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以卓越工程教育为引领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月11日下午,学校2012年教学工作会议在图文信息中心志宏堂隆重召开。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副校长孙培雷、陈力华、程维明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孙培雷主持,各学院领导、系室主任、教师代表、实验人员、辅导员、学生代表、校教学督导专家和机关科级以上人员出席会议。 2012年校教学工作会议是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教委“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的背景下,在教学质量月活动期间召开的一次重要教学工作方面的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以卓越工程教育为引领,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会议首先对获得省市级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奖荣誉的教师和国家级、省市级大学生各类科技活动和教学竞赛的学生进行了表彰。 副校长陈力华作了题为“强化办学特色 高度重视质量 培养卓越人才”的工作报告,报告从学生规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课程资源和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教学教改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就业情况、教学条件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和教学经费投入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提出应继续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高度重视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培养卓越人才。 教务处处长鲁嘉华作了题为“我校当前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和改进举措”的发言,对我校当前教学工作如何适应由知识传授为主向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培养方案如何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实践教学如何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等方面的学校教学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若干举措和设想。 校长丁晓东作了题为“以卓越工程教育为引领,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题报告。丁晓东校长在报告中指出:一、要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本科教育是学校传统的优势、现实的重点、永远的根基,教学质量是本科教育质量的核心;二、注重卓越工程教育的引领作用:卓越工程教育是符合学校发展定位、体现学科特色和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卓越追求和要求,大力推进卓越工程教育也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三、清醒认识教学工作的不足:与国际院校相比教师投入教学的精力不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缺少研讨式教学方法等;四、关注提高质量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实行教授团队承担本科教学,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开展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开展个性化教育,不断追求卓越。丁晓东校长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增强学校竞争能力的根本,是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需要广大师生员工自觉的共识和自主的行为;需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需要大家继续发扬五种精神,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在讲话中指出:2012年教学工作会议要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将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转化为教学工作的实际任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滕书记希望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下阶段学校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滕书记要求:一、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坚持特色办学,聚焦“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强内涵建设,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的主线;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教学中心地位和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深刻认识巩固和加强教学中心地位的重要意义。 本次教学工作会议将进一步统一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提升教学水平,以卓越工程教育为引领,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何法江) 我校党代表滕建勇同志出席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 5月18日,上海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隆重举行,共793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到会,我校党委书记滕建勇作为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参加了大会。俞正声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题目是《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报告从“过去五年的工作”、“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等方面做了阐述。 这次大会主要有五项议程:一是听取和审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的报告;二是审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三是选举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四是选举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五是选举上海市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这次党代表大会是在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上海今后五年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校团委组织各学院学生党员、团员青年代表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收看了电视直播。(宣传部) 我校应邀出席全国“创先争优主题案例征集座谈会” 近日,我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勤应邀在北京参加全国“创先争优主题案例征集座谈会暨颁奖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和辽宁党刊集团联合举办。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王秦丰同志、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傅思和同志、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同志等领导出席此次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党员导师计划”从全国6000余个案例脱颖而出,被评为2011年全国创先争优党建优秀案例。会上,获得最佳案例和优秀案例的六个单位作为代表进行现场典型经验交流,我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同志代表学校党委作了题为《探索推进“党员导师计划”,引领青年师生健康成长》的交流发言。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同志就我校“党员导师计划”的主题设计、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三个方面做了交流汇报。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教授和辽宁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储霞教授对本次创先争优主题案例征集活动进行综合点评,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王秦丰同志传达了李源潮同志“创先争优案例征集活动搞得很好,要积极宣传推广这些先进典型,使之起到示范作用”的重要批示,并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掌握主动权、抓好引导权,积极发现、宣传、推广和运用这些典型案例,为传播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成果搭建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用典型经验带动示范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先争优党建案例获奖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对党委副书记褚劲风的发言作了全文刊载。(组织部)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育教学改革 ——市教委副主任印杰来我校作专题报告 5月18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B301会议室召开2012年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应邀作“本科教学质量与教育教学改革”专题报告。校长丁晓东,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褚劲风,副校长孙培雷、陈力华、程维明、史健勇出席会议,报告会由校长丁晓东主持,全体中层干部、系主任、高职称教师、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出席会议。 印杰副主任从“大学功能的演变及大学与社会发展”、“大学功能体现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十二五上海高等教育发展整体思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大学功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上海高等教育的现状、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任务。 印杰副主任从大学功能的演变及大学与社会发展谈起,根据自己多年从事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丰富经验,结合国内外众多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交流了个人心得体会,指出学校应该发挥比较优势,选择重点发展的学科以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突破口,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建立完整、有效、及时的质量评价体系,并落实到学生的培养、教学环节和评价环节中,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等。 丁晓东校长要求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牢把握学校发展机遇,学习落实校2012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提升教学水平,以卓越工程教育为引领,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何法江) 第三届国际职教大会代表参观高职学院 5月16日下午,出席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代表来到高职学院进行参观交流。来自世界各国的教育部官员、职业教育专家等近40人组成的代表团参观了学院的教学和实训场地,并与教学管理人员、系部教师进行了沟通交流。高职学院党委书记柳如荣、副院长胡宁、许锦彪、田盈耕等院领导陪同参观。 副院长胡宁对代表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对学院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后,代表们分为两组,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分别来到实训中心、技能楼、商品储运与配送中心现场参观学生实训,代表们仔细听取了相关人员的介绍,并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同院方人员进行了探讨。数控铣床、三座标测量设备等仪器引起了代表们的广泛兴趣。学院先进的实训设施、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看到学院拥有众多世界先进的实训设备,许多代表竖起了大拇指,并希望有机会能与学院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阿富汗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里的学生能接受到教师那么近距离和长时间的手把手教学,这批学生一定能成为中国未来职业教育的生力军。 据悉,以“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于5月14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合作举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与会期间,来自117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和72个国际组织的800余名代表进行了研讨交流。(吴薇薇) 大字新闻 ●我校学生作品在第七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中喜获佳绩,一等奖一组,三等奖两组,优胜奖四组,获奖项数在全市参赛院校排名中位居第4位。(科研处) ●机械工程学院四支参赛队伍在第一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中全部获奖。学院杭鲁斌老师指导的作品“一种旋拧、胶封多模式封袋机”获二等奖,张春燕、金晓怡老师指导的作品“可伸缩式自动转向电视机挂架”及“一种自动分类的垃圾桶”获二等奖,张敏良、黄晓波老师指导的“踝关节空间运动及足部按摩器”获三等奖。 (潘春林) 第二版 我校与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开展合作洽谈 5月17日,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钱啟增、书记韩国山、北京通用航空科技研究院(筹)常务副院长石志远等一行来到我校,就委托继续教育学院开展通用航空人才培养进行了洽谈,洽谈会在松江校区行政楼208会议室举行。校长丁晓东接见了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来宾,副校长史健勇、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姚黎明、校办副主任叶峰、航空运输学院副院长贾慈力等参加了双方的商洽。 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一行参观了松江校园,对校园的环境和设施高度赞赏。会谈开始后,副校长史健勇先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模式,希望在目前合作基础上,把培训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钱啟增介绍了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的基本情况,该基地是一个以飞机组装、销售、维修、运营、机展于一体的航空园区。钱主任表示,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潜力巨大,对通用航空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大。产业发展,教育先行,基地希望与工程大合作共同发展通用航空。双方就合作开展飞行技术、航空器械维修、航空经营管理、空中乘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达成一致,并对合同进行了认真商讨。 校长丁晓东在接见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来宾时指出:我校在城市交通运输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特色,希望以此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校在通用航空方面的培训和人才培养,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引进优质国际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我校航空学科和专业。 (陈羽) 学校召开二○一二年财务工作会议 5月14日上午,学校财务工作会议在行政楼B301会议室召开。校长丁晓东,副校长史健勇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史健勇主持。各院、部、直属单位负责人、办公室主任、科研秘书,各处、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由财务处处长薛蕙介绍2013年预算编制的总要求与形势背景,随着市财政拨款机制与支付方式的深化改革,财政预算资金实行“国库单一账户支付、零余额和公务卡”等重大改革,对学校的预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校长丁晓东在会上对2013年预算编制工作作了动员讲话。首先针对财政拨款机制与支付方式的重大改革,丁校长将其归结为“0、0、0、1”,即零基预算、零余额拨款、零余额账户、国库单一支付(政府转移),而支付方式的变革更加体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更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快速适应财政新要求和新变化。其次,对新形势下2013年预算编制工作做了动员,指出预算编制的目的是促进学校发展,是“卓越引领,提高质量”的保障,强调各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要提高自身财务素养,懂财务、会用资金,还要用好资金,大力推动学院和学校的科学发展。 副校长史健勇在会上指出财税体制改革,院、部、处、室要加强学习,站在学校、院部发展的角度,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加强和完善专项项目库的建设和充实。各院、部对于1-5月预算执行情况要引起重视,加强预算执行力。 财务工作动员会后,财务处就2013年预算编制及个人所得税进行了专题讲座。财务处处长薛蕙对2013年预算编制做了具体、详细的培训,包括预算编制的基本程序、编制具体内容介绍以及对2013年部门预算编制的注意事项、编制要求等进行了布置安排。 财务处庄亦圣老师作了题为“个人所得税专题”的讲座,从个税计算方法、我校个税计算构成、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如何合理避税等方面介绍了教职工关心的个人收入申报方面的热点问题。 本次财务工作会议围绕促进学校发展,解决教职工关心问题为中心,加强了学院、机关对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具体工作部署有了明确理解,是将党代会“卓越引领,提高质量”思想逐步落实的重要载体。(财务处) 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5月15日上午,我校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五报告厅举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例会。校长丁晓东,副校长程维明,国际交流处相关负责人以及各学院、部、中心分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负责人和工作秘书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程维明主持。 会上,国际交流处常务副处长钱慧敏首先介绍了此次赴各学院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调研的基本情况,并通报了近期国际交流处的主要工作。 副校长程维明在总结此次国际交流与合作调研工作时指出,近年来各学院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学院依托学校国际交流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希望各学院进一步加强与海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巩固和扩大交流成果。同时,程维明副校长也对各学院下一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学院、部、中心领导要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规划与部署;二、继续充分利用学校已有平台,积极寻求学院自身平台,积极鼓励教授、教师、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三、进一步增强教师出国交流的考核,巩固交流成果,让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为学院的发展服务。 校长丁晓东对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发表讲话。丁晓东校长指出,教育国际化是发展战略问题,高校师生赴海外交流,接受世界文化的熏陶已成为世界的潮流,学校非常重视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当前,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时间紧、任务重,但发展形势较好,各学院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依托学校平台,发展学院自身平台,努力增强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特色。 最后,丁晓东校长提出,学院要在保持国家教育主权的前提下以跨文化教育为目标,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努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象和渠道。同时,在今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首先,要大力拓展工科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次,紧扣目标推进工作,结合院校两级管理改革,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学院的主动性、教师的自发性和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以合作办学推动教学改革,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充分利用海外教育和教师资源来提高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国际交流处) 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研究生代表团来访 5月14日,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机械与制造工程系Warren Yu教授与Ben Baliga教授带领该校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代表团一行20人来我校访问。副校长程维明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五报告厅会见了来访客人,并与两位教授及研究生代表团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交流。参加此次座谈的还有国际交流处、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副校长程维明首先向到访的客人表示热烈欢迎,向首次到访的研究生代表团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总体情况。他指出,我校与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的双边交流日益深入、频繁,合作领域日趋扩大与深化,衷心希望两校教授能积极推进两校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在具体领域的合作交流为两校师生搭建良好的学术、科研平台,为两校的课程、学生及教师的国际化发展作出贡献。 会谈中,教务处处长鲁嘉华介绍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7种能力(简称“7C”)及优秀大学应拥有的7个方面(简称“7S”)。学生处处长王明复重点介绍了我校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办学特色。两位处长的介绍受到了研究生代表团的高度赞赏。 Warren Yu教授与Ben Baliga教授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研究生代表团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产学合作等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并就以上领域积极踊跃提问,在交流环节中研究生代表团进一步增进了对我校的了解与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是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师生代表团第四次来沪交流,我校自2009年起,已经连续三年接待该校研究生项目师生代表团来沪参观、学习与交流,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加强两校的师生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国际交流处) 提升产学合作教育质量 建设社会主义特色大学 近日,校长丁晓东,副校长孙培雷在行政楼302会议室召开会议,调研学校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学生工作部(处)班子全体成员参与了调研活动。 学生处处长王明复从产学合作教育的历史沿革、工作学期的运作模式、基本内容、组织架构、管理体系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汇报了学校产学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和发展情况。 校长丁晓东在听取和了解具体情况后,指出:产学合作教育经过全校上下的努力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三十年办学文化的积淀,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要继续高举建设特色大学的旗帜,坚持高校办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坚持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走产学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坚持把产学合作教育做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办学品牌。他强调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学期要从常规保障、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等三方面机制建设入手,全面提升产学合作教育的质量。 最后,丁校长针对产学合作教育提出两点要求:1、将产学合作教育全面纳入辅修专业,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产学合作教育;2、全面推行加拿大滑铁卢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实现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学期的完全滚动,将工作学期做成真正的一个“学期”。(学生处) 我校自考本科二学历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5月12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本科二学历2012级春新生开学典礼在新村路校区演讲厅隆重举行,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姚黎明、副院长杨国平、教师代表,以及来自上海各大学城的400多名学生出席了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由培训部主任顾建勤主持,顾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我校自学本科二学历培训教育的情况,教师代表复旦大学孙君明教授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鼓励同学们珍惜机会,挥洒热情和汗水,“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同学们的”!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专业10级硕士生孙鑫同学代表新生在会上发言,她感谢我校给予她这样一个学习机会,她来这里学习并不是为了拿一个学历,而是选择了一个就业率高发展空间大的热门专业,为使自身知识一天天增加,思想领域一天天拓宽,多学一门专业让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之路多一个选择。杨国平副院长指出,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科技高速度发展的时代,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而在本科二学历的学习过程中就是一个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过程,期待大家勤奋努力,收获累累!最后,姚黎明院长代表学校致辞,对400多名新同学来到我校学习深造表示欢迎,姚院长给同学们解释了“大学生”的新寓意,寄语大家“坚持”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解决困难,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求知的动力战胜困难,并祝愿同学们收获在明天。姚院长的讲话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开学典礼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继续教育学院) 美籍专家Jenny Kang来我校举行中美文化主题讲座 5月18日下午,一场题为“入乡随俗——中美文化差异纵谈”的讲座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特邀请美籍专家Jenny Kang主讲。校办和国际交流处对本次讲座的举行非常重视,给予精心指导。讲座前,基础教学学院院长张子厚和党总支书记卢柏龙与Jenny Kang进行了亲切交谈,共同研究探讨中美合作交流事宜。讲座由基础教学学院副院长刘晓民主持,基础教学学院全体外语教师及曾经赴美和准备赴美交流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Jenny Kang 是一位旅居美国30多年的美籍华人,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中美文化的交流工作,为我校的国际交流的开展作出了大量贡献。在此次讲座中,Jenny Kang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细节,对比了中美两大民族在礼仪、着装、饮食、送礼、约会、做客、法制、道德和课堂教育等诸多领域的文化差异,然后追本溯源,详细分析了这些差异的存在原因并提出了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跨越文化差异的解决办法。最后,Jenny Kang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在美国生活的小贴士。 随着我校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和国际交流工作的日益频繁,举办跨文化领域的学术讲座很有意义,有助于我校嫁接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本次讲座也是基础教学学院“教学质量月”的系列活动之一,加深了外语教师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有助于教师在对我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张冰天) 地震科普走进校园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四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午一点,由松江区科委主办,我校星火天文社承办的专题讲座“地震及其防御”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上海地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建军为我校大学生讲解地震形成原理和避难避险技巧。校团委书记茅华伟,团委副书记施韡出席了本次讲座。 王局长通过一些地震案例,将大家引入到本次讲座主题。他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以详实的资料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解答了同学们心中的疑惑。针对大学生群体,他着重介绍了地震波及其特性,这个平时大家可能认为比较专业的知识是判断地震大小、距离以及选择逃生方式的关键。王局长讲述了许多经验,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和“3·11”日本大地震后他去现场考察所观察到的细节,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亲身经历的几次地震时的感受,并介绍了一些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和避险急救措施。在整个讲座时间中,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认真听讲,做笔记。同学们纷纷向王局长提问题,王局长认真解答,也消除了同学们对“建设地铁存在地震危害”、“东海地震引发海啸”等一些疑虑和误解。本次讲座让在座学生“零距离”了解和感受了地震,也学到了如何急救避险的方法,学生们感到受益匪浅。 (团委) 第三版 强化特色 稳定规模 调整结构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 为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而努力奋斗 校领导传达党代会精神 老同志关注工程大发展 近日,校党委在新村路校区演讲厅召开了离退休老同志学习贯彻学校党代会精神大会,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党委副书记褚劲风,有关处室领导、离退休老同志等24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主持。 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了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会议精神,他指出第二次党代会回顾了学校过去九年的工作成绩和主要经验,深刻分析了学校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化特色,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核心是提高质量,要紧紧扣住“三步走”战略,不断推进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六大工程”。 校长丁晓东向离退休老同志介绍了学习党代会精神的体会,通报了机关作风建设、教学工作会议和卓越工程教育等学校近期工作,并从新空间、新标志、新平台、新基地、新模式等五个方面展望了学校的发展。最后,校长丁晓东希望离退休老同志继续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为学校多提宝贵意见。 离退休老同志们聆听了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关于学校党代会建精神传达和学校工作情况的报告,深受鼓舞,充满信心。离退休老同志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代会提出的任务和发展战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现代化特色大学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老干部办公室、退管会) 卓越引领 提升质量 共议学校发展 ——我校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 5月15日下午,校党委在行政楼B402召开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学习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副书记褚劲风,党委统战部长张伟林和副部长王勤出席了会议。各民主党派主委、委员、侨联主席、委员、党派成员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主持。 会上,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向大家传达了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精神,回顾了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主要经验,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明确学校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化特色、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校党委将努力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以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为学校的改革和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滕建勇同志指出,学校的发展需要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希望各党派、侨联组织能发挥作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服务,为早日把我校建设成为现代化特色大学而努力奋斗。 各党派同志围绕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这一中心建谏献策,表示要推进党派建设,以卓越引领、提升质量为目标,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己任,通过实际岗位工作,实现学校实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党委统战部) 2012年党建研究课题立项评审 5月15日上午,学校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2012年党建研究课题立项评审会。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褚劲风出席会议。校党建研究会全体理事,党办、组织部、纪委办、宣传部、工会、学工部、科研处负责人,各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以及全体课题申报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建研究会秘书长、党办主任王陈主持。 会上,29位党建课题申报负责人进行了立项答辩。课题申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涉及提高党支部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互联网与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研究、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研究、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研究等方面。 校党建研究会会长、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对党建研究工作提出三个方面要求。一是党建研究工作要以围绕“三个坚持”作为出发点。即坚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围绕党建实际;坚持以基层党组织活动为基础。二是要关注“三个切入点”。即在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大背景下,着重关注中央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要求;关注重大事件与学校重点工作的关系;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三是要关注“三个注重”。即注重调查研究;注重规律研究;注重学术研究。通过不断努力,逐步使学校的党建研究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对此次参加党建课题评审答辩的各个单位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党建研究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学校党建研究工作水平。(党委办公室) 党员导师沙龙热议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理念新潮流新途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领略创意文化的魅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党委日前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第五期党员导师沙龙,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花建作题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潮流、新途径》的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党委组织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组织员和党员导师代表参加,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主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让我们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到文化自强,全面提升核心价值观念,继续推进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愿景。花建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翔实的案例和精彩丰富的视频从“提升软实力,大力促转型——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和背景;开发新路径,形成新组合——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全球、中国、上海的文化建设情况,提出中国要建设全球文化强国,必然要提炼核心价值观念,以创新为旗帜,形成一体两翼的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即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以科技开发和资本运作并举,通过结合城市战略、传承开发遗产和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的路径,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动力,提升的文化软实力。随后,花建老师与大家作了互动交流,对大家的提问一一作了解答,对服装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参与上海城市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占据一席之地、做出应用贡献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作了讲话。她指出,花建老师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以世界的眼光、新颖的视角、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诠释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她希望各位党员导师结合自身工作,加强交流、学习和思考,寻求文化的创意和融合,提升工作的创意与创新度,认真发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使自己成为优秀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承者,为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党委组织部) 创先争优一人一事一例 搭建“志宏班党员导师”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依托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志宏计划”,通过健全和完善“导师遴选”、“双向选择”等制度,调动党员教师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志宏班党员导师”项目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形成特色鲜明的“菁英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领导重视,宣传广泛,踊跃参与 在校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以党员导师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生培养和学院中心工作紧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题会议讨论。同时党总支在各层面加强宣传,通过印发党员导师计划宣传小册子、召开党员导师座谈会等方式,让党员教师和学生了解党员导师计划,参与党员导师计划,激发党员教师的积极性。 “志宏计划”是化学化工学院2009年探索的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的培养模式,在一年级学生中通过自我报名、教授面谈、答辩的形式,从每年八个班级约230名学生中选拔出40名左右学生成立了“志宏班”,进入二年级可以跟随指导老师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提早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强化专业意识和专业认同感,这是早期志宏班成立的初衷,到今年已经有三届学生了。经过三年的积极探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培养特点和层次,从专业大型仪器的培训、研究资料的查阅和撰写等系列讲座的开展,到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再到实验的开展和高水平竞赛的参加等,甚至延续到毕业论文环节和研究生报考环节,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个微型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老党员老教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了专业引领和人生导航的作用。 二、打造党员导师团队,培养“菁英人才” 学院党总支积极筛选聘请“党员导师”,在带教学生的过程中成为他们的入党联系人和介绍人,调动党员教师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生党建中的主导作用,形成特色鲜明的“菁英人才”的培养模式。 党总支明确党员导师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举行党员导师受聘仪式,建立一支稳定的党员导师带教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的7名教授党员带领7名副教授党员和7名年轻的支部书记组成了7个“微型团队”,每个团队每年指导志宏班6-10名学生。党总支制定党员导师的“工作职责”、“管理办法”,建立“导师遴选”、“双向选择”相关保障制度,形成一定的党员导师的“激励机制”,带领大学生积极申报创新项目,在科学研究中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素养。 学院党总支为了更有序、规范的开展此项活动,还精心设计制作了“党员导师工作记录册”下发给每个小组,明确指出党员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并要求每个小组如实记录开展活动的情况,进一步规范对学生的带教工作。 三、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1、“党员导师”的选聘优化了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联系人的结构 以往在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班级中的党员发展工作基本落在党员班导师和辅导员的身上,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的组成相对比较单一。“党员导师”的选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的结构,更有利于全面考察和培养学生党员。 2、积极搭建了党员导师的带教平台,在发挥他们专业优势的同时,发挥党员导师的政治优势 在“志宏班党员导师”中,涌现出很多优秀老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如党员教授唐博合金老师,化学工程与工艺系教授,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的论文撰写、和学生讨论实验问题到深夜。党员教授王锦成老师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教授,是我院最年轻的教授,我院的“科研尖兵”,在繁重的科研工作面前,他仍然耐心指导大学生创新计划,义务为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方法”、“论文及综述写作方法”等专题讲座,指导学生考研、培养党员学生多名,他带教的学生在外文文献检索翻译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3、同学们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第一届志宏班40位同学在三年级就取得了很多成绩:13名学生光荣入党,13名同学公开发表论文,取得3项发明专利,37位同学获得奖学金,3名同学获市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24名同学参加志愿献血,15名同学担任世博志愿者,08级同学在“志宏班”的带领下45人报考研究生。 “志宏班党员导师”项目开拓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学生党员成为了学生中的学术骨干,学生中的学术骨干也发展成了学生党员。 (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 第四版 那何尝不是美 梁培峰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知己者容。”而这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却无人问津、倍受冷落,叹息没有高山流水般的知己,也惋惜空有一套靓丽的装扮,更加哀叹:人们缺乏发现美的心。” 那开着蘸有露水的圣洁的桃花,散发着怡人幽香的玉兰花,你是否欣赏过?那些迎着太阳便激情四射,热情洋溢的太阳花,你是否静心观赏过?盛开着五颜六色,令人心旷神怡的郁金香,你是否移步亲近过?温柔素雅的丁香花,你是否关注过?“出淤泥而不染,浊青莲而不妖”的荷花,你是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过?“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梅花,你是否被它的坚强不屈的折服?“有如旭日初升”的扶桑花,你是否顿悟而树立的远大的理想? 好吧,你可能无缘与这些娇艳的花朵邂逅,可是那傲骨峥嵘,庄重肃穆且四季常青,历严冬而不衰的松柏,你可正眼瞧过它?那挺拔秀丽,岁寒不凋,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的竹子,你可抬眼注视过它?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垂柳,你可举目赏玩过?这些树木必定是相伴于你左右,你是否搭理过人家?那俯拾皆是的大小叶黄杨和那遍地都是的小草,你是否移驾抚掌于手中过? 我想,有很少人注意和欣赏过这大自然的馈赠。人们坐在封闭的办公室里处理这复杂的事物;人们坐在风驰电掣的火车或飞机里穿梭于两地之间;人们以自认为是排遣的方式在酒吧或网吧里放纵自己。因为在这封闭的空间里,心也是封闭的,忘却了姹紫嫣红的花的世界;遗忘了那葱葱郁郁的森林;淡忘了气势磅礴的高山和那滚滚不息的江水。他们因缺乏钥匙——珍惜美的心,而使自己被枷锁禁锢着;因缺乏良药——感悟美的心,而使自己的心处于一种病态中;因缺乏火光——发现美的心,而使自己的心处于阴霾之中。也许在你因一个难题而困惑不堪时,看到那迎风笑的含笑花时便豁然开朗;当你无缘无故而被他人责备而闷气横生时,闻到那沁人心脾的栀子花香时,心中的不快便烟消云散;当你遭受挫败而意志消沉时,看到那黄色的菊花时便斗志昂扬,愈挫愈勇;当你面对前途一片渺茫时,看到那刺眼的枫叶时,便激情涌动,意气风发,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甚至你身处困境,想到那黄月季时,就感受到胜利的曙光;甚至面对诱惑时,想到哪正气清远的芝兰时,便悬崖勒马;甚至在你频遭厄运时,想到吉祥草,便信心百倍,无所畏惧。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美,只缺乏发现美的心。因此让我们敞开那道封闭心的门,去欣赏那阔远的风景,无论是白色的海棠花,红色的牡丹花,蓝色的八仙花;还是那锋芒毕露的剑麻,千娇百媚的桃花,富贵大气的富贵竹,令人愉悦的木棉花,又或是拿涓涓细流的小溪,急湍宽广的大川,挺拔飘逸的高山,秀气迷人的世外园林,都会使你抑郁的心变得阳光,愁眉不展的脸庞变得满面春光,那口憋在心房的闷气得以排遣。让我们敞开心扉,去感悟那春暖花开,去领略那无限的美景。 心中有梦想,哪里都是天堂! 廖 原 在距离高考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一直迷失着。曾经,在将近18年的人生里,高考就是我的人生目标,是一切!不管怎么失败怎么受挫,都没想过放弃。本以为离开高考就是天堂,却没想到陷入的是一片黑暗,这种黑暗着实的让人感到害怕,我甚至不知道我现在的生活是为了什么,我为之拼搏了将近20年的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学,让我浑浑噩噩过、让我怆然悲伤过、让我欣喜快乐过,也让我思念过,经历了半个学期终于能冷静下来让自己思考一下想要的人生。 从小,父母就要我去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初中奋斗了3年是为了进入最好的高中,那时每次想到二中都会充满了动力,二中就是我的天堂,因为那里有我的梦想,后来,大学就是我的梦想,我爱听哥哥姐姐跟我说大学里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那时候,大学就是我心里的天堂。 我没想到上了大学竟会迷失自己,我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突然明白了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个时候每天天没亮就要起床背书,大家都睡了还要泡杯咖啡继续在灯下奋斗,痛并快乐着。我知道,有梦想的人都很伟大,能为之奋斗的人是快乐的人,而现在我每天都机械地做着一些事:上课、下课、睡觉、吃饭。 这种没有信仰的生活真的很痛苦,可是当我发现图书馆每天都会有人从早到晚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他们的午饭可能就是一个面包,我看过他们在累了的时候只是低头在桌上趴着小憩一会,也看过他们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也看过他们背着大大的书包奔波于寝室和图书馆之间……他们很辛苦,可是我知道,他们很充实。虽然在大学学习并不是一切,可是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也许是考研,也许是出国。总之,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哪怕中饭只是一个面包都不会觉得辛苦,我知道以后得路还很长,我要一步一步努力地往前走,大学是我曾经的梦想,现在我要借助它去到我的另一个天堂。 关于信仰,我相信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沿着他走我们以后的路,即使过程艰辛,即使路上布满了荆棘,但是只要往前走,到达的就是天堂。 哪里有梦想,哪里就是天堂。 心中有梦想,哪里都是天堂! 微评 监督,实则是爱护 木 铎 “监督,是一种爱护的方式。”监督,这历来被看作是制约切实有效的保证,如今却有了不同以往的深意,令人思索是否长久以来对其都存有敬畏、抵触,抑或谬误? 无论改之还是共勉,党旗下的誓词应铭记于心,成为言行践履的准则。想来,同样身为中共党员的自己,能否在自省、批评之余,影响周遭更多的人,需做到:不畏监督,敢于诤言。 从隆重开幕,到胜利闭幕;从全体会议,到各代表团会议,我有幸以一名学生记者的视角参与此次党代会,代表们发自肺腑的心声让我们看到蓬勃发展的前景,体会到身为党员的率先垂范、肩负职责。 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使他们勇于面对建校初期的种种艰难。年逾八旬老党员们朴实的言语无不流露出对学校的款款深情以及归属感。如今,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组织上入党并不难,难却难在思想上入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并不难,难却难在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监督并不难,难却难在新形势下始终如一地保持党的纯洁性! 有一种震撼叫细节 宋 辉 也许源于15年前的遗憾,也许源于对真挚凄美爱情故事的向往,也许源于3D电影效果的期待,怀揣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我坐在了《泰坦尼克号》3D版电影的放映大厅里,静静欣赏着他的精彩…… 第一次完整的将她看完,但眼角的泪花却还未干涸,心中的震撼还没有平复,哪怕现在提起,还是有着心灵深处的感动。 这真的是一部永恒的经典,他的成功,他的不朽不仅仅在于rose和jack完美的爱情,耳边呼啸而过的海风,远方天空粉红的朝霞,眼前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最爱的人紧紧的拥抱,什么身份,什么名利,什么束缚,统统见鬼去吧!拥有你,我便拥有一切;你在我身边,我便可以自由的飞起来……真的很浪漫,很经典!但更多的却源于那不可省略的闪亮瞬间: 震撼于最先接到船长的指令到甲板演奏的音乐家们,他们用音乐的力量消除人们的恐慌,眼看着一批批的甲等仓游客被输送到救生艇上,一点点感受着死神的逼近,他们不是不恐慌,不是不胆怯,但有音乐相伴,梦想同行,哪怕水漫双膝,他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一遍遍演奏者祈祷灵魂的圣歌;感动于年轻的母亲知道生存的希望渺茫得如同幻影,将最美好的故事安眠于孩子最后的梦境;年迈的夫妇流着泪紧紧相拥,用最安然的姿态迎接另一个世界的来临;痛心于泰坦尼克沉默时,逃生的小艇却并未来搜救落水的人们,哪怕那里有他们最最亲密的爱人、家人,当仅有的一艘搜救的小艇返回时,手电光线在1500多个落水的人里扫过,他们却将自己永远的定格,那手抱婴儿素白的脸色的母亲让人不寒而栗,他们来的太迟太迟了…… 历经十五年的再次狂潮来袭,《泰坦尼克号》带给人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剖析,在大灾大难面前,人都是丑陋自私的,但此时他也有着人性真善美的表达。正如卡梅隆导演说的:“我认为,对十四五年前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来说,经历过更多人生成长后,再来看这部电影,意义将会截然不同。他们中有的人或许已经结婚生子,他们现在看待人生、爱情的角度会不一样,他们所体会到的可能不只是年少时代憧憬的浪漫爱情,而是一种责任感以及我们生存的目的,还有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意义。《泰坦尼克号》永远可以带给你新的感受,不管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 少年忧患学诗文 梁捷纾 我出生在江苏省元灌云县的响水口镇,在我升入县立响水小学五年级时,响水口沦陷了,成为鬼子的重要据点。两年后,即1941秋,我跑到远离据点的农村,考入刚开办的江苏省立第二临时中学。又两年后,我终于从家庭出走,当了流亡学生,在西安才重新考入大学。回首70年前的少年时代,风雨如磐,恍如隔世。 由于家庭贫苦,我在唸小学时,于念书上我尤为上心。全校同学算术考试能获得100分者只有我一人,偏偏又没有学校可以读书了!幸而在镇上先后进了最有学问的方老与项老两位名人开的私塾,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教育,填补了失学的苦恼。 那时报考省二临中的青少年很多,我虚年13岁,算是年龄最小的了。作文试题是; 一,给抗日前线将士的信;二,我的小史(两题任择一题)。我以两首绝句交卷。 (一)五绝《在响水口北大桥凭栏西望》 烟锁河堤树,云遮日照斜。 海潮催浪急,眺远念天涯! (二)七绝 《致抗日勇士》 报国从戎志气豪,甘教热血染征袍。 同胞痛洒山河泪,杀敌平倭激怒涛! 以“西望”为题,寓有“希望”之意,流露我对抗战胜利的信念。开学后,以年纪小,作文短,受到国文老师的鼓励,送了他创作出版的一本《朱仲琴诗集》给我。 上述事实,在我少年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跟老夫子的学习过程中,其实主要部分是死记硬背一些书上的章句,食而不知其味,不求甚解;但老夫子认为,背熟了很要紧,例如“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坚信总有一天,而忽然贯通焉!当时是在鬼子和汉奸的统治下,我有一种异常的紧迫感,生怕这个学习机会也会丢失。因此背书很用功,还模仿老夫子抑扬顿挫,全神贯注和摇头晃脑的姿态和腔调,甘受寒窗之苦。因此我学习的速度比别人要快记忆也尤为深刻,像骈俪文体的《滕王阁序》,至今还能背诵。 在思想启蒙方面,小学阶段的学习,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功能,爱国主义思想的苗头自然会在心田中滋长,开始培养了我“爱国不敢后人”的思想情操。 至于《唐诗》和《宋词》,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极高的艺术地位,是中华文化的无价国宝。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中国诗之美,逾越各国,如诗”三百篇“以逮唐宋名家,有一韵数句,可演为彼方千万言而不尽者;或以为格律为束缚,不知能者以是为功巧。至于无意味,自非好诗。今倡为粗率潜俚之诗,不复求我国诗之精美,或者人人能诗,中国已无诗矣!” 诗词精粹,学海无涯。今我以七律《八十感赋》一首,抄录于此; 人生八十悟求真,桃李风光羡煞人。 乐育英才天下计,放歌“世博”等闲身。 青春有志忧时俗,白发无情怨病增。 骋望西山明夕照,衰年犹恐愧儿孙! 2011.7.28(于梅莲苑) 骑 肖佳卉 着单薄的衣服骑车穿过林荫,日早已不见了踪影,没有了往日的清新。拼命的向前骑,没有一丝犹豫,也许下一秒就会人仰车翻,可是这又如何?战栗着的身体已经不会情不自禁地颤抖,仿佛战栗就是它原本的宿命。如果就一直一直这么往下骑该有多好,可惜总有一个尽头。路程早已设定,唯一的差别只是路程的远近。何尝不想一直那么往下骑,就这么笔直往下骑,没有阻挠,越过一个个红绿灯,车轮轧过上一个车轮碾过的印记。 这里不是田野,这里也不是都市,这是两者的综合体。没有泥泞的曲径,没有车轮碾压过的痕迹,只剩下平静安然的沥青路面,任你疾驰而过,不留一丝痕迹。摇曳的树姿光影斑驳,却没有一丝田间的香气。只想拼命地骑下去,用尽所有的气力。没有了艳阳的妆点,一切都成了阴森的缩影。 浸湿汗的衬衣,添了丝丝凉意。春的倦意此时早已了无音讯,只想拼命地骑,去结束这段路程寻找新的标记。若已近黎明,为何迟迟不见光明?浮动的枝桠,此时成了妖精的圣地。树叶的生长声,甚至早已盖过车体嘎吱作响的悲鸣。还是要骑,想要骑过这片看不清尽头的领地。 看黎明前的恐惧不断来袭,脚下的力气也渐渐消失殆尽。意识早已慢慢远去,车还是不断再骑。习惯不了的光明,这里是工业与现代的领地。刹车慢慢按紧,吱的一声,还是无法冲出这片属于黑色的领地…… 中缝 暑期“开心独立营”招募 5月16日,机械工程学院在学校大食堂门口举行2012年暑期“开心独立营”招募活动。开心独立营是机械工程学院与长宁区华阳街道共同合作开展的特色活动,致力于解决暑期双职工家庭孩子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从2008年起,活动规模日益扩大,现已有百余人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本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街道负责人的高度赞扬和支持。活动现场,学院共收到了76份报名表,将从中进行面试、选拔,挑选有热情、有爱心、有才能的优秀大学生教员。(蒋超浩) 疯狂挑战 畅想未来 5月16日,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在教学楼E106举办以“疯狂挑战,畅想未来”为主题的科技节活动。活动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并采用积分制。 活动分为“我是智力王”、“气球不落地”、“跳跳咖啡豆”、“最后一张牌”、“垒出的城堡”四个环节。选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争取获胜,最终在紧张而又充满欢声笑语中,活动圆满结束。通过这些比赛,大家对科技的兴趣也愈加强烈,同时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徐明亮) “风尚管院”开启管理学院“表彰”新篇章 5月16日,2011-2012年管理学院“风尚管院”五四表彰会在学校志宏堂举行。此次“风尚管院”五四表彰会首次以颁奖典礼形式举行,共揭晓7项单项奖,1项年度风尚奖,4项杰出青年奖。颁奖典礼旨在对不同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班级及个人进行表彰,以此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 “感动”与“和谐”成为了当晚的主题词,开启了管理学院“表彰”新篇章,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王银龙) 材料工程学院举办产学合作招聘会 5月17日下午,材料工程学院在教学楼E103举办了产学合作招聘会,其主办公司为产学合作单位上海延锋伟世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薛玲主持会议。 上海延锋伟世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人事专员向同学们介绍本次招聘会的具体情况,也详细说明了公司对于本科毕业生的实习培训方案。作为产学合作招聘,校企双方都希望应聘学生从总部培训、专业理论学习到生产车间的实习,能步步深入,为今后的上岗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吴依婷 赵小倩) 汽车工程学院举办汽车夏季保养公益讲座 5月14日,汽车工程学院在教学楼B106举办了一场汽车夏季保养公益讲座。 现场,主讲同学为大家介绍了夏季保养爱车的方法、解决夏季常见汽车突发问题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绿色汽车的相关知识。最后主讲同学倡议大家为低碳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讲座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活动有效展示了汽车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充分展现了汽车工程学院团学联优秀的专业素质。(惠冠鹏) 科学商店影像摄影服务部入驻永丰街道 5月12日,艺术设计学院科学商店影像摄影服务部三辰苑门店揭牌仪式在松江区永丰街道科普活动周开幕式上隆重举行。 开幕式上永丰街道副主任金明平肯定了区校结合开展科普活动的显著成效。校团委书记茅华伟与永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何伟康为门店揭牌。艺术设计学院科学商店将以区校共建为契机,扎根永丰街道三辰苑居委,为当地居民带去内容丰富多彩的摄影文化传播活动。 (艺术设计学院) 服装学院学生作品入围第七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 第七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初评工作已于4月16日顺利完成,最终确认了108名入围作品。我校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作品《都市猎装》,作品《crossover》,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作品《楚楚动人》通过评审入围决赛,将角逐各类奖项。服装学院一直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将竞赛列入第二课堂重要内容,通过竞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展现教学成果。 (沈智莉) 义工队开展“爱心支教”活动 日前,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义工队来到松江区新桥镇马汤村小学举行了“爱心支教”活动。 在讲座中,义工队队员们针对乘坐地铁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避险这个主题进行讨论、说明和指导,并借助图片和视频资料突出了加强地铁安全检查的重要性。队员们表示,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以后会更努力地组织讲座,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吕晶晶) 社会科学学院首届篮球赛圆满落幕 5月11日,社会科学学院首届篮球赛决赛在校东操场拉开帷幕。进入此次决赛的两支队伍分别来自大一公管一班、大一社保班。本场比赛采取男女生分组比赛,比分相加的记分原则。社保班以微弱优势胜出,成为本届篮球赛的冠军。本届篮球赛历时一个多月,选手们始终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友好比赛。在学院老师的用心指导,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同学们踊跃参加与大力支持下,社会科学学院首届篮球赛圆满落幕。(董丹丹) 高职学院积极做好技能竞赛服务保障 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日子的临近,高职学院各个参赛项目竞赛人员的集训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学院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竞赛采购新设备、添置新仪器,同时也要对一些设备的布局进行重新调整,为参加竞赛集训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国职业教育学生切磋技能、展示风采的舞台,高职学院历年来代表上海市参加竞赛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希望学院完善的设备能为本届参赛学生的集训提供完美的硬件保障。(郦云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