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第23期(总第685期) 第一版 我校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1月15日上午,我校邀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袁秉达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报告由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主持,校院两级中心组成员、新上岗中层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全体辅导员聆听了本次报告。 袁秉达教授重点讲述了《决定》出台的深刻背景和重大意义。他首先分析了文化的各种定义,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化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中国文化建设中各种突出问题的需要。袁秉达教授随后为大家总结了《决定》的基本内容和核心精神,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发展网络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生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以及文化建设内容版块方面的细节,是《决定》的几个亮点。 在报告最后,袁秉达教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他指出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就是引导师生在文化建设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水平。同时赞扬了我校独特的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理念和“海陆空”立体人才培养体系,美丽的校园和别具一格的路名文化让他印象深刻。他认为,冰冷的机器也有文化,工程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挖掘工科大学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把工程大的办学特色发扬光大。 学校正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营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思考和探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繁荣校园文化的新思路与新举措。袁秉达教授的报告对我校如何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如何将报告精神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宣传部) 积极参加换届选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1月16日是上海市区县二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日,我校松江校区、仙霞路校区、新村路校区、逸仙路校区根据所在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总体要求,在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各部门积极密切配合,确保了人大换届选举投票工作的顺利圆满进行。 我校松江作为上海市松江区第015选区在图文信息中心志宏堂中心会场、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和教学楼12个投票站进行了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工作。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褚劲风,副校长孙培雷、陈力华、程维明等12401名选民参加了此次投票选举大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主持。大会充分发扬民主,依法进行选举,我校松江校区应参加投票选民12930人,实际参加投票12401人(包括委托投票的470人),收回12268张。经计票,孙培雷得赞成票7204张,王岩松得赞成票3084张。最后,大会主持人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宣布投票结果:副校长孙培雷以7204票依法当选松江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照法律规定,将报请区选举委员会审核后,正式公布。 我校仙霞路校区作为上海市长宁区第073选区第三投票站在教学楼307室、教学楼311进行了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工作。我校仙霞路校区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姚黎明主持选举工作,559名师生以及未来宽带78名职工在内的637名选民进行了选举投票工作。期间,仙霞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根法带队前来视察投票工作,并对第三投票站投票组织工作高度评价。经计票,本投票站选民共637人,发出选票637张,收回选票634张,参选率达99.5%;其中有效票630张,有效票率达99.4%。经长宁区第073选区投票统计:本选区共4249票,我校人大代表候选人史健勇同志获3701票当选。 我校新村路校区作为上海市普陀区第052选区第三投票站在新村路校区进行了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工作,我校新村路校区陶和林同志主持选举工作。甘泉路街道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组成员於文婷全程视察了校区投票站选举会,并对第三投票站的投票工作表示满意。我校新村路校区应参与投票人数308人,实际发出选票294张,收回选票293张,其中有效票为289张,废票4张。据普陀区第052选区投票结果汇总,本选区选民计4676人,我校人大代表候选人陈莹同志获得4078票当选。 我校逸仙路校区作为上海市虹口区第096选区在逸仙路校区图书馆进行了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工作。高职学院党委书记柳如荣、院长刘启中等院领导视察了和指导了相关选举工作。期间,虹口区人民政府江湾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濮正虎也来到了本投票站详细了解了投票的进展。经计票,高职学院本次选举共登记选民2059人,实际发放选票2037张,参选率为99%,其中有效票为2031张。最终,我校人大代表候选人刘启中同志当选。 同日,我校四校区所有师生员工都积极响应参与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依法行使选民民主权利,履行选民政治义务,圆满有序地完成了此次上海市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选举工作办公室) 搭建校园毕业生大型招聘平台 提供广大毕业生实习就业机会 本报讯 为做好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广大毕业生充分就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届毕业生大型就业市场于11月18日在我校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隆重举行。 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副书记田信灿、副校长孙培雷亲临招聘会现场,并与用人单位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对我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支持。校长办公室主任史健勇、党办主任王陈、学生处处长王明复、学生处副处长徐阳陪同,各学院党政领导也参加此次招聘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本着早启动、早落实的原则,为广大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本次大型就业市场共引进了250余家用人单位前来设摊招聘,提供了2200多个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吸引4000多名毕业生前来应聘。本次招聘会上的岗位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材料、国际贸易、国际货代、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建筑装饰工程、会计、多媒体设计等专业。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唐坚豪透露,集团本次校园招聘会共设50多个岗位,基本覆盖医药行业从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到营销在内的整个产业链,特别适合专业对口的学生来找工作,集团内部也偏好与工程大共同制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录用“订单式”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则表示,现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学校能为学生提供这么多专业对口的单位,增加了面试和就业的成功率,一定会珍惜这么好的机会,并对学校提供的就业平台表示感谢。 负责就业的相关教师也坦言,学校搭建了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有专业对口的,也有综合性的岗位,学生找起工作来范围更广,机会更多,也希望企业来一次就能招到合适的学生、降低成本,实现“三赢”。 此次招聘会顺利举办,不仅为我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再一次搭建了就业平台,更为我校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处) 工程大掀起创意“热” 本报讯 11月16日,被誉为国际创意产业界著名专家、英国经济学家、“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先生正式受聘为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副校长程维明专程会见了约翰·霍金斯先生,与来宾进行了友好的会谈。 “‘世界创意产业之父’要来了!”,“听说他早在1997年就建议英国政府开始创意产业,掀起了英国创意产业的狂潮!”……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师生得知将有幸能与大师约翰?霍金斯见面,相机、手机、笔记本等都早早作了准备。讲座前1小时,约翰?霍金斯的粉丝师生就络绎不绝到了现场,现场座无虚席。 正当师生们在心里打上“他是如何快速捕捉,并掀起英国创意产业狂潮”的问号的时候,约翰·霍金斯先生用了“每个人生来就是有创意的;创意需要自由;创意的自由需要市场。”三个观点就牢牢地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 “什么是创意呢?创意并不被艺术家所垄断,任何人,科学家,商人甚至是经济学家都可以有创意。”约翰·霍金斯解释道:“创意就是不管规则是什么样的,不管别人怎么说,你都可以用不同的视角或方法,以你最感兴趣的方式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创意就是改变观念。” 在1997年,他向政府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阐述了政府有责任将创意作为产业发展,创意不仅是人们日益需求的文化,更是产业和经济。他分别从新需求、竞争、教育、学习、网络、城市、数字化、版权、全球化等十个主题阐述创意经济。他多次提到创意是从无聊中来。循规蹈矩的重复记忆,让人们觉得枯燥乏味。为了让生活变得有趣,人们产生了想象。创意的关键就在于抓住想象,让它逻辑化。创意并非完全是凭空想象,也可以是在别人想法的基础上孕育而生。这一番阐述让在场的学生们感到欣喜不已,他们感叹于约翰·霍金斯口中离生活如此之近的创意产业。 当谈及怎么产生创意的问题时,他也表示创意在于不断地学习,在教育和学习方面他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是有时间和年龄的界限的,无论是高中,大专,大学等教育机构毕业时,你的教育也就停止了,但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在没有止境的学习中,才会鼓励我们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在自由的空间内不断产生创意。 在总结阶段,他肯定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他认为创意来源于热情和自信,而他无论是到了上海还是北京都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和那种对于创意产业的执着精神。他相信中国的创意产业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 在随后的自由提问环节,一名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提问到“在中国,虽然政府对于创意产业有扶持,但是企业相对比较保守,那么创意人员、创意企业如何将发现需求和创意产业相衔接?”他表示,这个问题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存在,中国近30年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各个地方的节奏不一样,最近中央还召开了重大会议,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开展,中国政府已经在积极推进这方面的进程。但相关政策还没有十分完善,这对于个体投资者、生产者来说会产生阻碍,放缓其发展的脚步。随后师生们与约翰·霍金斯还就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关系、创意借鉴与创意抄袭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约翰·霍金斯先生也悉数回答。 讲座结束时,掌声四起,师生们还在对刚才的讲座进行回味,纷纷表示,大师的视角很独特,加上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的另类视角,原来创意还可以在“无聊中”产生,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以后会继续关注他和他的演讲。 (艺术设计学院) 图片新闻 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传来喜讯,高职学院数学建模组在2011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参赛团队获得全国乙组一等奖。(吴薇薇) 第二版 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商学院院长一行来我校访问 近日,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商学院院长Dharma Kovvuri教授一行3人来我校访问。校党委书记滕建勇专程会见了英国客人,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重点实验室。程维明副校长与来宾进行了友好的会谈。参加此次会谈的还有国际交流处、继续教育学院等相关负责人。 程维明副校长向客人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与办学理念,重点谈到高校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他表示,我校正积极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并指出学校正在大力支持继续教育学院及各学院的国际化发展。程维明副校长希望兰开夏中央大学能从与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合作方面找到合作突破点,逐渐建立起各层面的合作关系,开展广泛深入的师生合作与交流,为两校师生创造更多的发展与学习机会。 兰开夏中央大学商学院院长Dharma Kovvuri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盛赞我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实训与实验装备,认为两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等方面有相近之处,两校合作交流可以先从学生交流起步。 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是一所公立大学,创立于1828年,该校规模在英国位列第六,其前身是建立于1828年的知识传播学院,1887年与当地的哈里斯学会和哈里斯学院合并,于1973年正式成立普雷斯顿(Preston)工艺学院,1984年改名为兰开夏工艺学院,1992年学校被正式命名为兰开夏中央大学。学校有三个校区:普雷斯顿(Preston)校区、伯恩利(Burnley)校区、哥比亚(Cumbria)校区。其中普雷斯顿校区是最大的一个校区,位于英国最新兴的城市普雷斯顿市。(国际交流处) 我校与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 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11月11日,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的“省外高校对口帮扶贵州省高校集体签约仪式”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隆重举行。我校副校长陈力华受邀代表学校参加签约仪式,并与六盘水师范学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正式与其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我校结对帮扶工作将从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和办学理念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开展交流。 我校校长汪泓曾在今年8月亲赴贵州大学考察调研,在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招生考试院院长周宝英的牵线搭桥下,与六盘水师范学院达成了对口帮扶的初步意向,并希望通过对口帮扶形式,将我校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优秀成果与六盘水师范学院一同分享,并着手制定对口帮扶计划。 在对口帮扶贵州省高校签约期间,陈力华副校长代表学校与六盘水师范学院院长郁钟铭进行亲切而全面的沟通与交流。六盘水师范学院院长郁钟铭介绍了学院的发展现状,表示希望通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对口帮扶,带动学院在精品课程建设、内涵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陈力华副校长则向对方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史、学校构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坚持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同时也交流了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并表示会根据对口帮扶协议的精神,具体落实好今后的各种帮扶工作,希望通过对口帮扶,共同促进两所高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 据悉,省外高校对口支援贵州高校工作是根据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贵州省政府关于“高校要率先扩大对外开放”的指示精神而开展起来的,并希望通过在教育对口支援各方面的工作,在5年的时间内,着力帮助提升贵州省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科研服务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显著提高。参加此次集体签约的省外高校共计58所,其中上海高校除我校以外还有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7所。(校长办公室) 搭建艺术交流的桥梁 一首毛利歌、一曲《茉莉花》,前一首热情,后一曲婉约,在歌声中拉开了我校代表团与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国际交流的序幕。欢迎会上歌声的碰撞也预示了两校在文化艺术上的比拼、交融,更展现了两校深切的友谊,架起上海与达尼丁两座姐妹城市间的友好桥梁。 11月18日晚,经过紧张筹备的师生作品发布会顺利举行。我校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学生作品与服装学院教师作品先后亮相国际时尚舞台。我校师生的作品一经亮相就惊艳全场,突出的色彩、领先时尚潮流的设计理念获得了空前的肯定,现场为此掌声雷动。 当天作品发布会邀请了现任达尼丁市市长Dave Cull、原达尼丁市市长Peter Chin等政府官员与新西兰时尚界的专业人士共襄盛举,市长Dave Cull对我校师生作品给予了高度赞誉。同时,新西兰Channel 9电视台也对我校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的师生进行了深度采访,其对学生作品的成熟度与专业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深入了解了学生的设计灵感、制作过程与对将来的展望等。 我校与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合作由来已久,受到高度重视,此次我校代表团访问期间,还受到现任达尼丁市市长Dave Cull、副市长Chris Staynes的亲自接见,达尼丁市上海联合会主席Mr Malcolm Wong、奥塔哥理工学院理事会主席Kathy Grant、政府官员Warren Taylor等随行出席。市长先生对我校师生的到访给予了最热情的欢迎,希望两校能够继续深化合作,从教育领域真正促进两个姐妹城市年轻一代人的互动、理解与融合,使得上海与达尼丁的友谊长存! 在发布会前后,我校代表团还走访了奥塔哥理工学院的青年设计师孵化基地、达尼丁市的创意产业——涵盖服装、配饰、建筑等青年设计师工作室等,我校代表团从奥塔哥理工学院服装、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多种类融合的荟萃展览及新西兰创意产业中收获颇丰并就此展开深入交流。代表团一行师生与相关专业教师、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针对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我校中法学院周晓鸣院长与艺术设计学院吴亚生副院长又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参与了奥塔哥理工学院设计专业学生的课题汇报讲演,进一步系统地了解了该校的教学体系与方法。 在交流中,我校师生分享了新西兰设计师目前正在中国深圳启动一项集时尚、酒店、办公为一体的概念化系列建筑,其创意与激情引起了随行教师们的共鸣,艺术设计学院吴亚生教授更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与其在专业上进行合作,将更多更好的设计融入到上海这个姐妹城市之中。 通过本次交流活动,我校年轻设计师一定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如何在专业领域不断踢糟取精,日益进取,同时在课程教授上,不断借鉴国外先进成果,中西合璧,最终实现将中国文化、中国风情、中国时尚更进一步推向国际舞台的梦想! (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 闪耀科学之美 展示科普风采 11月15日,经过科研处的精心策划及与上海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的积极沟通协调,“闪耀科学之美、展示科普风采”主题摄影展来到了巡回展览的第三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普教育基地,为期一个月的展览活动在图文信息中心一楼大厅拉开了帷幕。 “闪耀科学之美、展示科普风采”主题摄影展是“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成立十周年”系列专题活动。摄影作品的题材内容丰富,包含各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展馆设计、展示手段提升等硬件建设上新的成果;各科普教育基地在举办丰富多彩科普活动中的精彩场景;科普工作者在科普工作中展示出的风采。 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邀请了上海市摄影协会、上海华侨摄影协会、上海科技摄影协会等多名摄影专家对近500幅摄影作品一一评审,最终,98幅摄影作品脱颖而出入围此次主题摄影展。我校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奔驰》和《女赛车手》等3幅作品入围,其中,《十八般武艺》还荣获优秀摄影作品奖。 3幅入围作品均为大学生制造节能车的相关工作照片,凸显了我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紧密结合的科普工作创新。科普实践,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汽车专业知识,而且也开拓了大学生的科普眼界,突破了科普教育的常规范畴,做到了科普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教育、专业实践的有机统一。(科研处) 赴瑞成果交流 展现学校特色 11月10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赴瑞典西部大学学分互认项目交流团20余名师生应邀参加了瑞典西部大学组织的国际交流日(International Day)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参展高校提供展示平台、增进各国高校师生间的了解,增强各国高校的国际吸引力,该活动吸引了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奥地利、瑞士、中国等国家的十余所海外高校。我校赴瑞师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日活动,师生团结一致,精心筹备,认真策划,从资料的搜寻、海报的制作、学生的配备等各环节严格把关,最终顺利地完成了在瑞典西部大学举办的国际交流日活动的组织与推介工作。 活动现场,我校师生综合运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海报展示、学生推介等宣传方式,围绕工程大面向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紧扣我校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理念,充分展示了我校校企合作的丰硕成果。通过精心挑选的最具中国古典韵味的名曲《茉莉花》、《高山流水》等作为参展背景音乐,呈现了我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及上海都市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我校师生充分利用此次国际交流活动良好契机,制作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瑞典西部大学及来自十余所海外高校学生的参观交流,海外师生们认真聆听我校师生的解说并饶有兴趣地欣赏我校精美的校园文化生活图片。 在此次国际交流日活动中我校师生广交海内外朋友,为各海外高校留下深刻印象。 参加本次活动的师生是自2007年11月我校与瑞典西部大学签订了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协议以来我校选派的第四批赴瑞交流生,20余名师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国际化平台,在海外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传递中国文化,感受异域风情,积极、深入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师生交流,为我校与瑞典及各国高校间的交流奉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交流处) 媒体精选 上海工技大走出“海陆空”人才 我校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其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理念独具特色,产学研战略联盟硕果日现,毕业生备受业单位青睐,各大媒体越来越关注我校发展情况。11月12日,光明日报头版报道了我校“海陆空”人才人才培养情况。 正在进行中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飞行技术专业招生,吸引了众多渴望翱翔蓝天的高中生。而这个魅力四射的“飞行技术”专业还不满5岁。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飞行技术一样新生的专业还有许多。这些踏着国家重点行业、上海市重点产业的发展节拍而诞生的新专业被形象地概括为“海陆空”。 近几年,工技大先后建设了12个重点学科,并对20多个传统专业进行优化改造,整合幅度达到50%以上;相继设立了“空中飞的”航空学院、“地上跑的”汽车学院和轨道交通学院、“海里行的”邮轮经济专业,构成了全面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立体人才培养网络。 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师的上海工技大,执著地坚持着主动对接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之时,学校第一时间申请设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等一系列专业,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技术人才;当上海制订发展规划,制造大飞机,同时建设航运中心时,工技大的“航空器械维修”、“航空机务”、“航空经营管理”等一批专业也已完成布局调整;上海制订现代服务业规划,学校马上设置了相应的“多媒体设计”、“会展与空间设计”、“市场营销”(汽车营销)、“市场营销”(邮轮经济)等一批新的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学校又重点建设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群,如“产品包装设计”、“多媒体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游戏软件与艺术造型设计”、“会展与空间设计”等。 10月中旬,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港仪式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领导、老师去了十几位。他们不是凑热闹,而是为了第一时间与港口运营方进行接洽。“我们设有邮轮经济专业,就是奔着与他们合作而来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虞蓉说。 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全校上下主动从企业、社会“挖”资源,为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引来活水:通过推进产学研联盟,与企业集团共建二级学院,先后与上汽集团、交运集团共建汽车工程学院,与上航共建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与申通公司、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企业帮助学校建实验室、实训场,企业高级工程师来校上课;而学校的老师们则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学生们到企业进行实训。 科学而具有创意的“主动对接”,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实现着跨越式发展,招生分数年年攀升,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作为全国首批试点高校,入选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11月12日 《光明日报》头版 曹继军、颜维琦) 第三版 党校举办2011年度新上岗中层干部培训 11月10日下午,学校党校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2011年度新上岗中层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褚劲风、党委组织部部长张伟林、副部长王勤、新上岗中层干部近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主持。 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在开学典礼上为新上岗中层干部作培训班动员报告。他指出,近一年来,学校进行了干部换届调整工作,调整力度大,涉及干部多。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处级领导岗位,部分中层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大家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业务素质强,工作热情高,在实际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驾驭复杂局面的经验和能力较为欠缺,政治理论水平、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加强新上岗中层干部的培训工作,显得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他与学员分享了“致加西亚的信”、海尔创新发展、善于处理矛盾等三个故事,希望大家通过党校的培训,能多接受批评,多思考,多看不足,以更加积极主动、无私奉献的精神,扎实工作、拼搏进取。滕书记还对学员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与要求:一要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好个人、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二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勇于负责任,敢于担当;三要增强忧患意识,在工作中多思考,善于找问题;四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主动提出学校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五要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在工作中紧紧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敬畏群众,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为把我校打造成卓越工程师摇篮,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课讲师团成员,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作党课第一讲——新使命、新期盼、新发展。他从三个方面作了一堂精彩的党员廉政教育课:一要正确定位,把握角色,开创新局面,要求大家要正确定位、行使职责、处理好各种关系,在工作中开创新局面;二要发扬民主,团结协作,促进和谐。在发扬民主,发挥集体智慧时,认真执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三重一大”制度,维护二级学院党政工作运行机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维护团结统一,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促进和谐发展。三要作风优良,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思想要纯洁,做人要本分,情趣要健康,办事要规矩,模范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相关规定,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他勉励广大中层干部要勇敢地担起责任,在工作中锻炼自我,完善自我,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党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张伟林在会上讲解了2011年度新上岗中层干部培训班计划与要求,宣布了2011年度新上岗中层干部培训班的班委会,要求大家自觉遵守党校的纪律要求,严格按照时间安排参加学习,展现出工程大中层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党委宣传部部长、2010年新上岗中层干部培训班委王一川作了《爱团队,勤为事,善养心》;党委办公室主任、2011年新上岗中层干部培训班班长王陈作了《努力学习、践行宗旨、服务群众、开拓创新——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层干部》交流发言。(组织部) 以评促建 评建结合 创温馨和谐之家 “教工小家”建设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有力抓手。我校“教工小家”建设,在校党委及各二级部门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推进我校工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工小家”建设水平,近期校工会组织开展了2010~2011年度“教工之家”考核评比工作。 为顺利推进“教工之家”的考核评比工作,校工会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考核评比方案。10月上旬校工会下发考评通知,考评工作正式启动,并于10月中旬完成了部门工会的自查自评及上报工作。在完成以上工作之后,校工会于11月初开始组织考评组到各部门“教工之家”进行现场实地考察。 11月11日,由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校工会副主席沈海庆、宣传部部长王一川、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党总支书记卫国林带队2011年教工小家考核实地考察小组一行8人,首先走访了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教工之家。 会议室内的各类奖项、各年级学生的毕业照片、集休闲、娱乐、锻炼、讨论于一体的四大教工活动室让人印象深刻。咖啡机、微波炉、冰箱给教师的休闲生活提供了便利;象棋、军旗等益智游戏给教师间的情感交流提供空间,乒乓房、跑步机等健身器材丰富了教工的业余生活,同时明亮的会议室也给了教工讨论、民主化管理提供了保障。学院工会主席黄润才分别就民主小家、文明小家、爱心小家、和谐小家、快乐小家、温馨小家六个方面介绍了学院在党政领导下如何创建“模范教工小家”的各项举措和成果。 随后,考察小组成员又走访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城市轨道教工学院“和谐学院,与爱同行”的教工之家工作细致入微,在活动室内,为教工们准备了针线包,雨伞,雨披以备单身、居住在松江的青年教师不时之需,扭扭盘,毽子等为教师提供了简单的室内活动器材以供休闲娱乐;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以学科特色带动教工之家的建设,建立了“航模科普基地”,普及航模的各类知识,增进了教工间的交流,增强了教工对于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走访后,考察小组组长、机关工会主席孙文钧表示在各党政领导的关心下,各个工会的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尤其是体育部,阳光活力的特色尽显其中,不仅在小家内营造良好的氛围,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各位体育活动和运动社团,作了很多工作,让人非常感动。 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卫国林则表示工会干部们虽然是兼职工会工作,但都各司其职,付出努力,让工会的职责和功能集中体现,有所影响。 在考察现场,考察小组还将继续走访其他学院,各学院也表示会继续秉承“民主、和谐、温馨、发展”的建家理念,进一步推进“教工之家”的建设工作。据悉,校工会将于11月底根据现场考评情况,评选出模范、先进(特色)、模范教工小家,同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工会) 我校师生在外语竞赛中捷报频传 11月12日,第九届华东地区“21世纪~华澳杯”大学生中澳友好英语大赛决赛、2011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原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上海赛区复赛纷纷落下帷幕。 在学校领导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基础教学学院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参赛选手凌一彭同学(来自管理学院三年级学生)荣获了“21世纪~华澳杯”大学生中澳友好英语大赛二等奖。聂慧、张蓓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称号;我校选手李宇轩同学在沈逸萍,李欣等教师的精心指导后获得2011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三等奖。 (基础教学学院) 我校教师喜获“纺织之光”教学成果奖 11月1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协办的“纺织之光”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我校服装学院4项成果喜获“纺织之光”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由谢红教授等完成的“工程能力培养驱动下的数字化服装课程群教学创新与实践”荣获二等奖,由胡守忠教授等完成的“地方高校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机制和实现途径”、陈莹教授等完成的“对服装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国际化研究”以及徐雅琴老师等完成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三个项目荣获三等奖。 (服装学院) 创业大讲堂就业系列讲座开讲 “接力世博,牵手梦想”2011上海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再度登陆我校,为我校应届毕业生带来4场就业指导系列讲座。 11月10日下午,由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的主题为《简历特训》的讲座在我校行政楼205开讲,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上海乔布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 马晓老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是5年资深体验培训师,曾担任飞利浦、长江巴黎百富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财大MBA学院、西门子、强生制药、易初莲花、德州仪器、SAP、西安杨森、爱芬食品、华润雪花、柯尼卡美能达等知名公司外训培训师。 讲座从用人单位的招聘角度展开,为求职者分析在简历筛选和面试选拔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最后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何通过评估自己和了解单位,来制作一份吸引目光的简历;以及如何通过充分的面试准备,给面试官传递出良好的个人职业品牌。马晓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解释了求职者跟雇主的接触,归根结底就是一张纸(简历)和一席话(面试)。求职者的投递简历和接受面试的过程中,必须有强烈的个人职业品牌意识,并且通过文字、语言、姿态、着装、肢体动作等方式,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而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11月11日下午,由服装学院承办的主题为“面试特训”的就业辅导讲座在行政楼B301成功举行,主讲人为2010上海世博会特聘培训师、乔布堂著名咨询师郁晨鸣老师。现场座无虚席,学生互动积极。 郁晨鸣老师主要就大学生职业面试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系统的讲解,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在面试方面发挥的更好,表现得更精彩。郁老师说,面试第一印象很重要,它占到你面试全部的38%左右,它要看你的微笑、目光、表情、着装、语气、声音、语速、坐、立、行走、握手、小动作、个人空间、拿取名片等各方面的情况,其中包括外貌长相比例为55%、表情神态为38%、说话内容为7%,由此第一印象也是你取得成败的关键。其次就是必答题,也就是自我介绍、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实习的经历、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社会实践经历、大学里的成功得意之事、抗压能力怎样等问题,特别是自我介绍至关重要。同时“软技能”也是不可获缺的一部分,所谓的“软技能”就是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创造力、学习能力、自我管理、细心、解决问题等。最后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对人生未来的一些畅想和看法。 本次系列讲座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就业平台,也让同学们从职场人的角度更多的了解了自己面临的就业问题,同学们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令人受益匪浅,希望在将来的求职面试中能学以致用。(团委) 学楷模 树旗帜 优秀辅导员孔丽华同志事迹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孔丽华老师从2006年进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开始担任专职政治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至今已经五年了。该同志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勤奋务实,认真履行着一名学生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带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该同志踏实工作,甘于奉献,认真并高质量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予以引导解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领导的认可与学生的爱戴。 孔丽华老师坚持政治辅导员的“导”应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即:思想上的引导、学业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她也是从这几方面入手,做好各项工作。 一、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 在思想上,孔丽华老师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她认为,做一名人民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人,然后用心去对待自己的学生,爱护他们,最后才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传授给学生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更要尽心尽责付出自己的所能让他们学会学习,更要让他们学会做人。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做他们的榜样。 孔丽华老师通过组织班级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形势与政策课,对学生进行集中的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了解、关注最新的国内外大事,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她深入学生实际,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尤其是与外地生、家庭经济困难生、学习困难生、违纪学生进行沟通,进行个别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关注学生学业,树竞赛典型促学风 孔丽华老师经常进行学风督察,检查学生上课出勤情况,保持与班导师、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出勤和课堂纪律、学习成绩等情况。同时,与班导师深入沟通各班的学习状况,尽量减少和杜绝旷课情况,共同配合督促学生做好期中和期末考前的复习,抓好考风考纪教育。 她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近几年她所带班级学生均能在全国、上海市大赛中获奖。所带学生获奖情况:2010年杨欢乐同学荣获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2011年郝昉敏和胥艳西两名同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荣获全国二等奖等。此外,每年都有很多同学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政府奖学金、国家奖学金。 她坚持学校的办学方针,根据学院特色,努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所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带动促进了良好的学风,更推进了学院的就业率。 三、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作为心理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同时也是学院的心理辅导员老师,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了学院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学院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她组建了学院心理观察员队伍,定期对他们培训,提高学生之间朋辈互助的能力与水平;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个案咨询;在每年新生中开展心理普测;在每年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和十一月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中,她都组织一系列活动,通过多渠道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现在她的指导下,组建了学院朋辈心理互助站,每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学院中营造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她深知教育理念、方式要与时俱进,所以她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培训,也经常阅读一些学生工作、心理工作方面的书籍,力争将理论付诸实践中来。经过自身努力,她获得了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证书。她参与编写了一本心理学与管理学交叉方面的书籍《归因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3篇学生工作方面的论文:《浅谈辅导员的个别谈话教育》、《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高职新生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在校学生工作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篇;独立完成了校级思政课题一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现作为课题组主要负责人,成功申报了院级思政课题一项《高职生社会支持系统的调查研究》。(学生处供稿) 第四版 奉献与责任 刘英瑜 作为第49期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一员,我与全体积极分子一起参观了龙华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一进陵园的大门,一种庄严与肃穆之感油然而生。而就在此时彼刻,那里的神圣湿润了我的眼眶,模糊了眼前的世界,我想到了一种责任。 也许,这种无比崇高的责任感,该是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发自内心的情感。就像躺在龙华烈士陵园里的那1600多名烈士们,他们投身革命洪流,献身人民解放事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不惜牺牲。 走进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两边郁郁葱葱的松柏,它们长年地陪伴着那些烈士们。而在松柏的尽头,是江泽民同志为龙华烈士陵园题的词——“丹心碧血为人民”,也许,这几个字是对这些烈士们的精神所作的最好注脚,也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由于这些烈士们无所畏惧、毫不利己的牺牲与奉献精神,由于“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英雄气概,才有了如今的和平与幸福。 走进龙华烈士纪念馆,低沉的音乐缓缓响起,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英雄壮烈的光辉事迹。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像,一幅幅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油画,一块块刻满了英雄志气的字碑,让我心中奔腾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澎湃激情。 在那里,我认真地倾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的!我想知道他们该是有多么伟大而崇高的境界!从中,我看到了他们生命的价值:我知道了双双牺牲的革命夫妻——张权与李锡祐,我知道了很多年纪很轻就献出生命的革命者——李硕勋、王孝和、江上青、黄仁、李林等,有的牺牲时甚至还不到20岁——陈虞钦,我也知道了为了革命把女儿送人的革命者。他们为了大“家”而不顾小家,他们对死亡毫无畏惧,他们在战火中冲锋,他们把青春献给了人民。鲁迅先生曾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的,这些烈士们用自己的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撑起了一片天。也许,这对于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我们,特别是共产党员更有警示作用。 那阴森窄小的看守所,那地道中隐约的斑斑血迹,那布满弹孔的烈士遗物,那耳边仿佛传来的铁镣碰撞声,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岁月是如何残酷地折磨着当年的烈士们。而他们毫不畏惧,坚贞不屈,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这些在党的温暖中幸福成长的这一辈青少年学习。 走出陵园时,再回首“丹心碧血为人民”这几个大字,我肃然起敬,一种更为复杂和沉重的感情弥漫了我的脑海,一种责任心与使命感油然而生。我知道,我是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这种洗礼,让我的双肩倍加沉重:因为,我知道,有一种情感叫责任,这种洗礼,让我的内心更加开阔,因为,我知道,有一种精神叫奉献;这种洗礼,让我的内心更加高尚,因为,我知道,我的心朝党组织更近了。 是的,这里的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们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像烈士墓前的长明火一样永远燃烧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本文荣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色寻根’千字文、微博文征集活动三等奖”,并收录于上海市委宣传部宣传处等主编《“红色寻根”千字文、微博文优秀作品集》中) 追寻伟人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焦 涛 5月5日,一个天气晴朗好日子,我们管理学院的第二党支部的成员去参观了宋庆龄故居,去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虽然伟人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所做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永远弘扬。 宋庆龄故居是一处幽静院落,在这个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们跟随讲解员去追寻这位中国伟大女性曾经的足迹。在院落的大门右侧是宋庆龄的雕塑像,她容貌慈祥,面带微笑,我们看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在雕塑的后面是宋庆龄文物馆,在文物馆陈列着与宋庆龄有关的文献材料以及她生前用过的物品。 通过纪念馆,我们对宋庆龄的一生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她从一位大学生最终走上了为了祖国的独立强大和人民幸福安康而奋斗的革命志士;她跟孙中山结为连理并跟随孙先生为革命而奋斗;在大革命时期,她为了拯救革命人士而奔波;在抗战时期,她为抗日救亡而拼搏;在解放战争时期,她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忙碌;在建国之后,她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尤其致力于妇女和儿童保障事业的发展。 从纪念馆出来是我们穿过庭院走进了一栋三层的洋楼,这是宋庆龄生前的住所,住所里的一切都散发着革命的气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终身的女性伟人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从前,我对宋庆龄的了解都是通过书本上获悉的,今天真正深入的革命前辈生活过的地方,去体会革命前辈伟大的一生,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我们应该向这位伟大的女性学习,学习她坚定地为中国人民的福祉而奋斗一生的豪情,即使面对再凶残的敌人都要充满勇气,充满信心,为了心中伟大的理想而不断奋斗。 如今,我们也许不再有革命年代的艰难,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和平年代更需要我们坚定对党的信念,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实现党在新时期的目标,这是每一位有为青年所必须做到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本文收录于上海市委宣传部宣传处等主编《“红色寻根”千字文、微博文优秀作品集》中) “缺损”也能成为一种完美 施以礼 完美——在新华字典上这样写道:完备美好;没有缺陷,是心里遐想的世界,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人们渴望得到并追求的一种理念和动力,是存在思想中的。 然而,近些年来,一只缺口的苹果却近乎完美地展现在了全世界人们的面前,它竟然在一时间成为了时尚的标志,追求潮流青年们的宠儿,送礼、购物时的首选。同时,它那特立独行、打破成规、不安现状的主人——乔布斯,也成为了世人对“天才商人”的代名词。 他是一只苹果的父亲,是一座新兴小王国的领袖,更是人们对“苹果公司”信任的形象代言,也正因如此,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乔帮主。 从辞职到离世,短短的一周时间根本无法让人接受那便是事实,还沉浸在各种怀疑与质问的笔者与大多数人一样,心中充满的是疑惑、是震惊,期冀那只是一场玩笑而已,那只是一次特别的离场罢了。 一时间,突然好想念这一只缺口却近乎完美的苹果;一时间,突然好想念这这位独一无二、不同凡响的商人。 悉数当今的生活,马路上看到最多的,平日中使用最广的竟然都是那只缺口的“苹果”。此时摆弄着手上的苹果手机,那时敲打着苹果电脑的键盘,不经意间顿然发现,生活中已经悄然地被一只缺口却近乎完美的“苹果”所包围。或许,笔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只缺口却近乎完美的“苹果”正在引起一场新的革命,一场科技技术的改革,而它的主人——乔布斯竟然也在无形之中改变着世界,创造着奇迹,而这一种奇迹竟然也在改变着一块他终身未能涉及的土地、一块曾经很容易与世隔绝的土地、一块一度闭关锁国的土地——中国。 的确,正是如此,他是一位神奇的人物,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用信念与坚持描绘了一幅绚丽而又传奇的巨作——一只缺口却近乎完美的“苹果”。一只让无数果粉为之疯狂、为之倾倒的完美“苹果”;一只让无数商家争相效仿、开创山寨时代新高度的完美“苹果”。 10月6日笔者在南京路上与友人一同游玩,适逢乔帮主去世的第二天,苹果专卖店里人流如织,多的是为4代“苹果”前来的顾客,而更多的是店门外前来为乔帮主祈祷的人们,他们都是自发前来为帮主祈福的果粉们,在他们的眼神中笔者看到的是不舍,是依恋。 毫不夸张,在笔者短短停留的十几分钟里,照片前的鲜花更换了一批又一批。笔者惊讶于竟然有这样一位有魔力的外国商人能够使国人如此地恋恋不舍,或许,因为一只缺口却近乎完美的“苹果”,让充满传奇色彩的他成为了“信任”的标志,成为了“保障”的品牌,人们在使用“苹果”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这位幕后者的信赖吧。 回首乔帮主离世的那一周里,各式各样的评论铺天盖地,连《南方周末》里都做了一个名为“乔布斯走了,苹果会堕落吗?”的专题,可见乔帮主以及那只缺口却近乎完美的“苹果”的影响力是多么地大啊。在这里笔者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有看到这样的一个标题:“一个乔布斯倒下去,千个‘乔布斯’站起来”。真的可以这样吗?这样的“疯子”,这样的天才,或许真的很难复制吧,笔者只能说:但愿有这样一个人能再创奇迹。 乔帮主用他的信仰来铸就一只缺口却近乎完美的“苹果”,而这样的缺损正是这一种文化的核心所在,一种精神的无限蔓延。 “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地活着”。 让我们铭记这只缺口却近乎完美的“苹果”,铭记这只永远烂不掉的“苹果”,铭记一位用心创造完美的领袖! 我的大学 赵彩丽 只要你还有理想还有梦有追求。你就不可能停歇。于是当我和高中生活说再见时,我没有一丝丝的留恋。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了那令无数青少年生不如死的学习生活,传统的中国教育,永远的再见! 我规划着自由惬意轻松美好的大学生活,幻想着将来四年的美好。我以为考上大学就高枕无忧了。在期待中,欣喜中,为期十天的军训开始了,我迫不及待。在痛苦中,挣扎中,军训的日子一天天慢慢熬过。军训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刺激,更多的是折磨人的无聊游戏。终于军训结束了。不管它多么不让人满意,可终归是结束了。迎来的是第一周的新课,而我的热情却慢慢冷却了。所谓美好的“美好生活”令我失望。原来我依旧摆脱不了课本作业自习。一切都只是幻想,解放也只不过是高等数学代替了高中数学,用一种折磨来代替另一种折磨,并且又提高了等级。高中的老师把我们当傻子恨不得牵着我们走,而大学里的老师却把我们当天才,点到为止,没有过多的解释。开始留恋当初的美好,原来从被约束到没人管,也是一种很令人痛苦的事。 恍然明白生活中不存在一劳永逸,学习的路上没有终点站,就算你考上了大学也不行。于是我告诉自己,无论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在太阳升起的时候,都要毫不犹豫的奔向远方。所以我接受了现实,并且很坦然。 我开始去融入新的班级,适应新的生活。快乐的奔走于三点一线之间,忙,并快乐着。只要你在用心的去生活,即使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里,仍然可以乐不思蜀。 我已经知道大学四年不仅仅是在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完成一次蜕变,不只是从一个高中生变成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还要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水平的大学生。步入大学就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社会。今后要自己走: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顽劣走向稳重。去面对激烈的竞争,去迎接社会的挑战,要努力成为大浪淘沙中闪亮的那块金子。 我相信我的大学生活一定会很充实的,因为我有目标有方向,因为我不懈努力,因为我愈挫愈勇…… 与你为邻:致洛河 秦 越 出门,右拐,上十几级青灰色的台阶,穿过一条绿草如茵的小径,再下十几级青灰色的台阶,不超过三分钟,就来到了你的身边。 我说,你总是那么平静,好像没有什么能使你翻天滚地。波光粼粼的湖面被阳光轻轻地抚摸着,几个光水结合的小泡若隐若现,风不大,但有胜于无。偶尔有小石子落入水中,应该是调皮的小孩想给你挠挠痒痒。 你说,不是你太平静而是我太浮躁。那水流不湍不缓一直向前,有些许浪花很不安生,总想逃出河流,逃向岸边,而结果却被河岸无情地拍了一个板砖。你说,我就是那其中的一朵浪花啊!我猛然醒悟,不能浮躁,不能逃避,否则得到的自由只是暂时的,迟早会被拉回现实中遭受更大的打击。我抬头,望了你一眼。你说,没事儿,多来坐坐。 出门,右转,疲惫地挪着脚步,登上十几级台阶,穿过小径,再下十几级台阶,不到五分钟,就来到你的身边。 我说,我很累,身心俱乏。你说,坐吧。我望着那河流,汩汩细流,矢志不移。前方有一块大石头横卧在水面上,一直水流向我招了招手,迎着那尊局势冲了过去。我呆了,说,它能传过去吗?你说,看吧。切割机加缝纫机,它就这样过去了,那湖面依旧平静,在阳关的照耀下显得色彩斑斓。它回头,调皮地冲我挤了下眼。 我似乎抓到了什么,但一松手,却依然什么也没有。我很懊恼。你笑了,说它们想去哪里呢?大海!我又想去哪里呢?对,就是这个,我缺的就是这个。看着我欣喜的样子,你也笑了。 太阳快下山了,火红火红的,你仿佛置身于大染缸里。微风徐徐吹过,你打了个激灵,说,凉凉的;我摸着胸脯,说,暖暖的。相视一笑。我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你也静静地坐着,不时地轻拍我一下,仿佛要把你那宽阔的胸怀传给我似的。 太阳落了,你说,走吧,没事儿了,常来坐坐。我说,好。与你为邻,更好。 中缝 同济大学沈晋明教授作专题报告 11月15日,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洁净技术分会副主任沈晋明教授应我校机械工程学院邀请,来我校作了题为《空调发展深层次问题》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沈晋明教授介绍了空调自身的不足和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真正起因以及传统的空调节能思路,并分析了目前研究和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空调节能和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新思路。(赵宇含)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举行新生节晚会 11月15日晚,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新生节晚会于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在学院学生会与新生的共同努力下,参加表演的同学为在场观众呈现了一台内容丰富的晚会,学院领导对参加此次表演的新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整台晚会彰显了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新生们的蓬勃朝气,体现新老生的互爱互助,激发发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相信在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大家庭里,来自全国各地的11级新生们一定能飞的更高、更远。(蔡露遥) 浇灌生命绿洲 喷涌创新之泉 日前,由校工会主办、管理学院协办的“浇灌生命绿洲,喷涌创新之泉——发扬女性生命优势,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专题讲座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 此次讲座邀请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耿文秀博士。耿文秀教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广博的阅历为在座的师生们作了一堂精彩的报告。在我校心理健康宣传月的活动中,耿教授的女性心理讲座令人受益匪浅,在轻松的师生交流互动中,赢得了广泛好评。(李柳维娜) 志愿者支教活动走近松江辅读学校 日前,化学化工学院志愿者来到松江辅读学校,与小朋友进行友情互动,并对他们进行辅导支教活动。 在辅读学校里,小朋友们慷慨激昂的诗歌朗诵会感染了在场所有人。松江辅读学校支教活动,不仅给孩子带去知识与欢乐,同时也有助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心,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自我的机会。活动时间并不长,但却足以架起一座心与心的桥梁。(化学化工学院) 大型冲压装备专题学术讲座 11月14日,材料工程学院邀请南京依维柯NAVECO公司的浦玉山副总经理为全院教师、研究生作题为《大型冲压装备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的讲座。 报告从三方面讲述现代企业的大型冲压装备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其今后发展的趋势,详细介绍了目前汽车生产中大型冲压线上压力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就此作了详细深入的介绍。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就一些关注的问题与浦经理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在炽热的讨论中圆满结束了此次科研讲座交流活动。(李霞) “阡陌杯”创意奖学金设立 日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阡陌杯’创意奖学金与共建产学合作基地签约仪式在艺术设计学院艺A510举行。 为鼓励和倡导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大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参与艺术创作、激励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阡陌创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我院特设立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阡陌杯’创意奖学金”,并共同建立产学合作基地。双方手执合约,热情的互相握手,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孙书麟) 毕业学长交流会 11月14日晚,航空运输·飞行学院团学联自律会在教学楼为机务班全体新生召开一场名为“毕业学长交流会”的座谈会。由已毕业的08届机务专业学长钱惟怿与大家交流分享。 钱惟怿学长描述了所就职公司的历史及职能范围,就行业竞争力和其远景、将来可能涉及的岗位和工作环境向大家做了简单介绍。学长强调机务专业所接触到的工作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责任心。学长交流会让同学们更加直接地了解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 (张唯妍) 大学生双创基地建设 11月16日下午,服装学院在艺术楼A218会议室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旗下鑫灵置业有限公司举行洽谈会,就合作建设创意产学研基地项目交换了意见。 会上,院党总支书记袁蓉老师回顾了学院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联合创意平台建设签约以来的发展历程,对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进行了介绍和展示。鑫灵置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潘德荣、陶冶良副经理都表示公司十分重视这次洽谈会,有意向与服装学院在各个方面展开合作,互利共赢。 (蒋与杰) 第二届“博学杯”第一场辩论赛开战 11月15晚,社会科学学院于教学楼开展第二届“博学杯”辩论赛的第一场,参赛双方为公共事业管理一班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班的同学。正方(劳保班)辩题为“时势造英雄”,反方(公管班)辩题为“英雄造时势”,进行激烈的辩论。 最后以反方“英雄造时势”取得了胜利,反方的一号辩手被评为最佳辩手。大家也从此次辩论赛中领略到时势与英雄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都是推动历史进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沈尔立) 高职学院开展“妇女之家”创建工作推进会 日前,高职学院在综合大楼九楼学术报告厅召开“妇女之家”创建工作推进会。 学院女工委员卞伟华老师报告“申报过程”、学院 “创建计划与创建特色”、“推进情况”、“评估验收要求”。基础部工会主席范莉老师报告“巾帼文明岗”创建情况。院工会主席沈国平对两位老师的发言进行讲评,就学院工会下阶段主要工作及创建评选等进行专项布置,希望进一步做好各项创建工作。 (树长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