“学以致用·锐意创新”的团队宗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文化和“科学人性·高校灵活”的管理和运作模式,积极从事创新设计、发明创造、和课题研究。 学生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务处及相关兄弟学院的鼎力支持。团队的梯队建设能帮助学生从大一至大四循序渐进,在科研创新方面有所创新。由于科创团队的品牌,学院专业老师全面向团队学生开放,但凡是新锐科创团队的学生,总是能受到相关专业老师的欢迎,愿意担任其指导老师。学院还特别为其终日开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及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并结合专业特色与企业开展了学院、系等多层次接触和广泛深入的交流。科研上的共同开发、教学上卓越工程师的共同培养、学生培养上的对接合作形成了学院的文化特征。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实现良好效应,“每周总有几位学院教师在地铁公司,每周总有公司人员在学院”成为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的真实写照。(吴娅琳) 孙荪老师编结作品亮相东京设计周 近日,服装学院专业教师孙荪的手工编织作品《中国结》亮相2013年东京设计周。本次孙老师的参展作品展示于东京设计周《中国元素》主题展览区,与来自全世界的创意人士进行交流。 孙老师根据主办方制定的主题“中国元素”进行创意设计,手工编制作品以《中国结》为题,共有《典雅》、《浪漫》、《流畅》等6件。作品以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结为蓝本,运用新材料,制作了中国结盘、挂扣、工艺品等,在东京设计周取得良好反响。 孙荪现任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系专业教师,从事服饰品设计方向的研究工作已有十年左右,曾开设过服饰配件设计、手工编织、构成原理、基础图案、室内软装饰等专业课程。孙老师对于编扣领域的研究在行业内颇有影响,先后独立出版了系列丛书《新编盘饰250种:盘扣,盘花,饰品》、《时尚结艺》、《时尚盘饰》、《时尚纸艺》、《时尚体绘》、《饰品》、《服饰手工艺术》等近十本。在平时的教学中,她也结合特色,编织出一幅幅精彩绝伦的作品,展现了一名教师专业素养的风采,也展示了我国传统编织艺术的独特魅力,给人们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郑艳) 《解放日报》头版介绍我校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的经验做法 1月4日,《解放日报》头版《跨过坎,握住通向未来的手——应届生就业率超95%是怎样实现的》一文援引了我校促就业案例,介绍了我校建立“用人单位星级数据库”,定期走访用人单位,实现校企供需信息共享互动,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的成功经验做法。 相关报道如下: 沪上数十万家企业是用人单位的主体,是就业市场最大的需方。从就业供需双方的关系而言,企业不仅参与就业、创造岗位,而且应该参与教育、创造人才。 显然,在毕业生与招聘企业握手之前,高校就应当主动跨前一步,与企业更为有力地握手,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打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用人单位星级数据库”,可查4903家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用工信息,其中超五星级单位13家、五星级单位17家、四星级企业64家……数据库根据用人单位历年招录学生人数、来校招聘频率、产学研合作项目质量等要素,对用人单位进行等级评定和分类对接。据此,校院两级定期组队走访各大星级企业,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就业工作的反馈意见,才能几无时差地回传校方。知彼知己,实现供需信息共享互动,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 基于这层“铁关系”,企业招到人、招对人,打造第一生产力,又何乐不为? (徐瑞哲) 第三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五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 学校工作报告(摘要) 丁晓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学校,向本次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2013年行政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学校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学校坚持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深化产学合作教育、卓越工程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三协同”的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完成了五届一次教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坚持特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内涵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打造“三协同”模式升级版凝聚共识,深入人心,广受好评。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地区经济,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技术链的办学为主线,凝练了学校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特点,总结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卓越工程教育模式和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平台”的特色,推动打造“三协同模式”升级版,凝聚了共识,促进了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建设。坚持人才培养为本,各项改革举措逐步推进。启动实施了《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激励计划》,组建教学团队123个。扎根社会经济沃土,知识服务、协同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二)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搭建多样化培养平台,学生创新活动喜获佳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继续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学分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不断丰富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依托知识服务平台等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创新活动平台和体系。就业质量稳步提升,2013年在上海市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规模与质量并举,积极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拓展16个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丰富。准确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加大师资队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 (三)以育人为本,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 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成功开展“价值取向大讨论”,凝练“勤业惟诚,厚学致用”八个字作为我校的价值取向。成功举办建校35周年校友返校暨校园开放日活动,累计接待2392名校友返校。提升“知行大课堂”和产学合作教育体系等平台的育人实效。 (四)做好顶层设计,狠抓落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高质量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按照学校“十二五”规划要求和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的战略部署,高质量编制《2013-2020年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13-2015年项目建设规划》、《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30)》以及《面向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六年行动计划》。启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章程》起草工作。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五)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作风,建章立制显成效 建章立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采取“面对面”和“背靠背”的形式,深入联系学院和分管部门听取意见,共召开专题座谈会7场,累计访谈约630人次,征求到意见16大类共337条,最终确定53条为学校“即知即改”项目。对全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共统计梳理出现行制度426条,其中拟废除制度90条,拟修改制度209条,拟建立制度63条。 二、2014年行政工作主要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学校落实“十二五”规划,实施学校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十二五”内涵建设关键之年。 201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倡导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内涵发展之路,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继续打造“三协同”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为实现学校“三步走”战略中“初步建成现代化特色大学”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总体布局工程教育综合改革 ——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抓手,推进卓越工程教育的深化与拓展,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均衡发展。 全面推进工程教育综合改革,坚持打造与深化办学特色升级版,逐步完善卓越工程教育体系,创新质量评价与监控方式,力图制定一套适合我校学科专业发展、切实可行的卓越工程教育标准。丰富多样化、个性化培养体系。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系统,建成“大学生创新实践网”,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教学资源。继续办好“博学论坛”、“博雅讲坛”等品牌讲座,积极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努力建构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品牌,构建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 (二)积极探索与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全面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章程》修订为抓手,切实推进校院二级管理制度改革的各项任务,构建符合学校“三步走”发展目标的体制机制。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完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章程》修订案。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与任务。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与后期调整工作,做好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前期准备和调研工作。健全校院两级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下放事权、人权、财权,完善监管方式,激发学院活力。完善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以及常态化建设。进一步理顺信息公开的运作机制,调整、修正和同步信息公开网站的构架和内容,着力提高信息公开的准确率、及时率和依申请公开受理的反馈率。 (三)推进学科建设与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学研究与协同创新能力 ——以“2011计划”和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团队建设,发挥高校知识服务与协同创新的社会功能。 推进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布局。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方式,聚焦建设,重点突破,整合学科优势、凝练学科特色研究方向,推进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引导布局与建设培育,扎实推进“交通运输一级学科硕士点”项目,力争获批2-3个专业学位点,主动谋划新一轮学位点申报的准备工作,努力实施交叉学科硕士点的引导布局。多渠道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每个二级学科要建成1-2个紧密、长期、稳定的具有研发能力的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增强协同创新与知识服务能力,推进“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中心”与“高强激光智能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产学研开发中心(筹)”建设。提升承接重大项目的竞争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引进与培养,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全面推进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激励机制,加强师风师德培养,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全面实施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激励计划。加强团队的检查和管理,核拨并监控团队经费,从而真正落实教师弹性坐班制、坐班答疑制和校内自习辅导制,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完善教师教学绩效考核规范。 (五)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新领域,提升国际办学水平 ——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交流,营造学校国际化教育氛围,使更多的师生在海外学习经历中受益。 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继续做好5个中外合作办学学历项目办学评估的后续工作,完成5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历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认证,积极推动中美工程学院与国际先进的工程技术人才教育模式接轨。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着力开拓高水平的海外高校合作与交流伙伴,发掘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外合作项目,积极推进与加拿大温莎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和光学大学等海外合作院校联合申报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学历教育)项目的工作。 (六)建立学生工作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 ——积极探索完全学分制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完善学生工作制度体系。完成对现有的全部学生工作制度体系的梳理、研究和修订,建立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工作制度体系。深入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深化“先锋计划”大学生党建品牌,开展“微型党课”活动。继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积极通过校内橱窗、新闻网、校园电视台等立体综合传播平台。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与媒体的联系,展示学校的工作亮点和发展成果。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完善星级企业数据库建设,论证与探索“预就业工程”的长效机制,召开2014年就业工作会议。 (七)加强资源的规范管理,保障资源信息高效转化 ——推进资金、资产、信息等资源的合理使用与优化配置,提高能效,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加强资金资产合理有效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监管和控制力度,优化操作程序,确保学校资金规范、合理、有序运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区功能,完成航空飞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推进松江校区房产证与土地证办理工作。整合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学校网上办事效率,推行“一站式”服务理念,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和移动校园建设。启用移动图书馆,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为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提供大力支持。 (八)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高机关服务师生能力 ——切实从教职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入开展调研,做好各项实事工程,增强教职员工对于学校的归属感,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完成松江校区的视频围墙、8万平方米的现代工程实训中心的全息化安全防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人防、技防、物防,完善安全防控网络。认真落实2014年实事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积极开展调研,了解民意,从教职工实际需求出发,认真做好2014年度惠民实事工程。 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然拉开,学校内涵建设的任务仍然艰巨。让我们紧紧依靠全校教职员工,团结一致、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开拓奋进,扎实推进2014年的各项工作,在实现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宏伟目标的征途上再创新业绩,早日实现“工程大,大成功”这一工程大人的共同梦想! 2013年校园十大新闻 1、我校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提交《实施“党员导师计划”,引领青年师生成长成才》的书面交流材料 1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北京隆重召开第二十一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滕建勇作为上海高校代表应邀参加会议,学校提交的《实施“党员导师计划”,引领青年师生成长成才》一文作为大会书面交流材料,对“党员导师计划”的主题设计、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等方面做了介绍。 2、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我校《坚持产业发展需求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言引热议 为期两天的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8月31日结束,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参加了会议。应大会之邀,丁晓东校长做了题为《坚持产业发展需求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交流发言。丁晓东校长详尽阐述了我校在办学历程中,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定位和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办学目标,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依托,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扎根社会经济发展的沃土,构筑了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3、两项目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201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其中我校“电器产品生产测试制造过程智能技术和产业化”项目荣获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由机械工程学院程武山院长带领的科研创新团队共同努力,并在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等相关合作单位的支持下完成的。 4、群众路线活动见实效 53项即知即改惠师生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广泛发动师生,征求意见,坚持把解决问题、务求实效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围绕着“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校党委连续召开3次常委会,对师生提出的337条意见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最终确定了即知即改事项53项。 5、我校主持完成“轨道交通16号线试运营基本条件”专家评审 受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的委托,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中心主持,交通运输行业协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协办,于11月18日至22日组织了“上海市轨道交通16号线(原11号线南段)工程试运营基本条件”专家评审。 6、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和学校党委总体部署,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三步走”规划,我校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分为“梦想聚焦·使命领航”、“梦想同行·榜样导航”、“梦想启动·实践助航”和“梦想在线·网络巡航”四个版块,累计38项活动。 7、学校举办校友返校暨校园开放日活动 11月2日,2000余位各界校友汇聚工程大参加校友返校暨校园开放日活动。同窗执手,共忆青葱岁月,师生相聚,共话发展蓝图。此次校友返校暨校园开放日活动,围绕“展示办学成果”、“凝聚师生力量”、“加强内涵建设”和“联络校友情谊”四个主题展开。 8、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激励计划列上日程 在学校党政工作例会,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激励计划列上日程。丁晓东校长指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激励计划是一种新生事物,各学院领导要认真研读相关文件,共同推进这项新事物的实施,并促进其不断完善。滕建勇书记指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激励计划是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好事。 9、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今年我校59个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共获得奖项50项,国家级获奖较去年增加3项,市级获奖较去年增加13项,在上海市高校间国家级一等奖排名中位居第四,在获奖数排名中位居第三。同时,我校基础教学学院教师江开忠被评为上海赛区优秀教练员。 10、6项课题获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结果,我校共有6项课题获准立项,其中,一般项目2项、青年项目4项。立项学科范围涵盖了从经济学、管理学到人口学、法学等四大学科门类。我校自2011年起至今,立项数量分别为3项、4项和6项,连续三年实现稳步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