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第23期总第691期 第一版 对接世博 提升内涵 展现活力 我校召开迎世博工作专题研讨会 11月17日下午,在行政楼306会议室召开了“迎世博工作专题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党委书记滕建勇、党委副书记田信灿、副校长孙培雷,《中国教育报》上海站记者、《上海教育》杂志副总编辑沈祖芸,《解放日报》记者徐敏,汽车工程学院、航空运输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负责人及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田信灿主持。 会上,党委书记滕建勇谈到,校党委在学习上海市委九届九次会议精神中认识到,迎世博是各级党委的工作重心,现在已经进入到冲刺阶段,高校不能和世博工作隔开一段距离,而要把迎世博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契机。滕建勇书记强调,教育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理应积极地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他要求各学院务必高度重视,切切实实将迎世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将迎世博与学校提升内涵建设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将迎世博与学校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浓厚校园氛围;将迎世博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教师提高师德水平和育人能力;将迎世博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部分学院负责人介绍了投入迎世博活动的多种举措。如服装学院设计师团队积极参与世博会工作人员服装设计,并协助世博局开展相关项目有关策划。其中由我校设计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人员服装已正式入围。由于岗位职责、设计要求、材料工艺、人员数量、着装时间等各不相同,世博服装的需求十分复杂。为向全世界展现高水平、有特色的上海世博服饰形象,我校早在2008年就依托学科优势,校企合作,组建团队积极参与到世博服装的设计与竞标工作中,服装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学生等组成的项目团队,不论寒暑,不分昼夜,全力开展设计工作,共向世博局提交多套完整设计方案,100余款不同岗位服装设计稿。又如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确保上海的轨道交通能在世博会期间顺利运行,我校近400名毕业生将提前进入轨道交通的岗位培训,他们将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就提前进入地铁公司上岗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此与上海申通地铁等多家公司就学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多次协商,及时调整课程进度,为学生预留了充裕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 《中国教育报》上海站记者、《上海教育》杂志副总编辑沈祖芸,《解放日报》记者徐敏从媒体记者的角度介绍了她们对世博与教育发展的关注内容,如“后世博”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优势学科如何支撑、服务世博,世博如何影响学科建设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副校长孙培雷认为,邀请社会媒体共同召开研讨会使大家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下一步做法,学校将在党政会议上深入动员,对已做的工作进行梳理,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党委副书记田信灿提出,迎世博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加强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加强工作指导,全面有序推进;加强交流互动,及时总结推广;加强聚焦提炼,提升学校声誉。 (吕晶晶) 我校举行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创新研讨会 11月17日上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汪泓等全体校党政领导出席了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柱、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范明英、东华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舒慧生、我校各相关职能处室、各学院、各硕士点学院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程维明副校长主持。此次研讨会是我校举行的首届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研讨会上校长汪泓作了“传承、创新、发展,开创我校研究生教育特色发展之路”的主题发言。她以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为出发点,指出要开创我校研究生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即在传承特色方面要奠定研究生培养质量基础;在创新模式上要构建研究生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构想方面要规划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她的发言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勾画了壮丽的蓝图和美好的未来。 校党委书记滕建勇作了总结发言,他从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谈起,指出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校的发展特色与兄弟院校有差异,所以需要我们作前瞻性的探讨,更重视如何在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突现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特色,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 围绕着“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我校研究生处处长陈思浩、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柱、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张健明以及四个硕士点学院院长作了专题发言,整个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创新研讨会既是我校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校内涵建设的思想凝练,更是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活动,对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召开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创新研讨会的同时,我校还进行了研究生教育成果展示,展示内容为: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创新成果、四个硕士点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创新成果、2008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成果,研究生会研究生风采展示。我校还将组织系列活动:研究生会开展的稷下研究生学术交流论坛暨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节、研究生成果汇报会等。 (孙勇) 党委中心组举行加强师资建设专题学习报告会 建设一支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推进我校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实事之一,也是我校注重内涵建设的瓶颈。为了拓宽视野、提高认识、寻求良策,11月12日上午8:30,党委中心组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组织专题学习报告会,特邀上海大学吴松副校长来校详尽介绍了上大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及做法,全体校领导、中心组成员和中层正职干部出席会议,报告会后开展了咨询交流活动。校党委书记滕建勇代表学校党政向吴松副校长所作的丰富翔实的报告表示感谢,并要求大家特别是学院院长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形成我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制度,切实有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余强明) 市教卫党委一行来我校走访调研统战工作 本报讯 11月11日下午,市教卫党委统战处何劲松处长、周宝宏、周丽娜一行来我校走访调研统战工作。会前,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副书记褚劲风在行政楼208会议室接待了来访的同志。滕建勇同志向何劲松处长一行表示了热烈欢迎,感谢上级部门对我校统战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党委统战部部长张伟林,副部长王勤参加了调研会。 会上,党委统战部部长张伟林同志介绍了我校统战工作基本情况、主要做法、特色工作和选拔培养党外代表人物和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并汇报了党派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党委副书记褚劲风同志围绕如何进一步协助各民主党派做好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发挥党外人士在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作用,凸现我校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特色谈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市教卫党委统战处何劲松处长对我校的统战工作给予了肯定,希望进一步发挥党委统战部和组织部合署办公的特点,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大力培养党外代表人士和领军人物,形成具有特色的统战工作模式。 (统战部) “符号·城市”展在松江美术馆拉开帷幕 “符号·城市”艺术设计综合展览于11月19日在充满英伦风韵的泰晤士小镇内的松江美术馆开幕了。 “符号·城市”艺术设计综合展览是以城市的代表性、象征性的城市符号为基本元素,从城市功能、历史记忆,人文背景等各个角度表现城市变迁与文化发展以及城市生活中的个体对这些符号的感情、感受和理解。通过城市符号这个侧面对城市、人们的一些生活状态、人与城市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表现,它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前奏展览。 整个“符号·城市”艺术设计综合展览循两条主线展开:第一是以世界现代城市的发展为背景,从城市功能、历史变迁、人文角度阐述、对城市的理解和表现。通过设计师的视角来观察、探讨与表达城市对于个人的诸多功能或意义的诠释。第二是作为城市生活中个体的人,从记忆、经验、对当下城市变迁的感受,表现个人对城市、城市生活的认识、感受、理解,人与城市关系的反思,以及对城市的感情、观念的表达这方面,主要从个人的角度,以艺术艺术家的方式对城市与人们的生活进行思考与表现。 展览是由我校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英国南安普敦索伦特大学共同发起。由松江区政府、上海市教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主办,展览为期一个月,展出了50多位中外艺术家的200多件作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世博会主题以及展示理念做了极好的诠释。展览的内容是以设计方案、草图、模型、装置、影像、摄影作品、平面作品,绘画作品的方式呈现;其中上海第一高楼——上海中心设计方案和模型还是第一次公开展示。(艺术设计学院) 图片新闻 高职学院8个部门基层党支部日前先后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和贺国强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支部书记带头解读并作主题发言,全体党员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认真讨论,气氛热烈。 党员们纷纷联系各自从事的工作,表示要在倡导廉政办学、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沈德宝) 第二版 第十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在我校举行 本报讯 第十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于11月15日在我校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3个省份的1200多名大中小学生、专业研究人员进行机器人现场大比拼。 比赛共设13个项目,包括机器人足球、灭火、摔跤、家庭协作机器人、机器人迎亲等趣味游戏。 在足球比赛中,每队设有两名机器人球员,司职前锋和门将,传统的黑白色足球也特意改进成为一个“光”球,以便机器人进行智能识别。机器人通过感应识别到球后,会“带球”向球门发起“推土机式”进攻。灭火比赛也被认为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比赛,机器人须在一个迷宫内寻找到火源,并将其扑灭。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黄心汉说,从刚开始简单地把火吹灭发展到如今有个复杂的搜索过程,在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环境里面识别火源,灭火比赛体现了一定的智能。 这个简单的变化也是机器人大赛10年来进步的缩影。10年前的第一届比赛,机器人只会按规定做一个动作——灭火。如今,机器人已经会和人们“沟通交流”,“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个个动作,甚至连开幕致辞都是由机器人担任。 虽然在许多方面离专业机器人还有不小差距,但这些学生作品却展示出了巨大潜力。据介绍,在10年间,共有20多位世界级的机器人比赛冠军是从这项赛事走出来的。 目前,机器人已经不仅能用于工业领域,如灭火等服务逐渐成为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专家表示,将来机器人会走进人们生活,提供服务。 “今后人的家庭生活里面,就像我们用电脑一样,也会用到机器人帮助我们做些家务,比如打扫卫生等。”有关专家表示。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机器人研究与应用虽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200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发布的全球机器人统计报告显示,日本、北美、德国仍然占据机器人市场的主要份额,但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市场。 (新闻办) 我校参加2009年城市轨道交通高层论坛 “2009年城市轨道交通高层论坛”及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于11月10日在北京举行。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原国家交通运输部部长钱永昌先生的邀请,我校校长汪泓、副校长郝建平出席了本次论坛,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部分骨干教师、管理学院、信息办部分骨干教师一同出席了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北京市副市长,国家交通部运输司司长、北京交通运输局局长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铁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代表。 本次高层论坛和展览会是在全国城轨交通高速发展形势下召开的,全国七大地铁公司老总就地铁规划、建设工程、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报告,并提出了地铁未来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校长汪泓、副校长郝建平向与会代表、专家、展商负责人介绍了我校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所作的工作、办学特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我校在产学研方面取得的成效,代表们对我校在城轨交通领域中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与关注,并积极要求与我校合作,进一步推进城轨交通领域的产学合作。 “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云集了世界众多著名产商,展出了国际一流的城轨交通设备以及管理系统。校长汪泓、副校长郝建平以及老师们认真参观了展览,看到了城轨交通领域的产业发展动态,了解了目前城轨交通领域的先进制造和管理系统。本次会议对我校在城轨交通领域中的科研方向、研究水平以及学科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我校召开科研行政工作会议 本报讯 11月12日下午,我校在行政楼205室组织召开了各学院负责科研工作副院长和科研秘书行政工作会议,副校长程维明出席了会议。 首先,科研处处长胡守忠介绍了本学期的几项主要工作:校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招标及一般项目申报布置、校级科研资助项目类别介绍、校科研(岗位)考评意见、2009年度校领导科研调研计划、校“三类”科研考评奖励办法、学院参加学术学(协)会的办法、校科技进步奖评审安排等。 接着,科研处会同与会人员就下一步工作的落实进行了沟通交流,科研处刘月波老师并就2009年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申报等工作与科研秘书做了进一步解释。 最后,程维明副校长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校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的设立,旨在聚焦学科发展方向,提升学校项目及成果水平,促进学校科研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在‘校科技发展基金’的培育和支持下,去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等更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要进一步加强科研组织工作,在项目申报和运行中加强引导和管理;要加强学院正常运行中的功能,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分委员会作用;对下一步即将展开的科研调研工作做了部署:请各学院就正在进行的重要科研项目、准备申报的项目、重大产学研项目、有望获奖的项目、现有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及个人、希望获得的科研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好准备,我们要立足学校定位,争取在产学研工作中发挥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科研处) 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 西蒙·塞弗瑞特教授来访 11月18日上午,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教授西蒙.塞弗瑞特(Professor Simon Seivewright)在国际交流处钱慧敏副处长的陪同下到服装学院进行参观访问和学术交流活动,服装学院院长林兰天教授等热情地接待了英国来宾一行。 林院长首先带领客人参观了服装学院展厅、表演厅和实验室,随后与客人们在会议室相互交流座谈,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国际交流处钱慧敏副处长、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许传宏教授、服装学院副院长谢红、周晓鸣和服装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袁蓉。座谈会上林兰天院长介绍了服装学院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表达了希望双方加强交流沟通的愿望,共同谋求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与我校的合作与共同发展。西蒙教授对工程大的邀请访问表示感谢,接着他介绍了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培养学生的具体模式,并饶有兴趣地推介了他与自己的学生们一起设计的作品集,真诚地表示两校服装专业的学生在流行趋势预测、作品设计及优秀作品展示等方面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 在参观交流之后,西蒙教授对我校服装学院师生作品集和美丽的工程大校园称赞有加,宾主双方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访问交流活动,双方增进了友谊与合作的意向。11月18日下午,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服装学院邀请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西蒙·希弗瑞特教授作了题为《基础服装研究及设计方法论》的学术讲座,程维明副校长亲切接见了西蒙教授并与之座谈。 (张漪) 本科教育高地验收会召开 本报讯 11月10日下午,上海市高校本科教育高地(艺术设计)专家验收会在我校艺术楼举行。来自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多媒体学院、服装学院三学院由产品包装设计、会展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四专业方向组成的专业群即教育高地(艺术设计),接受了由同济、东华、上戏、交大等单位的艺术设计、产品包装、多媒体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专业领域中的知名专家、教授、学者组成的专家组的检查。 验收会上,艺术设计学院的报告以制作精良、内容翔实的视频演示开始,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改科研、人才效果、高地建设亮点等八个方面依次作了直观展示。艺术设计本科高地五年建设的硕硕成果及先进的理念、多项特色创新模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重大项目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与赞誉,专家们并对其后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艺术设计学院) 又讯 11月12日,我校“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高地通过了专家组预验收,并且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标志着“物流管理”教育高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验收会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王方华教授和徐志毅教授共同主持,汪泓教授作为高地负责人进行了主旨汇报,管理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领导以及物流高地专业教师共计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经信委、上海航空公司和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六位专家在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报告后,一致认为我校“物流高地”定位于应用型高级航空物流人才的培养,填补了国内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空白,高地建设成果众多,培养的学生特色鲜明,实现了本科教育上水平、出精品。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高地建设的验收,并希望在现有的成绩和基础上继续努力,把该专业进一步建设成上海市更具示范性的特色专业!(航空运输学院) 图片新闻 11月7日上午,技能节机电工程系各项目决赛在高职学院机电工程系实训中心的二、三楼准时拉开帷幕。本次比赛共举行了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高职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中职组)、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高职组)、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师组)、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教师组)、钳工(教师组)、钳工(学生组)七个项目的决赛。党总支书记柳如荣,院长张子厚等亲自来到竞赛现场进行指导。 (张培青) 媒体精选 工程教育:拨开迷雾初现曙光 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程维明 目前,我国全日制本专科生中,工科学生占35%以上,远远高于日本、德国、英国和美国,但我国合格的工程师资源却相当匮乏,部分工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实际上很难胜任工程师工作。而近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在刚刚落幕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该校的参赛队员从全国强手如林的58所参赛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日前,记者采访了该校程维明副校长,一探究竟。 程维明曾担任过上海大学精明机械工程系副主任,在工程教育第一线上摸爬滚打了10余年,深谙工程教育规律和方法。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作期间,他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理念慢慢地深入到学生的时间环节建设中去。 文理兼通促进思维的碰撞 程维明介绍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进校后都要经过工程实训这一实践环节。学校也鼓励在金工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去考中级工证书。工科的学生通过实习加强了动手能力,文科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工科的严谨思维方式,对今后他们的成长都有利。 工程训练并非一门孤立的时间环节,它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综合知识。程维明告诉记者,就拿此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来说,这次的命题是完成一套带底阀的圆筒形容器的设计、加工、检测、机器人组装及方案分析,要求阀体、阀芯开启灵活、泄漏少。要完成这样一个命题,学生要完成包括机械和流体力学分析的机构设计报告、包括单件和批量生产的工艺报告、成本分析报告、工程管理报告,需要较强的现场加工能力、机器人编程能力,不仅需要严谨性,也需要发散性和统筹性的思维。他非常推崇上海大学钱伟长校长提出的“文理兼通”的培养模式。 因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改革,鼓励学生利用松江大学园区不同类型大学聚集的优势,积极进行跨校选修、辅休,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化,思维模式实现多样化。 创新学分 体验科研全过程 建立创新学分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探索工程教育发展上的又一项改革措施。 程维明介绍说,创新学分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项目,自己做项目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会项目实践中每一个环节,学校不仅会给予资金支持,所有实验中心都会根据项目所需向学生开放。在学校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还设有专门的“学生创新室”。 “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一名工程师要带领一个团队完成各个领域的工作,如果只是埋头单干做科研,是不可能有大的收获和发展的。”程维明说。 师资培养 探索双师型模型 学生的培养与教师的能力有密切关系。过去不少教师是“黑板上开机床”,进了车间才发现理论与实际有时是脱节的。 近年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倡导“双师型教师”(教师能力和工程师能力兼备)培养体系的建设,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去进行挂职锻炼,时间最少是半年。这是教师评定职称的必备条件。这种安排可谓用心良苦,使教师既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为自己的科研找到努力的方向,并可以把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带到课堂上。 此外,学校还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给学生讲课,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第一线所需。而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都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关。 “大一进来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大二是各类综合性实践课程,大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项目群,大四是结合实际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这是一个完整和全面的实际能力培养过程。”程维明对工程大毕业的学生非常有信心。“事实证明,这样的路子切实可行的!我们正在为上海经济发展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个道路努力探索和实践下去。” (摘自2009年11月11日《上海科技报》记者:吴苡婷 ) 第三版 机器人总动员 第十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比赛掠影 机器人搜救队在行动 11月15日上午,在我校体育馆内举行了第十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之机器人搜救比赛。比赛是以闪烁的灯泡为求救信号,机器人必须在行进过程中躲避各种障碍物,向“被救者”进发,找到“被救者”,并向周围发出求救信号。众所周知,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灾难,有时候会处于营救人员无法进入的危险地带,这时候有这类机器人的存在无疑将给身处险境的人们带来福音,它能够利用感应器和摄影机,自动爬上楼梯或搭电梯,寻找受困者。本场比赛,我校同学积极参加,他们在比赛前两周不分昼夜地制作了机器人,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是他们依然按时完成任务,而且在比赛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当被问及比赛目标时,已经连续通宵两夜的他们,说:“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参与到其中。过程第一,比赛第二。”通过此次比赛,大家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看到更多的搜救机器人,在危难中给人们带来希望。 (蔡思彧) 翩翩起舞的机器人 11月15日下午,第十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之机器人舞蹈戏剧大赛在我校体育馆一楼体操房举行。伴随着或激昂或优美的音乐,参赛选手的机器人翩翩起舞。舞姿新颖奇特,不时引来阵阵掌声,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在台下,选手们编写一个个的程序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的。其中,天津科技大学的参赛作品《我是一只丑小鸭》以其机器人可爱的外貌,精巧细致的舞蹈动作,赢得了裁判与观众的热烈掌声。最后一支参赛队伍重庆理工大学的机器人京剧表演用别具一格的京剧舞蹈方式诠释了经典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此次舞蹈戏剧机器人大赛为机器人注入了一种新的理念,那就是机器人不仅可以踢足球,灭火,它也可以在艺术方面再次成为人们的焦点!(刘玲) 智能机器人擂台赛 11月15日上午,第十届“广茂达杯”机器人大赛之机器人擂台赛在我校体育馆正式打响。 我校机器人社的参赛队员由抽签决定第一轮进行比赛。第一轮比赛,我方机器人灵活地攻击,没有给对方的机器人攻击的间隙。我方机器人在两分钟内推倒对手三次,轻松拿下第一轮。第二轮比赛,对方的机器人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灵活,行动迅速,攻击迅猛。对方的攻势使得我们的机器人变得被动起来,始终没有抓到反击的机会,结果在两分钟的比赛中败下阵来。大学组机器人擂台赛进入决赛阶段。比赛刚一开始,由杭州师范大学的女孩们控制的机器人率先得分,以一个漂亮的双手推,将江西理工大学的机器人推倒在擂台上。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杭州师范大学的机器人紧接着又一个侧推把对方的机器人推倒在擂台上。刚开始的领先让杭州师范大学的女孩们士气大增,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最终以6:0的成绩赢得了胜利。 第十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之机器人擂台赛:杭州师范大学获得第一名,江西理工大学获得第二名,湖北理工大学获得第三名。 (王慧) 汲天下智 铸创业力 ——松江大学园区举行创业周开幕式暨创业训练营开营式 11月16日下午,2009年松江大学园区创业周开幕式暨创业训练营开营式在我校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隆重举行。我校副校长孙培雷,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松江区分基金会总干事杨怀志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孙培雷副校长致欢迎词。他代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热烈欢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松江区分基金会的到来,并向冒雨前来参加开幕式暨开营式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他很高兴看到同学们对自主创业的浓厚兴趣,希望同学们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松江区分基金会导师们的帮助下,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取得成功,并祝愿本次开幕式暨开营式圆满成功。 接着,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松江区分基金会导师代表以及我校管理学院副教授邱羚老师上台为同学们讲述了创业的原则和创业的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她认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她希望立志创业的同学们能在训练营中坚定信念,放飞梦想,通过创业秀出大学生的骄傲。随后,松江大学生09届创业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徐俊杰同学给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并忠心地感谢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松江区分基金会为大学生创业所做的努力。 活动最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松江区分基金会总干事杨怀志老师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松江大学园区创业训练营的举办是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创业,弘扬科技创业、文化创意精神,完善创业环境,推动成果转化,造就创新型人才。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定能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铺路驾桥,用大学生的创业来带动就业。 (余浩) “稷下”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坛暨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节开幕式举行 11月17日下午,学校“稷下”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坛暨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节开幕式在校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汪泓校长,程维明副校长。研究生处处长陈思浩、发展规划处处长张健明、各硕士点学院(副)院长、副书记和导师代表等参加了论坛及开幕式。 开幕式由研究生会副主席董林同学主持。首先,研究生会主席崔开昌同学对本届稷下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 校长汪泓教授为本届学术节致开幕辞。她首先代表学校对即将开幕的“稷下”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节表示祝贺,对研究生同学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挑战杯”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和赞扬,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她同时指出,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并下发了有关文件,并给与资金支持,建立并健全校院两级科研创新领导机构,确保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制度化开展。 之后,在论坛征文中表现优秀的4位研究生代表为在场师生作了精彩的主题学术报告。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正龙、服装学院副院长陈莹、材料工程学院李军博士等各专业研究生导师、老师代表对研究生的论文予以点评,指出了其特色、创新以及不足之处。本次稷下研究生学术论坛得到了上海市学位办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的支持,研究生会将各专业硕士点研究生导师精心评选出的优秀论文汇编成《稷下2009-第三届研究生学术交流论坛论文集》。它秉承了前两届论坛的风格,又有所创新,旨在为广大研究生同学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此次论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王成涛) 虹桥文化之秋精彩上演 11月13日下午,我校艺术团成员们在长宁区天山影院为广大社区居民献上了一场名为“青年永远跟党走”的文艺汇演。这次文艺汇演是松江大学园区优秀青年文艺节目进社区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汇演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团联合会协办。 此次汇演以“青年在成长”这一主题为引线,将青年人为青春奋斗、奉献、拼搏的精神“请到这里来,这里花如海,请到这里来,这里春常在,请到这里来,这里美如画。”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舞蹈团献上的舞蹈《请到这里来》拉开了整场汇演的序幕。优美流畅的舞蹈,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而紧接着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团学生带来的歌曲《奇迹再现》,则展现出来青年人要为自己未来创造奇迹的美好理想。 歌声、掌声、音乐声在会场中交错,编制成了整场汇演中最为动听的一篇乐章。奚怿文同学带来的独唱《WHEN THERE WAS ME AND YOU》将整场汇演带向了一个小高潮。而随后上场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Free-L街舞社则将这份热烈气氛推至了顶点。动感的音乐,火热的舞蹈,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青年们的代名词永远不会只是“动感”这一词而已,动静结合才是对青年人们个性真实的展现。由艺术团同学带来的吉他弹唱《知足》,则将青年们静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曲唱完让在场的所有观众体会到了如今青年的一代不仅懂得奉献同样也懂得知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合唱团带来的两首合唱《我心清澈》与《革命人永远是青年》为整场汇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汇演结束后,一位观众表示说:“演出很精彩,我想这份张扬的美也只属于青年的一代。这次的虹桥文化之秋,我真的收获到了很多。” (李琳枫) 图片新闻 11月13日,继续教育学院部分党员干部冒雨参观了位于闵行的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弹、箭、星、船”的生产中,创造了所有参与研制火箭发射“首发成功,发发成功”的骄人战绩,为我国的航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家通过观看视频短片,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五十多年的辉煌以及航天精神的内涵。在该厂总装车间主任的带领下,党员干部们参观了火箭总装车间。在参观过程中通过对火箭生产过程的了解以及与航天工作者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了上海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也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航天精神的实质内涵: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整个参观过程也成为了大家接受教育的过程。 (季娇) 第四版 我与祖国共成长 施政达 1987年10月3日,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上海家庭。听妈妈说,原本我的预产期是10月1日,正巧是国庆节。她说笑道,如果我出生在10月1日当天的话,按照传统的取名方式,也许就叫“施国庆”了。或许,从我出生那一刻起,我的成长就与祖国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童年是在弄堂里度过的。虽然在弄堂里有着丰富多彩的童年:小学课堂里,一群同龄人在一个班级里一起学习识字、一起做算数;放学后,同样是这群玩伴,在弄堂里嬉笑玩耍、你追我赶……童年虽有欢乐,却也有苦恼的地方,由于是旧式里弄,居住条件相当糟糕。一家三口挤在一间10多平方的房间里,在房间里仅有的一条过道里,两人交汇需要侧着身子才能过去;卫浴设施也没有,日常生活极其不便…… 就在快乐和苦恼中,我度过了我的童年,在我10岁那年,我的生活也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而改变了。 10岁那年,家里为了改善住房环境,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当我第一次看到还未装修的未来的家园的时候,顿时,我脑海里闪过2个镜头:一幅镜头是我童年居住的10平米的蜗居,另一幅镜头则是我想象中的装修完的新房。第一次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第一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布置新房,当时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就这样,在这套新房里,我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又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期间,我家的老房子拆迁了,换了一套近100平方米的房子,我们一家又进行了第二次搬迁,那一年,我20岁。和第一次搬迁感到明显不同的是,父母年老了,我长大了,家里的电器、家具更先进了,我的生活再次因为上海市政建设的发展而改变了。 1年前,由于父亲工作变动的关系,家里购置了一辆轿车,而我也在同一年学会了驾驶。记得在提车的时候,听到爸爸说了句话令我印象尤为深刻:“要是在20年前,自己家里面拥有一辆车绝对是不可想象的。”而拥有私家车后,我们家的日常生活确实方便了很多,生活质量更可以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回望过去,我们一个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伴随着我的成长,而祖国、上海的发展更是直接影响了我们家庭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我的成长是伴随这祖国的发展的,而祖国的发展更直接惠及千家万户! 郴州随感 何 影 夏雨过后的某个下午,天气阴霾,一个人在家憋闷得慌,就决定去老同学梅的学校转转。 天刚放晴,也许天气好了心情也会好起来吧。远处的青山,烟雾缭绕,山顶的白房子直晃眼,这就是相传的千年宗教圣地苏仙岭吧?!近处清泠泠的小溪,流水汩汩,流入郴江,感觉少了些什么?对,少了鸟声。好静!不习惯。 木然地站在路边等公交。湿漉漉的街道,湿漉漉的心情。街边卖菜的还没收摊,青瓜粉嫩粉嫩的;米粉店也都陆续在门前重新支起桌椅;肉店的架子上半个猪身原封未动,老板娘正忙着收拾猪肚腰子什么的。他们都忙,就我一个闲人。 上车,10来分钟。梅在湘南学院学临床医学,校区就在苏仙岭脚下。下车,公路下水流潺潺,似在呜咽,转身,梅早已在等我了。一起边走边聊,步子轻了好多。回到梅的寝室,是七楼,走廊对着山,云雾氤氲,鸟鸣清脆婉转,想起了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现在的苏仙岭就是秦观笔下的郴山,九百年过去了,依旧那样巍峨,升腾的云雾使它又显得这般的清明灵秀。“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江水滔滔,日夜不息,似在做答又似并未作答。读不懂,离愁别绪。 梅说,感情这东西该放下的就应放下,放不下就是一种愈演愈烈的伤痛。 于是,决定去玩篮球放松。学校是依山而建的,阶梯建在45°的山坡上,篮球场几乎在学校的最上面,爬到篮球场已是大汗淋漓。不等歇息就混进梅的同学里拍起篮球来,感觉浑身都是劲儿,用力地把篮球往蓝板上摔,大声地说笑。绿荫下我们累了歇息,歇息完了继续打,汗珠顺着发梢、脸颊滑下,都快连成串了。又可以减肥了哈!忽然一阵咿呀,转头,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光着脚丫子就追着一只白色哈巴狗从我右边往前跑远了。不禁莞尔,抬头,太阳从云缝里透着一丝丝光辉。见旁边有几个小弟小妹玩滑板玩的很HIGH,我跟梅凑过去又疯狂的缠着要他们收我们为徒…… 天渐渐暗下来,该回去了。 下车,米粉店的白炽灯亮暖了整个店面,肉店的货不多了,还剩一个猪蹄、两只耳朵、一盘脸盆大的瘦肉,老板娘拿着拍苍蝇的拍子虚晃着。 “要么,妹子?”见我看着,她自然地笑着招呼道。 我摇摇头,也微笑“大婶,今天生意不错喽?” ——“哪里嘛!”。 曾经一度想上到苏仙岭最高处,看流岚飞鸟,眺望这无尽延伸开来的秀水青山。相传山顶那白房子曾经是个道观,有个叫苏耽的人在那修道成仙,苏仙岭因此而得名,自那以后香火鼎盛。想象一下当年张学良又是以怎样的心情驻足于那来放眼四方的。嗬!是怎样的心情呢?运筹帷幄?忧国忧民?--“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也许都有吧!不过这都于我无关。我不想成仙,对世界来讲我也很渺小。但又何妨?每个人都有快乐的权利,不是吗? 其实,山腰山麓也有它独特之处,这里有勤劳热情的郴州人。大伙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忙活着,为生计,为快乐,为希望(也许);突然为之前自己无端的苦恼感到好笑。庸人自扰。喜怒哀乐便是生活,悲欢离合便是人生。 吓!傻丫,想多了…… 沉默不是金 王 玮 冬天到了,想起了去年寒假回家的事。正值春运我和几个同学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火车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从上海到家大概需要20多小时,硬座车厢人很多,由于一票难得,很多人都是站票,庆幸学校帮我们定了座位。走廊上坐满了人,再加上过往的餐车,使火车上一片混乱。半夜1点左右仍有餐车卖东西,很多旅客都进入了梦乡,当餐车到我们的车厢时,一个站票的旅客不给餐车让路,激起了该旅客与餐车销售员之间的争吵。车厢内更加混乱了,很多旅客跟我一样保持沉默。突然学长赵站起来对那位不让路的旅客说:“餐车销售员半夜推餐车工作不也是为了生计吗,各人有各人的难处,大家都互相体谅一下,春运人多大家都没有错。”于是那位旅客让出了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平息了。 虽说忍是一种至高的自我修养,但有时候碰到自我修炼不太好的人还是应该说出两句“公道话”,否则,人生来皆平等,没有人必须去忍耐那些无理取闹的人! 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很奇怪的理由而选择“默默的承受”,于是,恶人更恶,不讲理的人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理。虽说“公道自在人心”,但不公诸于世,“公道”等于不存在。 路易斯郡大学管理系莱尔﹖苏斯曼教授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当你觉得你是一个受害者的时候,你应该勇敢大声的站出来为自己说话。拖延只会让‘平等待遇’的结果更难达成,也会更加深你的愤怒。” 当然,这里也不是鼓励大家得理不饶人,在合理的范围内还是要忍,因为毕竟每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不一样,总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如果对方的言语行为超过了个人“原则警戒线”,或是造成“公害”的时候,就不该再姑息养奸。而是应该“开口”主持正义。 除此之外,“多开口”还有其他的好处。我就常常问别人我不懂的事,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与其乱猜还不如求救于别人,这也算是一种学习。 记得大一学生会第一次开会,我忘了会的地址,只记得是b楼的2楼,我看那层的两个教室有人,猜想应该是两个不同部门开会,我进了一个教室坐下后感觉还是不能随便乱猜,于是就问旁边的人这个是什么部门的,还好问了一下,要不是第一次会议就迟到了。虽说是小事情,但小事情中透着道理。 沉默不是金。打开你的心房,张开你的嘴巴,人与人之间是要籍有语言的,如果你不说,别人又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表达自己,获得知识,还可以增添生活的乐趣。 “日头赤炎炎,随人顾己命,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霜。”这是大多数现代人的想法,然而越形冷漠与无声的社会,生活起来总是少了生气与蓬勃。别放弃你与身俱来既有的“说的权利”,沉默非金,适时合宜的说话才是。 该有声音的场合,就不要做个安静的人 一杯咖啡 李 瑶 独自坐在园中 回忆无数的伤心过往 不禁悲感 手中的一杯咖啡 是往事的诠释 眼前蝶舞虫鸣 不似同感 过眼云烟 何曾再现 五月的美景 依旧带不走心中的苦涩 咖啡就似人生 在苦涩中穿行 过去的泪 新书推荐 《英国教育的文化阐释》 作者:易红郡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 内容简介:本书以英国文化传统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从宗教文化、人文主义、贵族精神、经验主义、科学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文化视角,详尽、系统地考察和阐释了英国教育变迁的历史进程,分析不同的文化形态与教育变迁问题的关联性,通过探究英国教育变迁与其文化传统之间复杂的、潜在的、深层次的本质联系,以及它们之间互动的内在逻辑,勾勒出英国教育变迁的文化图景,并透视英国教育现代化的文化特性。本书在探讨不同国家教育变迁的文化路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于我国外国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在目前国内学者对英国教育的研究中,尽管已经出版了数量可观的研究专著,但选择文化作为分析框架,通过对英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条分缕析来阐释英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解答困惑学界的英国教育问题,并进而揭示英国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动力方面的专著似未见到。本书将文化分析与国别教育结合起来,从文化视野详尽系统地阐释了英国教育变迁的历史进程,探索其教育发展与民族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阐明两者之间互动的内在机制,揭示英国教育变迁的文化特质。全书脉络清晰,研究涉及的时间空间跨度大,人物及著作多,学科领域广,读后收获良多。 身未动 心已远 台湾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面,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宝岛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在台北,除了士林、西门町等大型夜市,许多不知名的小街小巷上,也有类似夜市的摊点,它们的存在,不但给市民提供了生活方便和平民化的娱乐休闲,也成为一种就业形式,被当地行政当局所认可。而热闹的台湾夜市更是充斥着各种美食,如雪花冰、贡丸、炸鸡排、凤梨酥等。 中缝 参与世博 精彩世博 环保新材料 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大问题。塑料曾是人类“宠儿”,如今却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罪人”。但只有发明比塑料更好的生活包装材料,才有可能真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弃用这种白色污染源。上海世博会预计推出的绿色全降解聚乳酸包装材料,使用后能被自然界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真正做到低成本的“生命轮回”。到时候,来世博会参观的人们将亲身体验这种材料制成的餐具、饮水机和饮桶、食品包装盒。到时候,请记得再买一件这种材料制成的纪念品,因为,也许不远的未来,它就会像塑料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一项影响时代的科学发明都光辉灿烂,但在表面的光鲜背后,是默默无闻的艰辛,峰回路转的惊喜,以及百折不挠的勇气。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认识到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中国正是抓住了这次机遇,才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上海2010年世博会,同样也是中国21世纪战略发展中的一次重大机遇,它不仅要展示这个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还要把这种科技成果应用到人、城市和地球的和谐共存上来,让科学技术成为人类幸福和繁荣的源泉。 小贴士: 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展出了大功率蒸汽机、自动链式精纺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1853年纽约世博会展出了电梯;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展出了电力的应用;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展出了配有同步录音的电影、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X射线仪器等;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展出了电子管收音机、自动交换电话机、电动公共汽车和飞机;1926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展出了新型汽车组装线、轮船制造流程、空气调节装置、原油精炼等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科学技术;1937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展出了世界上第一批电视机,还有能看到血液流动和人体主要器官工作情况的玻璃人体模型;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影机,尼龙、塑料制品也崭露头角;1970年大阪世博会展现了美国宇航员带回的月亮石。 学生党建研讨会 日前,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于行政楼1602室召开学生党建工作研讨会,研讨本学期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国祥、党总支副书记薛玲、研究生党支部以及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会上,研究生党支部以及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书记首先介绍了本支部的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的打算。随后,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国祥在会议上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打好基础,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学生党员发展要有规划,时间上要有把握,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三,要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使其在良好学风、班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江先锋) 毕业论文答辩进行 11月10日,飞行学院举行了2009届飞行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答辩会。答辩委员会由飞行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宝钢、上海航空公司吴建华副教授及飞行技术系论文指导教师组成。答辩期间,飞行学院执行院长魏建教授、副院长郝勇副教授到现场检查答辩情况。 参加该次答辩的是0814051班的12名同学,他们的论文选题紧密结合飞行技术及民用航空发展的实际,极有针对性。答辩学生结合PPT演示文稿对所做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约15分钟陈述,然后回答论文评阅老师提出的问题。针对学生陈述和答辩情况,答辩组老师再对其进行相关提问。答辩中,各学生着装整齐,精神抖擞,谈吐大方,对论文讲解恰当到位、观点明确,表现出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及内在素质。(李佩绮) 图书馆馆员专题培训 11月12日上午,首届松江大学城图书馆馆员系列培训第六场讲座在我校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孙济庆教授应邀作《图书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彩讲座。来自松江大学园区8所高校的80余位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讲座。讲座由我校图书馆馆长董川远教授主持。 讲座中,孙济庆教授从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历史出发,重点介绍了目前在图书馆应用的各种管理与服务系统,同时还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发展和趋势作了分析。讲演生动翔实,内容贴近实际,对提高我校图书馆信息技术水平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提升作用。(唐蓓) IT职业宣讲会 11月12日在教学楼B503教室,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特邀上海杰普软件有限公司IT人才服务部人员来我校举办IT职业宣讲会。此次宣讲会主要面向计算机专业的2010年应届毕业生,不少学院相关专业的同学也积极参加了本次宣讲会。会上,不少同学就“工作取向”这一问题咨询了杰普软件IT人才服务部的工作人员,他们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意见,同时有些学生还向该公司投递了简历。 (陆锦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