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欢聚工程大 共忆青春珍贵岁月 重温师生情 共谋学校发展蓝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薪火相传。11月2日,2000余位各界校友汇聚工程大参加校友返校暨校园开放日活动。同窗执手,共忆青葱岁月,师生相聚,共话发展蓝图。 9点起,大批校友陆续抵达,在学校设置的引导服务区,学生志愿者们热情地为校友们讲解校园概况,带领校友们到各学院指定的教室报到,回到久违的学校,坐进既熟悉又陌生的教室,见到亲爱的老师们和同学们,校友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此次校友返校暨校园开放日活动,围绕“展示办学成果”、“凝聚师生力量”、“加强内涵建设”和“联络校友情谊”四个主题展开。为更好的服务校友,帮助校友了解学校发展和学生风采,本次返校日的总体设计理念是“游校园、赏校园,共享学校建设成果”,学校精心策划,共设置九个服务区,布置教学成果展、科研成果展、学院风采展等十四场大型展示活动;举行校友会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分会校友分会、校友会上海医药集团分会等5家企业校友分会揭牌仪式及材料工程学院等4家校友会学院联络处成立仪式;举办“共忆往昔师生情、共谋母校发展路”机械工程学院校友企业座谈会、“谈大学,绘人生”管理学院校友与在校生面对面交流等16场校友座谈会;开放实训中心,开展参观数控实验室、参观机器人工作室等28项实训体验活动;举办“忆青葱岁月,展彩色未来”等7场校友讲座;提供招生咨询、校园留影、自行车环校游等5项温馨服务。在教室报到后,校友们手持“返校日服务指南”,可以自行安排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从不同角度来参观学校、了解学校。 返校校友纷纷寄语学校,校友郭胜希望同学们能在大学这段最宝贵的时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日后会为工程大感到激动、骄傲。校友李清晓希望回忆里美好的大学校园能在现实中越来越好,越来越壮大。 回顾历史,工程大作为“工程界曾经的黄埔军校”,以“出身名门,本科起点,工科传统,行业经历”为历史依托,扎根社会经济沃土,构筑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着优秀工程师、卓越设计师、出色经营者和高级技能师的摇篮。在全体工程大人的不懈奋斗下,学校人才培养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实现跨越,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教学科研机构实现优化整合,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办学空间不断拓展,已发展成一所学科门类多样、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 放眼未来,学校“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三步走”发展战略已经确立。全体工程大人将以自觉、自信、自强的姿态,在校训“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激励下,在价值取向“勤业惟诚,厚学致用”的指引下,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追求卓越为引领,围绕“强化特色、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主要任务,推进卓越工程教育战略和国际化教育认证战略,朝着建设人民满意的、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化特色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和人才,为上海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盛知恒) 六个项目签约,获得五个奖项 我校十二个项目参展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11月5日至9日,我校组团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此次我校有12个项目参加展览,其中6个项目签约,获得优秀组织奖等5项大奖,为历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开幕式当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李建聪副主任,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陈克宏书记,虞丽娟副书记,谢一龙秘书长,市教委苏明主任、袁雯副主任、陆靖副主任、王志伟秘书长,科技处王兴放处长,教委科技发展中心朱安达主任,叶波副主任等领导莅临我校展区视察、指导。 展览期间,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裴小倩,副校长孙培雷、程维明、史健勇、鲁嘉华到学校展区指导。校领导着重指出,要高度重视工博会作为高校与社会及企业沟通的平台和密切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展示我校取得的显著成绩,进一步提高工程大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各参展学院积极配合,组织学院师生参观工博会,感受学校最新科技成果。 在工博会的项目征集阶段,各学院、部、中心积极推荐,经过科研处组织专家两轮遴选,最终确定12个项目代表学校参展本届工博会。学校特别重视我校展位的设计建设工作,通过方案的反复优化设计,实现了所有参展机器设备和图文影像的合理布局,充分体现了我校科研实力和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彰显了我校“三协同”发展模式中的“协同创新”。 本届工博会,我校继续大力推进参展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成绩斐然,参展期间分别和日本爱特森株式会社、山东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等公司签约项目6项。我校林兰天老师研制开发的《低速冲击试验仪》获高校展区优秀项目二等奖,刘翔老师研制开发的《基于运动感知分析的主动式智慧养老系统》获得高校展区优秀项目三等奖,张春燕老师带领学生开发的《环保型分类垃圾箱》、余朝刚老师开发的《卧式注塑机全自动上下料系统》获大学生创业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获工博会优秀组织奖。本次工博会所获奖项为历年来最好成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黄婷) 学校召开“微记忆”征集工作总结会 《母校春晖——工程大首届毕业生微记忆》一书出版发行 日前,学校召开首届毕业生“微记忆”征集工作总结会,丁晓东校长到会并讲话。出席会议的有机械、电气、管理、材料、汽车、服装等学院的党委(党总支)书记、组织员;档案馆、党校、关工委、学生处校友会和团委等处室负责人;以及建校初期的教师和辅导员代表、首届毕业生代表和在校师生代表等。会上发放刚刚出版的《母校春晖—工程大首届毕业生微记忆》一书。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裴小倩主持。 会议采取交流发言的形式进行。围绕我校78级首届毕业生“微记忆”征集工作,档案馆馆长曹敏年作了专题汇报;相关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交流了征集工作中的经验体会;首届毕业生叶永青、欧阳燕、王力生抒发了无法割舍的母校情缘;老教师代表於长华畅谈了建校初期的峥嵘岁月;青年教师刘铁英、学生代表蔡阳分别汇报了学习首届毕业生“微记忆”后的“微点评”和“微体会”。 最后,校长丁晓东作了总结讲话。他对《母校春晖—工程大首届毕业生微记忆》的问世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大家在征集“微记忆”工作中所做的努力。丁校长说,首届毕业生的“微记忆”源自于真实,来自于真情。他们对30多年前的学习生活的忠实追述,体现出浓浓的奋斗之情和不屈不饶的毅力,他们把自己的成长和当年的老师和母校联系在了一起,对母校充满感恩、感谢、感念之情。征集“微记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教育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会感恩。 丁校长指出,我们学校有自豪的历史,有成功的今天,有美好的未来。“微记忆”承载着学校的历史积淀,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新一代工程大人要发挥校史“红利”的作用,从中感悟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重担,要珍惜今天拥有的青春,要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弘扬当年师生开创的良好学风和校风,把我们学校今天正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丁校长强调,《母校春晖—工程大首届毕业生微记忆》这本书非常好,要广泛宣传,要点亮学校历史中的这些“微记忆”,当作星星之火,久留长空,发挥好她的正能量作用。要培养我们的干部和青年教师养成仰望星空习惯,进行思考,进行感想、进行创意。“大成功”就是工程大的梦,她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个工程大人的梦,我们要时时刻刻为她努力,为她奋斗。(曹敏年) 爱岗、爱校、爱师生 后勤员工分享服务经验 11月7日下午,后勤各部门相关负责人聚集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畅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后勤员工如何兢兢业业为广大师生服务。座谈会由资保处处长史泰冈主持。 座谈会气氛热烈,后勤工作基层员工代表雷鸣凯、许昌华、胡巧娥在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发言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始终围绕“服务”两个字的宗旨,后勤服务无小事,以师生需求为中心,做事认真加用心,要求自己刻苦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员工代表们表示“服务无止境,满意永追求”。 接着,后勤服务部门各负责人分别作了发言。后发中心食堂经理表示要留住优秀外来员工,不能单靠加薪福利,还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用感情、环境留人,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让员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科瑞公司负责人谈到工作必须依靠基层员工,并要求员工做到三个爱:爱岗、爱校、爱师生。 在后勤工作了32年的原后勤实业发展中心总经理许福宝表示,后勤工作虽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但同样光荣,要正确对待。校办、工会、团委、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表示,各部门日常工作都离不开后勤的支持,应相互扶持,并对后勤工作表示了感谢。后发中心总支书记茅红柳感谢学校对后勤工作的重视,将用心、用情凝聚好队伍。 最后,副校长史健勇代表丁校长和近2万名师生员工向后勤员工表示感谢,认为后勤员工是保持学校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守护者,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后勤服务管理人员战斗在不同岗位,在以不同方式为学校作贡献,也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主人。同时,他对后勤工作提出三条建议与要求:第一要求员工以老带新,做好传统传承,并让员工有归属感、责任心,在原有基础上做得更好;第二要求员工刻苦钻研技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水平;第三要大家共同关心和理解后勤员工的工作,促进全面发展,使员工安心工作。三位员工的发言,详见本报三版。(陈娟) 刘宏波获中国广告长城奖银奖 广告业界誉为“中国广告奥斯卡”的第二十届中国广告长城奖近日在南京落下帷幕,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刘宏波的影视广告作品《联想YOGA翻转世界》膺获中国广告长城奖银奖。 以评判创意水平为核心的“中国广告长城奖”始办于1982年,历经3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广告奖评选。“长城奖”以创意和制作为准绳,考核、衡量和奖励本年度内已在媒体上公开发布过的优秀商业广告作品的奖项,参赛单位为国际著名的4A广告公司与国内大型广告公司,是中国广告业界最权威且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级专业奖项。 我校青年教师能够荣获中国广告长城奖,是对艺术设计学院针对艺术教育的特征践行“专业导师制”“双师型”建设的肯定,并对培养学生创意制作能力的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程昭) 大字新闻 由中国焊接学会主办的第十八届全国焊接学术会议日前在江西南昌举行,材料工程学院杨尚磊教授作为专委会委员参加了熔焊工艺与设备专委会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焊接学科五年国家自然基金总项目数进入全国前十、基础研究方面异军突起受到极大关注,学校焊接学科始终立足工程应用,凝聚基础研究方向,在焊接学科的高能束与特种焊接方向上取得显著进步。 校友重返工程大:感动、感恩、感慨 编者按:11月2日,重返母校的2000学子,年龄淡化了,都重新回到了20岁的芳龄;职业淡化了,都重新成为“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校园内,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一草一木都寄托着深思,一楼一宇都承载着记忆。我们用影像记录下那些美好的瞬间。 百花齐放 百社争鸣 校园开放日社团巡礼喜迎八方校友 11月2日,2000余位校友来到松江校区参加校友返校日活动,校团委在图文信息中心博学广场举办了社团巡礼活动,我校百个学生社团中的40余个进行了集中展示,向返校的校友和老教师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青春、智慧与活力。 经过连夜布置,博学广场上搭起了30余顶帐篷,参加社团巡礼的社团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早早地就将一个个帐篷布置停当,开门迎接老校友,各个社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自己最具特色的一面呈现出来。整个现场根据社团的特点被分成科普、文化、娱乐、手工、运动等几个区域,广场上树立着9个标牌,分别写着“创造”、“魅力”、“灵感”、“探索”、“律动”、“奋进”、“历练”、“风尚”和“梦想”,即十分贴切地体现出学生社团的诸多类型和特点,也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特质和精神追求。每个社团都尽显其能,纷纷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将帐篷布置地各具风格;天文望远镜、小型航空器模拟器、魔方、茶具、投篮机……诸多互动项目给观众们带来亲身体验的乐趣。 下午1点,随着舞蹈团的一曲热情似火的弗拉明戈舞,社团巡礼正式拉开大幕。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副书记田信灿、裴小倩、副校长孙培雷、程维明,以及88届杰出校友上海致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健军出席了仪式。各位领导和嘉宾向天文社、街舞社、轮滑社、足球社、梦工场话剧团、广播社、跆拳道社、车迷社等优秀社团授予建校35周年“社团文化贡献奖”。校长丁晓东为校园开放日自行车骑行活动授旗,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宣布出发,一声令下,单车社的同学们扛着大旗鱼贯而出绕场一周,将仪式推向高潮。仪式后,校领导参观了各个社团的展示,亲切地询问现在社团的发展现状、活动开展的情况,还饶有兴致地参与互动项目。校领导对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加赞扬,也为每个社团送上了关心和鼓励。 博学广场人头攒动,社团巡礼活动吸引了许多校友和老师,不论是为工程大默默耕耘几十年的老教师,还是从未来过松江校区的老校友,对社团的展示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更多的是近几年毕业的校友们,他们有些就是当年在社团中的积极分子,有的社团甚至迎来了创始人,令现在的社员们大呼“传说之大神来矣!”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这场社团嘉年华,忆往昔,论今朝,谈笑风生,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仿佛时光定格那般,让人过目难忘。也正是因为有一届又一届的校友不懈努力才有现在“百花齐放,百社争鸣”的场面,精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也将成为校园文化和工程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韡、蔡彧斐) 跨洋对话送祝福 11月2日,老校友见面心情分外激动,尤其是82级2185班的校友更是与未能回校的老同学们跨洋联系,并向远在美国的老校友介绍活动现场的情况。一大群校友相谈甚欢,回忆起他们念书时的情景时,仍旧心情激动,往事历历在目,记忆深刻,仿佛此刻他们就身处1978年。就是他们这样的深厚友谊及对母校的深厚情结,才使身在美国的老校友也同样能深切感受到大家欢聚时的喜庆。 即使有时空距离,仍旧不能阻断老校友们共话当年。的确,尽管老校友不复当年的风华正茂,也褪去了一身的稚气变得成熟稳重,但是在他们的记忆中,母校对他们的培养仍旧在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让他们无论身处何方都深深地惦记着母校,同时也为母校尽自己的一份力。 (张蜀宁) 拖家带口回母校 11月2日的校友返校日,吸引了许多校友前来,其中能看到很多校友携家带口一同前来,原来他们之中多是当时的同学,在大学期间认识,之后走到一起组成家庭。这次得知母校的返校日,便带着孩子一同前来,回顾当年的点滴。 在前来的校友中,还不乏一些当时的“风云人物”。其中就如85届的学生会主席,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校友刘文。“人多、校大、设施好”是他当时来校报道的第一感觉。学生会主席是他大学里的最大收获,因为这一职务使他积累了许多工作及为人处世的经验。对于学弟学妹们,他提出了三句话:“开开心心生活,正正直直做人,摆正自己的心态。” (陆鑫裔) 三版 论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 徐建华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记和坚持党的宗旨的重要举措。 什么是群众路线?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所谓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概念的明确提出,首见周恩来同志1929年9月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随后,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保证斗争策略始终是正确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动人民群众,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产生。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一文中指出,要取得群众拥戴的前提条件,就得心系群众,发自内心的关心群众的疾苦,要想办法花费大力气来解决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同时把包括群众路线在内的三大作风作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详细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标志着群众路线的正式形成。 群众路线形成后,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努力和实践,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娴熟运用和全新发展。特别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开始了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群众路线也由此开始了新的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是建党九十多年来经过几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的艰辛摸索与总结的成果。 众所周知,一种信念的树立,一方面要依赖于现实社会所倡导的政治、文化理念,另一方面也还要受到社会现实既繁琐复杂而又具体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事实上,当前的人们在怎样看待群众路线的问题上,存在或产生的想法、观点是及其复杂和多元的,除了主流观点以外,还存在着一些其它的不同于主流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的历史地位变化、改革开放导致的利益分化现象、价值多元化和社会分层等因素带来的猛烈冲击。由此可见,在当前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光辉历史表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什么时候群众路线坚持得好,党群关系就密切,党的事业就会顺利推进。35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就与我们党较好地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关联。一个政党能否夺取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关键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只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 图书馆“用心、用情、用力”主动服务师生 学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图书馆党支部认真组织学习,以转变作风、提升主动服务意识、创新优质服务理念为重点,用心发现需求、用情感染师生、用力推进工作,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创新管理模式,主动服务广大师生,扎扎实实的推进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用心发现需求。图书馆党支部将“主动服务”意识融入到工作中,用心发现师生的需求,努力激活图书馆所有的信息资源,改善环境,尽可能为全校广大师生阅读、信息查询提供方便。如图书馆在人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师生对阅览室延长开放的要求,本学期图书馆作了进一步调配,成立了大流通部,深挖人力潜力,做到每个阅览室管理人员最少化,开放的阅览室数量最大化。目前图书馆已经处在满员开放的状况。同时延长开放时间,第四借阅室原来只开放白天时间,从9月份开始每周周一至周四四个晚上也开放。同时,针对近年来,我校考研的学生与年增加,他们中很多人选择在图书馆进行复习,大量的复习资料来回携带非常不便利,为了减少这些同学负担,图书馆增加了120个电子寄包箱,供他们寄存学习资料;并对原有的85个老式寄包箱进行了翻修,采用预先登记、优先分配给考研的同学。与此同时,在第一借阅室设置考研图书专架,方便考研学生查阅。本届读者服务月期间还特别举办考研英语讲座,帮**研同学有针对性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用情感染师生。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校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党支部经认真调研、分析,认为作为学校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单位,自己的服务水平代表了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必须通过热情服务,用真情来感染每一个读者,提升全体员工的服务水平。图书馆调动各种资源,新增多种外文数据库,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历史、医学保健、语言学习、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等领域,提升外文电子文献保障水平,尽可能的满足各个学院教师的需求。此外,图书馆深入师生之中,贴身了解他们的需求,想方设法予以满足。今年图书馆在艺术楼一楼大厅举办了针对服装学院、艺术学院的“外文原版图书现场选书活动”,吸引了20多位相关专业教师参与,选出了220册原版图书进行采购。同时,针对一些老师急需的图书,也想尽办法解决燃眉之急,9月份服装学院一位老师因开课急需英文原版教材,图书馆在第一时间向书商报订,同时向东华大学图书馆先借一本满足这位老师的急需,对此该教师非常满意。 三、用力推进工作。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课余学习的重要去处之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激发他们学习、研究潜能。为此,图书馆积极开拓各种资源,用力推进工作。为提高图书馆现有座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解决部分学生“占位”现象的发生,今年9月份引进了南京智佰闻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座位管理系统及设备,并进行调试和试运行。目前在每个阅览室出口处安装一台pc机,已初步解决读者离开阅览室时刷卡消号的问题。通过引入座位管理系统,对阅览室座位资源实行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提高了座位的使用率,较好的满足了学生入馆学习的需求。与此同时,还注重优化服务细节,为了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座位,图书馆进一步调整阅览室布局,第六借阅室、期刊借阅室、学生阅览室等共增加160个座位;并将新购入20套四人桌椅(80个阅览座位)放置于图书馆三楼和四楼的走廊中,为学生来馆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江先锋) 服务无止境 满意永追求 回眸与展望 雷鸣凯 我现任膳食管理部副经理,从2002年加入工程大后勤实业发展中心膳食部工作。2003年从仙霞路校区搬迁到松江校区,见证了松江校区的十年发展,那时我们学校的松江校区从一片野草荒滩的土地建设到现在变成环境幽雅,绿化整洁,美丽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园区,在这十年里,在座的同事,都经历了,见证了我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及工程技术大学后勤实业发展中心十年的成长与发展,我们外聘工,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后勤领导的关怀和培养,我们的子女在学习上得到化工学院志愿小分队一对一的帮扶。我本人在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也获得中式烹调高级技师,现在正在学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我们始终把自己当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主人,来为我们学校师生服务。 十年风雨坎坷,十年传承跨越,十年中我们后勤各个部门并肩携手成就了工程大后勤事业发展中心的今天。成长的道路离不开紧密合作。面对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名校发展史,过去的十年,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学校后勤来说,却是一部充满机遇与挑战,拼搏与奉献的创业史,我们学校后勤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各级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也是我们全体所有新老员工拼搏奉献的结果。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过十年的发展,松江校区后勤膳食部有86名员工在为我们学校服务。膳食部在管理上也变得系统化科学化。可以说过去的十年中,膳食部在荆棘中步履维艰的前进着,在通货膨胀中,食品价格,用工成本节节高升,从2008年起后勤实业发展中心食堂菜价至今保持不涨价,在工作人员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我们膳食部2008年全年营业额是500多万,在以后的几年里逐年增加在2012增至1000多万,基本翻了一翻,我们膳食部的节能在上海高校内获得好评,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十年不短,上下求索跬步才起;十年不长,稳定和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生逢这个百年来最好的时代,我们膳食部全体外聘员工将永铭记十年前来松江区时的初衷,秉承我们优良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后勤事业发展中心服务宗旨,后勤没有华丽词语,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服务”,“服务无止境,满意永追求。”以建立一家高校内优秀一流的膳食服务行业为目标作出不懈的求索与努力。 我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 许昌华 本人于2003年8月进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基意实业有限公司(基益科技),担任松江校区水、电等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这期间,在学校有关领导、公诚公司的关心、帮助下,我在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下面就十年来在基意公司工程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我到公司,正值松江新校区的建设,我被安排在新校区任值班维修。看到轰轰烈烈的校区建设,使我即感到高兴又感到责任重大,能为新校区服务,是我最大的光荣,当时我就立志要努力学习,认真学习。 为了能与新校区飞速发展的建设工作相适应,公司成立了工程部,委派我担任工程部经理一职。2005年学校整体进入松江新校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电气、空调、供水和供电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服务。在这期间,我刻苦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在公司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带领工程部全体员工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学校和科研的正常运行2009年7月通过招标,我公司接替原兰升公司负责的学校物业维修工作,在这期间,我和工程部员工认真工作,较出色的完成了学校物业的各项维修任务,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认可。 防汛防台期间,在学校公司领导的关心下,我能带领工程部全体员工积极组织抢修,保障了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行。平时,我能坚持晚上安全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例如,2009年11月12晚上8点左右,当巡视到体育馆时,发现外来施工人员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焊接操作,我马上上前阻止施工人员不听,结果焊机的电源线出现明火,我立即带领人员进行抢修,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中,得到了资保处和保卫处的嘉奖。 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我几乎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把学校当做我自己的家,十年间仅有一次回家过年与亲友团聚。 爱心 耐心 细心 胡巧娥 我在我们工程大松江校区工作已有十年,2003年10月4日我有幸来到这座美丽而神圣的校园,担任物业管理保洁部工作。物业管理作为服务性行业,它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是一种平凡,琐碎,辛苦的服务性工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刻牢记管理服务无小事,以师生们的需求为中心,一切从学校需求出发,树立专业、快捷、高效、一流的服务宗旨,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广大师生提供整洁,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 回顾十年的光阴,一路走来的历程历历在目,每年的新生报到、军训、勤工助学招聘、四六级考试、各类参观活动都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踏踏实实完成了各项工作的配合任务。每次学校大型活动,我们都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做好场地布置、物品搬运和环境打扫以及物资回收等工作,我们保洁线的工作,得到了校领导认可,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 在十年里,我们保洁部门员工捡拾到学生们丢失贵重物品有千余件,每件物品我们都做好登记记录,有证件或有名字做到第一时间通知失主。没有证件或者没有名字的也统一上交给学校保卫处等部门处理。 我认为,做事不仅要认真,而且还要用心。认真加用心,任何工作都会做好。在培训员工时,我要求每位员工都要做到有爱心、耐心和细心,爱心、耐心和细心加起来就是用心,最终建立起良好的工作责任心,有了这种责任心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们服务。 第四版 实践锻炼出真知 1283班 徐国祥 母校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工程制图的线条、字体到教学实验过程和报告,要求特别严格,尤其是毕业设计环节,老师一定要求学生做出实物样品。 我的毕业设计是研制一个装置,将直流焊接电流转换成脉冲焊接电流,实现精密焊接。我们四位同学,从电路设计,元器件选用,采购都自已做,甚至还自制了电感和变压器,安装调试,外连面板加工等等,没有休息日。记得在壳体制作时遇到了问题,做外壳要钣金和油漆,周期长,效果差,于是有人想到了代用品,提出了用当时刚出现的洗衣机壳体替代,于是我们拿着学校的介绍信,去了汶水路附近的上海水仙洗衣机厂,多次沟通,软磨硬泡,好说歹说,终于把单缸水仙牌洗衣机外壳用自行车驮到学校。毕业论文答辩的那一天,看到样机顺利工作,老师和校外专家都赞不绝口。 微体会:(051511128 毛文君 第57期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 想要开出成功之花,我们就要用汗水和勤劳去悉心浇灌。今天有幸听了徐国祥老师的故事,令我感悟颇深之处是徐老师在他大学时代,对待科研实验项目是如此严谨和执着,这不仅仅体现了徐老师对于科学探索的热爱,更彰显了徐老师对待真理的执着。这是我们每一个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学习的地方。“实践出真知”,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像徐老师那样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找出科学真理之所在。 微点评:(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薛玲)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毕业设计环节对同学的严格要求,有助于学生增强动手和实践能力,更加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 徐老师和毕业设计小组的其他三位同学,能够认真地投入到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遇到问题不退缩,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他们这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每天干得最多的事就是看书 二一八五班 陈春风 匮乏的物质条件,使我们苦,但也无形之中给我们创造了培养其他兴趣的条件。例如,大学期间,我就培养了好读书的习惯,每天干得最多的事就是看书,我在简陋的教室、新建的图书馆中一本一本翻看感兴趣的专业书籍和其他书籍,可以说一本本书极大地满足了我对于知识的精神需求,让我变得快乐而富有,我们那时候从来就没人会说想着玩而荒废学业。 毕业后,我步入社会就没有大学那么顺利和美好了。上班后不久我就因为工作原因,身体垮下来了,现在还是靠着药物为继。今天,同学过来和我交流,说了这么多,我最想表达的一点就是:“大学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好好珍惜校园生活,错过了可能就只能是怀念了。 微体会:(151211125 吴斌) “大学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好好珍惜校园生活”,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对于一切是那么的懵懂,对于学习,以后的生活,自己的梦想都没有太多的打算。与校友交谈后,我越发觉得逝去的光阴是那么的值得珍惜,要做好大学的规划,莫要荒废青春。 微点评:(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范君晖) 大学生活就像五彩的万花筒,丰富而多彩。在这四年中,同学们会有迷茫慌张的时候,也会有悲伤失落的时候。这都是正常的。迷惘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迷惘。就像陈老师所教导我们的,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度过每一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要努力学习,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提升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明确和清晰的定位。 一次有惊无险的回家路 三一八二班 薛欣 与现在大学宽敞的教室、精良的教学设备相比,我们当时读书时的条件比较差,硬件设施还没有配套齐全,操场上搭起的小平房就是我们的教室,对面的油菜田就是我们的大操场,我们在这里生活学习,虽苦尤甜。 为上一堂实验课常常要骑车几十分钟到交大。我们的课程通常被安排在晚上7点到9点,金工实验由于内容较复杂经常常9点30分才下课,天色晚视线差。一次,同学骑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辆大卡车抢道,撞上旁边的15路电车并将这位同学挤到了人行道栅栏上,无处可躲的他赶紧蜷缩起来躲在电车下,幸亏司机及时刹车他才没有受伤。班级同学知道这件事后主动关心他、问候他,嘱咐他,他也并没有被吓住,依然坚持上课,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这就是那时的我们,虽然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我们深知学习机会的珍贵,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业的追求。 微体会:(0211112 雷万琴)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更应该利用学校的资源去努力学习,不断求知,不断进取,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怕困难,学习本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点评:(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茅蕾) 求知欲望是一种使人想法设法都要获取知识的动力,钻研精神是一种使人废寝忘食都要弄明白问题的力量。同学们来到大学校园,目的相当明确,那就是——求知! 10公里的越野测试长跑 2184班 魏炳生 我们虽然是交大分校的学生,但学校在身体素质方面对我们的要求一点不比交大差。记得我们刚开学不久,学校要求对我们进行一次身体素质的测试。据说这是交大对学生的一项要求。说具体点,就是对每个学生要进行一次10公里(女生是5公里)越野跑的测试。按规定要求跑完路程的学生,能得到交大颁发的身体素质达标证书。 测试那天下午,在仙霞路古北路校门口,人声鼎沸,身着各式服装的学生,在一辆三轮摩托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奔向虹桥路,在路上展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能跟得上节奏,但过了2公里左右,有些学生拉下来了,开始走步了,过了5公里,有些学生开始退出本次测试。我是跑跑走走,气喘吁吁,好不容易跑完10公里,最终得到了那张由交大印制的身体测试达标证书。 微体会:(0215121班 田盛洁) 谁说分校定比总部弱?!也许十公里并不算什么,而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却是我们应该效仿并传承的。也许得到交大体格证书,在如今看来并不算什么,而就是它,见证了这份骨气与毅力。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工程大学子,就是秉承着这一口气,创下了许许多多的辉煌。 微点评:(高职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东阳) 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身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只有有健康的体魄和有知识的头脑,才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母 校 吴亚生 工程大,是我的生命中的另一个母校。 早上九点钟我赶到指定的地点。见到了十年、十几年前的同学返回学校,有的曾经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过,有的已经是事业己成的中年人。我想面对学校这一刻,大家最急着找回的恐怕就是曾经的青春。一种积极、温情、浪漫、热情、无敌的关于青春的记忆,在彼此的欢笑和相聚中重又找回。 我在这满是欢聚氛围笼罩下,站在泛着秋意的晨光里面向着一塘将枯的荷叶,看到泛起阵阵涟漪,体味着被渐柔了的执着,又被温暖了的悲伤。校园里的一汪湖水在秋光中倒似多情的眸子闪着晶莹的泪光,含情脉脉的将绿树、白云、蓝天尽收眼底。灿烂的波光粼粼,平静的河湖相依。母校在此时与所有以找寻青春记忆的人们站在温柔的阳光下,他们仿佛正在享受着母亲般亲情的哺乳,他们就像孩子一样,贪婪的吸收着秋光给予他们关于重拾青春记忆的营养。迎面轻拂三十五年中这一季的秋风,母校的陪伴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不管经过多少个秋风拂面的早上,母校依然会带着我们坐在秋黄但绿意还在的江南深处,看那还是绿意盈盈的大草坪,深切感受秋天的生机勃勃。虽然花儿已谢了,但母校的花儿仍在枝头傲然绽放;虽然是草枯的季节,母校的草儿将绿色的希望根植在泥土之上,用生命坚守冬季来临前最后的光芒。但这真的又是一季的初秋,母校与我们同在过往岁月的记忆中迎风而坐,草地上是一棵棵伸展着绿叶的大树,透过茂密绿叶的缝隙,阳光像金色的毯子披在欢聚者的身上,秋风如此和暖,带着丝丝的清凉而温柔的浮荡。将阳光吹得散散落落,像金色的绒毛,铺展在大家身上,暖意在身上游串,如果闭上眼睛,我们又仿佛能既刻到达那青春张扬的时光。辉煌的宫殿,无邪的面庞。睁开眼才发现,原来太阳一直在照耀着我们,只有在一刻,我们回想起不凡的岁月里,母校用她亲切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秋风相随,经历了生活的不易,回到母校感受这一刻疗伤的温暖。是这一季的花开,是叫不出名儿的花开,象征着秋季里不败的坚强;这一季的秋风,是母校深深的注目将寒意驱赶,阳光般的温暖,荡漾在返校者的心上。 母校,也许这一辈子我们都会把心和她联上。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座属于青春记忆的母校。 校 友 说 35年,亦长,亦短!我们的母校已经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充满风风雨雨的道路,当年“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八字校训也已经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箴言。在此奉上祝福的同时,我也想借此校训与我们在校的学生共勉。 校友李盛龙 三十五载风雨,造就精英无数;三十五年沧桑,培育桃李满园。难忘你——工程大,是你给了我知识的蓓蕾,是你赋予我前进的动力,是你孕育了代代莘莘学子,祝福你,工程大,永铸辉煌! 校友兰骏 离开学校一晃已有好几年了。这几年,在社会挫折过,也成功过,磨砺了不少也成熟了不少,但一回到母校,一股温热就从心底涌上心头,竟也要落泪了。校门前的那些树依旧葱茏,图书馆前依旧是人来人往,我的母校依旧是我的母校,也永远是我的母校! 校友林鹤 阔别学校多年,至今仍记得曾在学校的每一幕光景。正是有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间的互相扶持以及学校优秀的环境,才让我们能以优秀的成绩告别校园进入社会。在此希望同学们能在大学这段最宝贵的时间里,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往后会为曾是这所学校的学生而激动、骄傲。 校友郭胜 母校还是这个样子,依旧是蜿蜒的河流,葱郁的大草坪,方方正正的教学楼,恩师们还是那么年轻有活力。看着身边匆匆走过的学弟们,恍然间已回到当时,多么丰富多彩,值得回忆的大学生活,希望回忆里美好的大学校园能在现实中越来越好,越来越壮大! 校友李清晓 每次我踏进校门,我就感受到了大学的那种青春洋溢的感觉,仿佛我又回到了二十出头的岁月,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于运动,忙于自己的爱好……工程大,见证了我的青葱岁月,是我记忆中一个不可磨灭的地方。 校友陈楚 时光荏苒,虽然母校的记忆已不再那么清晰,但母校对我的影响是长久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每一个工程大学子都曾经享受于母校的教育恩泽,因此珍爱母校的声誉,是我们每一代理工人的责任。这份责任也会在又一代人的接力之中传递下去。 校友薛佳 中缝 校团委举行 2013年团支书大会 我校2013学年第一次团支部书记会议暨新上岗团支部书记培训11月5日举行,校团委书记茅华伟老师、副书记施韡老师出席会议。 施韡老师首先简要回顾了上学期末至本学期初,我校团建工作开展的情况,并对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作了解读。茅华伟老师在讲话中强调了团支书应当发挥巨大的能量,成为活跃基层团组织的重要支柱。他勉励同学们充分享受作为团干部的乐趣,善于发现问题。 (肖静杰) 著名原创华服设计师 一慧女士赴中法学院讲座 11月5日,中国著名原创华服设计师一慧老师在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创意楼举办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时尚”的艺术交融的讲座。 一慧老师先是将个人作品中的精髓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之后又应学生要求谈了自己设计中对一些中国元素的应用,并且对学生们在今后从事服装设计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希冀。这次讲座让学生领略了大师的设计作品,还了解了大师的设计理念。 (蒋弘舜) 日本山形大学 李鹿辉教授来校讲座 近日,机械工程学院邀请日本山形大学终身教授李鹿辉来我校做题为“散装固体气动输送的节能技术研究”的学术讲座。 李鹿辉教授用英语介绍了近期在散装固体水平气动输送中的节能技术研究,包括该技术在稀相气固混合物入口处使用振动软肋片接触颗粒流的情况,以及不同肋片长度和排列形式对气动输送特性的影响。李鹿辉教授现任日本山形大学终身教授,日本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士。 (赵春花) 军民共建 体味责任 11月5日下午,高职学院、高级技校管理系党支部教工赴武警二支队八中队参观学习。 本次参观让老师们深入部队,了解了他们的光荣历史,更体会到了他们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这无疑给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教职工上了生动的一课,因此,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必须时刻加强党性教育、警醒自己,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好地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武学慧) 图书馆组织研究生 赴上海书城现场选书 11月5日下午,图书馆老师带领十余名来自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前往上海书城。在现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与研究需要,反复比较、精心挑选了一百余册图书,所选图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丰富了图书馆馆藏。 本次活动是图书馆第四届“读者服务月”系列活动之一。现场采购活动加强了图书馆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提高了馆藏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唐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