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其成时念吾师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第2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全校教职员工共享欢乐的节日氛围。值此军训期间,新生们向步入学校第一任教师——教官、指导员、带队教师送上祝福。正在准备开学的高年级同学也纷纷发送短信,寄送贺卡祝贺老师们节日快乐。 9月10日清晨,校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了“给甘露予守梦者,诵圆梦人感恩之歌”教师节活动。校学生会同学为了感谢老师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为在行政楼办公的每位老师送上了一支康乃馨和节日的问候,以表祝福。与此同时,正值新生军训之际,为了感谢各营教官和辅导员对新生们的辛勤训导,我校学生会特意为各位教官与辅导员准备了感恩贺卡,表达由衷的感谢。为了感谢各位同学高中时期老师的培育,校学生会还为正在军训无法回母校探望老师的新生们准备了教师节感恩贺卡,让其寄给母校老师以感恩回报。 学校将向“从教满三十年教龄教师”、“教学名师”、“青年教学明星”、“校优秀青年教师”“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校优秀辅导员”及“校优秀班主任”予以表彰,树教师典范,扬师德师风。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子深怀感恩回报之心,难忘老师平日的谆谆教导、殷殷关怀、无私奉献,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向可亲可敬的老师们表达我们衷心的祝福和诚挚的感谢! (校团委) 迷彩飞扬 意气风发 军中赤子英姿飒爽 ——我校举行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入营仪式 9月5日上午,我校军训师在校体育馆隆重举行了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入营仪式。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褚劲风,副校长孙培雷、陈力华、程维明、史健勇,2012级新生军训师师长林裕东中校及各相关学院、部处负责人,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出席了仪式。仪式由副校长孙培雷主持。4100余名新生身着橄榄绿,英姿飒爽、精神抖擞、整齐划一地列兵在体育馆内参加了仪式。 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入营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校学生会主席陆秀萍同学代表老生对全体新生表示欢迎,希望他们能够把握在工程大的全新生活,发扬校训精神,谱写自己的青春篇章。2012级新生管理学院曹心雨同学代表全体新生表示,要在工程大这个汲取知识财富的平台上拥抱新的生活,锻炼自我,力争“今日我们以工程大为荣,明日工程大为我们喝彩”。教师代表机械工程学院张春燕老师表示,老师们将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来教书育人,也希望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优良学风,合理利用大学时光,争取丰硕的学习成果。2012级学生军训师师长林裕东中校代表承训部队表示,全体官兵在军训过程中将发挥部队优良传统,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和信任,坚决圆满完成军训任务,同时他希望同学们在军训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军事训练增强体魄,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 丁晓东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对每位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对全体教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丁校长寄语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学校便捷开放的教学资源,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力争思想和作风达标合格。 最后,滕建勇书记为2012级新生军训师授校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旗在军训师中迎风飘展,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入营仪式圆满结束。 高职学院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于9月4日在师生活动中心四楼涵憬堂隆重举行,校长丁晓东,副校长陈力华及校办、学生处等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仪式,高职学院院长刘启中、院党委书记柳如荣、党委副书记李军、副院长胡宁、田盈耕、许锦彪以及学院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和全体2012级新生参加了典礼。 (朱良博) 新生入学工作圆满完成 岁岁人不同,年年情相近。9月1日-2日,学校顺利完成了新生报到的各项工作,4627名2012级新生如期完成注册报到事宜,在学校志愿者和老师的帮助下迈入新生活,其中有612名同学在逸仙校区高职学院顺利报到。为了帮助新生顺利入学,学校还为181名寒门学子开设了绿色通道。 报到当天,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副校长孙培雷、陈力华、史健勇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分两路走访了体育馆、宿舍楼等新生报到区域,与2012级新生及新生家长亲切交谈,了解报到情况;校领导还专门走访询问了绿色通道的各项工作,为困难学生送上装有生活、学习用品的爱心礼包。 与往年相比,今年新生入学报到更有序、更有效。在报到地点外,学校特设“新生报到,家长请勿入内”的标语,警戒线的设置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同,面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许多90后新生展现出自信、开朗的一面。 报到工作在松江校区体育馆进行,“一站式”服务给予学生便利服务。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新生能顺利依次完成候场、注册、绿色通道、学生事务咨询、户籍办理、校园卡照片拍摄、体检等各个流程。 此外,学校保卫、后勤人员、校医院及400余名志愿者全程服务新生。学校保卫处从早晨6点半上岗,为进出学校的车辆进行指挥和调度;保洁人员也在报到现场准备了大麦茶供学生、家长饮用;校医院在报到现场随时待命,为学生可能出现的中暑等不适情况做好准备;身着统一服装志愿者形成“路引”,在体育馆至新生入住的宿舍园区提供全程咨询服务;100名自行车“小短驳”往返于公交车站与宿舍楼,为新生提供便利服务。 今年的报到工作细致入微,总体安排井然有序,经过多天的努力,报到工作圆满完成,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肯定。同时我校迎新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媒体的高度关注,相继在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头版、青年报、新闻晚报、上海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新闻办) 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顺利开展 工程大第一课:校长给我讲 9月3日,我校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顺利开展,校长丁晓东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入校第一课。 校长丁晓东首先对全校2012级新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随后,丁校长将我校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思路向同学们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丁校长将我校的基础归纳为“出生名门、本科起点、工科传统、行业经历、特色鲜明”。着眼现在,丁校长谈到了我校的办学新空间、质量新标志、学科新平台、合作新基地以及模式新特点;展望未来,他指出了我校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并以一个学长的身份,以敏捷的思维、坚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探索,语重心长而又风趣幽默地介绍了他的成长经验。同时,他又以一个教授的身份给同学们传授了今后的学习方法、逻辑思维、学习的艺术和严谨科学的钻研态度,给予同学遨游知识海洋的启迪。最后他以一个校长的身份对同学们在今后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提出了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自我教育,让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随后,学生工作部(处)、校党委组织部、教务处、保卫处、图书馆、门诊部、研究生处、团委分别就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作了主题发言和介绍。 学生工作部(处)长王明复介绍了学生工作部(处)贴合学生利益的服务职能,同时要求新生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做优良校风学风的塑造者和维护者,并鼓励新生主动融入校园环境,实现完成学业和成长成才的有机统一。 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洪春就学校党组织基本情况、2011年我校学生党员发展情况以及我校的一些党建活动向新生做了介绍,并通过一些名人名言和新时期的青年学生特点分析勉励新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团委书记茅华伟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向新生展现了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我校青年学生的面貌风采。 教务处副处长周静向新生介绍了关于我校学籍管理、入学注册事宜、学分制度、选课系统、考核与成绩记载、重读、免修、补考等内容,并对转专业、辅修专业以及学士学位授予等相关规定作了说明。 图书馆馆长李正龙向新生介绍了我校图文信息中心概况、图书馆为学生提供的各项服务,以及学生合理利用图文资源和借阅图书的要求等。 研究生处副处长钱宇彬就我校研究生专业的学科分布、培养体系和师资队伍等向新生作了介绍,并鼓励新生积极为考取研究生做好准备。 保卫处处长董大龙向新生介绍了保卫处的基本职责以及松江大学园区和我校保卫工作基本情况,强调了遵守校纪校规,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共同维护校园稳定和秩序。 门诊部主任张怡娟向新生介绍了学校医疗卫生资源、医疗服务规章制度、大学生应当遵循的卫生健康注意事项以及改革后的大学生医疗保障新政策。 2012级新生在入学集中教育中体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通过入学集中教育,新生们对学校概况和自己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活有了初步认识,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尽快适应大学学习,融入校园生活起到了很大帮助。 (梁博) 大字新闻 经市教委同意,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开展了“2012年度上海市育才奖”评选活动,我校吴训成、林兰天、吴忠、张子厚、俞兰、于凯、黄文洁共七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 (详见三版) 图片新闻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摄影系在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现代摄影大赛中获得“全国摄影教育十佳院校”称号。 第二版 暑期实验室“不寂寞” 今年暑期,我校各院系的实验室门庭若市,百余名教师、学生,利用假期继续自己的科技攻关项目。 化学化工学院的实验室丝毫没有假期的印记,由孙智华教授带领的新药创制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汽车工程学院的实验室暑期全程开放,王岩松老师领衔的汽车NVH技术团队、吴训成老师领衔的汽车产品开发团队、罗一平老师领衔的汽车CAE团队和龚元明老师领衔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团队,一直在工作状态。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实验中心,全力支持教师实践教改项目,包括车辆现代检测技术实验、ANSYS分析实验等,同时进行申通地铁集团横向课题“地铁空调电路板检测”项目、上海科委项目“地铁隧道沉降检测与研究”、企业横向课题“虚拟列车驾驶与仿真平台”等6个项目。机械工程学院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合作的项目组、柔性制造项目组的全体老师,则一直在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活动。 此外,学校实验室,不但保证老师的科研工作,同时,也对学生大面积开放。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一如既往地开放两个学生创新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假期中参与科技竞赛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培训基地,尤其是本年度“TI杯”上海大学生电子设计邀请赛和“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管理学院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沙盘、工程管理和考研复习实验室持续开放。材料学院特别开放实验室提供给研究生使用。汽车工程学院开放了大学生节能车及方程式赛车项目创新实验室,近30名学生进行赛车设计调试工作。艺术设计学院的两个实验室一直处于工作状态,6个班学生校外企事业实训,每天5至10名教师在校坚持科研并值班;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实验中心面向学生开放了两间大学生创新活动室,并提供计算机、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仪器,以及电烙铁、金工套装工具等学生项目必备物品,供学生进行相关科技竞赛与创新项目使用。 对于暑期开放实验室,广大师生特别是教师,表示受益匪浅。平时由于教学工作繁忙,难以集中较长时间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工作,假期里正是可以集中开展科研工作的好时候,一些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几乎整个假期都在实验室中忙碌。 (魏微) 夏季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学期八千余名学生顶岗工作 夏季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学期临近尾声,各学院相关负责人正进行学生的反馈及统计。期间,校领导、学院相关负责人顶着酷暑走访各产学合作单位,了解合作教育情况及学生工作情况;我校8100余名学生也在工作学期走进企业,定岗实习,学以致用。 自暑期伊始,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副校长孙培雷、陈力华、程维明、史健勇等学校领导就先后走访了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轨道交通培训中心、上海人民电器厂等产学合作单位。期间,学生在单位中的工作情况、企业对于学生培养方案及双方合作的方向都牵动着莅临现场的领导,“爱岗敬业、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师长对于学生们说的最多的谆谆教诲。各学院领导班子也忙着走访更多的行业对口单位,为合作教育寻找更多的机会,与更多企业沟通产学合作的细节及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学生来说,夏季学期是更吸引他们的了,相比平时坐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他们更愿意到产学合作单位,学做人学做事。今年,近60%参与合作教育的学生是外地学生,他们放弃了暑期归乡与父母团聚的机会,留在上海参与产学合作教育。对于他们来说,了解所在专业在社会中的分工,以及他们用双手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于是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勤于思考,将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入一线工作的实际当中去,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他们在工作学期的座右铭。 此外,还有百余名学生跨出国门,前往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国立大学、日本九州产业大学、新加坡ITE工艺教育局进行产学合作教育。通过国际产学合作教育课程培训,学生亲身体验了国际化教学方式,聆听了美国文化专题讲座、在课堂里尝试互动学习、参与团队活动实践、参观考察了城市的一些历史景点、在寄宿家庭中亲身体验美国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增进社会实践能力。 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的重要办学特色,即利用真实环境育人,创新人才培养。27年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是工程大文化价值的积淀,体现了工程大人的文化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雨辰) 走老区 入社区 进园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处实效功 提升思想境界,体现自身价值。今年暑假,我校学生深入革命老区,服务基层民众,考察热门企业,社会实践活动别具特色。 走老区——行思坐忆 7月17日,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大队迈向了前往贵州的红色征程。实践大队登上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塔顶,体验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艰苦历程;爬上了红军山参观红军烈士陵园,感受烈士丰碑给予心灵的洗礼;走进遵义会议旧址,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历史背景。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大队的同学们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体验了塌方,泥石流,暴雨等各种恶劣的气候环境,回到上海,同学们都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这次活动对他们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意义重大。深切感受到,在实践中服务人民、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入社区——学以致用 机械工程学院与共建单位长宁区华阳街道已经合作6年,2008年创建“开心独立营”活动至今,已有约100多人次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致力于解决暑期双职工家庭工作日孩子的生活与学习问题,特别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道德建设,为社区的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充实、有意义的暑假。 今年暑假,机械工程学院“开心独立营”活动隆重推出“博学讲坛”系列讲座,由多才多艺的大学生教师们为孩子们带去多元化、启蒙式、近生活的知识。8月2日,上海团市委副书记徐未晚等一行人莅临开心独立营营地慰问大学生志愿者。 7月20日,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张涛带领科学商店网络信息服务部的志愿者们来到了淮海街道复三居委,开展科学商店进社区之“信息技术进社区之义务维修进社区”活动。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科学商店之“信息技术进社区”活动,将大学生的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努力致力于帮助市民提高科学素养,将网络技术普及给更多的市民,帮助市民解答身边的计算机类问题和疑惑。 进园区——未雨绸缪 假期,电子电气工程学院40余名同学前往位于松江工业园区的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副总监胡恩台等在贵宾大厅热情接待了同学一行。 此次考察让同学们了解半导体行业的现状,与台积电公司在半导体领域所擅长的方向,让同学们明确了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所需的奋斗的内容。 化学化工学院则让大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工厂、农村、社区等场所,结合化工学院,专业知识对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通过数据的处理和研究得到结论和解决方法,其中以“走近化工生产线,关注周边民生态”金山化工厂调研、“垃圾分类在身边”玉乐小区环保调研为重点。 (新闻办) 机械工程学院夏超文老师参加首届全国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取得佳绩 8月14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图学教学部教师夏超文参加了“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创新教学法观摩竞赛”并荣获三等奖。大赛对每位选手的表现全程录像,参赛选手在25分钟内要求讲课,说课,把自己的备课理念、思想方法、实现手段、和设计要求向评委汇报。专家不仅考核参赛选手的课堂表达能力,而且关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点。大赛紧张激烈,我校唐觉民、徐滕岗等老师专程前往观摩学习。大赛达到了交流促进,相互学习的目的,对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据悉,本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军队院校图学与机械基础教学协作联席会和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东华大学承办,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机械与图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激励中青年教师刻苦钻研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提高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相互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机械工程学院) 科普服务点亮社区科技之光闪亮申城 今夏,由我校科学商店总店及各服务部出品的科普便民包被社区居委展示在展览橱窗中,以科学知识便民、利民,深受居民喜爱。一本本新一季的汽车保养手册(汽车安全服务部)、环保知识普及画册、交通科普知识手册等图文并茂,内容深入浅出的专业科普知识让更多居民接受,也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民所熟悉。 自今年6月,科学商店暑期服务工作启动以来,10家服务部累计选派300余名科普志愿者和科学商店管理人员参与活动。期间,科学商店总店加强对各门店假期工作的监督。 科学商店建立三年以来,在校团委科学商店总店的牵头下,又陆续成立了新能源信息服务部、网络信息服务部、节能与环保服务部、摄影摄像服务部、航空技术信息服务部、服饰与面料服务部、现代交通信息服务部、社会保障服务部、媒体创意服务部等10家服务部,各服务部根据各学院特色进行开设、建立、承包,各具规模。 新能源信息服务部开展机器人进社区活动,展示了机器人作品“大螃蟹”的壮人之举,为孩子带去生动一课,掀起一股“科技热”;网络信息服务部则为社区老人带去了上网知识,让独居老人也能透着屏幕了解到社会更新更快的资讯;节能与环保服务部则是将环保动力节能小车的制作搬到了社会活动室的现场,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社区孩子都完成了小车的制作;摄影摄像服务部将摄影发展史、相机构造、摄影构图等知识带到现场,在社区居民现场的摆弄中争做摄影爱好者;航空技术信息服务部为居民带去了飞机飞行三阶段安全知识,打消了大家对于飞行安全的担忧;在服饰与面料服务部的活动中,各式中国结都不在话下,葡萄结、蛇结、盘长结都让居民称为心灵手巧的盘结高手;现代交通信息服务部的志愿者们在台风来临前夕,宣传防汛防台专题知识,即使讯情来袭,市民也能有序做好出行、应急、逃生的准备;社会保障服务部为居民们带去了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的咨询;多媒体创意服务部在社区开展了动漫主题的纸膜制作活动,激发学生对于多媒体的兴趣。 向居民传播科普知识、推广科技成果,并结合专业特色提供定点服务已经成为了志愿者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的常规活动,各服务部的科技知识已逐渐成为了市民对于文化的需求。 (陈文琼) 我校在2012年“深圳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中荣获佳绩 8月5日至10日,在基础教学学院江开忠老师指导带领下,由化学化工学院学生郭鑫、孙丽杰和李光明组成的数学建模代表队,奔赴深圳参加2012年“深圳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数学建模代表队在众多高校的论文及答辩中脱颖而出,与清华大学并列分获得D题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复旦大学获一等奖,国防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西大学分获三等奖),并且于8月7日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深圳大学等6支参赛队一同接受了深圳特区报的专题采访,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本届“深圳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共有A、B、C和D四题,每题素材均来自于实际问题,其难度均高于每年9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赛题。第一阶段是论文评选,每题由各校推荐一队,每题再由各省市推荐一队,最后由全国组委会为每题选出一半参赛队参加在深圳举办的答辩会。第二阶段是论文答辩,通过45分钟的答辩,最终由组委会评出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二队,三等奖三队。 教务处、基础教学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对我校建模代表队参加今年的“深圳杯”数学建模夏令营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基础教学学院院长张子厚老师、教学副院长李路老师对参赛队在论文写作、汇报答辩等各个环节上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不仅在赛前安排基础教学学院建模教练组老师答疑解难、提问演练,而且在答辩期间多次打电话关心参赛队员的身体、心理等各方面情况,鼓励队员放松心态,充分展示工程大学子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教学学院李路老师在2011年指导的数学建模代表队,荣获首届“深圳杯”数学建模夏令营A题第一名。我校连续两年在“深圳杯”数学建模夏令营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基础教学学院在开设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做的工作,也激励着我校学生在今年9月份的全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江开忠) 第三版 序 上海市育才奖是为鼓励长期从事高教事业,并在高教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于1995年设立。上海市育才奖的评选奖励活动,对于提高本市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调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性、推进本市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厚积而薄发 ——“2012年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张子厚老师事迹 张子厚:基础教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讲授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等课程。长期从事泛函分析、优化理论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研究, 教学:上课,批改作业,一个不能少 “我的才智是帮助学生增长才智,我的理想是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基础教学学院院长张子厚老师,凭借对学生深厚的爱,让他对教学工作从不懈怠。 虽然身兼众多职务,但是张子厚老师最看重的还是教学。他每学期都承担教学任务,先后教过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等课程。尽管教学内容烂熟于胸,但他仍认真备课,即使在工作最紧张的时候,也会亲自给学生修改作业,多年来,从未间断。张老师一周两次,每次三个小时,给80位学生逐题修改作业,还将每位同学的作业成绩做记录,对学生的成绩了如指掌。在学生眼中,他是一名严师,耐心,细致,从不拒绝学生的任何提问。对一些学习成绩略逊的同学,张老师更是不计时间,不图报酬地给他们补课,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作为我校数学学科的带头人,张子厚老师为数学学科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主持完成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项;主持完成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一门;主持校级精品课程概率统计。作为主要成员编写的高等数学辅导与测试一书,在校内外广泛使用,收到良好效果。 基础教学学院的数学建模团队,在国内小有名气,张老师说,这不是偶然,也缘于平日的积累。学院利用上海市相关部门的大学生创新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在张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近五年来,我校数学教师指导的学生共获得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美国数学建摸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深圳杯”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第一名和第二名。 科研:挤时间,重积累,精雕细刻 “大学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还要注意自身的学术水平。”这句话,张老师不但说到,而且做到。 由于平时的管理、教学工作繁重,张老师只能挤出节假日来搞科研。而且,他坚信,成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沉淀,他发表在国际逼近论方面顶级刊物J .Approx Theory杂志上的论文,足足酝酿了7年。为了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他48岁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在科研上,他长期从事泛函分析、优化理论和社会保障的研究,并取得创造性的系列成果。任教授以来,共主持和作为主要参加人,在研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几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及应用》等三项,主持完成市级科研项目两项。迄今为止,共发表论文60多篇。尤其是任教授之后,在J .Approx Theory 、Nonlinear Analysis、Appl Math and Mech、Abtrac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J.function space and application、数学物理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南开大学学报和厦门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被SCI收录7篇、EI收录5篇,并任美国著名刊物《数学评论》的评论员和多家国内外著名刊物审稿人。 同时,张老师还非常注意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经过精心培育,已形成一个以他为核心,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优化与控制科研团队,并取得一系列突出的研究成果。 管理:挖掘每个人的特点,欣赏每个人的优点 作为基础教学学院的院长,张子厚老师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他抓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抓学科建设,努力提升学院的学术水平;抓队伍建设,精心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他根据工作要求,承上启下,既很好地贯彻落实学校对工作的各项要求,又充分反映和解决基层出现各种问题。出色地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为学校的发展、稳定和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 (才巍) 功到自然成 ——“2012年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吴训成教师事迹 吴训成:汽车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讲授汽车理论、汽车底盘构造等课程。参与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申报及实施工作。 科研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阶梯 在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吴训成老师的心目中,教学的地位,至高无上。 如何让枯燥的工程课程,生动起来,吴老师做了有益的尝试。例如汽车理论这门课程,以往学生们对它的印象是“重要”但“乏味”。吴老师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提出了被学生广泛接受的独门授课秘笈:编就大量练习题,题型各异,同学们通过做题练习,掌握课程的知识体系;上课时,PPT的文字生动,插入动画、视频,深入浅出;引进MATLAB编程语言,使复杂的计算,简单化、趣味化,便于学生接受。 经过吴老师的不懈努力,“汽车理论”获批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此外,吴老师还承担了“交通运输”和“车辆工程”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的工作,其中,“交通运输”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对于科研,吴训成老师见解独到。科研要走下神坛,为教学服务,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坚强后盾。他带领团队做汽车变速器方面的研发工作,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让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尽快掌握工程技术要领,在讲课的时候,不再照本宣科,而融入自己的体会,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提问,游刃有余。在他的带领下,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获批为上海市级教学团队。 让工程师培养工程师 很多同学说,上吴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讲课从不总是站在讲台上,而是经常站在学生中间,与他们交流。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吴老师还讲在工程实践中会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案。凭借深厚的工程背景,他知道,什么知识对学生最重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的教学理念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谋而合。因此,吴老师在承担教育部“卓越计划”的申报工作时,制定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方案,车辆工程专业获批为“卓越计划”首批试点专业。 申请成功了,如何对接?吴老师提出:用工程师培养工程师。在他的7人工作团队中,4人有工程背景。但是,这仍然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他将目光投向企业:输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教师的工程素质;协助企业开发项目,促使产学研一体化。吴老师认为,系统的工程教育不能拘泥于课堂,拘泥于书本,而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这样培养成才的学生才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牵手企业产学合作 让吴老师最欣慰的,莫过于在企业遇到自己教过的学生。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条件,吴老师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假期。几年来,每值暑期,他都坚持走访所负责的上海的所有产学合作教育单位,在看望学生的同时,加深与企业的联系,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促进学生的就业。承担并完成了我校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联合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申报工作,加强了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等上汽集团下属企业的联系,为实施车辆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企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基本保障。目前,2010级112名“卓越计划”学生和2011级148名“卓越计划”学生已经在企业进行了认知实习企业实践教学。 吴老师还一直致力于推进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工作,基于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展了校企双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实施“卓越计划”学生在企业完成实战性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奠定了基础。(才巍) 工程大欢迎你 秋风送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新生报到。新生在网络上热议入学二三事,满怀对于新学期的憧憬;老生则在迎新现场送上志愿服务,满怀对于新生的关心。工程大欢迎你,是你们为工程大又增添了新鲜血液;工程大欢迎你,是你们让一级级的学生承担起了学校文化传承的使命。 我校2012级新生情况量多质优 2012级新生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校园有了更多的生机。据招办统计,本届新生生源有了大幅提升。我校上海市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分别为416分和405分,比上海市二本文理科分数线分别高出37分和63分;本届外省市新生,如安徽、山东等生源分数线超过当地一本分数线,其他外省市学生都以高出二本录取分数线许多的成绩报考我校;学校与产业经济合作的多个专业收到应届高中生的热捧,机电、电气自动化、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都是热门报考专业之一;艺术类招生情况也异常火爆,填报志愿人数为招收人数的两倍左右。 较之往年,由于今年高考改革,取消了综合科目的考试,加之今年生源数量的下降,全市文理科分数线均有所下降,无法满足招收新生数量成为了难题之一,但我校却顺利圆满完成招生计划,并超计划完成。学生的追捧是对于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有力体现,报到现场家长的肯定和配合也充分表明了家长对于学校的认可。 自行车志愿队组成校内“小短驳” 为方便新生从地铁站到校园,学校与巴士公司组织50余辆大巴接送学生,送至学生宿舍园区外;而学校团委组织100人的自行车志愿者对往返于宿舍园区外与寝室楼之间,形成“小短驳”。 志愿者统一着装——白色t恤,红色志愿者帽,车前一面小红旗,车后用两条挂绳和一块三夹板形成“临时后备箱”,配备整齐,精神抖擞。 “别看这几步路,扛着被子也挺沉的。”迎新自行车志愿队负责人金祎臻坦言,报到日新生行李往往较多,没有轮子的行李不易搬运,“迎新志愿者应从新生的角度出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该有我们志愿者。”此举不仅为新生带来便利,更让新生提前感受了学长学姐的关爱,同时也防止了以营利为目的三轮车辆趁虚而入。 易班网24小时在线为新生答疑 学生处联合机械工程学院和航空运输学院依托易班网,为入校新生答疑解惑。4位老师和40名学生从八月初开始,保持24小时在线状态,至今已经回答了500余位新同学的问题。 新生提问涉及方方面面。如,想了解住宿情况的——“提前去学校能不能住宿、有没有招待的地方”、“能不能申请换宿舍”、“宿舍里的租赁箱是什么情况”;有询问上海冬天气温情况的——“冬天冷不冷、最低气温是多少”、“需不需要带棉袄”;有问军训情况的——“军训要训几天”、“录取通知书上有关军训的表格该怎么填”。还有其他如,学校发的手机卡怎么激活、开学后需不需要迁户口、学校是否要求上自习和早操等。 除主动解答学生疑问,校学生处还在易班网上开通微博,发布新生小贴士,告知新生入学的注意事项,包括:“不坐黑车”、“注意随身物品的安全”、“不要轻信推销”和“保险箱尺寸”等。 (文琼) 第四版 新 季 陈玲玲 熙熙攘攘总是九月的写照,因是开学的盛季。 看着家人陪伴的新生大包小包的往来,想着自己初来的迷茫,一切都是新的,总想对所有的事情都了解个透。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恍如自己昨日才是新生,今日却便是前辈级的了。虽然成长是必须的,但感慨年华的逝去是应时而感,自己更为新生的到来而欢喜不已,也许他们对于大学的憧憬亦如当时的我们。 在如此的新季,军训是不可或缺的。看着他们的入营仪式,浩荡恢弘的气势可谓壮哉,一股子浩荡之气于胸间久久萦绕。晨曦朝露之际,同他们一起出发,开始着新的一天,相处这几日,自己也感觉年轻不少。想起自己每每若军训,便是晴天,挥汗如雨是必须的。幸好如今算是阴雨天居多,新生们不必太累,可还是不少的新生受不了。在领导们的问候下,他们一直坚持着。学校的生活不如在家里的舒坦,何况是军训,教官的严苛也是为新生好,也许日后也是甘之如饴的回忆。 而此次,对自己也是一个新季,一个自我挑战的新季。协同老师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尽管自己的经验实在是浅薄,担心对新生帮助不周,但心中拥有的希望,是给自己挑战自我的信心,人生才会充满活力。也记得曾经的美国甲骨公司总裁拉里·埃里森说过,生活中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挑战永远在前方。自己也是很想多经历新的事情,尝试了也才知道努力后的自己到底会如何,多于自己的锻炼也是极有好处的。每天随着新生日升而起,踏着星辰而归,日子实在过得充实。 在这个新季,以不同的角色面对,每一点滴不经意的发觉,心里灵也得到不一样的触动,自会有不一样的情感。 谨以此文献给云端支教队所有队友 陈园园 褪去高中时代的青涩,站在大学第一个暑假的当口。我,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因为这样的思考,我毅然报名了学校去云南的支教活动。希望这次活动能让我平淡了二十年的暑假在今年于众不同! 当我们一行十五人一起背着沉重的登山包踏上去昭通的火车。我知道,这次的远行对我而言不是一次旅行,而是一种历练。我心里承载的责任应该和我身上的包袱一样重。我所背负的除了我的行李和物资,更是对山里孩子的一份承诺和希冀!想到山里艰苦的生活环境,去之前我甚至都下了壮士英勇就义的决心。然而,后来的日子告诉我,我的忧虑是多余的。这次远行,对我而言绝对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旅行,是一场纯心灵的旅行,一场值得我铭记一生的旅行。 永远都无法忘记,当我们这群在平原长大的“大孩子们”第一次踏上那片重峦叠起的山区时的兴奋。更无法忘记,我们滚烫的兴奋劲被更加酷热的骄阳慢慢蒸发的囧像。那条近三个小时的山路真的好漫长,长得像是一辈子也走不完!同样还是那条山路,当我们离开桐梓小学时,它竟又变的那样的短。我是多想能在那条孩子们每天上学经过的山路上多走一会儿。这样,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上学时匆忙赶路的呼吸,和下学时因满满的收获而发出的如铜铃般清脆的欢笑声…但是感觉没怎么走,路竟到了尽头…… 谢兴意,小黄敏,四大金刚,刘小妹,彭得银,彭得钱……数的过来的孩子们,数不清的故事和感动!永远都没办法忘记你们怯生生却又无比想靠近的眼神;没法忘记他们给我折很精致的百合花时脸上却露出羞涩憨厚的表情;更没法忘记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放学,你们搁着山坳,大声的喊着,“园园姐姐,别忘了我!”那响亮的声音回荡在山海里,更回荡在了我脑海里! 是这群孩子们给了连我自己都忘了多少个的“第一次”!第一次收到“告白信”;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开家长会;第一次现场主持节目! 一天的准备时间,一场一个小时的演出!当时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没有灯光投影,没有才华横溢的演员。只有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毫不花哨的节目却赢得阵阵喝采!因为每一句话,每一首歌,每一支舞都是我们教学的真实写照,都是我们在一起经历的生活,都是我们的感动!我不会因为时间紧没有准备节目串词而紧张,因为面对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们,我的伙伴们,我有说不完的话! 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欢快的身影,可爱纯真的笑脸,表演时的音乐,都会被这个匆匆而过的夏天收走。但我的无悔青春才刚刚开始!谢谢你云端,给了我一个这样值得珍视的起点! 五味的军训 徐邹娇 坚持是为了成就一种气节,坚强是会为了证明一种精神,不放弃是为了完成一段记忆,军训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五味时光。 酸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印证了今天我们三营一排的军训生活。简简单单的起步,却让我们频频出错。于是我们的教官不断地让我们重复着一个又一个动作。可没过多久,我们的姑娘们感受到了高强度训练带给我们的辛酸。身体开始了抗议,眼前原本多彩的世界似乎也成了黑白两色。许多姑娘由于穿了并不合适的军鞋,脚上早已磨出了水泡。但坚强的她们硬是咬着牙,挺了下来。随着训练时间的加强,我们的脚底开始发麻,小腿有些抽筋,腰板生疼,任凭豆大的汗珠挂在额头,却没有伸手去擦。因为我们要遵守严格的军规。 此刻,我们能感受到就是酸。眼睛是酸的,胳膊是酸的,腰是酸的,大腿是酸的,坐着也是酸的,站着也是酸的,连我们的心也是酸的.....可是我们的姑娘从未放弃过,我们巾帼不让须眉,我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去迎接挑战。我想说,三营一排的姑娘们,你们是好样的。 甜 说起军训,人们似乎总是喜欢把它和艰辛相伴。殊不知,我们的军训生活就像五彩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我们的军训,因为有了一位幽默的教官显得别有滋味。 去训练场的路上,他会用军歌代替单调的口号,我们踏着军歌的调子,走起路来分外的带劲。休息的时候,他会像个孩子一样带着我们与二排拉歌。我们排,都是女子军,刚开始由于羞涩都喊不开,但在教官的循循善诱下,我们放开了嗓子,训练场上我们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是我们那可爱的教官,让我有试比天高的勇气,让我们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青春激情。我们的姑娘们都因为有这样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官而自豪。 苦 余秋雨先生,有一本《文化苦旅》,讲的是他走过千山万水,走访世界古老文明的艰辛。我想我们的军训也不亚于是一场军训苦旅。而军训也必然少不了苦的调味。飞舞的蚊子,流淌的汗水,构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但我们依旧用高昂的叫喊声,挺直的身板来回答。汗水在肆意的流淌,士气却不断的高涨。 我们五味的军训生活。像一本书一样值得我们细细的咀嚼。鲜花凋零还有绿树,绿树落叶还有青草,青草衰老还有我们,依旧在青春的战场上飞扬。 最美战友情 最真同学情 栗孟杰 在这个秋意阑珊的夜晚,采一束月光,伴我书写些许心得。 今天,军训休息时,一辆红色汽车开到我们的场地。一分钟后从车里走出一名又高又壮的男子。他看到我们教官兴奋的大叫一声。我们教官也连忙朝他走去,两人激动的抱在一起拍打着彼此的背,热泪盈眶。休息结束后,他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看着车子飞驰而去,一瞬间没了影踪,教官眼里充满留恋。之后教官告诉我们那个人是他去年刚退役的战友。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教官的一切动作与表情。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故事,但我真的能够感受到他们那份感情,不是手足胜似手足。 就像如今正在进行军训的我们。开始时,对周围的同学的了解像一张白纸,平整干净,没有半点印迹。但随着军训的进程,我们一起眯着惺忪的睡眼,一边穿外套一边急匆匆地跑到楼下集合,一起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一起忍受教官的“摧残”,相互打气,成功地完成每个动作任务,一起沿着学校跑道意气风发地喊着口号去食堂吃饭,一起……现在,那张白纸已不是最初的模样,它已经成功地被我们描绘出或轻或重,或清淡或浓重的痕迹。我们日益熟悉彼此,愈加了解彼此。有人说过要永远记住那些陪自己哭过的人。我想说,也不要忘记这些陪自己流过汗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相遇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愿每个人都能持一颗善良的心,不管未来会有怎样的平湖烟雨,要是什么样的岁月山河,都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分情感。 历史的把戏?随他去吧 王志豪 百年前的八国联军用炮火和鸦片打开了中国国门,对于国人而言是耻辱。而今时间的流逝,国人对英法等国不仅是看好,甚为崇拜,他们早已忘记历史的伤疤。 现今依然健在的二战老兵仍能回忆起日军在华的强抢暴掠,现在街头巷尾都有日本的产品,影视,饮食,文化。是时间让国人淡忘那些过错。 中国是个强国,是因为经受了足够多的伤痛,也吸取了诸多教训。 回过头想想,联军、日军侵华是他们做为小国的根本思想,这也突显了他们的自卑,才贪婪的抢夺一方水土,来掩盖,满足自卑的心理。 在这太平时代,没有办法通过战争来让这种心理得到安慰,所以只能抢个端午节什么的…… 而我们不必成为愤青,因为中国足够强大,在这个屏障下我们才自由散漫…那些愤青多数是凑热闹,真的热爱祖国的是少数吧…… 我们其实可以更注重自身的培养和保护。就我个人观点,在保护一些快消失的手艺或艺术的同时,更多的,应该鼓励年轻人创新,在外国人眼里的文化大国的基础上加入标志性的突破,而不是去山寨I Pad。 历史有它的选择性,淘汰性,任何伤痛,牺牲,得失都会随时间淡去,变得不那么沉重。 一定在不久的未来,国人说起曾经高丽人抢了我们的端午节时先会说:啊?真的假的?然后只会去嘲笑他们以这种低劣的手段来得到自我满足而没有了愤怒,就是因为历史又一次带走了我们的痛…… 致敬爱的教官 尊敬的教官: 白驹过隙,一转眼军训已接近尾声。 当我们怀着憧憬,揣着不安,踏进神秘美丽的大学校园时,我们迎来了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军训。 面对军训,我们只能一字——“忍”。有句歌词说:“唯有经历最深处的痛,才能换来最夸张的东西。”军训能战胜自我,加强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也许是人生的转折点,有严明的纪律,端正立场,拥有积极向上的高涨暖情,更准地审阅自己。而这正是教官你们教授于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还记得刚刚开始军训的时候,我们犯了好多错误,做小动作不喊报告,让您很生气。其实,不是我们爱面子不喊,只是还没有习惯。您看,现在大家做小动作不是都喊报告了吗?看我们的动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了吧! 古语有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寒霜来。教官们,你们不正想我们像宝剑、梅花那般。你们虽严厉,但却有一颗赤热的心,在训练场上是一位严父,在课余时是我们的一位朋友,我们一起唱歌《唱那一首天上的歌》;我们一起诉说,彼此交谈各自的经历;我们一起留念,在画面定格的一瞬间,留下了我们走过美好的见证! 虽然短短的军训生活快结束,但你们带给我们的那种“军人精神”,我们定会铭记于心。怀着对您敬佩、尊敬和崇拜的心情,在此,深深地向所有教官奉上一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士兵 2012年9月10日 中缝 六个便利服务联盟LOG0设计 近日,我校组织参加上海市长宁区“六个便利服务联盟LOG0设计”的活动。经评审,最终6件设计作品参加最终决赛评审会,6件入选作品均为我校学生完成,最终方案将投入实际使用。 本次活动是我校设计专业学生学有所用、服务社会、服务长宁的一个实践亮点,学生在参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对自己未来学习的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并且加强了服务与奉献的意识,也是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党员导师计划中一颗丰硕的成果。 (艺术设计学院) 2009级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赴美训练 9月6日上午,飞行技术专业0814091和0914092部分学生启程赴美国IASCO航校进行为期一年的飞行训练。国外飞行训练是飞行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国内修完全部理论课程并通过国外航校面试后,方可出国训练。截至目前,我校2009级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已有50名学生通过面试,他们分三批分别赴美国IASCO航校、Hillsboro航校以及Transpec航校进行飞行训练,今天是首批共32名学生出国。(顾滢) 西部志愿者高磊向新生作专题报告 9月2日,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服装学院西部计划志愿者、研究生党支部2009级硕士研究生高磊同学作为党员代表向2012级新生作“响应时代号召,奉献祖国西部”的报告,讲述了他一年来在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援疆指挥部参与援疆工作的志愿服务经历。此次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西部志愿者的活动,也让同学们领略党员先进性的风采,好男儿志在四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中国共产党党员!(郑艳) 社会科学学院暑期走访产学合作单位 为更好的加强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推进和监督学生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暑期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范君晖,辅导员张强、梁志平一同前往松江区岳阳街道学院合作单位百姓义工为民服务中心进行走访。范君晖老师希望学生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学会处理突发事件,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也希望用人单位能够严格管理,与学院一起共同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范文越) 师生见面会暨产学合作签约仪式 9月4日,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2012级师生见面会暨产学合作签约仪式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隆重举行。 在师生见面会环节,韩方院长金锺琪教授对2012级新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成长;院长唐幼纯教授激励大一新生们能在大学四年中努力拼搏,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在产学合作签约仪式环节,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与上海博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产学合作战略协议,设立“游戏设计达人”奖学金。 (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