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第19期(总第681期) 第一版 珍惜历史 抓好队伍 办好实事 为了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推向深入,9月26日下午,我校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志宏堂组织了大型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会议邀请到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上海社会科学院委员会书记潘世伟教授专题讲解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成员、机关科级以上干部、全体教职工党员、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及学生代表前往聆听报告。本次学习活动由校党委书记滕建勇主持。 “七一”讲话精神,我将从伟大历程、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三个方面讲述我自己的学习体会,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历史,抓好自己的队伍,办好自己事。”潘世伟教授由此引入了自己对学习“七一”讲话的心得体会。一、伟大历程。他着重强调要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特定条件诞生的必要性,应该坚定认识到中国实现的伟大的跨越、进行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应该为此感到骄傲自豪而不能有任何的怀疑。二、伟大工程。潘世伟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自身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其中党的先进性尤为重要。而党员数量并不能体现党员先进性,只有理论、阶级基础和组织的先进性才能体现出政党的先进性。潘世伟教授认为党员必须清醒认识到“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从思想政治建设、组织人才建设、群众路线建设、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几个方面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党的建设。三、伟大事业。“七一”讲话中提出,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要实现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体党员要深入体会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共同完成这两个宏伟目标。 “我们要坚定信念,这为走好自己的道路,办好自己的事情都有所帮助。”滕建勇书记在会后对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希望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认真落实学习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氛围。 在“七一”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基层单位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在学校党代会筹备、党务公开、党建研究、创先争优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发挥党员生力军作用,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党员先进性,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好各项党务工作。 我校离休干部党支部、退休局级党支部分别组织老同志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老干部施有奇、陈明、陈俊鳌、赵醒、梁捷纾、孙明、梁如臣、朱达闵等退休老领导畅谈了自己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体会。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纷纷表示:学习了总书记“七一”讲话,使我们更加坚定对党的信念,使我们由衷地敬佩党,深深爱党感谢党。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定党的信念,要克服困难,进一步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不断提高六个深刻认识,始终坚持做到看报、听广播,关心党的建设和发展,健康第一,永远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联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作出新的贡献。 (宣传部) 构建合作战略平台 优势互补促发展 本报讯 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同时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卓越人才的培养,我校抓住发展机遇,先后与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欧·浦东经济研究院、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此系列合作签约不仅得到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汪泓、副书记田信灿、褚劲风、副校长孙培雷、陈力华、程维明以及各院、部、处领导的热切支持,也得到上级领导单位及社会各界以及媒体的关注。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欧·浦东经济研究院与我校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 9月22日,在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校长汪泓代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欧·上海市浦东服务经济研究院共同隆重签署了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将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在科学研究、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高层次学术论坛等方面产生了合作聚焦点,同时双方合作协议书的签订必将共同推动上海市的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实现双方优势集成与互补,实现双方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合作双方都表示,有信心实现上海经济中资金、物流、人才流的充分交流,突破规模经济的限制,实现范围经济及平台经济的共同繁荣。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我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9月26日,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世伟、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金海的支持下,校长汪泓代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合作双方将着重以研究基地为依托,组合双方的优势,推进上海经济社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服务于双方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并在人才及学术交流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以最终实现合作双赢目标。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资源整合、组合互补,将会使得学科发展的方向更为明确、决策咨询研究更为深入,取得更大成绩。在即将到来的文化建设高潮中,通过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及项目的推进,促成研究基地的成长、管理学科的发展,为上海的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会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还郑重聘任了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世伟、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副主任朱金海为我校“特聘教授”,并由汪泓校长为获聘教授颁发聘书。 通过此系列合作协议的签订,在即将到来的文化建设高潮中,通过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及项目的推进,学校将更加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上海的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9月28日,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周海洋局长、鲍淡如副局长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校长汪泓代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将着重就上海或全国的社会保障重大问题进行中长期研究,组合双方的智力集成优势,推进上海经济社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服务于双方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同时,并在相关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人才交流,高层次学术论坛等方面实现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以最终实现合作双赢目标。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将有力地促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内涵建设,成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提升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质量,开拓创新,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陈玲玲) 增强竞争 营造和谐 ——上级考评组来我校考察“劳动关系和谐职工满意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 9月27日上午,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席夏玲英、上海市教育工会常委、经审委主任、基层工作部部长张渭明、上海市教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洪亮、上海市教卫党委宣传处副调研员卢天琳、上海市教卫纪工委副调研员何艳琴、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副调研员高书凌、复旦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袁继鼎一行7人莅临我校实地考察上海市“劳动关系和谐职工满意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 考察组成员和我校领导在行政楼208会议室举行了座谈。出席座谈会的我校领导有: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汪泓、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信灿、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副校长孙培雷、陈力华、程维明。座谈会由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席、考察组组长夏玲英主持。 滕建勇书记和汪泓校长分别从创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意义的认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做法以及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的体会三个方面做了创建工作汇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与教职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载体。我校高度重视和谐劳动关系的创建工作,坚持以维权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理念,将和谐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全局,着力维护教职工民主权利、精神文化权利、经济权益、发展权利,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随后,考察组查看了学校有关创建工作的材料并分别召开学校中层干部座谈会和教职工座谈会,全方位了解我校创建工作相关情况。 学校将进一步增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坚持以教职工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文化建设为核心,推动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以劳动关系的和谐促进校园和谐、社会和谐,在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中,展示新风貌,创造新业绩,为建成现代化特色大学而努力奋斗! (校工会) 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一流设计师摇篮”获认可 9月22日上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现场认证在仙霞路校区科创楼725室开幕。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专家有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会长郑令德,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秘书长王欣,项目认证专家组组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江彦桥以及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凤羽教授、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曲林池教授、上海理工大学留办主任郭建中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彭青龙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服装与化妆教研室徐家华教授和上海金融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湛军教授等专家组组员。我校出席会议的领导有校长汪泓,副校长陈力华、程维明以及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顾思明、常务院长柴立伟、中方院长周晓鸣和我校部分职能处室负责人参加了认证会。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秘书长王欣主持会议。 汪泓校长首先致欢迎辞,她从办学思想、办学定位、资源配置、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对合作项目的“艺术、技术与市场相融合”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讲解。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顾思明先生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表示,评估认证这样的外部监督对学院的发展和促进都是非常有利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中方院长周晓鸣从办学宗旨和目标、组织与管理、师资、招生与学生服务、课程与教学、质量保证、设施设备、财务和资产管理、公共关系和社会声誉、下一步发展思路等十个方面用PPT的形式对中法合作项目的整体情况做了介绍。 9月26日,专家组结束了为期三天的项目现场认证,表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初步通过了认证。专家组经过现场考察、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及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对项目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对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优厚的师资队伍、领先的教学技术等表示了肯定,并就创建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组织有成效的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对进一步优化项目体系,加强艺术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宝贵的建议。 据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法国巴黎时装公会教育集团国际时装学院合作举办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项目学制四年,国家计划内招生,在“艺术、技术与市场相融合”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项目积极嫁接外来优质教育资源,紧紧追踪国际服装设计业发展态势,强化专业特色。鲜明的高级时装设计风格、先进的立体裁剪技术、精致的缝制工艺,使作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历届教学成果无不获得业内人士的肯定与赞赏。迄今为止,学院已经成功培养出六届优秀毕业生,他们都纷纷活跃于中国乃至国际时尚行业的方方面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已初步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逐步发展成为培养一流服装设计师的摇篮。 (宣传部) 图片新闻 丹桂飘香,秋风送爽,在全国各族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2周年国庆盛典,九九重阳之际,校党委在仙霞路725会议室隆重召开离休老干部、退休教职工迎国庆暨第二十四届敬老节会议。 (老干部办公室、退管办) 第二版 国际化卓越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9月27日下午,我校“国际化卓越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国际教育研讨会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隆重举行。校长汪泓,党委副书记田信灿、褚劲风,副校长陈力华、程维明出席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主要嘉宾有法国巴黎国际时装学院董事长Mr. Patrick Kouzmine-Karavaieff,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法方常务院长Ms. Olivia Chai,韩国东西大学教授、“现代数字媒体与影响技术”学科创建人和带头人Mr. Kim Chongki、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校董Mr. Edward Chen,九州产业大学名誉教授小河修次等。 在国际化卓越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的主题下,我校暑期赴美“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师培训团代表——教务处处长鲁嘉华、飞行学院副院长匡江红、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吴伟蔚,分别阐述了国际交流给我校卓越人才特别是卓越工程师培养带来的新思考、新启示。赴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海外英语教师学习交流团代表——管理学院副院长邱羚、基础教学学院英语教师巫元琼分别从“中美教学方法比较与思考”、“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出国访学项目中得到提升”的角度探讨了教师教学模式和能力提升在卓越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我校卓越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实现国际化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特邀嘉宾法国巴黎国际时装学院董事长Mr. Patrick Kouzmine-Karavaieff,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韩方院长Mr. Kim Chongki,九州产业大学名誉教授小河修次,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校董Mr. Edward Chen分别就“高潜力人才”、“通过国际交流培养卓越多媒体设计师”、“大学教师之我见”、“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方法”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同与会代表开展了互动。 本次会议对2001-2011年度国际教育与合作优秀外籍教师、优秀管理者和优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汪校长就卓越人才培养作了总结性的探讨和讲话。她认为,国际教育大大地推动了我校卓越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我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工程师、设计师和商界精英。汪校长还指出,中外合作与交流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也必将推动不同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的相互理解,在共享与传播中的相互融合,不断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高新技术发展潮流、学科建设发展规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她衷心希望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继续发扬只争朝夕、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培养国际化卓越人才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国际交流处) “爱心屋”为困难学生送温暖 9月23日下午,在学生公寓三期10号楼举行我校“爱心屋”的揭牌仪式。校长汪泓、校党委副书记田信灿、副校长孙培雷、校办主任史健勇、基建处处长叶枫、资保处处长史泰冈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各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出席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学生处王明复处长主持,学生处副处长黄文洁就慈善爱心屋筹建、管理办法等情况作了简要的汇报。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2011级新生胡剑伟同学代表受助学生发言,衷心感谢学校给予的一系列爱心资助,感谢学校给贫困学生建立的爱心屋,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谢学校成立义工队,为贫困生在享受集体温暖的同时创造了一个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的全新平台。他代表所有受助学生表示,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励志努力学习,自立自强,让自己成长为一名政治思想觉悟高,学习成绩突出,综合素质能力过硬的优秀大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最后,汪泓校长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积极参加勤工助学、产学合作教育,牢记校训“勤奋、求实、创新、奉献”,把贫穷作为奋发前进的动力,自力更生,自强自立。希望同学们不辜负家长的叮咛、人民的要求、学校的期望,勿忘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回报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学生处) 校关工委办公室召开专题工作研究会 为更好地发挥关工委育人功能,近日校党委在行政楼B402举行关心下一代工作研究会。有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党委组织部部长张伟林、关工委负责人余强明、工会常务副主席沈海庆、校团委书记茅华伟、组织部副部长朱洪春、学生处副处长严云楼出席,会议由党委副书记褚劲风主持。 会上,党委组织部部长张伟林首先回顾了上学期关工委开展的工作,点评了工作开展的经验与不足。工会常务副主席沈海庆结合退管会的工作,谈了如何配合关工委开展工作,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校团委书记茅华讲到共青团是青年学生的摇篮,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以读书节为载体,以青年志愿活动和感恩活动为抓手,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学生处副处长严运楼提出要依靠关工委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仰,认真领会胡锦涛主席的“七·一”讲话精神,发挥高校文化传承的功能。组织部副部长朱洪春讲到,党员发展工作重点在于抓党员质量,通过学生组织生活来提高组织纪律性。关工委办公室负责人余强明提出,部分学校社团可以聘请老同志当顾问,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员的质量和教育的标准,通过调研提出意见,以督查巡视的方式发挥老同志的作用,还应注意二级关工委与学校关工委的衔接。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同志作了讲话。他指出,要通过关工委的工作,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党员发展中,关工委开展工作要做到“三看三结合”:在党员的发展工作中,要做到“三看”:一看基础,看党员发展工作是否扎实;二看流程,看党员发展的流程是否规范;三看质量,看发展的党员是否可靠,能否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此次关工委工作研究会,总结分析了上学期开展的工作,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要点和要求,有助于发挥关工委的育人功能,更好地推动我校党建工作开展。 (高锡文) 第59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工作圆满结束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新一轮自考报名工作于9月22日圆满结束。报名现场虽然人头攒动,场面火爆,工作人员在整个工作流程中仍能做到条理清晰,有条不紊。 为了让考生对报考流程一目了然,更快捷的做好现场确认工作,工作人员在招考现场显眼处摆放了考生网上报考流程、现场确认流程等宣传信息海报,同时放置了2台电脑,便于考生及时在网上报考并修改信息。此外,学校还安排8名经过严格培训的学生,专门为考生提供引导及咨询服务,以协助学生更高效率的完成整套报名流程。正因为这些精心的组织和安排,确保了报名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受到家长和考生的一致好评。市自考办也非常重视此次报考,周乃红副主任还亲自到场视察,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规范操作予以高度赞扬。 据统计,今年下半年我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生报名人数及总体报考量与上一轮相比,都有一定提升,共计报名新生1760人,报考课程数17254门次。 目前,考试前的各项工作仍在积极准备之中,今年下半年自学考试将于10月22、23、29、30日举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于11月19、20日举行。 (继续教育学院) 注重三个“一”完善党员发展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为我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9月21日,党委组织部在行政楼B402会议室召开了组织员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组织部部长张伟林、副部长朱洪春,以及各学院组织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组织部高锡文老师主持。 会上,各学院组织员汇报交流了本学期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开展情况,并结合自身特色,从建立党员服务站、迎新服务队,到举办党课、专题讲座等方面总结了学院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第一、二阶段的工作,并汇报了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洪春通报了党务公开工作,要求各学院充分听取基层党支部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务公开的目录,并做到及时反馈。 校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在讲话中肯定了各学院在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中好的做法,同时提出了三个“一”的工作要求:即核清一批高中入党的新生党员的材料,认真查阅档案以判定该生是否符合党员标准;建立一份好苗子的名单,注重工作细节,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生党员档案,为新一轮新生党员结对工作做好准备。她同时指出,本学期党员发展工作要重基础、重规范、重质量。她要求组织员要切实起到“守门员”的作用,把好学生入党的关卡,不断完善和推进,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党员发展工作的良性运转。(党委组织部) 2012年研究生招生咨询动员 9月27日中午,研究生处组织各硕士点相关学院在学校大食堂与师生活动中心前开展2012年研究生招生咨询动员会。同学们都争相取阅我校2012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各硕士点一级学科的老师为前来咨询的同学耐心介绍了学科情况及招生目录,研究生志愿者为同学们详细解答了关于考研复习的相关问题。程维明副校长还亲临现场看望在招生动员会现场工作的老师与志愿者,并与同学们亲切交流,了解咨询动员会的开展情况。 晚上,研究生处在教学楼E517组织了2012年研究生咨询动员大会。研究生处钱宇彬副处长详细地介绍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情况,近几年相关学科建设、发展情况,研究生进校后学校提供的科研环境,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研究生招生考试日程安排等。此次动员大会还邀请了2011级研究生新生代表介绍考研经验。社会保障专业顾静同学介绍了如何将考研和学习兴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杨橄生同学介绍了自己在考研中总结出的复习要点,车辆工程专业袁天辰同学讲述了自己如何平衡复习考研与找工作之间的关系。现场咨询动员得到了在场同学的极大欢迎,同学们都表示十分受益。 通过一整天的专场研究生招生咨询动员活动,不仅为大四考研同学及大一、大二准备考研的同学告知学校研究生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信息,鼓舞了他们的信心和斗志。 (研究生处) 辛亥百年与民族复兴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拾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由学生处主办,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学风建设系列讲座“辛亥百年与民族复兴”于9月27日下午在志宏堂举行。出席本次讲座的有学生处副处长严运楼老师,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于凯老师以及各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本场讲座由于凯老师主讲。 于凯老师从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其进一步发展的角度带大家重温了这段历史。接着从古今的角度阐释了其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共和民主的观念,对于民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同时讲述了辛亥革命留给大家的精神财富。其中于老师着重强调了“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祗的高尚品格,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于老师提出,当初为辛亥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是100年前的80,90后。100年后的今天作为大学生的80,90后要做的是尽力学好知识,承担历史责任。民族的复兴需要每一代中国人中每一个人的努力。 最后,严老师对本次的讲座做了小结,呼吁同学们努力学习,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让自己以更渊博的学识走进社会这个大舞台。 本次讲座从辛亥革命这个历史事件的大视角出发,为学风建设的推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社会科学学院) 第三版 我校第十七届上海高校“科创杯”获奖项目一览 CAE分析@冲压排样 AutoCAD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绘图软件之一,有较强的绘图功能,广泛应用于机械、电路、建筑等设计领域。陈晖、许鹏参与的《CAE分析@冲压排样》项目利用AutoCAD作为开发环境,以其内嵌的高级结构语言AutoLISP 进行冲裁件的排样优化设计。 该项目以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类型上海春晖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对于该创业公司的专利技术“CAE分析@冲压排样”的市场可行性及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后发现,该优化设计可以实现冲裁零件的厚度输入,对冲裁零件实行单排、双排,并将最佳排样结果自动标注及显示,实现CAM程序生成,并对冲裁模的零件图实现输出和装配图的生成,能给公司带来较大利益,方案可行。 基于OPC技术的异构网络同构化工业数据采集平台 目前,不同的人机交互程序和不同的厂商的硬件驱动程序之间存在大量的连接问题,都必须按照不同的协议规范开发各种特定的通讯程序。当前市场中的基于OPC技术的数据采集软件通常只解决I/O驱动程序,往往忽视其与SCADA、DCS及HMI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些工业领域中通信协议复杂,开发难度大的实际难题,由乔浩丹、李文星、杨振、徐婷、张枢、刘向辉参与的《基于OPC技术的异构网络同构化工业数据采集平台》项目是基于OPC通用接口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构建一套异构网络接口级同构化工业数据采集平台,通过建立各种设备的OPC接口服务器,使得不同供应商开发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通过共同的标准化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同时完善采集数据的诊断、监视和管理模块,实现过程控制和机械制造等自动化工业领域的“即插即用”功能。 气流汀自动铆压装置的设计 气流汀是取暖设备中的一种,国内气流汀主体的生产工艺是在每两片型材之间通过人工加连接件,然后用铆钉连接固定,这种方式生产成本高,纯人工操作不利于大规模生产,限制了生产效率,并且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使企业的利润及产品竞争力都受到很大影响。由朱佳骐、黄婷设计的气流汀自动铆压装置改进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保障自动铆压装置的可实现性;提高了铆压气流汀型材的质量,增加了铆压工作的工作效率;增强了功能的扩展性,可通过气缸行程的设定以及更换各种规格铆压嘴,可满足多种型材铆压的需要。最终项目能达到保证该装置可应用于自动生产线的目的。 熔断器生产装配流水线控制系统研制 目前国内低压熔断器的生产厂家众多,但产品质量远落后于国外知名电器产品生产商。虽然国内生产厂家众多,但他们大多制造的是70-80年代设计的更新换代产品和当时引进国外技术制造的产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大企业产品进入了中国市场,由于它们生产的产品性能优越,因此大大地冲击了国内本土生产企业。 由黎萍、许昱龙、王栋共同参与的《熔断器生产装配流水线控制系统研制》的项目,为了适应现状,提高国内低压熔断器生产自动化水平,利用高速的数据传输、高端的精度控制、实时的误差消除、安全的保护措施、方便的操作方式、高灵敏的分拣系统六大项目优势,研制了一套熔断器自动生产装配流水线,可以实现熔断器的柔性加工,生产多种型号的熔断器,使国内熔断器制造跟上国外企业的步伐,打破国外企业的领先地位。 变频-负压裙边带式物料输送装置 当前的物料传输装置,特别是应用于灌沙机系统中的石英砂传输装置,存在物料泄露、扬尘严重、下料不均匀等现象,且输送装置中易产生物料积累而导致输送装置损坏,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高升、刘汝斌、朱明年参与研究的《变频-负压裙边带式物料输送装置》项目采用全封闭式裙边带输送机构,彻底解决物料泄漏;采用负压式结构,有效缓解物料积压;采用现代变频技术,进一步降低能耗,以此来解决由机构造成的扬尘现象、下料不均匀、物料积累问题以及对于人体的伤害。 高精度快速微孔穿丝机构的研制 穿丝是熔断器装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其具有难度大、效率要求高以及鲁棒性要求高等特点,因此,穿丝机的研制一直是国内外电器领域的研究难点之一。苏涛,杨勇,张志刚,顾锋勇参与的《高精度快速微孔穿丝机构的研制》项目首次揭示了包括中重锤重力、预压力、对轮直径、送丝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矫直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矫直机构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提供科学依据;首次提出矫直及预压紧无移动对轮送丝、微孔导丝方法,该方法在大幅度提高正常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在大误差情况下将0.25mm的熔丝穿入0.35mm的细孔中;首次提出在大误差情况下,利用触刀粗定位、送丝轴二次定位的精确定位方法,并揭示了送丝距离对送丝通过率的影响规律,得出了获得最佳穿丝效果的最优距离;首次提出焊切组合及先焊后切的方法,分析了焊接过程中的焊接缺欠,揭示了焊接电流、焊接压力等工艺参数对熔丝焊接质量的影响规律。 该项目的研究,不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形成一系列的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低压电器测试技术和装备的空白。 AMPS/MAG聚合物制备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目前一般使用的降失水剂,其成分、结构的非均一性将导致性能差异很大,纤维素类容易使水泥增稠,而有机酸类,易破坏有些的性能。国内的高温或超高温固井中使用的降失水剂基本都是国外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昂贵,使钻井成本大大增加。由董黎涛、朱洁参与的《AMPS/MAG聚合物制备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项目,保证在甲基丙烯酰氯瓜尔胶制备中其特定的取代度;保证在聚合反应中,各种单体的物料的特定配比。(误差不大于5%);严格控制工艺条件,保证各种单体有效聚合。(有效率不低于96%);在聚合反应中加热,搅拌要控制在特定范围中,防止暴聚。(误差不大于7%);反应体系中严格控制氧气含量。(不高于50ppm/m3)。 该项目使得聚合物的生产工艺得到优化,能耗大幅度降低,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解决以往其他多聚物难降解的问题,对地层与环境保护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徐浩哲) 校园管理新星茅蕾同志事迹 茅蕾同志现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她平时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对“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党的新理论的理解,并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茅蕾同志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忠于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几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她踏实地、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茅蕾同志于1999年3月至2009年11月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满腔热情地为广大学生服务。管理学院是全校最大的学院,拥有学生3000多名,作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她数十年来始终孜孜不倦地奋斗在一线岗位上,心系每一个学生。 在学院的日常工作中,松江大学城远离市区,她主动地去了解关心学生,想法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学院中单亲家庭或是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各方面都会给予更好的照顾和帮助。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时,她都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给学生,努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帮困助学工作上,本着“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全面覆盖、按需帮助”的原则,使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得到过相应的帮助,每次发放补助,她都会和辅导员们坐在一起,反复斟酌,要求把补助送给最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又再三叮嘱一定要确保将补助钱物送到困难学生手中。在帮困工作中倡导“帮困助学、育人为先”的理念,对受助同学实施感恩教育,传递爱和希望的火种。假期里,茅老师还亲率学生党员走街串巷,到困难学生家中进行慰问,给予他们莫大的鼓励。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茅老师强化学生党员的模范意识和服务意识。设立党员寝室挂牌制度,推行“五个一”工程,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带领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各项具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指导分团委的工作,以党建带动团建,以团建促进党建。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党员们增强了党员意识,提高了党员的先进性,培养了一批有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生的素质拓展方面,茅老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学生科研项目的兴趣,以获取额外的奖励;积极推荐他们参评企业提供的奖学金;不遗余力地向困难学生优先提供就业信息;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学会感恩和回报。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她一直承担《形势政策》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探索等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涵。同时还为全校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在就业指导教研组活动中,开设示范课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上好这门课。 自2009年12月至今担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以来,认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和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健全了学院的各类规章制度,坚持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民主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召开学院党政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院务公开制度、学院教代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民主监督;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茅蕾同志在学院建立和完善了支部书记轮值会议制度、二级党校制度、组织生活展示等,能经常深入教研室、实验室与教师谈心,了解教师的想法,主动与教师沟通,积极鼓励广大教职员工投入学院的中心工作,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好评。 茅蕾同志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经委系统稳定工作先进个人”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上联奖教金等奖等。 实验室先进个人朱翔同志事迹 朱翔同志自1986年进校至今,一直勤勤恳恳从事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并全心全意参加学院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 她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全身心投入学校和学院的实验室工作的好同志。她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树立了良好的政治态度,于2000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并担任学校民盟委员会委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学校集体利益为重,能服从学院工作安排,不顾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管理工作。 自从2007年担任艺术设计学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工作开始,主要负责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计划制定和日常实验教学、科研实验的管理工作。在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教学、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她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有奉献精神,和同事有很好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工作上成绩明显。 近几年来,作为艺术设计学院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工作主要建设者之一,对艺术学院的实验教学理念、教学定位以及实验教学模式的制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参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制定,推进了艺术学院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参与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2010年完成了学校十个大型实验室和大型设备建设之一的艺术设计分析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她在实验室工作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努力建立艺术设计学院协调的实验室运行机制。长久来,艺术设计学院未能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室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她认真钻研专业理论,努力尝试艺术类实验教学系统的完善,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注重总结经验,并形成专业论文进行发表。作为《摄影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构建》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摄影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构建,该项目于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成功申报摄影实验室成为2009年度的校级实验示范中心。并亲历多媒体学院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开发和建设、管理全过程,参与了《中外合作多媒体设计专业建设的创新与探索》的课题研究项目,获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独立完成学校科研项目《摄影艺术与数码影像的关系和前景》课题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个性化艺术实验教学探索》和《非线性编辑技术在广告影视中的运用》等实验教学课题组的研究工作。2010年为了配合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投稿并获得了上海市级摄影作品专业比赛三等奖。并参加了多个科研项目,项目经费达到100多万元。 她积极参与专业实验课程的研究工作,在担任《数码影像基础》、《广告摄影》、《摄影采风实习》等课程的主讲教师和实验教师过程中,自觉开发实验教学项目,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平时她非常关心实验室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出了学生的实验、实践和实习要在保证安全前提下进行的安全实践的思想,注重保证学生的安全,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理念,及时解决安全问题,保证不出现安全事故,圆满的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总之,朱翔同志是一位全力以赴地作好实验室工作的实验人员,并长期将全力完成艺术学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作为工作职责,为艺术设计学院的实验教学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成就奉献了她的全力。 大校将军走上大学讲台 ——工程大为大一新生开设军事理论课 昨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一新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教授——武警政治学院资深教师、大校警官王新华,他为工程大的学生们带来一门全新的必修课——军事理论课。据悉,这是本市高校第一个面向全体新生的军事理论课。本学期,武警政治学院四名大校、将军级教授将轮番走进工程大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国防教育。 昨晚第一堂课还没开始,同学们便兴奋地围住了王新华,“这是资历章,你数数……”不少同学便对彩色的胸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976年当的兵,算算是不是比你爸年纪还大?”自称“伯伯教官”的王新华教授不一会儿便和学生们聊了起来。 第一堂军事理论课主题是“国际战略与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以古希腊传说战争女神雅典娜为引子,随即进入战略思想分析。“原子弹”与国家力量、“瓦良格”与中国航母……原本枯燥的理论经由生动的事例贯穿显得格外精彩。南海问题、台海风云以及朝核问题等,王新华通过旁征博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国防的重要性。他说:“无论是‘國’还是‘武’,都含有‘戈’字,充分说明军事不仅是实战,更是一种威慑力的体现。” 工程大此次将军事理论课程与大学生军政训练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育人模式。通过军事理论第一堂课,工程大很多大一新生对“恐怖主义”、“国防安全”、“领土主权”等名词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同时明白了公民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工程大学生处处长王明复说:将军事理论课纳入必修课程范围后,它融“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为一体,大大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选自2011年9月28日《新民晚报》张炯强 郭亚云 ) 第四版 用心就一定会幸福 ——写在赴滇挂职250天之际 王佳杰 周末收到老朋友来自远方的问候:向在异乡努力拼搏的同志致敬!其实此时的自己,早已没了身处异乡的不自在,更多的是每天充实的生活和源于体验和投入的感悟。来云南带的第一本书是党史巨著《苦难辉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能体会到一份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不知不觉爱上了军旅题材片《士兵突击》,被看似木讷的许三多的执着与奋斗历程深深震撼,那是从骨子里焕发出来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源自坚守内心的纯真情怀。这让我想起与一位大学生村官的交流,下乡后参与到种烤烟、甚至是喂猪的工作,在艰苦条件下无怨无悔,我问他:是如何保持那份最初的情怀?他回答:既然选择就不应后悔,只要付出总会有收获。也记得一次去广南的友人家喝茶,朋友熟练地在我面前演绎茶道的精致。对茶文化研读不多的我问朋友,从生茶品到熟茶,是必经的流程还是你的心得使然。朋友笑着说:生茶青涩如春之嫩绿,虽活泼却少了份稳重,熟茶醇厚如秋叶静美,有着时间的味道,自然多了份洒脱。从“生”到“熟”是人生必有的蜕变,必须用心的“发酵”,在执着的投入、奋斗中体现价值,才能焕发成熟的“味道”。 前不久,朋友告诉我:“在四川徒步了13个小时的山路,终于登上了峨眉山顶峰。”在我看来,这一份略带“自虐”的咬牙坚持并非闲来无事的“瞎折腾”,适时地对自己发出挑战是支撑梦想起航的助推力,这样的心态,真棒! 8月的一个周末,和同在文山州的“挂友”登上县城的一座山头,俯瞰灯火阑珊的夜色迷离。突然觉得成长不就实在攀登心灵巅峰吗,每一次只有坚持到顶,视野才会更为开阔,自然也就能看见另一层境界的风景。路途上你可能会被石头绊倒而“伤筋动骨”、可能会跟不上同伴的步伐而自暴自弃、可能会埋怨为什么不选择坐“索道”一步到位,然而年轻的心始终会去选择更具挑战的成长之路而非毫无悬念的“生活捷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成长是种美丽的“痛”,与其自怨自艾,不如甘之如饴。逆流而上或是顺势而为是面对纷繁世界时内心的选择,而想要追寻更远处的海阔天空,则必须有着恬然的心境与充实的历练,这将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我总认为,只要用心经营、融入和体会,这一段异乡的青春年华便会如繁花似锦,弥散着成长的喜悦,绽放在彩云之南。当在各自的人生路上坚守付出的我们回望来时风景,便会相信,只要用心,我们就是幸福的人。 克服困难 精心施工 谭 震 每一年的暑假是学校基建部门最繁忙阶段。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的影响,确保校园施工安全,2011年的暑假,我校基建处全体同志都放弃了暑期休息时间,坚持奋战在校园维修改造工作的第一线。在处室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调研、组织、管理、施工,终于圆满完成了暑期校园建设任务。 回顾暑期的工作,基建处的同志们在烈日下忍受着“三伏天”的酷暑辗转于我校三个校区,坚持每天跟踪管理施工现场工作,组织推进工程施工进度,及时发现、解决施工中的问题。面对台风“梅花”的侵袭,基建处按照校领导指示早已做好应急预案,提前做好防汛措施,并对校园施工现场的脚手架等设施进行加固、连线接地,确保我校建筑设施安全未雨绸缪、恪尽职守。但是罕见的雷暴天气还是对我校高层建筑尖顶部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还间接的破坏了图书馆的玻璃幕墙,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们立即针对雷击严重部位制定避雷改造方案,并及时完工,确保了建筑的安全性。 短短不到2个月的暑期,基建处完成了项目共计18项:实训中心装饰钢构架防腐油漆工程、图书馆志宏堂外墙粉刷工程、图文信息中心玻璃更换、实训楼地坪维修、艺术楼屋面漏水处理、教学楼连廊漏水修理、仙霞路校区科创楼改造、仙霞路校区学生宿舍外墙维修、仙霞路校区老干部办公室装修、仙霞路校区招生办公室搬迁改造、仙霞路校区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搬迁改造、新村路校区烟囱拆除、新村路校区学生宿舍电气改造、图文中心及行政楼雷击修复及增加避雷设施,校园交通标志标线工程等多项工作。其中实事工程3项:学生公寓改造爱心屋工程、教工食堂装修、西篮球场增加照明设施。 暑假期间学校党政领导也给予基建处工作极大关心和指导,多次间冒着酷暑亲赴几个工地视察指导工作,使大家深受鼓舞;多次对“教工餐厅”和“爱心屋”具体建设方案和建设过程中多次给予关心和指导,确保了实事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如期完成。基建处将会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保障教学工作、美化校园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那年,我十八 彭达伟 某日清晨,忽然从梦中醒来,闻到一阵桂花香,多么熟悉。开学以来,还是第一次醒这么早,于是上课的时候,我还特地到楼下的桂花树旁瞄了两眼,微黄的花蕊,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躲在翠绿的叶子里,若隐若现,让人欲罢不能。 上课同学渐渐地多了起来,虽然九月的上海已有丝微的凉意,还没从暑假缓过来的同学们在清晨,多少还是有点昏昏欲睡的。但是,今天早上明显大家都有一点兴奋。可能是最近上海降温了,从憋闷的寝室出来,闻着这熟悉清新的花香,心情自然清新了许多。校园里,人头攒动,那些谈笑风生的,那些结伴成群的,那些秀甜蜜的,或放肆爽朗的笑,或低声细语地交谈。我想没有这满园的桂花香,抑或没有这些朝气旺盛的学生,这样一幅在秋初所表现出来的“热辣”是很难表现的。 所以,静下来的时候,回想今天是不是浪费了时间,是不是又挥霍青春了。我一直努力安慰自己,时间的流逝不是消失或变老,而是某些事情的尘封和心态的成熟。青春像是一场盛大的祭祀,寂静与期盼里开始,荒凉绝望中结束。开始和结束都是以无声的姿势进行,然而所经历和感受却是两种姿态。我一直在想,我的青春,我的十八岁,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又会以什么样结束? 我像所有迷茫的流浪者一样,一直在漂泊,一直在回忆,不知在哪里停留,哪里又是尽头。青年时代,是人一生朝气的高峰期,现代社会的压力将年轻人的棱角给磨没了,房子、工作、婚姻、子女教育,那些原本应该早上慢慢刷牙洗脸,晚上享受家庭温暖,周末释放激情的年轻人,此刻却在办公室里加班,在工地上赶工,在街头徘徊,或是在灯红酒绿中沉沦……青春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个过去时,是个假设。而对于我们这些未走出社会,还生活在父母和学校庇护伞下的大学生,我们给青春的定价太低了,用的太过于频繁了。我们花了一个小时的青春在课堂上睡觉,花一整天的时间玩游戏,却不肯花几分钟的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花半堂课的时间好好听一次课。 在这个年纪,忧郁是青春的代言,但,年华落寂、爱你与寂寞无关。在哭过、笑过、痛过之后,更明白了幸福的味道。 我们认识或者陌生,这个春天的来临,就如整个世界的落日黄昏。流浪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你不经意地出现在我的身后。岁月像风一样?,往前吹的时候带来你的气息?,多少年后回眸当年的我才知道:那年我十八。 时光如沙漏一般从指尖缓缓流逝,那些泛着腐烂气息的回忆,飘荡在这个春日的傍晚。我尝试着去遗忘,或者说一直都在遗忘,把那些发生过的和未发生的事情都格式化在记忆之外的时间。记忆的青春,青涩的爱情,迷离的亲情和那残缺的友情。 我努力收集那些温暖的画面,用幸福的的词语去贯通十八岁的季节。一切仿佛都是徒劳,那些闪耀着冰冷光芒的画面,像冰冷的枷锁,缠绕着我整个青春的梦境…… 秋思 李 超 秋风起,秋叶落,又到一年秋季时,秋天是四季中我最喜欢的季节。 不经意间,感觉只是一转眼又见秋日。很难想象一年前我刚来到大学的感受,与现在相比真是大相径庭,秋天是一个多情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伤感的季节,枯叶自然地落下,再离开,最后在这个世界消失;校园那些叶子,展现出了生命里最光辉灿烂的时刻,这是它们生命最后的辉煌了,最终在秋风中挣扎直到飘零,不知流落到何处,想想是何等的伤感落寞。 最近秋风渐起了,清凉的夜晚躺在寝室床上开始会想起许许多多的人来,清晰的模糊的,熟识的陌生的……一一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大学一年过去了,四分之一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四季轮回。人生如歌如梦,秋风阵阵袭来,心中充满着伤感。 秋风又起了,伴随着凉意,牵动着伤感的心弦;秋雨会来,冲洗掉心中的忧伤。秋风来了,她带来了新的生命的希望。秋风,看似无情却有情。秋风起时,又勾起我无限遐想。而秋风起时,顿首,我才发现我又浪费了许多时光。时间真是一架永不回头的马车。 重新沐浴秋天,沐浴在凉爽的秋风中。 不在家日子 陈祺旸 在这时间如流水的年代里,在这车水马龙的都市中,这突来的闲暇七天,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也许不再是原来上学,工作时的愿望——静静躺在床上,作着白日梦……也许我们会背起行囊,拿着地图,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个不熟悉的城市,认识一些从不相识的人,在蓝天碧水间,释放我们的灵魂…… 曾有一个节目叫《交换空间》,是两个家庭互换房屋,用创意营造新空间,在别人的设计中体验新的生活。我想十一黄金周也该是一种空间的交换,一样的是体验新的环境,不一样的是人生感触……等到真的闲下来,却一分钟也待不住,想往外面跑,好像多待一秒,便会窒息,好像家里的空气都是有颜色的…… “十一黄金周”是一段不在家的日子,很多人觉的这是一段自由的日子,告别了原来两点一线的日子,脱离原来的生活轨迹,寻找不平凡的日子。快节奏的生活,突然停止了,像一只穿越了海洋的候鸟找到一片可以栖身的枝头,也许这一刻的停留并不会消除我们多少的疲惫,然而却会是一种上精神的满足…… 小时候,黄金周总是全家出游的日子,也常常是一年中最期待的时光。到过很多地方,听了很多不同的传说,吃过很多不同风味的饭菜,看过很多不同的景色。小时候人长得不高,看到的景色又有多少?只记得四周全是别人的光影,那时觉得外面再好的饭菜也没家里的美味,所以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吃妈妈烧的菜。传说听起来总差不多,总感觉只是换了人名,换了时间,换了地点。然而,一到黄金周却总会想着往外面跑,正好像那句话说得“不来终生后悔,来了后悔终生”然而想着自己竟也笑了起来,这便是儿时记忆中的长假,人们口中的“黄金周”。 不在家的日子也许并不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也许只是想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将自己置身世外,去重新感受这个世界。细细想来,也许世界还是那个世界,而每个人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世界…… 十一黄金周带给我们的也许不单单只是一个节日,它是一段自由的日子,一段不寻常的日子,一段用心看世界的日子…… 时间 徐浩哲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息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最后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中缝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二周年! Lindsay博士为机械工程学院作报告会 9月23日,机械工程学院组织举办了“创新、专利和知识产权”学术报告会。来自美国的Jeffrey D. Lindsay博士作了精彩的报告。在整场报告中Lindsay博士着重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激励工程师创新、如何申请各项专利、如何用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师们非常独特和新奇的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Lindsay博士的报告风趣幽默,而且不断地与听众互动交流,气氛活跃。(徐滕岗)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召开毕业班工作促进会 9月23日,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在行政楼912召开学院毕业班班主任(导师)工作促进会,学院院长王裕明、副院长张莉萍出席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东阳主持,全体毕业班班主任(导师)和辅导员参加了会议。副院长张莉萍就毕业班就业具体情况、创新学分的认定事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明确了班导师的责任。学院院长王裕明强调了毕业班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位班主任老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举行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讲座 9月21日,资深HR讲师范哲恒在教学楼E218教师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为同学们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一场培训演讲。 范哲恒以职业规划为主线,让同学们充分了解认识到了职业规划的意义,并且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人生。耐心仔细的为同学排疑解难,并详细讲解关于职业规划的内容。他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外因环境与内因态度的关系,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最后范老师以“有志者事竟成”作结,告诉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目标,鼓足勇气才能达到目标。(许研) 化学化工学院组织退休教师共度重阳节 化学化工学院党政领导于9月22日组织学院退休教师共度重阳佳节。当日,化学化工学院党政领导及教师陪同49名退休教师来到静安区清风人家茶馆开展茶话联欢活动。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徐菁利教授代表学院向各位为学校和学院发展付出毕生心血和精力的老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关怀,并希望他们继续关注学校和学院的发展。退休教师们对学院的关心也表示感谢。(包一鸣) 材料工程学院举行迎国庆教师座谈会 9月16日,在行政楼16楼会议室举行材料工程学院迎国庆教师座谈会,近20余位教师参加了会议。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国祥老师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高等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徐国祥老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了如何成为一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之后,各位老师分别做了发言,对学院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工会工作等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希望。(冷培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