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东方管理启动中国管理模式 我校是国内首家设立东方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 本报讯 12月15日,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为核心思想的东方管理,在我校召开了第十六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 第十六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由世界管理协会联盟(IFSAM)中国委员会、我校、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主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东方管理3000年、30年和未来——中国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延照、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宝山区区长汪泓、我校校长丁晓东、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等领导出席了论坛。论坛由我校副校长史健勇主持。 东方管理论坛自1996起已连续召开了十六届世界管理论坛,近万名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参与会议,并发表论文7000余篇,已汇编东方管理文库18卷,在国内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东方管理学融合了东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精华,推动了管理学科的创新。 丁晓东校长代表我校致欢迎词,他向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丁校长说:“第十六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召开,使我校师生获得了一个向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学习交流的契机,将进一步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第十六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汪泓教授,介绍了由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先生创立的东方管理学理论和实践发展。她说,东方管理学科创立35年来,博采众长、融合古今中外管理精华,众多学者立足本土,进行东方管理哲学、中国式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杰副主任在致辞中强调,东方管理为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进世界的和谐等世界性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胡延照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东方管理理论对东方文明的再思考所形成的学术资源,丰富了中国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将为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广阔的天地。 我校作为全国第一所设立东方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填补了东方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空白,并已经形成了围绕东方管理案例、东西方管理哲学科目和以富有特色的中外企业专业实践为基础的东方管理专业特色教学模式。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等知名学府开设了东方管理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点,已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一批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管理精英,本届论坛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主旨演讲,并设置了三个分论坛和一个大学生论坛,他们畅谈实践东方管理思想的成果和对中国管理模式形成的意义,共同回顾和展望东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对未来中国管理模式的作用。(管理学院) 我校召开“文明部处”与“文明窗口”评审会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2月13日召开了2011-2012年度校“文明部处”评审会及“文明窗口”评审会。校领导以及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担任文明部处评审,部分机关部(处)长担任文明窗口评审。评审会由宣传部部长王一川主持。 2011-2012年度“文明部处”及“文明窗口”评选工作是我校开展的第一届评审,参评部处共有12家单位,参评窗口单位共有23家单位。评审会上,参评“文明部处”与“文明窗口”的负责人用PPT的形式从基本情况、常态化工作、特色亮点几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尤其对本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来推动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目前,我校各部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已向常态化方向发展,将精神文明工作渗透到各个方面,各部门处室及窗口单位,时刻以文明单位的标准要求自己,创建服务型机关、主动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全面提升,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校党委田信灿副书记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在创建,各单位要将文明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好的方法、好的改革、好的创新展现出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要与本单位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丁晓东校长对两年一次开展校文明单位、文明部处、文明窗口评选这一做法表示肯定,并对校内文明评比工作的申报、评分标准、评选比例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他提出,今后要努力做到让各单位积极自愿地参评,要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精神文明创建对推动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才会得到广大教职员工和行政工作人员的支持。他要求各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科学合理地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文明部处的总评分由三个部分组成:自评分占30%,互评分占30%,现场汇报分占40%。文明窗口的总评分由三个部分组成:自评分占30%,实地检查分占30%,现场汇报分占40%。评分结果将于12月下旬在校内相关媒体上进行公布。(文明办) 科技园举办首次企业家沙龙 企业家感谢给予互助平台 本报讯 12月14日,以“走进工程大”为主题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技园企业家沙龙第一次活动在松江校区举行。参加沙龙的校长丁晓东,希望更多的企业与学校进行学科共建和产学研合作。 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副校长史健勇出席并主持了会议,园区内多家数字电视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及其它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类企业的企业家和我校相关学院的党政领导四十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科技园常务副总经理马力中向企业家们介绍了园区发展的总体情况。上海未来宽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安海、上海视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卢建军、上海海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宇明、上海刘维亚产品包装原创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维亚等企业家纷纷发言,在向学校和科技园表示诚挚感谢的同时,都表达了希望加强校企对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强烈愿望。最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技园企业家沙龙”第一次活动圆满的拉上了帷幕。 会后,沙龙成员纷纷表示,这样一个具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技园特色的企业家沙龙正是他们所期待的,他们为能成为这样优秀组织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并希望科技园能多多组织类似活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活动中,企业家沙龙成员集体参观了工程实训中心、数控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汽车和航空运输学院实验室,企业老总们看得津津有味、流连忘返。 此次企业家沙龙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得到了校办的大力支持,为学校与企业家之间搭起了一座高水平、有深度的交流平台。沙龙活动是学校科技园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社会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等配套服务平台之后的一项全新的服务措施。(安贞灿) 提高办公效率规范流程 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12月11日,2012年学院办公室主任、机关文秘人员和兼职档案员培训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校长丁晓东出席。会议由校长办公室主任叶峰主持。 丁校长在培训动员讲话中指出,学校自今年上半年全面使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以来,在推动办公室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规范程度、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强调,高水平的办文、办事、办会,对于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实现现代化特色大学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丁校长勉励全体办公室主任、机关文秘人员和兼职档案员,深刻认识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兢兢业业、发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共同实现工程大人的梦想。 培训会上,宣传部部长王一川、校办主任叶峰、档案馆馆长曹敏年、国际交流处处长钱慧敏、党办副主任刘珺、校办副主任鲁柏青、张贵州、财务处会计科科长徐敏等,分别作了题为“校园文化建设及新闻报送工作”、“OA系统应用实例分析与学校年鉴编撰工作”、“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解读”、“信访矛盾的化解与接待工作艺术”、“学校档案与OA系统下的双规制归档”、“国际意识下的规范管理与高校服务”、“突发事件紧急信息报送工作要求”和“学校财务报销流程及规范操作”的报告。(校长办公室) 博雅讲堂·大学生学习十八大主题论坛在我校举行 十八大代表与大学生共议青年的使命与追求 本报讯 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主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我校承办,《东方教育时报》全程协办的“青年的使命与追求”博雅讲堂·大学生学习十八大主题论坛,12月12日在我校举行。 十八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辅导员洪汉英老师、复旦大学学生周姝等5位“2011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及我校学生代表向丹同学,与现场一百多名大学生,畅谈青年的使命与追求。 论坛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党委书记张伯安主持。我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致欢迎辞,田信灿副书记在欢迎辞中说,此次博雅讲堂·大学生学习十八大主题论坛,以“青年的使命与追求”为主题,不但契合十八大精神,而且促使广大青年学生从实际出发,深刻认识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上海中医药大学洪汉英老师,作为长期接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结合十八大参会感受和日常工作,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关心学生成长,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的。六位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代表,就建设美丽中国宏伟蓝图的伟大任务,青年人肩负的使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的向丹同学,在发言时谈到,自己是三峡移民,在党和国家移民政策的帮助下,来到上海,并得到了各方帮助,因此,她对十八的理解更为深刻,她认为,青年应该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努力。百年中国的复兴梦,需要青年的艰苦奋斗,结合自己做志愿者的感受,向丹说:“也许有同学会说,我们很渺小,在苍茫世界中,自己的力量微乎其微。但我想说的是,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就是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添一份绵薄之力。” 我校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健明、上海师范大学宣传部部长何云峰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角度对大学生的精彩发言进行了点评。 最后,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胡宝国,对大学生学习十八大的工作安排做了具体部署。 此次论坛是上海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新闻办) 大字新闻 日前,第九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盛典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此次比赛,包括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台湾等地的251所高校的2507队研究生报名参赛。我校各研究生参赛队伍,经过近百小时的拼搏进取,不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勇于接受挑战,最终喜获佳绩,分获全国二等奖5队,三等奖2队,成功参与奖12队。 第二版 “工程大我们的家”50岁教职工集体过生日 为了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使教职工体会工程大“家”的温馨,进一步激发教师们的爱校激情和工作热情,日前,由校工会主办、汽车工程学院工会承办的“温馨送祝福寄语抒情怀——‘工程大我们的家’教职工50岁集体生日座谈会”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 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信灿、副校长陈力华、党办主任王陈、校办主任叶峰、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沈海庆、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周洁、汽车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岩松以及我校50岁生日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工会常务副主席沈海庆主持。 校党委书记滕建勇首先致辞。他代表学校感谢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学校的辛勤付出,赞美大家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工程大,并祝福他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同时,滕书记还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再接再厉,充分发挥50岁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经验,鼓励大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50岁生日教职工代表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表达对学校的情感,对学校领导和工会为他们举办集体生日表示深深的感谢,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工程大人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争取为学校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创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指出,工会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条件为大家提供一个温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氛围,工会通过举办50岁教职工集体生日能够把大家凝聚在学校大家庭里,他希望大家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多参加文体活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副校长陈力华表示,工会为教职工办集体生日集中体现了服务教职工,以人为本的理念,希望工会能够继续将凝聚人心的工作做好、做实。 校长丁晓东认为,工会为50岁教职工举办集体生日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对于鼓励和凝聚教职工有很大的作用。丁校长还结合十八大精神以及学校中心工作,以中国梦、工程大之梦和人生之梦,鼓励大家要怀揣美好憧憬,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与期望,并希望大家今后能将自己的美好人生经历与学校发展保持一致,为工程大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最后,在欢快的生日祝福歌声中,到会的校领导为在场的各位寿星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并合影留念,向他们送去了全校教职工的美好祝福。(校工会) 德国两高校校长来访 12月10日,德国波罗的海国际学院与北豪森应用技术大学校长代表团一行3人来我校访问。校长丁晓东与副校长程维明会见了到访的客人,并与德国两校校长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会谈。参加会谈的还有国际交流处、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负责人。 校长丁晓东对德国两校校长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高度赞扬德国工程教育的先进性与务实性,并指出,德国工程教育在欧洲及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德国工程教育严谨、务实的态度为我校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值得我校积极学习与借鉴。他还强调我校作为工程类高校,愿意与德国高校积极开展合作,通过双方的专业合作与学术交流为我校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德国两校校长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了感谢,德国波罗的海国际学院校长Peter Jochimsen教授,认为与我校的交流愉快而顺利。德国北豪森应用技术大学校长Joerg Wagner教授,称赞学校的校园规模与先进教学实验设施为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德国两校校长高度赞同丁晓东校长及程维明副校长对于与德国两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建议,德国两校希望与我校共同开发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及科研合作等领域的教育项目。 德国两校校长此行还与我校赴德国工程认证培训的教师们会面。与会教师们与德国两校校长进行了轻松、愉快的交流。座谈期间,双方共同回顾了暑期在德访问期间的见闻与情景,并深入交流、分享了自身的感受。德国两校校长与赴德培训团的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有关学科、专业领域的发展与研究。座谈气氛热烈,我校教师代表们畅所欲言,有效互动,进一步增进了双方间的友谊与了解,为中德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际交流处) 每学年出资25万元 资助100名贫困学生 SGCU慈善基金助学金举行发放仪式 本报讯 12月13日下午,高尔夫爱心联盟(SGCU)慈善基金助学金发放仪式,在我校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隆重举行。 上海慈善基金会“SGCU慈善基金”理事长蔡苏刚、上海慈善基金会“SGCU慈善基金”秘书长安娜、我校副校长孙培雷、学生处黄文洁副处长、相关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及受助学生代表出席了发放仪式。仪式由学生处陆红梅老师主持,学生处副处长黄文洁汇报了2012年SGCU助学金设立及评审情况。 SGCU助学金是由上海慈善基金会“SGCU慈善基金”出资设立,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SGCU慈善基金每学年出资25万元,资助我校100名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暂时的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并能自觉服务社会,传递爱心。SGCU助学金采取学院推荐,评审机构评定为主的评审制度,评审日常工作由我校学生处承担。经学院推荐,评审小组讨论决定,遴选出了100名学生获得高尔夫爱心联盟助学金。 发放仪式上,SGCU慈善基金、学校领导为受助学生代表发放了SGCU助学金,材料工程学院仝亚芹同学代表所有获得SGCU慈善基金资助的学生感谢学校和SGCU慈善基金给予他们这样的机会,表示将刻苦学习,不断拼搏,用自己一切的力量去回报社会,将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SGCU慈善基金理事长蔡苏刚介绍了SGCU慈善基金运作的模式和理念,并对我校受助学生给予勉励,希望大家克服暂时的困难,珍惜目前的学习机会,在接受爱心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副校长孙培雷代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全体师生,对SGCU慈善基金在我校设立助学金和SGCU几位理事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指出同学们得到的不只是一份助学金,更是一份爱心,一份期待,带给大家的是更多的责任感。(张敏) 四十五名学生应征入伍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警备区司令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长宁区征兵办公室的征兵命令,我校广泛动员,经过体检、政审,校院两级筛选后,今年我校43名男生、2名女生应征入伍。 12月14日下午,2012年“迎退伍学生返校、送应征学生入伍”会议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孙培雷、保卫处长董大龙、学生处副处长严运楼、各学院党政领导、总支副书记、辅导员以及部分学生家长出席了迎送会,学生处副处长严运楼主持会议。全体新兵和退伍学生身着军装,神采奕奕。 会议首先对2010年应征入伍凯旋归来的14位同学表示了欢迎,对他们在部队期间获得“优秀士兵”等荣誉称号表示祝贺。副校长孙培雷和各学院领导随后向应征入伍的学生颁发了入伍通知书,并为他们佩戴上鲜红的光荣花。 校武装部佘海舟老师宣读了2012年冬季应征入伍学生名单,并汇报了2012年征兵工作总体情况。管理学院顾妍琼代表退伍学生,就自己的两年军旅生活谈了收获和体会。航空运输学院王磊代表入伍学生发言,表达了要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增强军事技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做一名高尚的革命军人。航空运输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慧艳老师代表学院发言,对应征入伍学生提出了学习和生活中的期望。 最后,孙培雷副校长对即将踏上军旅征程的同学们致以衷心的祝贺并作了深情寄语。他指出,保家卫国、光荣参军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也是适应军事现代化、高技术、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和优化兵源结构、实现科技强军的重要举措,更是同学们锻炼意志、磨练品质的重要的人生经历和宝贵的人生财富。孙副校长勉励光荣入伍的学生在部队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部队的大熔炉里经受锻炼,让青春在军营中闪光。(学生处) 工学结合 理实一体 高技校通过教学质量评估 本报讯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评估专家组在对我校高技校全面教学质量进行网上评估和常态评估的基础上,12月12日由评估专家组陈家栋率领一行8人对高技校全面教学质量进行实地评估。工程大副校长陈力华、高技校校长刘启中、党委书记柳如荣等出席会议。 工程大副校长陈力华首先对评估专家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评估工作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型、发展型的技能人才。通过评估将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高技校传承60年的办学经验,已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创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希望评估专家组多提宝贵建议。 评估专家组在通过访谈、查阅资料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一致认为: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取得了全国德育教育先进集体和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学校着重“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培养模式,实行“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对学生培养注重知识教育、素质拓展和能力训练并重。学校十分注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并不断深化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企业深度介入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学校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命名为“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分层实训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果,学校的“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和“上海市机电一体化开放实训中心”在市级绩效评估中评为优秀。 评估专家组认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创新性经验和借鉴ISO9001:2000质量管理等方面经验值得提炼总结和推广。 同时评估专家们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希望学校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学信息化使用效率。 (董淳) 以赛促学 以赛** 继续教育工作获得社会肯定 本报讯 进入12月,我校继续教育学院连续获得了两项殊荣:一是中国销售管理专业水平证书考试项目,被中国市场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助学服务机构;二是在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举行的终身学习活动品牌项目评选中,该学院的“‘双向对接式’校企合作教育创新促进活动”项目经专家的层层评选,成功入围。 作为中国销售管理专业水平证书的主考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积极开展证书实践课程考核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该学院在试点工作中,注重对考生实践性、真实性的锻炼和教育,通过同娃哈哈上海公司合作,举办“‘娃哈哈’第一届上海高教自考销售策划大赛”,以娃哈哈提供的真实销售案例作为大赛内容,以赛促学,以赛**,极大提高了考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次大赛,报考人数达到1200多人。这次继续教育学院被中国市场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助学服务机构,是对近几年在项目的助学服务、实践课程考核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的肯定。 校企合作办学是我校的办学特色。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学校优势,在校企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五年,学院校企合作培训人数规模累计已达到1.4万人次以上,不少学员凭着熟练的实践能力与较好的专业知识成为大型知名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层次人才,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如为上海电力修造总厂有限公司开发《高压、高温、高流量水泵零件制造工艺》、《高压、高温、高流量水泵数控》、《高压、高温、高流量水泵公差及技术测量》等培训,受到该公司好评。(杨国平) 实验室要让学生受益 日前,副校长陈力华、资产管理保障处处长史泰冈、教务处副处长成琼莅临基础教学学院物理实验室,参加了上海地方高校基础实验室专项建设项目验收会议。会上,副校长陈力华提出,根据市实验室专项建设项目验收的要求,“实验室建设要有实效,要为学生开出实验,要让学生真正受益”。 会后,由教务处副处长成琼安排专家进行分组验收。在基础教学学院副院长张朝民的陪同下,副校长陈力华首先率队检查了本次专项建设完成的光学实验室。副院长张朝民详细介绍了本次市级实验室建设项目取得的成效,近期目标与发展规划。 副校长陈力华对实验室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他指出,要将现代光学中的一些最新成果应用引入物理实验教学,这指明了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未来方向。副院长张朝民最后代表学院表示,物理实验室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一定再接再厉,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建设成市级一流的基础实验室,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基础教学学院) 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厚德博学 和谐发展 ——我校举办女教授创新论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彰显我校女教授的智慧与博学,12月14日,由校工会主办、化学化工学院工会协办的“厚德博学,和谐发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女教授创新论坛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信灿、副校长陈力华以及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沈海庆、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徐菁利、党总支书记刘宇虹、校女职工委员会委员、部分学院女教授、各学院(部门)女教师代表参加论坛。论坛由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沈海庆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信灿在致辞中指出,学校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学科多样、工程技术优势突出的开放式、高水平的大学,这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也凝结了广大女同胞的心血和汗水。女教授创新论坛的举行旨在通过杰出女教授们的专题讲座,传递更多贴近生活的知识,在辛勤工作的同时,更好地生活。田信灿副书记希望我校女教授、女干部、女教师继续肩负使命,弘扬传统,共建和谐精神家园,为高等教育建设和社会科学发展多做贡献,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随后,化学化工学院甘文君教授以《塑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给大家作了精彩的报告,提示我们要珍惜环境,珍爱自然;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游晓明教授通过《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这一主题向大家表明人工智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学院吴清副教授作了《推行住房逆抵押,拓展养老金来源》的报告,为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服装学院陈莹教授选用了大量的图片向教师们讲述了《科学中的审美启示》,展示了科学审美,审美科学,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四位女教师的精彩演讲让教师们听得聚精会神,博得了阵阵掌声,赢得大家的好评。 副校长陈力华对本次论坛作了精彩的点评,他表示女教授创新论坛充分展示了我校女教授的风采,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各具特色”十六字高度赞扬了四位女教授的专题报告,赞扬当代中国社会女性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严肃深刻又不失诙谐幽默的点评,充分体现出对我校女教授、女教师、女职工们工作的肯定。“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创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献身”陈力华副校长高度概括了教育的真谛。最后,他祝福女同胞们尽情享受精彩的生活,充分体味现代人生,从而来助推和谐社会。 女教授创新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女教师代表们表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会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团结进取,充分发挥知识女性的引领、示范、凝聚、交流和表率作用,为学校内涵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工会、化学化工学院工会) 校党委调研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责任制落实情况 12月10日至13日,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带队到工程实训中心、图书馆、服装学院、基础教学学院,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党委组织部、纪委办、部分学院总支书记代表一同参与了调研。 在调研组所到学院,调研组成员听取了总支书记对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建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汇报,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党代表等参会人员对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补充。 调研中,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同志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二是要严格执行制度,三是要完善监督机制,提高我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性。对党建责任制落实工作,田信灿副书记指出,要将各部门好的做法固化下来,总结经验,形成品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党委组织部) 寻访党员前辈 畅谈理想信念 党校开展学生党员与关工委老师面对面活动 12月13日,校党校在行政楼B402举办“寻访党员前辈,畅谈理想信念——学生党员与关工委老师面对面活动”,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朱洪春老师、关工委老同志代表、学院组织员代表以及第三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学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朱洪春老师主持。 会上,关工委余强明、吴德林老师分别讲了一堂“微型党课”。余强明老师就“如何学习贯彻新党章”与各位预备党员做了详细的解读,并对青年学生党员提出要在勤奋学习做表率、为民服务做表率、实干巧干做表率、洁身自好做表率、遵守公德做表率等五个方面提高党性修养。吴德林老师就“什么是党员标准”与预备党员做了交流。对于青年学生,吴老师提出要积极参加党的政治学习及组织生活、在班风学风中起带头作用、努力钻研业务,同时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扬优良的作风。 随后,第三期预备党员培训班的学员代表就在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向老同志请教,与关工委老同志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互动,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朱洪春老师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常抓不懈,对预备党员提出了“向书本学习、向历史学习、向原著学习”的建议和希望,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高锡文) 我校举行第四次研究生代表大会 日前,我校第四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隆重举行。副校长程维明、研究生处副处长钱宇彬、校团委副书记施韡、校团委李静老师出席大会。本次大会正式代表122名,实到正式代表112名。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兄弟院校研究生会代表、我校本科生、留学生代表作为列席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在雄伟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团委副书记施韡、研究生处副处长钱宇彬以及东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席何路同学分别向大会致辞。第三届研究生会主席韩骉同学作《融入科学发展新形势,开创研会工作新局面》工作报告,客观、全面地回顾了过去一年来我校研究生会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作为本次会议另一项重要议程,选举产生了我校研究生会第四届主席团。代表们先是认真听取并表决通过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四次研究代表大会选举办法》和《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随后,包括两位2012级新生在内的11位候选人分别进行了竞选演说,把自己最闪亮的一面展示出来。大会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根据得票数高低,于洪帅、邓力、任恒娜、佟沛育、张旭璐、单明霞、胡伟平、贾萍、龚晓文等9名同学当选。 最后,副校长程维明作总结讲话,对我校研究生会发展寄予殷切希望。他表示,未来几年我校研究生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并稳定控制在约2000人规模,研究生会必然将在学校研究生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全体研究生在新一届研究生会主席团的带领下振奋精神,努力拼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希望研究生会成员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树立服务精神,同时开展好各项文体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学校与研究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争取将研究生会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大会在庄严和谐的气氛中顺利闭幕。 在随后进行的第四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于洪帅担任新一届研究生会主席。(单明霞) 让青春在党旗下闪光 ——党校举办第3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先锋讲坛暨结业典礼 12月14日,学校党校在图文信息中心志宏堂举行第3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先锋讲坛暨结业典礼,组织部副部长王勤、朱洪春、各学院组织员、第3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学员参加,结业典礼由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朱洪春主持。 大会在社会科学学院朗诵的振奋人心的《传承楷模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中拉开帷幕。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朱慧慧老师以《让青春在党旗下闪光》为主题作了先锋讲坛,她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述了她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问询员岗位成长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她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拥有梦想、心怀感恩、永不停步地学习。朱慧慧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她亲历十八大盛况的幸福时光,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感受和体会,告诉大家如何理解十八大的主题、主线、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等。同时,朱慧慧老师也从大会的会议的严肃性、大会的人性化和大会的亲和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和形象生动地宣讲。最后,朱慧慧老师与学员进行交流互动,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传授成才的经验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以十八报告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厚望作为结束语,号召广大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随后,预备党员培训班班长、管理学院尤良飞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争做一名优秀党员》为主题进行交流发言。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朱洪春对本次预备党员培训班作了总结发言,对培训班学员提出了希望,要求各位学员把这次培训班学习作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新开端,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3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先锋讲坛暨结业典礼在雄壮的国际歌中圆满结束。(党校) 社会科学学院举办素质拓展讲座 引导同学理性分析网络群体热点事件 12月14日,社会科学学院举办“素质拓展讲座”系列之七——集体行动与社会抗争:网络群体热点事件的冷思考。此次讲座由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系许敏老师主讲。 讲座伊始,许敏老师由近年来重大的网络事故引入,分析了网络的作用,分析了网络的两个特性:一是网络上的消息难以考证;二是网络的虚拟性和扩散效应。在这两个特性的基础上,许敏老师大量运用热点事件如杭州飙车案和“表哥”杨达才,来说明网络群体热点事件的特点和性质。最后,许敏老师介绍了政府介入网络群体热点事件的途径。在讲座过程中,许敏老师综合运用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同时介绍了我国公务员制度,思路清晰、主题明确,让同学们在了解网络群体热点事件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些学科基础的知识的了解。 讲座现场互动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积极与许敏老师进行了交流并认真思考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许敏老师告诫同学们在网络上要注意言行,不可成为虚假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不但对网络群体热点事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更加深刻地懂得了网络的特性和本质,同时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让大家学会判断,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许敏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同学们以后能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网络群体热点事件,从而促进社会问题处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庞博) 海军上海水电路干休所老干部讲师团来访 12月12日,海军上海水电路干休所老干部讲师团来我校访问。学校组织部部长张伟林、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党总支书记缪行外、党总支副书记徐建华及党员师生代表与老干部讲师团代表,在行政楼19楼一同学习交流党的十八大精神,共话学习心得。 海军上海水电路干休所老干部讲师团,由25名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战士组成,这些老战士以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结合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满怀激情地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戎马倥偬大半生,丹心映得夕阳红。”这群从战火中走出来的革命功臣,以全身心的奉献,为党旗再添光彩。 参加座谈会的师生代表一致表示,老干部们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对党的理论的深刻认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往台上一站,就是一种导向,一种精神,一种奉献,一种楷模。 老干部们还在师生陪同下参观了工程实训中心的各类实验室,对学校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美丽的校园环境表示高度赞赏。干休所官兵在图文信息中心广场上进行了入党宣誓,同时开展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签名活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第四版 和“小王子”一起追寻逝去的时光 刘 钧 12月9日,有幸在静安区的新华书城参加了著名翻译家周克希先生的作品朗诵会《追寻逝去的时光》。也许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并不特别关注翻译家的姓名,但我只要说出一本书的书名,大家定会发出惊叹:那便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写的童话《小王子》。这本世界销量仅次于《圣经》的书,周老先生前前后后翻译了两次,影响了中国几代孩童,其中就包括我。 书店一个小小的咖啡馆里,一百多位爱书的朋友齐聚一堂。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头发花白的老人,都对周老先生的新译作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著作《追寻逝去的时光》翘首以盼。终于,在主持人淳子女士的引导下,周老先生缓缓步入会场,全场观众起立鼓掌,献上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朗诵会上嘉宾云集。放下固有的身份,不论是谁,此刻都化身为周先生的“粉丝”。《包法利夫人》、《基督山伯爵》、《侠盗亚森·罗平》、《小王子》等,跟随着诸位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诵声,坐在台下的我,仿佛置身于小说之中,化身为侠盗罗平劫富济贫,感受着唐代斯被诬陷入狱的痛苦,陪伴着小王子走过一个又一个孤独的星球……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周克希老先生亲自朗诵的法语版的《小王子》,法语一向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柔美的语言,配上小王子那令人忧伤的故事,真是令我陶醉。最令大家意外的是,第二天就是周老先生的七十大寿,旅法钢琴家宋思衡先生献上肖邦的钢琴曲一首,主办方特地准备了一个巨大的蛋糕,在大家合唱的生日歌中,周老先生吹灭了蜡烛。 活动结束后,感想颇多。如今的读书氛围越来越少了。同学们不离手的往往不是书,而是各色各样的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时代在进步,可并不代表传统的书籍要退出大家的生活。图书馆里也少有看见有同学优哉游哉在那里读上一两本小说,大都是埋头于习题,六级词汇之类的。我可不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悲哀呢? 每天室友都会玩电脑到凌晨,而我又是一个非绝对安静不睡觉的人,于是乘此机会,在床上支一盏小灯,窝在被子里看书。大都是小说和散文,因为这些书能让人做好梦。常常自问:自己算不算有资格称自己为大学生,能说出口的书名都屈指可数。挺希望大学里的读书氛围能更加浓郁一些,放下一些功利心,关掉那些色彩缤纷的屏幕,说不定,我们的心灵会更平和,视野会更广阔。 你的旅游是否有意义? 王志豪 一阵小雨,打湿了陈旧的石板路,昏暗的小巷里,只有几盏灯笼的光亮,木板门散发出淡淡的气味,提醒着世人过去的故事。 深夜的周庄,没有游客的嘈杂,没有车辆的喧闹,没有商铺的灯火通明,像水面一样平静,干净,与世无争。古桥下的青苔,墙面上雨水冲刷的印记,鳞次栉比的瓦片,永远保留着只属于这里的原汁原味。在这个被严重商业化的水乡古镇,只有夜晚,我才能感受到它最真实的一面。 清晨第一缕阳光的照射下,周庄又一次被带上了商业的面具,迎接游客到来,但这却是最可悲的。为开发旅游业,得到经济利益,这个古镇已经被过度改造,民宿都开起了商铺,到处都有旅馆住宿,地方特色的食品店更是比肩接踵。游客也是络绎不绝,可大多只是为了买些纪念品罢了。 无论是政府对经济的促进,还是商家互相的竞争,都已经严重破坏了周庄最吸引人的古镇气息。不只是在周庄,像西塘、乌镇等古镇,都已成为了商业利益下的躯壳。我们是不是过于重视经济开发,而破坏了一种文化? 这些古镇,在安静地保存岁月最宝贵的点点滴滴,等待游客来倾听它述说历史。而我们却争相购买纪念品,这样的旅游已经失去了意义。多年以后,再回忆起这段旅程时,我们只能从一些纪念品中记起一些零碎的景色,这样的旅游值得我们继续下去吗? 每次去到一个地方,我不仅会去一些名胜古迹“凑热闹”,还会去一些比较安逸的民宅,去与当地人探讨当地文化,了解他们的历史,有时甚至参与他们的日常活动,这让我学习到很多,即使是去了解当地饮食的口味,也可以收获不少知识。 在我看来,旅游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可以从中学习历史文化,见识当地的民俗风情。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何不从一次游玩中开拓视野、宽阔内心、丰富生命的体验? 让我们带着神秘的眼光去感受一个地方,去寻找下一个美好的风景。 上大学,为了什么? 张习习 曾经在高中的时候就总想:上大学,为了什么?现在的大学生跟青菜似的满大街都是,而我们仍是连滚带爬地向大学蠕动着……当时想得不多,便给了自己一个“借口”,但是这个确实是最坚实的信仰——为了面子!为了给家人争光! 一次中考,一次高考,都挺过来了。进入大学,远离了中国应试教育的滚滚硝烟,回头看看自己的学弟学妹们,还在这长达十几年的战争中摸爬滚打,不由得心生感慨。但是,尽管自己现在已经远离了中国应试教育的战场,由突然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曾经高考是我最坚定的目标,不惜为之流汗流泪,为之夙夜奋战,为之放弃一切……而如今,已经跨过高考的我,站在这个“冷清”的校园里,一下感到一切都是那么飘渺,那么迷茫。或许正是因为没有了曾经那样坚定的目标,没有了十足的动力,觉得荒废与迷茫…… 回想起高三拼搏的日子,不再感到痛苦,倒是觉得很欣慰,但是其中确实也有几分哀愁,曾经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打、一起闹、一起哭、一起笑的同学,如今,各奔前程,那些时光一去不返。这个陌生的地方总让我掀开回忆,直至有时泪蒙双眼。 上了大学,没有人再约束你,一切靠自己,可以过得很充实、很忙碌,也可以浑浑噩噩。时间一天天过去,但当年起早贪黑背的东西早就抛到脑后,英语能力一天不如一天。那么,我们“盲目”地考上大学,就为了奢求一点可以荒废的时光吗?曾经学习的东西又有什么用? 那么,在这个大学生如青菜满街都是的年代,一纸文凭还有那么重要吗?上学的时候,父母教育我们:“努力学习吧,上了大学你们就自由了!”是吗?是自由了,还是压力更大了?曾经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图强,日以继夜。目的只有一个,考上大学。现在目标达到了,却突然觉得迷失了,是社会太繁华,还是自己太复杂,迷迷糊糊。这一天,我们没有了如山的书要背,如山的题要做,却并不代表就没有了如山的压力。 这就是大学,曾经向往已久的大学,大学四年,成年了,没有人会在你身边指指点点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切自己决定! 社会是一个更大的考场,比高考更残酷,更激烈。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们的大学为了什么,到底该做什么…… 这是一个下午 孔令飞 这是一个下午,开了窗,背靠着它坐着。 外边的风细细地吹,把天空吹得有些暗了。不经意,风吹进了屋子,留给我背上凉凉的感觉。哦,天凉了。 还没见到枯黄的叶子簌簌掉落,只觉得草地还绿着,它就秋末了。依稀记得,在蝉鸣柳绿的季节里到了上海,如今已然秋风瑟瑟。记忆里的秋天并不这样:秋高气爽,菊花遍地,微香;成群不知名的鸟掠过天际;还有蝶,是一些很平淡的小飞碟,闲适地飞;风有些凉却并不大,但足以吹乱人的发,扬起地上些许落叶;视野很清晰,可以望见远处山上成群的牛羊。 此时,不得不承认,秋末了。因为无意间望见了塘里的荷叶,俨然是发黄了许多,耷拉着垂向水面,不过即将枯黄的茎却还挺立。没有了花,连起码的绿色都要消逝在那一池碧汪汪的水里。偶尔望见飞鸟,是些孤零零的剪影,似乎漫无目的地追寻曾经的季节。它飞出了我的视野,却永远也飞不出这预定的四季轮回。阳台的衣服,在风中瑟瑟的抖,滴落着像眼泪一样未干的水珠。我就在这个下午,躲在秋末的某处。 这是一个下午。昏暗的色调铺满了天空,没有云,却也没有雨,萧瑟得只剩下风。不自主地又陷入深深浅浅的回忆,仿佛是一列火车早就有它的轨迹,终究又回到某处。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描述,暂且称之为“淡淡“吧。想了很多,发现也记住了很多,结果却伤感了很多。重新回到了那段永远清晰的时光,看到那些完完整整的画面,有熟悉的面孔。这样的见面,感觉总会是淡淡的,忽然很怕这段记忆会像感觉一样越来越淡。回忆里只沉淀下了那些东西,但整个人都不会空荡,整段回忆都不会单调,仿佛是时光让记忆变得宽容。 这是一个下午,某某漫无目的地写下一些东西;某某漫无目的地又在想念;某某发现:秋末了,天凉了。 大叔,天冷了,注意身体 袁明硕 南方的冬天是一种阴湿的冷,仿佛秋叶只飘零了两三天,瑟瑟的寒风便呼啸而至,时而狂野时而淅沥的冬雨施展他的淫威。恨不得裹着棉袄,抱着火炉,蜷缩在角落里躲避南方的冬天带来的这场魔法攻击。 每次都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极不情愿地走出屋外去吃饭,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农民工大叔坐在偏僻的角落里吃饭。他们那破旧又不甚厚实的衣物,简单地勾勒出岁月的沧桑,缭绕的烟雾曚昽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酒后脸色的紫褐色是否已经驱散了这冬天的寒冷? 农民工,我不知道这最朴素的群体在某些人心中是否还是“盲流”的代名词,但我知道“城市的建设者”是对他们最真实的评价。每当看见他们疲倦的面容,我的心底也总能涌出几分酸楚。我不敢说我有多么深刻地了解他们的内心,可是我曾经走进他们的世界,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他们的艰辛,体会到他们的朴实。看到这些大叔,我总能想起与我有过一面之缘的一位农民工大叔。 暑假时候,我和两个同学一起到他乡的工地打工,美其名曰“体验生活”。犹记得有天中午,烈日当空,工头叫我们去卸载两辆拖挂车的货物,工作的辛苦自不必多表,我对那位货车的司机印象深刻。这位师傅是东北人,浓重的口音透露出他的爽朗。一脸倦容,糙杂的发型,他将湿漉漉的上衣捆在腰间,汗涔涔的古铜色皮肤在阳光里闪闪发光。他蹲在一旁夹着烟卷看我们三个毛头小子笨拙的干着活,也许是看出了我们肩膀的稚嫩,看出我们还带着一副书生气,狠狠地扔掉烟头,帮我们一起扛那堆沉重的货物。“你们也就十八九岁吧,看得出来还是小孩儿呢”,没等我们回话,他又接着说道:“哼哼,我要是你们的老板,我得好好折腾你们,什么活儿脏什么活儿累就让你们干什么活儿,把你们折磨地够受了,‘滚犊子’,好好上学读书去。你看看你们年纪轻轻,不好好上学,出来受这份罪,这是人干的活儿嘛?”大叔痛痛快快地数落我们一通,我们也不再辩驳,在他的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他的真诚,他的惋惜,他的希冀。我们被骂了,却理解他的心情,在心里由衷地感激他,他为我们这次“体验生活”上了一节生动的课。 大叔,天冷了,你是否还在走南闯北,四处奔波,你那里是否是酷寒的冰天雪地?大叔,多穿件衣服吧。 占位 陈 伟 中国太挤,中国的都市太挤,中国人的心太挤。因为挤,每个人都想找一块空地,一块属于自己的空地,占位也就成为随处可见的现象。 往事依稀,记得金庸小说中的华山论剑。立于华山之巅的豪杰,怎么也想不到,如今华山人满为患,连一片用来论剑的空地也没有了。 校内也如此,在食堂,到了放学时间,你便可以看到占位的人。他们将包放在座位上就可以安心地去排队了。因为他们心中已拥有那块空地,他们不怕自己无栖身之所了。未雨绸缪,一个很聪明的成语。先下手为强,一个很智慧的熟语。 那天我去图书馆自习,带了很多书。到了午饭时间,想离开去吃午饭。到了这时,心中充满矛盾——我是把这些书背走呢,还是放这?显然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包太重,我又安慰自己:离开一会儿。过了几天,我又去图书馆时才发现,有那么多的人在找座位,又有那么多的位置空着。 站在另一个角度想,在这段时间,可能有那么多的人在找座位,他们可能仅仅是在这段时间里使用,而我们却占着那通往知识的大门。 在你拿起自己的包时,食堂也许没那么挤了。 在你拿起自己的包时,图书馆也许没那么挤了。 在你拿起自己的包时,别人会在心里感谢,感谢你让食堂优雅,让图书座无虚席。 中缝 光纤激光加工制造系统调试完毕 材料工程学院引进的IPG YLS-5000光纤激光加工制造系统,近日调试完毕。 此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主要用于制造、焊接、表面改性和三维制造。它将提高我校高能束制造工程实验室,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水平,充实工程实践实验内容,提升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学生基本工程技能训练,培养优秀的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增强我校向工程行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加工服务的实力。(张培磊) 化学化工学院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 12月14日,化学化工学院召开了教师代表座谈会。徐菁利院长、饶品华副院长及各系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饶品华副院长首先向各位与会老师反馈了学生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随后,与会教师针对课程安排,特别是实验课程的安排、培养计划以及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等方面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徐菁利院长做了总结,他强调在减少课程时数、降低总学分的大背景下,教师们更加需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吴淑晶) 高职学院举行冬令帮困活动 时值冬季,寒潮来袭,高职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处冬令帮困送温暖的活动要求,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冬令送温暖工作。12月11日,学院举行了冬令帮困实物补助活动。 接受帮助的学生表示,这次帮困举措不仅解决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难题,也激发了广大受助学生发扬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更加刻苦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科) 服装学院召开港澳台及留学生座谈会 12月13日,服装学院召开港澳台及留学生座谈会。 目前,学院共有19名在读港澳台学生、2名外籍留学生。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首先通报了各位同学本年度的学习情况,强调了学校港澳台学生及留学生的管理制度。随后,各年级学生针对在学校所遇到的学业问题、住宿问题、学风问题、奖学金申请方法等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党总支副书记李扬认真听取了学生的想法后一一给学生作了解释。(邬祎洁) 青年团校第三期干部培训班开班 12月13日,我校青年团校举行第三期学生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 仪式上,校团委副书记施韡老师宣读了团校的分组安排和纪律,介绍了本期学生干部培训班的班委,并要求全体学员严格遵守团校纪律。开班仪式结束后,本期团校第一堂课正式开始,由施韡老师主讲: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组织。青年团校第三期学生干部培训班将为期半个月,分为团学骨干理论进修班和团学理论学习班,共148名学员参加。(团委)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赴同济大学考察交流 12月12日,在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王裕明院长的带领下,自动化系汽车电子工程专业相关教师赴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考察交流,并与同济大学车载网络与通信技术研究室主任罗峰教授、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尹占威总经理进行相关技术交流。 王裕明院长就关心的问题,与罗峰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也听取了尹占威总经理对汽车电子行业的分析及企业对该行业人才的需求。(李媛媛) 外籍专家为飞行学院学生作学术报告 日前,飞行学院举办了“Aircraft conceptu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学术报告。这次报告的主讲人是TOM FRED ISHUGAH,Tom先生是Kenyatta 大学的教授助理、博士生。 在报告过程中,Tom结合多年的科研、工作经验,以及航空史上的典型案例展开生动风趣的讲解。最后,Tom先生和同学们围绕飞机设计思想、稳定性及操纵性、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发动机技术及航空安全等问题进行了互动。(党淑雯) 媒体设计的新要求:融合 12月10日上午,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邀请韩国东西大学设计学院的李东勋副教授做了“媒体设计的新要求——融合”讲座。 李东勋副教授首先介绍了产生“融合”的时代背景,由此引出“21世纪以什么为中心”:他提出当代设计师应该具备除了最基本的造型能力外,还需要具有理解市场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交流能力、海外市场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 (章颖芳) 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取得硕果 近日,我校产学合作教育指导中心召开2012年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学期优秀学生典型报告会。 报告会上,来自各学院优秀学生典型进行了5分钟的演讲及PPT展示,演讲的内容包括各位同学暑期工作的简单介绍、参与产学合作暑期工作的心得体会以及同学们对未来的展望。多数同学都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进行暑期实习,提前进入社会选择合适岗位历练自己,为大学毕业后的求职奠定基础。(陈翼然) 机械工程学院赴正泰电气谈合作 12月12日,应正泰电气邀请,机械工程学院程武山院长带领学院青年教师一行赴该公司进行合作交流。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们学习到了高压输配电、智能电网、低压电器方面最新的发展情况,了解了高低压电气产品在企业中的生产过程,也感受到了企业中工人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双方就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展开进行了进一步交流,之前正泰电器已经与我院进行了几轮洽谈。 (杨慧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