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第28期(总第744期) 第一版 学校接受上海市教委、市语委的语言文字工作达标评估 12月19日,我校迎来了上海市普通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达标评估。受上海市教委、市语委的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组织7名专家对我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评估。 市教委副主任、市语委副主任袁雯,市语委办主任、市教委语管处处长凌晓凤,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主任徐民杰,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李耀刚等领导出席了评估会议。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裴小倩,副校长孙培雷、程维明、史健勇、鲁嘉华,校语委会全体成员,语言文字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出席评估会议。此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语委办人员列席会议。 首先,校长丁晓东致欢迎辞,他对上海市教委、上海市语委领导及评估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丁校长表示,学校对语言文字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以钉钉子的精神和方式来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发展,促进和提高语言文字工作层次,将语言文字作为凝聚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文化内涵、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抓手,通过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提高来推动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建设。 市教委副主任、市语委副主任袁雯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学校领导班子办学思路清晰、重点目标突出的大学。学校能够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学校的中心工作当中,这恰恰是推动高校语言文字评估的出发点。她期望,我校能把单纯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转变到服务中心工作的大局上来,建立长效机制,以评估为来推进学校语言文字的发展,推动学校自身中心工作的开展。 评估汇报会由评估专家组组长、市文联副主席、原上海外国语大学校语委主任、原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常务副校长谭晶华教授主持。副校长鲁嘉华代表学校做了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汇报。 按照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新程序,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将在近期以电子邮件和会议研讨的方式汇总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并形成书面意见上报市语委办、市教委语管处。待程序完成后,上海市语委、上海市教委语管处将会以文件方式下达对我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结论意见。(杨光)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来我校调研 12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率教科文卫委员会全体委员来我校调研。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副校长程维明陪同调研。 教科文卫委全体委员了解了我校松江校区的基本建设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参观、调研了我校的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重点视察了我校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中心和高强激光智能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产学研开发中心两个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对我校知识服务平台近年来为推进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戴彬) 以“六有六看”为坐标 逐项开展“回头看”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校党委按照中央、上海市委和市教卫工作党委部署要求,以“六有六看”为坐标,对“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内容逐项组织“回头看”,并扎实开展“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教育有载体,看集中学习和思想认识是否到位 校党委以学理论、学典型,学群众为教育载体,校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先后7次举行专题研讨学习,并用2个单元时间交流学习体会。校党委组织党委委员赴陈云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和联组学习,邀请四位基层一线教师讲述在各自岗位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感受,为校领导上一堂生动的党课,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对做好群众工作的认识。 查摆有聚焦,看问题是否查得出、找得准 听取意见过程中,一是通过“纸上评”加“网上评”,掌握真情况,即对学院以纸质评议、对机关采取网上测评方式,有的机关正职干部共接受超过200人次对其的测评。二是采取“面对面”加“背靠背”,听取真意见,即以专题座谈会、校领导下基层、机关部处组成9个团组下基层当面听取师生意见。党委常委会用2个单元时间对学校337条问题逐一分析、研判,并请机关部处负责人共同参与研讨,对问题逐一“开方”。 剖析有标杆,看对照检查是否对准“四风”问题 党委在听取意见、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深刻对照检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客观真实地给自己“画像”。党委对照检查出学校领导班子在“四风”方面共8个问题。在自我剖析中,学校主要领导率先垂范,自觉把自己摆进去,对班子查摆出的问题不推诿、不卸责,态度诚恳,为班子成员和其他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标杆。 谈心有互动,看会前沟通是否坦诚透彻 民主生活会前,学校班子成员开展了坦陈透彻的谈心活动,既谈思想,也谈工作,深入交流互动。学校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逐一深彻谈心谈话,党委书记与班子成员促膝谈心两次以上,班子成员之间也都推心置腹地开展了谈心谈话,班子成员首先从批评自我谈起,进而认真负责地向对方提出批评意见,通过沟通思想、交换意见,把问题谈透、把意见谈准、把批评谈深。 批评有深度,看民生生活会是否真开真评 学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在认领班子“四风”中的具体表现的同时主动承担各自的责任,在自我批评中既查摆了工作中的问题,又针对自己分管的岗位职责要求开展批评。在相互批评中,每位班子成员认真撰写了对其他同志的书面批评材料,每位同志发言后都有若干名同志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不放“礼炮”,开门见山,直奔缺点和不足。 整改有实效,看即知即改是否完成见效 学校党委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学校“即知即改”事项53项,认真回应师生诉求。党委坚持开门整改,将53项整改内容在校园宣传栏、学校新闻网主页公示,在学校新闻中滚动播放,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和评议,并由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整改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督办。53条事项共涉及18个部门,针对这些内容,各部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共计93条。目前,“即知即改”事项已全部完成整改。有关“中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详见本报三版。 (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校党委举行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市委宣讲团专家周锦尉教授作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 12月10日下午,学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在行政楼B301举行。上海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专家、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周锦尉教授在本次学习会上作了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裴小倩,副校长孙培雷、史健勇、鲁嘉华及其他中心组成员、中层干部、辅导员、社科学院教师近200人参加了会议。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主持了学习会。 周锦尉教授以“驾驭改革:彰显党的执政能力”为题,重点讲解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历史意义以及全会所作《决定》的总体要求、结构和亮点。周教授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全面深化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大会,也是一次将改革全面推向深入的大会,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思路、具体措施,向人们昭示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的决心和意志。这次会议是在一系列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召开的,全会作出的《决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驾驭改革的意识不断增强、执政能力不断提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会通过的《决定》全文以“总分总”结构展开,分为16部分共60条,主线清晰、重点突出、设计全面,在重大命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重点领域改革措施扎实,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又一篇光辉的文献。 周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理论水平高,且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及其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这次辅导报告有助于我校广大教职员工深入领会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从而立足本职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好的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江先锋) 学校召开校教职工爱心互助基金会理事会会议 2014年元旦来临之际,学校十分牵挂生活困难的教职工。日前,校教职工爱心互助基金会召开理事会会议,讨论2014年元旦、春节爱心互助基金会冬送温暖工作。爱心互助基金会理事会理事长、校长丁晓东,副理事长,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副理事长,副校长史健勇出席会议,爱心互助基金会理事会全体成员和部门会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理事会副理事长、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主持。 会上,理事会秘书长、工会常务副主席沈海庆对2013年度“教职工爱心互助基金会”工作情况做了汇报。校工会通过加大对“教职工爱心互助基金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和组织部门工会主席、特约保障专员的专项培训,提高了帮扶工作效率;通过建立困难教职工数据库,使帮扶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通过抓好基金管理服务,发挥出基金的最大效用;通过扩大基金规模,使教职工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全年校教职工爱心互助基金会共资助教职工138人次。还为10人次教职工争取了上海市教育工会援助金。这些爱心互助基金为困难教职工送去了温暖,为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第五届教代会生活福利委员会主任、校教职工爱心互助基金会理事缪行外对2014年元旦、春节爱心互助基金会送温暖关心教职工方案作了汇报。与会各位理事按照《校爱心互助基金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审定了2014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慰问教职工名单及金额。 理事会副理事长、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指出,爱心互助基金会要用好、用广、用大爱心互助基金,坚持面向一线,特别是要面向基层的中青年教师,并要适当提高资助标准。 理事会理事长、校长丁晓东在会上作了讲话,他肯定了校工会和爱心互助基金会在帮助困难教职工方面所做的工作。爱心互助基金作为工会的一项品牌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关心教职工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他希望爱心互助基金理事会要进一步健全日常工作机制,提高帮困力度。将学校的关心及时传达给困难教职工,让其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工会将把校爱心互助基金会工作和“十关心,十必访”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相互关爱的良好校园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新的贡献。(沈英姿) 大字新闻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我校报送的《党员导师计划立足教书育人,先锋引领行动推进文化建设》项目在全国两千多所高校的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由教育部思政司负责组织实施,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最高奖项,今年全国共评出特等奖10项,一等奖30项,二等奖61项,三等奖107项,获此殊荣的上海高校共11所。 第二版 各大赛事捷报频传 二等奖: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 12月7至9日,材料工程学院刘淑梅老师、教务处李霞老师指导的由材料工程学院学生周奇、吴万钟、刘雅辉组成的周奇团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总决赛,获机械装备制造综合技能团体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刘淑梅、李霞老师获“最佳指导教师”称号。 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ITAT)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面向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旨在通过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水平及就业竞争力,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展示现代设计方法及成果的平台,为用人企业提供一条发现优秀信息技术人才的捷径。 2013年3月我校共有三个团队报名参赛,7月进行初赛、复赛,经过公示及评审,周奇团队脱颖而出,入围机械装备制造综合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决赛地点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周奇团队”的决赛作品为《微型四驱车》,包括逆向工程、三维设计、工程图纸绘制、加工工艺卡片、模具设计、模流分析等诸多内容。总决赛包括实际操作比赛和作品现场答辩。经过周奇团队的精心准备和努力拼搏,决赛名词名列前茅,在全国入围决赛的80个团队中位列16名,取得全国二等奖。 (冷培榆 刘淑梅) 一等奖:中国上海首饰设计大赛 12月8日举行的中国上海首饰流行趋势研讨会与中国上海首饰设计大赛现场评奖颁奖会传来喜讯,服装学院的学生分别荣获了一、二等奖及入围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我校是本次大赛获奖选手最多的院校。 服装学院胡越副院长作为受邀专家代表学校参加了上海首饰流行趋势研讨会,会上,胡越副院长就“学院派的服饰设计发展之路”进行了现场精彩的演讲,并与参会专家“北京服装学院邹宁馨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珠宝中心施建教授,中国黄金首饰设计中心主任沈成旸,同济大学创意学院高级讲师AndyYUK先生,及全国十几所院校的首饰专业负责人进行了互动交流,圆满取得了学术交流成果,为推动上海珠宝首饰产业的新发展做出贡献。 当天下午,全国十几家珠宝公司的总裁,深圳TTF珠宝总裁、深圳仙路珠宝公司总裁、以及永安珠宝、华藏珠宝、龙凤天宝等公司及部分协会专家对“中国上海首饰设计大赛”的入围作品进行了为时一个半小时的现场评奖,我校成为本次大赛的焦点,获奖学生与指导教师服装学院艺术系教师张晓燕共同发表了作品的获奖感言。其中,一等奖作品是由孙泽曼设计的“海.潜意识”,二等奖作品由雷娟、宋晓薇设计的“思源”获得了国内珠宝企业的认同。 12月9日,中国上海钻石首饰设计大赛的颁奖在外滩老码头举行。服装学院学生揭建文的作品“青涩年轮”获得二等奖,刘梦曦等4位学生的作品获得入围奖。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服装学院艺术系教师张晓燕获得指导教师奖。 (胡越) 50项:今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今年我校59个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共获得奖项50项,国家级获奖较去年增加3项,市级获奖较去年增加13项,在上海市高校间国家级一等奖排名中位居第四,在获奖数排名中位居第三。 校领导、教务处和各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将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展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务处、基础教学学院、管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高职学院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下,根据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目标定位,将数学建模思想有效地融入到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数学应用和创新的办法和经验。按照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规律,以数学建模为载体,围绕培养数学应用与创新人才这条主线,实现了学生数学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梯度式上升,使得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数学建模活动已成为学校规模最大第二课堂的知名品牌之一,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丰富了校园科技文化。 在取得的成绩面前,各学院表示要进一步刻苦工作,找准差距,认清目标,深化改革,为今后取得更好成绩继续努力。(许伯生) 我校举行2013年国际化产学合作教育成果汇报会暨“下一代传承”奖教奖学金颁奖典礼 国际交流拓视野 明确定位有动力 12月13日下午,2013年国际化产学合作教育成果汇报会暨“下一代传承”奖教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孙培雷,学生处处长徐阳、副处长黄文洁,国际交流处徐铫伟老师及各学院党委(总支)副书记、产学合作教育专职教师、部分学生代表出席了会议。由学生处副处长朱蓓老师主持。 2013年,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化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共组建6个团队90余名学生赴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会上,2013年国际产学合作教育英国团团长熊筱晶老师和美国团团长秦颖老师首先分别汇报了所在团队的在英国坎布里亚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的学习交流情况。 随后,徐阳处长宣读了“2013年下一代传承奖教金、奖学金”获奖名单。孙培雷副校长等领导为获奖教师和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 2013年国际产学合作教育美国团团员、材料工程学院康博同学代表全体获奖学生上台发言。他代表全体产学合作教育学生感谢学校给予他们珍贵的国际交流机会并汇报了美国之行的学习收获。 最后,孙培雷副校长作了讲话。他对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国际化产学合作教育表示了感谢。他指出学校开展国际化产学合作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有机会体验国际教育、激发学习动力;扩大国际视野、明确自身定位;注重自身修养、提升综合能力。他希望每位同学在大学期间都能赴海外感受和体验两个以上国家的文化,全面了解世界的发展史和世界思想的形成史,并与学习中国的发展史、中国思想的形成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史有机结合,认真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谛。他要求学校国际化产学合作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改进工作模式,明确学院主体地位,努力拓展国际资源,不断丰富内容形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赵烨煚) 平凡职教路上的追梦人 记高职学院机电工程系茹秋生老师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茹秋生老师的梦,质朴而美好——为职业教育事业奉献自己毕生精力。茹秋生老师正是追逐这样的梦想兢兢业业地工作在高职学院最基层的教师岗位上。 学校就是第二个家 如果要问谁是高职学院机电工程系最早来上班的人和最晚下班的人,答案只有一个:茹秋生老师。也正是这样的时间投入保证了学院多个建设项目的完美规划及组建。茹老师还多次指导学生参与了上海市“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技能大赛,并最终获得傲人的好成绩。他还多次为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与十二五规划等方面献计献策,积极主动的参与制定13级机电一化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大纲修订;参与机电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担任上海市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并担任主讲教师。把大家当成小家来建设,实实在在地做到了把学校当成第二个家。 科研、教研,师之根本 如果把一位老师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教育是他的枝与叶,那科研、教研就是他的根。茹秋生老师深谙此理,他对科研与教研一直是咬住青山不放松。承担着多项校院级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如今,茹老师不懈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他承担的课题已经完成研究。 技能知识与做人道理相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特点上与其他学科的存在着一个质的区别就是其更为注重实践操作。茹秋生老师的工程师背景能够给予学生这方面很好的指导,尤其是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操作技巧等内容,更是被学生们广泛接受并赞扬。 茹秋生老师平易近人、幽默诙谐的性格特点能让他亦师亦友,得到学生的信任与认可。这种人格的魅力深深感染着每一位与他交流的学生,很多学生都感慨在大学期间遇到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茹秋生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却有着不平凡的梦想,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 (解大琴) 陶为民阐释数字时代的广告创意 12月11日,国内广告界翘楚、知名广告策划人陶为民应博雅讲堂之邀,为同学们做了一场题为《数字时代的广告创意》的讲座。 陶为民创作了唱响全国的力波啤酒的广告歌《喜欢上海的理由》,拍摄了姚明主演的上海形象片,为众多国内外著名品牌做过广告策划。他还是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意总监、中国广告年度人物,是第一位在国际性4A广告公司担当执行总监的中国本土创意人。在国际及国内的创意奖项中,掠奖无数,曾先后受聘担任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讲座中,陶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从业多年的心得。他认为广告是带着枷锁跳舞,广告是商业的艺术,比纯艺术的挑战更高。陶老师以一组统计数字告诉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被数字包围,在被数字包围的状态下要有判断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到:互动创造变数、整合才是定数。陶老师以耐克、联合利华等公司的广告投放量为例,指出网络是当今广告行业的黄金档。而且,网络给很多企业、个人制造了零成本广告轰动效应的机会,国外的如美国卖快餐的“kogi”快餐车,国内的如北京卖煎饼果子的“黄太吉”小吃店。 最后,陶老师还播放了一段大学生制作的广告片,“我们的消费者多了三头六臂,我们的媒体在千变万化,我们的客户在每天思变。”他鼓励同学们要时刻跟踪时代的变化,用自己的创意征服客户实现自己的价值。 (才巍) 开放教育转型研究:开创成人教育“双证融通”先河 12月10日,由上海开放大学工程大分校承担的开放大学“改革与发展项目”——开放教育教学内容转型研究课题召开评审会。全国劳动模范、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李斌代表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宝钢发明家孔利明应邀出席了本次课题评审会。出席课题评审会的领导有上海开放大学工程大分校许锦彪校长、开放大学工程大分校杨君伟副校长、金晖教务长、高职学院制造工程系万军主任及校长办公室董淳副主任。参加课题评审会的人员还有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会议由开放大学工程大分校杨君伟副校长主持。 此次课题评审会主要有三项议程:首先由开放大学工程大分校副校长、课题负责人杨君伟作关于“开放教育教学内容转型——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维修)专业为案例的教学内容转型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报告。会议第二项议程为课题评审专家对课题研究给予指导与建议。全国劳动模范宝钢发明家孔利民在指导意见中提到:该课题能够从现在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中有所突破,注重成人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观点新,具有创新性,可谓开创了成人教育“双证融通”之先河,真正为成人教育的转型发展进行了探索与尝试,相信通过课题研究对今后成人教育模式转变一定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议第三项议程为上海开放大学工程大分校许锦彪校长对课题后续研究工作给予指导与建议。许锦彪校长肯定了课题研究的设计成果,认为该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性,具有教学引领及导向作用。 开放教育教学内容转型研究课题是上海开放大学“改革与发展项目”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课题自今年5月份开题立项以来,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研究目标与计划,开展了多项基础研究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各项研究工作,还在不断修正与完善之中,相信通过课题研究,会对成人教育“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推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董淳晏平) 嫁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培养国际化卓越人才 我校举行2014年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宣讲会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扩大学生出国学习交流规模,为2014年学生出国学习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12月19日下午,由国际交流处、教务处、学生处和研究生处共同组织的“嫁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卓越人才”——2014年学生赴海外学习学分互认项目宣讲会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隆重举行。宣讲会吸引了来自学校10余个学院300多名学生参加,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程维明副校长首先为宣讲会致辞,他表示非常高兴本次宣讲会吸引了众多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出国学习交流的热情和积极性。程维明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在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教育国际化工作,积极寻求与国外高水平的高校合作,为大家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出国学习交流项目。 随后,国际交流处钱慧敏处长向各位同学详细介绍了我校2014年学生出国学习交流的基本情况,相关管理制度和资助政策。 (吴燕婷) 第三版 凝聚智慧 建言献策 发挥作用 学校召开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 12月12日下午,学校党委在行政楼406召开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裴小倩同志、原副校长、高教研究所所长陈力华教授出席了会议。各民主党派主委、委员、侨联主席、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张可菡同志主持。 会上,原副校长、高教研究所所长陈力华教授就我校大学章程的修订听取了各党派同志的意见,他详细介绍了大学章程的修订背景及修订过程,并将章程的内容及结构向大家进行了阐释,希望各党派同志能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宝贵意见。 之后,各党派代表结合“党委出题,党派调研”的工作进行了交流汇报。九三学社工程大委员会委员、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茅健作了《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的专题发言,他从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背景、现状,提出了如何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对策和具体措施。民盟工程大委员会委员、管理学院教师黄新祥同志作了《发挥教师在骨干教师团队建设作用的思考》的专题发言,他从教师团队的概念与作用,面临的问题,探索了团队建设的途径以及发挥骨干教师团队建设的作用。 九三学社工程大委员会主委、中美工程学院院长徐滕岗同志和民盟工程大委员会主委、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授杨俭同志分别就今年我校参加九三学社上海高校论坛和松江区民盟区校合作论坛的情况向大家进行了介绍,与会人员就如何加强党派课题调研,推动学校发展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裴小倩同志作了讲话,她指出双月座谈会制度是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党委听取民主党派、党外人士意见建议的重要平台,是提升学校党委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水平的重要渠道。党派同志们通过积极参与市、区论坛交流,把其他高校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手段吸纳到我们学校的建设中,同时也提升了我校的影响力。(谢志霞) 基础教育学院:把学生装在心中,踏实践行育人为本 基础教育学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和工作实际,把“找准发展难题,提升教学质量,真心实意为师生服务”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工作目标,以提升基础学科教学质量为导向,把学生装在心中,踏实践行育人为本,扎扎实实采取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通过实施“基础导师计划”,来搭建师生的“连心桥”。学院在听取意见过程中发现:由于一些来自内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入校后,在一些基础科目学习上存在困难,难以跟上进度。为此,学院制定、实施了“基础导师计划”,即学院班子成员带头并在全院推行每位教师负责10名在基础学科方面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通过定期的“专项问题解答、学习方法指导、课后作业辅导,***疑”四个方面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从而在师生之间搭起了一座“连心桥”,学生解决了学习疑惑,老师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通过提出“学习跟踪要求”,来构筑师生的“情感桥”。之前一些实践类课程,如物理实验等,常出现个别学生缺课,而老师也无法联系的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无法正常修完课程。为此,学院本学期要求每一位物理实验课程的老师都必须留下学生的手机号码,对缺课的学生及时联系,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及时“挖掘”,以便接下来重点鼓励他们申报各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同时学院规定如果老师在几年里都没有创新实验成果,则原则上不允许该老师继续带教实验课程。通过这一“学习跟踪”要求,在师生之间构筑起了一座“情感桥”,老师带着情感去教学生,学生带着情感来学习。 三、通过开通“数学测试平台”,来创设师生的“互动桥”。大学学习本质是是一种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平台可以自我检测以及与老师互动答疑,学院首先开通了《大学数学》学习测试网络平台。平时在上课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去网上做一套同步测试,对于出现错误、不能理解的题目可以及时与老师互动,寻求解决。期末考试之前,老师还可以就考试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偏难的题型,提前在网上发布一套试卷,让学生先测试、先把握。这一平台的开通,在师生之间创设了一座“互动桥”,让老师可以和学生多接触、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多与老师交流、解疑释惑。(江先锋) 我校团员青年为云南省严重干旱地区援建10口“爱心水窖” 近日,我校收到团市委发来的表扬信,信中对我校团委积极响应团市委号召,为云南灾区捐款31996元给予表扬。据悉,我校团员青年的捐款,可为灾区建10口水窖。 自2009年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云南省持续遭受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农作物受灾极为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极为困难,特别是500多万山区、半山区贫困农民的生活生产受到极大影响。2012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保障山区、半山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为目标,按照“一户一窖、设施配套、水质安全、存得住、用得上、可持续”的要求,每年建设40万件山区“爱心水窖”。为此,团中央向全团发出号召,全力帮助云南省部分地区解决饮水问题。云南省是上海的结对帮扶兄弟省,至今已经历17年。上海团市委于今年9月发出倡议,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发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奉献一份爱心,捐建一个水窖,帮助云南旱区群众抗击连续严重干旱、缓解生活生产用水困难,为“中国梦、沪滇情”写下新的篇章。 我校团委在收到倡议后,立即通过校院两级团的组织和学生自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并通过宣传栏、人人网官方主页、微信等媒体向全校团员青年发出倡议,动员大家捐出特殊团费援建“爱心水窖”。对于云南地区遭受的灾情,我们感同身受,各学院、支部、学生会进行了有效的宣传和发动,根据自愿原则进行捐款,得到全校团员青年的积极响应,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山区传递着爱的暖流。最终,全校共募集援建资金人民币31996元,可建“爱心水窖”10件,受到团市委高度赞扬。 今后团委将继续发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志愿者精神,做好团员青年的感恩教育,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协力共铸中国梦。(施韡) 对外文化教育交流中心: 第三届留学生小品比赛落幕 12月11日上午,在留学生动情的歌声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三届“快乐生活,汉语演绎”留学生小品大赛决赛暨迎新年联欢会拉开了帷幕。 小品大赛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程维明副校长通过视频向同学们致以祝贺,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国际交流处、宣传部、教务处的领导们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并担任比赛的评委。国际交流处处长钱慧敏老师向留学生们致辞,既肯定了大家在汉语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也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攀登汉语学习的高峰,担当两国交流的友好使者。 此次大赛经历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动员、筹备、预赛和彩排等准备工作。对外文化教育交流中心的老师们根据语音面貌、内容深度,从参赛作品中精心挑选出10个入围决赛,参与决赛的有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留学生、东西大学的交换留学生和中心的语言留学生,共计60余人。在这个欢乐的舞台上,选手们用流利的汉语、自然的表演、惟妙惟肖地演绎出了属于他们的独特的汉语学习故事与在中国的快乐生活。获得大奖的两个小品分别来自初级2班的《三只小猪》和高级1班《东西和方便》。一个是对经典作品的翻版演绎,趣味盎然。一个是生动活泼的汉语课堂模拟,不仅带给留学生们实用的汉语语言知识,更引发了评委们对汉语言文字教学和推广的深思。 多才多艺的留学生们欢聚一堂,紧张激烈的小品比赛之外,也纷纷展现了他们非凡的音乐才能。韩国留学生优美的小提琴古典名曲,俄罗斯同学奔放的手风琴舞曲,巴西同学热情的桑巴舞,把比赛和联欢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比赛成功落下帷幕,在场的留学生意犹未尽。 第三届留学生小品比赛,留学生们延续了以往留学生积极参与,热情表演,全情投入的精神,生动地演绎了他们的快乐生活。今后学校将继续探索汉语教学的方法,推广留学生教育,为留学生们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多样化的舞台,搭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桥梁。正如开场歌曲《未完成》(Incomplete)所诠释的那样,我们将继续在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道路上,不懈努力。 (张宇清) 终极PK,创造属于你的舞台 12月12日,由校学生会举办的第二届新生Show比赛在志宏堂隆重举办,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有学生会主席段承成、航空运输学院学生会主席崔谦益、合唱团团长宁景云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十大冠军李盈燠。此外,在第一轮的投票环节还特别邀请了40位大众评委,增加了比赛的公平性,成为了此次比赛最大的亮点。决赛将分为两轮进行,第一轮12名选手将抽签分成两队,每队6人,进行两组间两两PK,最终由4位评委的投票和大众评委的投票决出6位晋级选手,其中晋级选手多的一队给予最佳团队奖励。接下来晋级的6名选手进入冠亚军争夺战,选手依次表演,由4名专业评委打分选出。 决赛于18点正式开始,紧张而又激烈的角逐就此拉开序幕。首先Freedom乐队的开场表演将比赛带入了一个小高潮,曹泽亚的舞台剧版《Born this way》带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沈航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给比赛增添了不少色彩。第二轮的比赛更加精彩,最后怎在紧张的氛围中选手曹泽亚获得了冠军、亚军和季军分别由周栖桐和沈航同学摘得。 新生Show决赛在激动人心的赛制和选手们尽心尽力的演出下完美落下帷幕,本次新生Show比赛让我们看到了新一届工程大学生们的多才多艺,在各领域各方面都涉猎丰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与张扬,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魅力。我们坚信我们的新生Show将越办越好,工程大的校园也将更加多姿多彩!(金帝) 智者知天下事 诚者树天下人 社会科学学院素质拓展讲座之21世纪文化富豪的社会角色 新一届作家财富排名新鲜出炉已成为热议的话题,12月11日,社会科学学院的孙晓艳老师以“现代文化富豪的社会属性与作用”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启人深思的优秀讲座。众多学生慕名而来,聆听孙晓艳老师极富表达力与影响力的演说。 孙晓艳老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佐以耐人寻味且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将这次讲座的几个部分完美地串接起来。首先,孙老师以“土豪”还是“富豪”,“文盲”还是“文豪”这个颇有趣味的小问题为引,向大家揭示了现代颇为广泛的以盈利为目标的文化运营现状。在此基础之上,她又将文人分为了三个等级,即最低等者以文化为获利手段,第二等者传教灌输文化,而最高等者富有思想,创造文化。孙老师还配上图片解说,加深同学们对文化事业现状的认识。在讲座中,老师启发我们:“寻找新大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并非找到新大陆,而是找到新的思维方式。”现场的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言和提问,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在老师的启迪下,同学们理解了文化资本与民族的健康是统一的,也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更加深入了解文化如何向新的高度不断发展。 (陈圣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