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开始,我校本科专业将推行完全学分制。近10年来,我校在多届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确立了我校在上海市高等教育布局中的应有地位和重要作用。但是,我校至今沿用的学年学分制已与现代化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表现在院系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调动不足,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时俱进不够,教师的教学创造性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改变这样的局面,我们在继续大力倡导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弘扬严谨的教风学风的同时,更需要一种机制上的更新,从源头上解决以上的问题。完全学分制正是在这样的形势要求下所提出,它至少在三方面具有可预期的促进作用: 其一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产业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国产业呈现高起点,并进入持续性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的阶段,如果地方高校不提供足够的智力保障,形成后发优势,我国产业将长时间处于引进、仿制阶段而受制于人。与此同时,产业属性的重要变革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民航业需要“优秀飞行员+合格职业经理人”,人才由单纯飞行员向“企业”(航空器)经营者的角色转变;工业设计需要“艺、工”结合人才,学生必须具有营销、行为学、艺术设计、材料加工、节能环保等知识与技能。可见,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学校藉此推行完全学分制的机会,把59个专业(方向)适时分叉,强化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的学分占比,就是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原则施行准通知识教育下的专业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各个专业更加精准地审视培养目标,巩固我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优势。 其二是促进高等教育更加适应大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生源成分复杂化,大学生的“趣向”差异日益扩大,需要兼顾。而我校2014级仍按照专业招生,因此在校期间有一定的渠道让符合条件的学生选择专业既照顾了学生的权利,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规划学习目标,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和学习活动,由此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变自我完善的动力为一种能力,今后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发展需求。 其三是促进专业建设的自觉性。今后学生在专业间划转将会常见,这种拟“市场”行为将是校内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因此对专业的发展甚至生存都提出了新挑战。各专业必然会选派更好的师资开课,用更新的教学内容、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更用心的答疑解惑赢得竞争和学生的喜爱,而不称职的教师就必须离岗,因此在教育改革意愿上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使专业建设的水平稳步提升。 当前,教务处正会同校内其他职能处室和院系,稳步的推进一下工作:2014年4月份修订完成各本科专业课程群和专业的培养方案;5月份初步完成完全学分制匹配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并投入运行;6月份完成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收费管理、后勤保障等关联建章立制工作。由于完全学分制准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并且不容许出现原则问题的颠覆性错误,为此,需要全校的职能处室和院系统一思想,协调步骤,共同努力,用“底线思维”思考完全学分制工作中关联环节的各项困难,努力克服,争取用最好的结果兑现完全学分制的预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