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贯彻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我校与上海科学院经充分酝酿和友好协商,决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并联合培养研究生。3月8日上午,双方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正式签订产学研战略框架协议和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协议。上海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钮晓鸣,副院长石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丁晓东出席,副校长程维明主持签约仪式。 滕建勇在欢迎词中谈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主动携手,构建深度合作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协同创新理念的生动实践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主动融入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具体行动。通过构建产学研战略合作和协同发展新模式,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校院联合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双方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会上,丁晓东与钮晓鸣代表校院双方签署产学研战略框架协议。程维明与石谦代表校院双方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钮晓鸣在讲话中谈到,上海科学院将以与工程大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为契机,发挥上海科学院在人脉信息方面的优势,凭借项目组织管理的经验,集聚资源,在推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转化、联合攻关等优先为工程大提供支持,双方将在科研兼职共同推进重大项目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合作机制,实施“创新伙伴计划”,联合培养研究生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相关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推动战略框架协议各项内容尽早落地。 丁晓东在讲话中指出,双方开展战略合作是探索融合资源要素的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和模式,促进在高新技术前沿领域的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深化内涵提高质量的重要机遇。通过合作开展共性技术研发,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同建立高年级本科生实践基地等,为科技研发提供智力助手,共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促进科技与教育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会上,对战略合作开展了讨论。根据签署的协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科学院将依托双方各自优势,推进科研开发的全面合作,共同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应用价值的科技创新项目的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采用校院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研究生联合培养,建设互动的高素质、创新型、重实践的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分中心,为各研究所提供优秀研究生生源,充实研究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在更宽领域开展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上海科学院相关部门、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相关部门和学院等的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上海科学院作为从事应用技术创新与服务的科研机构和上海应用技术研发和服务的重要力量,瞄准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技术后道、产业前道”,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通讯与自控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与机电一体化,动力与电气工程,能源技术,生物、医药以及管理学等。有各类实验室38个,各类检测中心26个,博士后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30个,并与上海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上海科学院协调、汇聚上海应用技术创新资源,搭建若干开放的创新平台,正在成为上海先导技术、共性技术和技术服务的主要组织者、供给者乃至引领者。 |